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山寺导游词稿.docx
8页寒山寺导游词稿寒山寺导游词稿引导语: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于佛教盛行之梁天监年间,唐贞观中寒山曾至此而得名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寒山寺导游词稿,供大家参考寒山寺导游词稿一】 各位朋友,寒山寺的碑刻素来闻名,而其中最著名的首推《枫桥夜泊》诗碑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到碑廊去观赏一下自古至今,寺中《枫桥夜泊》诗碑到底有几块呢答案是:一诗七碑北宋翰林学士殉国公王珪(1019—1085 年)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石刻,为张继诗第一石,可借此碑早年失传为恢复历史遗迹,弘扬民族文化,在海峡两岸有关人士的努力下,于1996 年用王珪字迹集成的张继诗第一石又重立于普明塔旁这要感谢台湾博斯年图书馆,他们无偿慷慨惠赠 3000 余字的王珪手迹墓志铭拓片,经苏州著名书法家费之雄集字,苏州碑刻博物馆雕刻艺术家时忠德重刻,又向世人展示了张继诗第一石的神采,为了解王珪书体特征和风格提供了实物全诗集字只有 28 字,但能直接选用的王珪完整原字只有 14 个,即:月、满、天、江、火、对、姑、城、外、寒、山、寺、夜、半,其余的都是通过原字部首组合而成如:“霜” ,用“雨”和“相”结合;部民”以“目”和“民”组合等等。
字作为正楷,介于颜、柳书体之间碑石选用了有一定年代的无字旧青石碑,总高米,宽米,厚米,高米,每字约 13 厘米见方诗碑碑拓于 1996 年 9 月已被故宫博物院收藏第二块碑是明代文微明所写,因寺失火,仅存残碑一块,剩下不到 10 字,现展示在碑廊墙内第三块碑为清代俞樾所写,保存完好,现市面上常见的《枫桥夜泊》条幅即是俞樾书碑的拓本该碑陈列在碑廊内第四块碑是与唐代的张继同姓同名的河北沧州人张继于 1947 年 12 月 14日书写的张继写好此碑,想不到第二天便碎然逝世,这幅墨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绝笔了这块诗碑保存较好,现陈列在普明塔院内,诗的原件保存在台湾民党中央史馆第五块碑我们在寒山别院松茂亭内,已先睹为快了,就是李大钊书写的那块第六块碑是当代书画大家刘海粟的作品1981 年冬,时年 86 岁高龄的画家把自己关在房内约 5 个小时,用整个身心完成了一件力作——行草《枫桥夜泊》 刘老完成这件作品后病倒了多天,但他对这幅作品非常满意,认为不亚于俞樾所书根据刘老生前愿望,这块碑于 1994 年镌刻完成后置于寒山寺碑廊内第七块碑是 1998 年新竖在“枫桥诗碑廊”内的由革命前辈陈云所书,原件是他 82 岁时赠给评弹名家刘韵若的。
碑廊内与俞樾手书碑相对而立的是康有为 1920 年在寒山寺题的诗:“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到不空空 ”康有为曾慷慨于古钟流失到日本,他风趣地说:也怪丰干和尚多嘴多舌,向浙江台州太守阁邱点破了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菩萨化身的天机若不是泄露天机,再有转世者到来,寺内就不会空空地连古钟也保不住了寒山寺导游词稿二】 各位旅客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寒山寺寒山寺始建于公元 502 年,也就是梁代天监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园”由于历经元、明、清三朝的火烧,我们现在看到的是 1906 年作后保存下来的遗迹,当然苏州市政府近年大力地整修之下才得到了今天涣然一新的外貌到这里,有游客可能会问:“寒山寺的寒山在哪里寒山寺很冷吗” 让我来为你解答吧 1 其实寒山寺并非因山而得名,而是因人得名在唐代,有两为僧人,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拾得尤其是寒山,他是唐朝诗僧,著有《寒山子诗集》 ,后人为了纪念寒山,将此寺改名为寒山寺另外大家一定想知道,苏州名胜古迹众多,为什么惟独寒山寺尤其名扬中外呢原因有三:第一,源于一首诗,大家可能知道,当时唐代有位诗人叫张继,他是湖北襄樊人,进京赶考,却名落孙山。
他心情郁闷,归途中渔船夜泊枫桥,枫桥,也就是靠寒山寺西边的一座桥,大家请随我指的方向看他听见了寒山寺钟发出的“咚咚‘声,一下子使他受益匪浅,想通了许多,心想:我今年落榜,下一次 我一定可以东山再起,救灾灵感顿开的情况下,写下了千古名诗《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直至今日,在千里之外的日本,有不少年幼的孩子都耳熟能详第二,佛门弟子一直认为,曾住持过此寺的寒山、拾得分别为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化身第三,就是寒山寺的那口钟也就是张继诗中所提到的钟明代时,流入日本有个叫山田寒山的日本人在搜寻未果的情况下,便募捐了一对青铜钟,一口赠予寒山寺,一口留日本馆山寺在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失史册中,写下了美好的一页 第四,据说寒山寺钟声具有很奇特的功能,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闻钟声,烦恼清,指挥长,菩提生 ”也许你看见朝西的大门,你一定、会产生疑问,不妨在再次让我为你们解答吧!至于原因呢,也有三:其一,因地制宜,门朝西,西边就是运河,各地而来的善男信女坐船来此烧香,交通方便了不少其二,向西意味着通往西方极乐世界,表现了对西方佛教胜地的崇敬其三,水能克火。
以上我为大家具体讲解了一下寒山寺的历史,请大家先在此回味一下,顺便可以休息、拍照片刻后,我们将回进入下一个景点——天王殿学了那么长时间的导游,在自我完善的同时,也让大家来体验一下,在我文字的引导下,你是否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呢,如果广大博学多才的 友发现我的不做之处,请敬请提出,谢谢!【寒山寺导游词稿三】 寒山寺的碑廊是非看不可的沿钟楼下的走廊、小道前行,即达碑廊、弘法堂和枫江楼庭园自古至今,寺中《枫桥夜泊》诗碑到底有几块呢答案是:一诗六碑千古留芳寒山寺的唐朝张继诗碑,始于北宋翰林学士、珣国公王珪(1019~1085 年),早已失传令人欣慰的是,由于苏州佛教界、文化界的刻意恢复,四处寻觅王珪墨宝,我国台湾博斯年图书馆无偿惠赠三千余字的王珪手迹资料王珪写的一块宋碑的拓片然后,依王珪之原字或字体,苏州碑刻博物馆于 1996 年重刻了王珪书写的《枫桥夜泊》诗碑,现立于塔旁第二块碑为明代诗、书、画“三绝“的巨匠文征明所写,因寺失火,已成残碑,虽剩下不到十字,但笔迹流畅秀劲现展示于碑廊墙内第三块碑保存完好,为清代俞樾所书,碑之拓片流传甚广,极为公众称颂陈列在碑廊第四块碑为民国年间的国史馆馆长、与张继同名同姓的河北沧州人张继所书,不幸的是他于 1947 年 12 月 14 日书写,第二天便猝然逝世。
这块堪称绝笔的诗碑保存较好,近年才陈列在普明塔院内这位沧州张继先生手书的《枫桥夜泊》诗原件,保存在台湾民党中央史馆海峡两岸汪辜会谈时,话及情谊,多次提及这一墨迹,成为佳话真是:古今两张继,往事越干年,同赞寒山寺,游人皆称奇第五块碑,就是 1993 年刻成,立在寒山别院内松亭中的李大钊先生写的诗碑刚才我们已先睹为快第六块碑立在碑廊墙内,为大画家刘海粟 86 岁时所写,1995 年春揭幕,也是盛事一桩《枫桥夜泊》诗碑千年来均出自名人之手,是寒山寺悠久文化历史的反映,加上佛教文化,说明文化是它名扬天下的根本至此,可以这样说:诗碑书法异彩纷呈,四海游人大饱眼福碑廊内与俞樾手书的碑相对而立的是康有为 1920 年在寒山寺题诗之碑,诗曰:“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到不空空康有为曾感慨于古钟流失到日本,他风趣地说:也怪丰干和尚多嘴多舌,向浙江台州太守阎邱点破了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菩萨化身的天机若不泄露天机,再有转世者到来,寺内就不会空空地连古钟也保不住了碑廊内还陈列着明唐寅的《化钟疏》碑、民族英雄岳飞的“还我河山“等题词岳飞被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召回,路过枫桥,宿寺中时留此墨宝,表现了他誓抗金兵收复失土的决心。
碑廊斜对面是弘法堂,里面供着三尊铜像正中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于公元 629 年去西天取经,645 年返长安,译大量佛经,还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一直是佛教界的泰斗小说《西游记》中,他作为孙悟空的师父出现,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右侧供奉的是另一位唐代高僧鉴真,他五次东渡失败,第六次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于公元 753 年从苏州张家港黄泗浦启航,再次吃尽千辛万苦,成功抵达日本,传播佛教、建筑、雕塑、农业、文学、医药、书法等知识和技术,被誉为日本律宗始祖公元 763 年,76 岁的鉴真在奈良唐招提寺病逝鉴真贡献卓越,被尊为 “盲圣“,也是弘扬佛教先驱之一鉴真像对面供奉的是日本高僧空海公元 804 元,他随日本遣唐使来华,阴历十一月廿二日抵苏州,廿三日乘船到枫桥参拜寒山寺,最后到达唐京城长安学习佛学、诗文、绘画等,三年后回国成为日本真言宗密教创始人,被誉为“日本的鉴真大师“852 年去世,日本天皇追赐“弘法大师“谥号讲解到此结束愿寒山寺的悠久文化历史、迷人的钟声传播友情,给各位带来福音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