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跨媒介探讨古诗词的阅读教学策略.docx
7页依托跨媒介,探讨古诗词的阅读教学策略 黄晴芬【摘 要】古诗词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一则源于古诗词传达的情感与现代学生有隔膜,二则是因为古诗词传达情感的方式和现在的语言及思维存在距离而现在的高中生成长于多媒体时代,他们习惯于以视频、图片、短文等形式接受各种信息因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求各种新媒介的特点,调查寻求在校学生的心理接收点,试图架起两者之间的桥梁,让诗词以一种现代化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进而促使学生能进一步探讨诗词的古典美关键词】媒介;跨媒介;古诗词教学;多元化一、问题提出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运用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生活即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群应运而生它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多元媒介引入我们的教材中,让语文教学走出象牙塔,从多方位去拓展学生的视野;从多角度去审视语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大众媒介时代的来临“互联网+”“5G时代”“云”等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各种媒介在实现人的社会化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促使着人们的学习方式、阅读形式的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阅读活动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介,数字化阅读、移动阅读是现在阅读方式的主体。
等多元化的阅读媒介趋势汹涌而来,因此纸质平面阅读为媒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二)古诗词阅读教学现状古典诗词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它既是一座艺术的高峰,又是教学的高山说是艺术的高峰是它所营造的意境千姿百态,它的抒情含蓄而又浓烈;说是教学的高山,诗歌情感内容含蓄,但诗歌中所蕴含的很多情感又因为时代和我们现在的学生产生了疏离感,与古人情感共鸣的可能性由此小了很多,这就是由时代造成的在情感上的客观距离中国古典诗歌中最美的意境欣赏,与学生的生活情境也是相去甚远,因此他们既无法想象也无法真正体会因此我认为我们在诗歌教学时必须先认清并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在很多高中生和古诗有较大的隔膜基于这样的事实,我们要发现现在高中生的阅读方式和思维模式,才能寻求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才能因势利导,让诗歌真正走到他们的阅读视野中,唤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主动探求诗歌之魅力三)研究意义“跨媒介阅读与教学”的本质,是在不同媒介平台上实现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教师、学生、文本还是教学中的三要素,只不过是文本从单一形态变成了多形态如今的青少年正属于互联网科技的原住民,他们对数字化阅读、移动阅读的兴趣与习惯远超出于纸质阅读。
因此我们可以把他们拒绝的陌生的古诗词阅读教学移植到他们所熟悉的阅读模式中,为他们提供多种阅读媒介的选择,消除他们的阅读隔阂,打开他们的情感体验之门跨媒介不止于拉近距离的技术手段,跨媒介阅读实质还是对文本的多元化角度,引进现代化视野,从不同的阅读层面重新建构文本内涵及意义,实现多元化立体化的阅读需求跨媒介阅读不止于阅读浏览不同媒介信息,更要聚合思维和思想,形成新的跨媒介阅读知识图谱因此多媒介引入我们的阅读教学,还可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支撑“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所涉及的媒介阅读教学在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理论与实践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ER韦斯率先提出媒介阅读教学主张,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认为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时下新闻素材、广告媒介等以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训练20世纪50年代,美国约翰库尔金将电视引入课堂,涉及诸多有关跨媒介的阅读实践活动,如社区采访、即兴演讲等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引入“屏幕教育”,并专门建立相关学校20世纪80年代,媒介阅读教学正式被纳入联合国所属的国家课程体系现在西方许多国家都以课程文件的形式将媒介阅读教学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将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与阅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国在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能“利用多种媒介搜集和处理信息”,在2017年的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它不仅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还是阅读学习方式的任务和形式,将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等教学内容中,并设定其具体的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葛映红教授也对语文课堂上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丰富语文教材课程资源,灵活呈现多种教学方式,学生课堂实践活动多样化等三、课题关键词概念(一)媒介与跨媒介媒介一般指传播信息的载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既包括静态的纸质文本、图片,也包括动态的声音、动画、视屏等电子文本跨媒介是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而言的跨是跨越,跨越教室、跨越书本,从其他的各种媒介中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跨是“涉及”“联系”,是将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梳理、辨析、整合,转换纸质媒介信息的表达方式,比较其不同的语言组合特点和思维方式,从而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二)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古诗词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水平的重要载体,还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方式四、课题的研究内容(一)明晰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文体的特征古诗词的文体性质和一般的文学形式存在着较大区别它的语言凝练含蓄:篇幅短,最长的长调也就只有100多字,但表达的内容非常丰富;又因为中国传统以含蓄为要,因此在表达上讲求含而不露的留白之美;手法多樣:写景、叙事、用典、虚实,打乱语序、情景相融等;但结构相对单一:诗歌大多遵循起承转合的关联方式,词大多以上阙写景叙事,下阙抒情为主本研究将重点分析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诗词特点,找到它们与新媒介的契合点二)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实践与文体特征的媒介现在的高中生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但他们接触的与学习又是相分离的,因此他们对各种媒介处于一种自发的模糊的感性状态,缺少一种理性的认识与分析且高中生学业负担较重,在学校学习之余,很难腾出时间去揣摩学习分析梳理比较各种新的媒介,从这个角度上说,本课题首先要调查研究学生相对熟悉贴合他们兴趣与心理的媒介,唤起他们对媒介的理性深层次的认识,为他们的媒介转换做准备。
基于古诗词文体的特殊性,选择何种媒介才能不失诗歌的审美要素,又不偏离古代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个难点因此,本课题需要教师先了解各种媒介的特质,再结合诗歌的特质,选择性采用有效媒介三)实施多元载体下诗词教学的策略如何选定契合学生思维模式和文体特征的媒介?如何让学生具备所选定媒介的相关知识与应用能力?一首诗词,采用多少种媒介转换为宜?如何在媒介的转换中保住诗歌的本质?又如何在不同媒介的表达中引导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如何让多元媒介的诗词教学形成范式?这些将都是本课题要努力厘清、研究并实践的五、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一)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搜集、整理有关媒介知识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点、古诗词教学的资料,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2.调查分析法了解古诗词教学的现状,调查学生的媒介知识掌握程度和兴趣点,发现问题,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现实依据3.行动研究法找到学生、诗词、媒介的契合点,实施课堂教学,遵照设计—实施—反馈—调整—再实施的研究方式,通过螺旋式的研究过程,不断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归纳出有效策略及教学范式二)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19年11月—2019年12月)进行文献研究,讨论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阶段成果:相关文献资料收集课题方案2.实施阶段(2020年1月—2020年7月)进一步学习理论,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不断调控、修正研究思路,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阶段成果:课堂教学案例初稿3.总结阶段(2020年8月—2020年10月)收集所有研究资料,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并写出研究结题报告,将实践升华为理性认识,并为今后的研究打好基础注:本文为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规划课题“依托跨媒介探讨古诗词教学”(课题编号:19sy08)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王莉.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运用探究[J].新课程,2019(09).[2]孟澤山.基于跨媒介阅读的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名师,2019(36). -全文完-。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