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建筑赏析文艺复兴建筑.ppt
30页文艺复兴建筑部分,,纲 要,文艺复兴建筑,文 艺 复 兴 建 筑,Home,文 艺 复 兴 建 筑 (Renaissance Architecture),Enter,文艺复兴建筑——概述,Home,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资产阶级为了动摇封建统治和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在上层建筑领域里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即借助于古典文化来反对封建文化和建立自己的文化这个运动的思想基础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从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教会统治一切的宗教观,提倡资产阶级的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在它的影响下,自然科学在摆脱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束缚中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政治上则掀起了各国人民反对封建割据、实现民族统一国家的要求文艺复兴建筑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Next,文艺复兴建筑在反封建、倡理性的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下,提倡复兴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以之取代象征神权的哥特风格于是古典柱式再度成为建筑造型的构图主题;同时为了追求所谓合乎理性的稳定感,半圆形券、厚实墙、圆形穹窿、水平向的厚檐也被用来同哥特风格中的尖券、尖塔、垂直向上的束柱、飞扶壁与小尖塔等对抗在建筑轮廓上讲求整齐、统一与条理性,而不象哥特风格那样参差不齐、富于自发性与高低强烈对比。
文艺复兴建筑最初形成于15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早期);16世纪起传遍意大利并以罗马为中心(盛期),同时开始传入欧洲其它国家17世纪起,意大利因欧洲经济重心西移而衰退,只有罗马因教会拥有从大半个欧洲收取信徒贡赋的权利而依然富足这时在意大利半岛中开始了两种风格的并存:一是以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维琴察等地为中心的文艺复兴余波(后期);另一是由罗马教庭中的耶稣教会所掀起的巴洛克风格文 艺 复 兴 建 筑(早期),Home,佛罗伦萨 圣玛利亚大教堂 (S. Maria del Fiore) 时间:1420~1434年 建筑师:伯鲁涅列斯基(1377~1446) 标志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该教堂始建于1296年,以后曾经多人修建,但正殿的顶盖始终是个难题1420年,通过竞赛选用了现在这个方案,其在该设计中综合了古罗马形式与哥特结构并加以创新,终于实现了这一开拓新时代特征的杰作穹窿内径42米,高30余米,穹顶结构由8根对角主券,配合每边两根次券组成,主券与次券之间又有9根平券与之交织成网状,创造了全新的穹顶结构形式为了使穹窿能在城市天际线中起作用,下面有一高12米的八角形鼓座,而这种做法又是来自拜占庭的。
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早期),Home,佛罗伦萨 育婴院 (Foundling Hospital) 时间:1421~1445年 建筑师:伯鲁涅列斯基(1377~1446) 四合院制,正面向安农奇阿广场的一侧展开长长的券廊立面采用了科林斯式敞廊和水平檐部等古典手法;二层窗子较小、墙面大,但线脚细巧,墙面平洁,檐口薄薄的,轻轻的,所以同连续券风格很协调,而虚实对比又很强,构图明确简洁,比例匀称,尺度宜人廊子结构是拜占庭式的,逐间用穹顶覆盖,下面以帆拱承接 其券廊构图使房屋正立面就是广场的某个立面,广场和房屋互相渗透在功能上,券廊即使房屋的出入空间,又是广场上各种活动的空间一部分,强调了美狄奇家向佛罗伦萨捐赠这所育婴院的公共意义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早期),Home,佛罗伦萨 巴齐礼拜堂 (Foundling Hospital) 时间:1429~1446年 建筑师:伯鲁涅列斯基(1377~1446) 为一矩形平面的集中式教堂规模不大,中央穹窿直径10.9米,左右各有一段筒形拱正面是一进深5.3米的科林斯柱式门廊,正中跨度较宽,做成券状,上面有一小穹窿。
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早期),Home,庇 第 府 邸 (Palazzo Pitti) 时间:1435~1783年 建筑师:伯鲁涅列斯基(1377~1446),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早期),Home,佛罗伦萨 鲁切拉府邸 (Palazzo Rucellai) 时间:1446~1451年 建筑师:阿尔伯蒂(1404~1472) 立面分三层,每层都有壁柱与水平向线脚,二、三层窗用半圆券,顶上以一个大檐口把整座建筑统一起来这种处理手法在文艺复兴时期比较流行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早期),Home,圣 安 吉 教 堂 (Sant' Andrea ) 时间:1472-1494年 建筑师:阿尔伯蒂(1404~1472),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早期),Home,诺 佛 拉 教 堂 (Santa Maria Novella) 时间:1470年 建筑师:阿尔伯蒂(1404~1472) 阿尔伯蒂接收鲁切拉家族的委托,为原有教堂重新设计立面阿尔伯蒂设计了一个理性而统一的前立面其设计含有多变的几何关系。
比如山墙的高度恰与教堂上部的宽度相等,而山墙高度是主平面的1/4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早期),Home,佛罗伦萨 美狄奇府邸 (Palazzo Medici ) 时间:1430~1444年 建筑师:米开罗佐(1430~1444) 其墙垣,仿照中世纪佛罗伦萨市政厅的样子,全用粗糙的大石块砌筑但是,处理得比较精致,底层得大石块只略经粗凿,表面起伏达20cm,砌缝很宽二层的石块虽然平整,但砌缝仍有8cm宽三层光滑而不留砌缝它的形象很沉重为了求得壮观的形式,沿街立面是屏风式的,同内部房间很不协调底层的窗台很高,勒脚前有一道凸台,给亲兵们坐,反映着城市内部尖锐的斗争它高将近27m,檐口挑出1.85m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盛期),Home,玛 丹 别 墅 (Villa Madama ) 时间:1516~1520年 建筑师:拉斐尔(1483~1520),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盛期),Home,玳 尔 特 府 邸 (Palazzo del Te ) 时间:1526~1535年 建筑师:Giulio Romano,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盛期),Home,罗马 法尔尼斯府邸 (Palazzo Farnese) 时间:1515年始 建筑师:小桑加洛(1485~1546) 典型的盛期文艺复兴府邸。
原是教皇的住所平面为一大体对称的矩形,有明显的主轴与次轴线,布局整齐,中央是24.5米见方的内院,周围环有券柱式的回廊,主要的房间在二楼内院的立面三层分别用不同形式的壁柱、窗裙墙和窗楣山花第三层的立面设计人是艺术家米开朗基罗门厅为巴西利卡式,宽12米,深14米,有两排多立克式柱子,上面的拱顶复满华丽的装饰外墙用灰泥粉刷,入口居立面(宽56米,高295米)正中,用粗石砌成,并与二层的门洞连贯起来处理,形式显著前面的广场形状整齐,有一对喷水池,突出了房屋的中心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盛期),Home,罗马 教皇尤利亚三世的别墅 (Villa of Pope Julius III) 时间:1550~1555年 建筑师:维尼奥拉(1507~1573) 文艺复兴盛期的花园别墅它从外立面看虽也高墙深院,但内部的半圆形庭院开向花园并与之打成一片花园沿着120米长的纵轴线,依着地势高低错落、层层次次地布置了廊、台阶、喷泉与花圃等等,对后来影响很大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盛期),Home,罗马 坦比哀多 (Tempietto in S. Pietro in Montorio) 时间:1502~1510年 建筑师:伯拉孟特(1444~1514) 是盛期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选址在甲尼可洛山东坡的一座圣彼得教堂很小的侧院内,刚够容下坦比哀多。
是一座仿罗马神庙式的小教堂,建于蒙多里亚圣彼得修道院的回廊内院中建筑体量不大,园厅内直径只有4.5米;但形体端庄、手法娴熟外面有一圈由16根多立克柱子组成的回廊,檐部上面是一有鼓座的穹窿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盛期),Home,罗马潘帝菲修府邸 (Palazzo Pontificio) 时间:1506年 建筑师:伯拉孟特(1444~1514),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盛期),Home,罗马 圣彼得主教堂(S. Peter) 时间:1506~1626年 建筑师:伯拉孟特、米开朗基罗、玛丹娜等 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梵蒂冈的教廷教堂施工历时120年完成平面拉丁十字形,外部共长213.4米,翼部端长137米大穹窿内径41.9米,从上面采光塔顶上十字架顶端到地面为137.7米,是罗马城的最高点内部墙面用各色大理石、壁画、雕刻等装饰,富丽堂皇穹窿为夹层,内层上有藻井形的天花,下面是神亭外墙面是花岗石的、以大柱式的壁柱作为装饰前广场为典型的巴洛克式 起先为集中式,米开朗基罗为之设计了大穹窿,但后因教皇下令,改为巴西里卡式,并加建了大门廊,使广场放得过大,从入口看广场时,穹窿被遮住了大部分,失去应有的效果。
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盛期),Home,罗马 卡比多市政广场 (The Capitol) 时间:1546~1644年 建筑师:米开朗基罗 罗马教皇对罗马城内卡比多山(政府山)上的残迹进行改建后的成果广场呈梯形,进深79米,两端分别为60米与40米,入口有大阶梯自下而上梯形广场在视感上有突出中心,把中心建筑物推向前之感,是文艺复兴盛期始用的手法广场主体建筑是元老院,中央有高耸的塔楼;南边是档案馆,北边是博物馆后两座建筑立面在巨柱式之间再有小柱式的分层次的处理手法对后来影响很大广场正中有罗马皇帝铜像,地面铺砌有彩色大理石图案,周围有雕像,装饰华丽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盛期),Home,劳伦齐阿图书馆 (Biblioteca Laurenziana) 时间:1549~1614年 建筑师:米开朗基罗 该图书馆前厅9.5m×10.5m,正中设一个大理石的阶梯,形体富于变化,很华丽,装饰性很强在中世纪,楼梯被封闭在黑暗的角落里,到文艺复兴之后,它的装饰效果才渐渐被认识该阶梯是比较早被当作建筑艺术部件的一个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盛期),Home,诺 佛 府 邸 (Palazzo Nuovo ) 时间:1540~1644年 建筑师:米开朗基罗,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盛期),Home,法尔尼斯别墅 (Villa Farnese ) 时间:1547年 这座建于台伯河畔的二层小建筑物是为一教皇御用的银行家的情妇所建。
后为法尔尼斯家族所购,它由一座跨过台伯河的桥联系对岸与这座豪华的宫殿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后期),Home,维琴察 圆厅别墅 (Rotunda) 时间:1552年始 建筑师:帕拉弟奥(1508~1580) 帕拉弟奥的代表作之一平面正方形,四面有门廊,廊中有爱奥尼克式柱子六根,前有大台阶,正中是一上有穹窿的圆形大厅这是一种把集中式应用到居住建筑中的尝试严谨的四面对称伤害了居住的功能,但形象上的主宰四方之感吸引了后来不少的追随者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后期),Home,维琴察 巴西利卡 (The Basilica, Vicenza) 时间:1549~1614年 建筑师:帕拉弟奥(1508~1580) 原是一建于1444年的哥特式大厅奉命改建时在外围加了一圈两层的券柱式围廊此券柱式构图细腻,有条不紊,由于在尺度上有两个层次,适应性强后从者甚重,称之为帕拉弟奥母题Next,Previous,文 艺 复 兴 建 筑(后期),Home,圣 乔 治 教 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