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oc
35页wd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等16项建立标准的通知 目 录前 言11 总 那么22 术 语23 基 本 规 定34 技 术 要 求44.1 一 般 规 定54.2 监控量测工程54.3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那么74.4 监控量测频率94.5 监控量测控制基准104.6 监控量测系统及元器件技术要求145 监控量测方法145.1 一般规定145.2 洞内、外观察145.3 变形监控量测155.4 应力、应变监控量测155.5 接触压力量测165.6 爆破振动监控量测165.7 孔隙水压和水量监控量测166 数据分析及信息反响176.1 一 般 规 定176.2 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处理176.3 监控量测信息反响及工程对策187 成 果 资 料21本技术规程用词说明26?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条 文 说 明27前 言本技术规程是根据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程建立标准体系要求,在原铁道部?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 10121—2007的根底上修编而成本技术规程在编制过程中,与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标准进展了协调;调整了原规程中不符合总公司铁路建立工程特点和要求的有关内容;吸纳了总公司铁路隧道工程建立和运营中的实践经历;配套修改了标准动态管理工作中对相关标准已作的局部修订内容,为总公司铁路工程建立施工质量和平安提供技术支持。
本技术规程共分为7章,主要包括:总那么,术语,根本规定,技术要求,监控量测方法,数据分析及信息反响,成果资料,另有3个附录本技术规程主要修订明确了对周边建筑物可能产生影响的铁路隧道应实施第三方监测、监控量测人员应经培训后上岗等规定,提出了测点应及时埋设,支护后2h内读取初始数据以及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隧道加强拱脚变形监控量测等要求,修订了地表沉降点纵向间距要求,规定了大、特大跨度黄土隧道初期支护相对位移在本技术规程执行过程中,希望各有关单位结合工程实际,认真总结经历,积累资料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邮政编码:610031〕,并抄送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乙29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技术规程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建立管理部负责解释本技术规程主编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技术规程参编单位: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中铁隧道集团本技术规程主要起草人:喻 渝、倪光斌、刘招伟、赵万强、王明年、郑长青、赵运臣、陈赤坤、曹 磊、本技术规程主要审查人:林传年、钱征宇、黄鸿键、张民庆、唐国荣、韩福忠、张松岩、关宝树、陈绍华、高 杨、王立暖、龚彦峰、李汶京、苏新民、张金夫、陈德斌、杨世武、霍玉华、苏庆国。
1 总 那么1.0.1 为标准铁路隧道设计和施工的监控量测工作,使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符合平安使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程1.0.2 本技术规程适用于采用矿山法修建的铁路隧道1.0.3 隧道工程应进展监控量测设计,其费用应列入概算1.0.4 监控量测应作为关键工序纳入现场施工组织对周边建筑物可能产生影响的铁路隧道应实施第三方监测1.0.5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工作除应符合本技术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中国铁路总公司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 语2.0.1 监控量测 monitoring measurement 隧道施工中对围岩、地表、支护构造的变形和稳定状态,以及周边环境动态进展的经常性观察和量测工作2.0.2 必测工程 important monitoring items保证隧道周边环境和围岩的稳定以及施工平安,同时反映设计、施工状态而需进展的日常监控量测工程2.0.3 选测工程 optional monitoring items为了满足隧道设计和施工的特殊需要,有设计文件规定的在局部地段进展的监控量测工程2.0.4 隧道净空变化 convergence of tunnel inner perimeter隧道周边上两点间相对位置的变化。
2.0.5 拱顶下沉 crown settlement隧道拱顶测点的绝对沉降〔量〕2.0.6 地表沉降〔或隆起〕 settlement,subsidence隧道开挖后底层中的〔应力〕扰动区延伸至地表而引起的地表沉降〔或隆起〕2.0.7 水平位移 horizontal displacement变形体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值2.0.8 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变形体沿竖直方向的位移值2.0.9 变形监控量测 deformation measurement对建〔构〕筑物及其地基或一定范围内岩体及土体的位移、沉降等工程所进展的监控量测工作2.0.10 基准点 basic benchmark建在稳定的岩层或原土层或构〔建〕筑物上的经确认固定不动的点2.0.11 测点 object points(survey points)设置在观测体上〔或内部〕,能反映其特征,作为变形、位移、应力或应变测量用的固定标志2.0.12 测线 survey lines隧道净空变化或拱顶下沉量测时,设在洞周壁上两测点之间的连线2.0.13 底鼓 floor heave隧道开挖后,由于围岩本身的性质以及围岩应力、水理作用和支护强度等因素引起的隧道底板向上隆起的现象。
2.0.14 非接触量测 non-contact measurement指在不接触被测目标点的情况下,获取被测点的空间位移信息的方法2.0.15 极限相对位移 limit relative displacement指极限位移与两测点间的距离之比极限位移为全位移,即指考虑隧道净空开挖前期变形量、开挖中变形量和开挖后变形量的总位移2.0.16 数码成像 digital imaging利用数码成像设备对前方目标物体进展拍摄,以获取目标物体的数字图像3 基 本 规 定3.0.1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应科学合理,设计单位应进展监控量测设计,施工单位应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那么,施工中应按细那么实施,工程竣工后将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归档并纳入竣工文件中3.0.2 监控量测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确定监控量测工程 2 确定测点布置原那么、监控量测断面及监控量测频率 3 确定监控量测控制基准3.0.3 施工单位应配置专业的监控量测人员和设备,监控量测人员应经培训后上岗,掌握成熟、可靠的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3.0.4 施工单位应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并纳入施工质量保证体系,负责及时将监控量测信息反响与施工和设计。
监控量测人员应相对稳定,确保监控量测工作的连续性3.0.5 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现场情况的初始调查 2 编制实施细那么 3 布设测点并取得初始监测值 4 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 5 提交监控量测成果3.0.6 监控量测实施细那么应经监理单位、建立单位批准后实施,并作为现场作业、检查验收的依据监控量测变更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3.0.7 监控量测系统应可靠、稳定、耐久,在效劳期内运转正常仪器设备应按规定进展检查、校对和率定,并出具相关证明3.0.8 测点应结实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防损坏3.0.9 施工现场应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监控量测数据应利用计算机系统进展管理,由专人负责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做出详细记录3.0.10 监控量测应根据精度要求,减小系统误差,控制偶然误差,防止人为错误,并应经常采用相关方法对误差进展检验分析3.0.11 施工和监控量测方应密切配合,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方案中,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4 技 术 要 求4.1 一 般 规 定4.1.1 监控量测应到达以下目的: 1 确保施工平安及构造的长期稳定性。
2 验证支护构造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影响 3 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 4 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 5 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4.1.2 监控量测设计应根据围岩条件、支护参数、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及监控量测目的进展4.1.3 监控量测实施细那么应根据设计要求及工程特点编制,内容应包括:1 监控量测工程2 人员组织3 元器件及设备4 监控量测断面、测点布置监控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5 数据记录格式6 数据处理及预测方法7 信息反响及对策等4.1.4 监控量测工作应随施工工序及时进展,测点应及时埋设,支护后2小时内读取初始数据,并应依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监控工程和内容4.2 监控量测工程4.2.1 监控量测工程可分为必测工程和选测工程4.2.2 隧道工程应将日常监控量测工程纳入必测工程必测工程应按表4.2.2确定表4.2.2 监控量测必测工程序号监控量测工程常用量测仪器备注1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罗盘仪2拱顶下沉水准仪、刚挂尺或全站仪3净空变化收敛计、全站仪4地表沉降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隧道浅埋段5拱脚下沉水准仪或全站仪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隧道浅埋段6拱脚位移水准仪或全站仪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隧道深埋段4.2.3 隧道工程可将满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特殊要求进展的监控量测工程纳入选测工程。
选测工程可按表4.2.3选择表4.2.3 监控量测选测工程序号监控量测工程常用量测仪器1围岩压力压力盒2钢架内力钢筋计、应变计3喷混凝土内力混凝土应变计4二次衬砌内力混凝土应变计、钢筋计5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压力盒6锚杆轴力钢筋计7围岩内部位移多点位移计8隧底隆起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9爆破震动振动传感器、记录仪10孔隙水压力水压计11水量三角堰、流量计12纵向位移多点位移计、全站仪4.2.4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展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应进展物理力学试验4.2.5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展喷层外表裂缝及其开展、渗水、变形观察和记录4.3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那么4.3.1 隧道浅埋、下穿建筑物地段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可按表4.3.1的要求布置表4.3.1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高度纵向测点间距〔m〕2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