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9上博简《慎子曰恭俭》疏解.doc
10页上博简《慎子曰恭俭》疏解(首发)李锐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 》之中, 《慎子曰恭俭》一篇引起了不少学者的注意在李朝远先生筚路蓝缕的考释工作基础之上 1,学界主要对字词考释和竹简编联、思想研究三大方面进行了讨论思想方面,笔者已经有过专文讨论 2,现在主要讨论本篇的字词和竹简编联的有关问题,敬请大方之家教正一关于字词考释,笔者旧曾作有释文 3,当时注重于思想研究,限于体例,未作详细注释(已列出参考文章) ,且此后时贤续有新见当从者今新作释文、注释如下常见通假字或诸家多无异义者(如“慎”字之考释) ,不再一一标注凡有得于时贤之意见,均一一标注时贤意见可供参考者,亦择要标注慎子曰:恭俭以立身 [一] ,坚强以立志,忠(中) 疐(实)以反俞(渝) [二] ,逆(择)友以载道 [三] ,精法以巽( 顺) (势) [四] 1襄(尚)得用于世 [五] ,均分而广施,时(恃)德而方(傍)义 [六] ,民之…… 4 干(焉) [七] ,恭以为履俭,莫 (偏)干(焉);信以为言 [八] ,莫 (偏)干(焉);强以【为】庚(赓)志 [九] ,【莫偏焉】…… 2禄不累其志,故曰强 [十] 。
首 (戴)茅芙(蒲) [十一] , (撰)筱(莜)执樝(鉏) [十二 ], (遵)畎服 (亩) [十三] ,必于 ……5 察今,为民之故,仁之至!是以君子向方知道不可以矣(已) [十四] ,临…… 6物以坏(丕) [十五] ,身中 处而不皮(颇) [十六] ,赁(任)德以 (竢),故曰青(精) [十七 ]断室(?) ……3 慎子曰恭俭 3 背 注释:[一]:“恭俭以立身” ,郭店简《缁衣》中有佚诗“吾大夫恭且俭,靡人不敛” ,表明恭俭之效用类似强调“恭俭”之语句,古书多见 《慎子》佚文有:“久处无过之地,则世俗听矣 ”对比简 2“信以为言” ,恐当将“恭俭以立身”之“身”读为“信” ,才能更符合上下文文脉,详后文当然, “身”和“信”不仅古音相近常通假 4,而且紧密相关, 《国语·晋语八》记叔向说:“忠自中,而信自身,其为德也深矣,其为本也固矣 《子思子·累德》有“身君子之言,信也;中君子之意,忠也 ”[二]:“忠(中)疐(实)以反俞(渝) ”, “疐(实) ”、 “俞”从何有祖先生说 5忠” ,李学勤先生改读为“衷” ,训为中心 6林志鹏先生从之,指出:此“忠”字指内在而言,可径以心说之,疑当读为“中” 。
“忠”字虽可训为中心,但简文此处宜破读,因慎子有反忠之主张,如《慎子·知忠》:“忠未足以救乱世,而适足以重非 ”“忠盈天下,害及其国 ”7“俞” ,疑读为“渝” , 《尔雅·释言》:“渝,变也 ”“中” 、 “忠”为通假字,本文特意读为“中实” ,防以今日之意义遮蔽古义马王堆帛书《经·五正》阉冉答黄帝曰:“后中实而外正,何患不定?” 《慎子》佚文有:“外物不累其内” 黄人二先生读为“忠质以返输” ,引《老子》第 41 章“建德若偷,质真若渝”为证,读“渝”为“输” (《广雅》:“输,愚也” ) 8但其文虽引蒋锡昌之说,而未取蒋氏最终义蒋锡昌读为“渝” ,并引《说文》为证:“渝,变污也 ”今从蒋说《尔雅·释言》:“渝,变也 ”“中实以反渝” ,指修内而可不变本,实包举前两句“恭俭以立身,坚强以立志” ,皆为修身立本之方,而后则论交友处世[三]:“逆(择)友以载道” , “逆友” ,李学勤先生读为“却宥” “载”字李先生指出可依《诗·大明》训作“识” 按:“逆”疑读为“择” ,二字声素古通 9 “择友” , 《大戴礼记·主言》记孔子言有“上亲贤则下择友” ;《新序·杂事一》:“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 。
“载” ,李先生说可从然若联系下文“向方知道不可以已”来看,疑可解释为“成” , 《小尔雅·广诂》:“载,成也 ”[四]:“精法以巽(顺) (势) ”, “精”字李学勤先生指出应依《淮南子·修务》注训为“专” 林志鹏先生指出:诸家多从整理者说如字读,则 “精”当训为“明” 按:“精”之义当为明审,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指出:“静,审也从青,争声按:从清省,经传皆以精为之 ”10《战国策·魏策四 》:“无精于此者” ,鲍彪注:“精,犹明 ”黄人二先生云笔者读“精”为“ 循” ,并指出韵部稍远然笔者似未有此说巽”字笔者旧读为“顺” ,李学勤先生亦有此读二字声素古有相通之例证 11,黄人二先生以为“巽”与“顺”不若“巽”与“循”古音近,此似以近世归纳之音理斥古书之例证,恐不可从读为“循”或可谓好意见,有 《慎子·因循》可为辅证, 《淮南子·泰族》亦有例证:“水之性,淖以清,穷谷之污,生以青苔,不治其性也掘其所流而深之,茨其所决而高之,使得循势而行,乘衰而流 ”但是“循”之常义即是顺,如《说文》:“循,行顺也 ”慎子之因循即是因顺 12势”字,刘洪涛先生已读出,但是又加问号,表示不确定,后来才明确读为“势” 13。
笔者旧说即读为“势” [五]:“襄(尚)得用于世” , “襄”古音心纽阳部,可读为尚(古音禅纽阳部)[“襄”古书有训为“上”者, 《尚书·尧典》:“荡荡怀山襄陵” ,孔传:“襄,上也 ”《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简 28 正 2 有“鼠襄户” ,即鼠上户, 《白泽精怪图》有“(鼠)上树” 14, “上”与“尚”音同,古多通用] 《左传·昭公十三年》:“初,灵王卜曰:‘余尚得天下?’ ”黄人二先生读“襄”为“乡” ,有通假依据 15,但是所举《汉书·五行传》之例“乡亡桓公,星遂至地,中国其良绝矣” ,较为少见(古书多“乡使”连用) ,且“乡”字附带表示过去时间,今不从[六]:“均分而广施” , 《庄子·天下》言慎到等之行为:“公而不党,易而无私恃德而傍义” ,从陈伟先生读陈先生指出:《史记·商君列传》引《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论衡·答侫》:“思虑远者,必傍义依仁,乱于大贤 ”可以为证 16范常喜先生读为“持德而秉义” ,并举《盐铁论·本议》为证:“君子执德秉义而行,故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7可参考按:陈先生所云《史记·商君列传》之引《书》 , 《史记索隐》以为《逸周书》佚文。
又《新书·道德说》有:“德生于道而有理,守理则合于道,与道理密而弗离也,故能畜物养物,物莫不仰恃德” [七]:“干”读为“焉” ,从刘洪涛说[八]:“信以为言” ,参《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也,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九]:“强以【为】庚(赓)志” , “为”字据前文文例补 “庚” ,李朝远先生指出其意为“续” ,今据之读“庚”为“赓” [十]:“禄不累其志,故曰强” , “禄”从何有祖先生释 “累”字从陈伟先生说禄不累其志,故曰强” ,对应“坚强以立志”之“强” 《慎子》佚文有:“外物不累其内” [十一]:“首 (戴)茅芙(蒲) ”, “ ”,刘建民先生读为 “戴” 18 “茅蒲” ,指簦笠,从何有祖先生释[十二]:“ (撰)筱(莜)执樝(鉏) ”, “ ”,从刘洪涛先生释旧作读为“撰” ,陈伟先生后有补充,其义为持 “筱” ,刘建民先生读为“莜” ,并指出:《说文·艸部》:“莜,艸田器 《论语》曰:‘以杖荷莜 ’”今《论语》作“莜” 樝” ,刘建民先生读为“鉏” ,并指出:《说文·金部》:“鉏,立薅所用也 ”[十三]:“ (遵)畎服 (亩) ”,从刘洪涛、沈培、陈剑先生说 19。
沈培先生指出:此段文字跟《晏子春秋》 “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第十八”中的一段话里的部分词句可以对照: 景公出游于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殁 为 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公将有齐国,桓、襄、文、武将皆相之,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以蹲行畎亩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说 简文“首戴茅蒲, (撰)筱执柤(鉏) ”相当于“戴笠衣褐,执铫耨” , “送(遵)畎备(服)亩”相当于“蹲行畎亩之中” 简文的“亩”泛指农田 “服亩”即“服田” , “服田”或“服田亩”的说法见于古书, 《尚书·盘庚上》说:“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同篇又说:“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遵畎”当是沿着田间小水沟之义,其中“遵”的用法犹《诗经·豳风·七月》“遵彼微行”的“遵” 上引《晏子春秋》 “以蹲行畎亩之中” ,吴则虞说:《御览》七百六十五引无“蹲”字, “中”下有“也”字 《韩诗外传》十作“立乎畎亩之中” 在田中“蹲行”确不可解,颇疑本也当读为“遵行” ,或是“遵而行之”的意思[十四]:“是以君子向方知道不可以矣(已) ”, “向方知道不可以矣”作一句读从陈伟先生;陈先生还指出:矣,可能如李(朝远)先生所说读为“疑” ,也可能读为“俟” 。
按:此处“矣”疑可读为“已” ,二字古通 20 《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此处论“向方知道” ,疑与“择友以载道”有关,其后文或有“故曰载(?) ”云云[十五]:“物以坏(丕) ”, “坏” ,今从陈伟先生读为“丕”:《汉书·郊祀志下》:“丕天之大律” ,颜注:“丕,奉也” 或连下“身”字为读,失韵,今不从按:此处论及“物” ,当为慎子之物论 《庄子·天下》论慎子等之行为为:“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齐万物以为首……”上简末或可能与“齐物”相关[十六]:“身中处而不皮(颇) ”, “颇”字从陈伟先生读 21按:此句或与《庄子·天下》说慎到等行为相关:“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
由下句 “任德以竢”来看, 《庄子·天下》篇或过于汪洋恣纵[十七]:“故曰青(精) ”, “精”字旧读为“静” ,今据前文“精法以顺势”读为“精” “身中处而不颇,任德以竢” ,当是求得“精”的方法二对于《慎子曰恭俭》的竹简编联,诸家意见纷出,种种编联顺序如下:李朝远:1、2、3、4、5、6陈 伟:1、2、4、3、5、6 22李锐(1):1+4、5、6、2、3陈 剑:1+3、5……2、4、6林志鹏:1、2、5、4、6、3 23黄人二:1、3、5、6、4+2(黄先生将简 4 残损处补字,故与简 2 相连)李学勤:1、2、3(李先生仅讨论了这三简,认为其编次可信)郭梨华:1、2、3、5……4、6 24李锐(2):1+4、2、6、5、3 25单育辰:1、2、凡 27+5、3、4、6 26李锐(3):1+4、2、5、6、3最近,上博七公布,内中的《凡物流形》篇,有简 27,字形似与其它不类,笔者曾怀疑非属《凡物流形》篇单育辰先生补充指出:“此简的编连情况也是与《凡物流形》甲本不同的……故此简没有疑问应该剔出《凡物流形》甲本 ”并认为从竹简形制看, “凡甲”简 27 与“上博六” 《慎子曰恭俭》相同,此简应归入“上博六” 《慎子曰恭俭》 ,并可与“慎”简 3 连读(引者按:据其编联意见,当为简 5) 。
单先生释读此简简文为“ 墙而礼,屏气而言,不失其所然,故曰 (坚) 和凥和气,令声好色” ,指出“故曰坚”在句式上与《慎子曰恭俭》的简 3、5 相近然而单先生也指出:“凡甲”简 27 的字迹与《慎子曰恭俭》的字迹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字迹不同并不能成为“凡甲”简 27 可归入《慎子曰恭俭》的反证……随着“上博”藏简的。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