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已做全面修改).doc
35页实用文案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Ⅰ《无机化学》部分一、物质的颜色有色溶液: Fe2+(浅绿色)、 Fe3+(黄色)、 Cu2+(蓝色)、 MnO4- (紫色)有色固体: 红色( Cu、 Cu2O、 Fe2O3 )、红褐色: [Fe(OH) 3]黑色: CuO、 FeO浅黄色固体: S 或 Na2O2 或 AgBr黄色 : AgI蓝色: [Cu(OH) 2]有色气体: Cl 2(黄绿色)、 NO2(红棕色)注:(1) Fe(OH)2 变成 Fe(OH)3 的中间产物为灰绿色2)CuCl2 稀溶液为蓝色,浓溶液呈绿色附表 1卤素单质及其溶液(由稀到浓)颜色卤素气态液态固态水溶液有机溶液氟淡黄绿色氯黄绿色黄绿色黄绿色溴红棕色深红棕色黄→ 橙色橙红 →红棕色碘紫红色紫黑色棕黄 →褐色紫→ 紫红色注:(1)常见有机溶剂为密度小于水的苯、酒精、汽油;密度大于水的CCl4、 CS2 等,它们均为无色 2)碘酒:褐色附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指示剂PH范围酸色碱色甲基橙3.1~ 4.4橙色红色( pH<3.1 )黄色( pH> 4.4 )甲基红4.4~ 6.2橙色红色( pH<4.4 )黄色( pH> 6.2 )石蕊5.0~ 8.0紫色红色( pH<5.0 )蓝色( pH> 8.0 )酚酞8.2 ~ 10.0粉红色无色( pH<8.2 )红色( pH> 10.0 )注:( 1)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
2) pH 试纸(黄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其它1.久置的浓硝酸(溶有 NO2)呈黄色,工业盐酸(含杂质 Fe3+ )呈黄色2.粗溴苯(含杂质 Br 2)呈褐色,粗硝基苯(含杂质 NO2)呈淡黄色3.无色的苯酚晶体露置空气中可被氧化成粉红色的有机物3+6.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呈黄色二、俗名总结序号物质俗名序号物质俗名1甲烷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11Na2CO3纯碱、苏打2乙炔电石气12NaHCO3小苏打3乙醇酒精13CuSO?5H O 胆矾、蓝矾424丙三醇甘油14SiO2石英、硅石标准实用文案5苯酚石炭酸15CaO生石灰6甲醛蚁醛16Ca(OH)2 熟石灰、消石灰7乙酸醋酸17CaCO3石灰石、大理石8三氯甲烷氯仿18Na SiO3水溶液(水玻璃)29NaCl食盐19KAl(SO4) 2? 12H2O 明矾10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20CO 固体干冰2三、 现象:1、Na 与 H 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 浮、熔、游、嘶、红)22、 NH3 与 HCl 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3、焰色反应: Na 黄色、 K 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4、 Cu 丝在 Cl 2 中燃烧产生棕黄色色的烟;5、 H2 在 Cl 2 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6、 Na 在 Cl 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7、 P 在 Cl 2 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8、铁丝在 Cl 2 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的烟 ;9、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 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 MgO),产生黑烟;10、 SO2 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Cl 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11、 HF腐蚀玻璃: 4HF + SiO 2 = SiF 4 + 2H 2O12、 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白色沉淀 [( )]空气红褐色 [( )]Fe OH 2Fe OH 313、在常温下: Fe、Al 在浓 H2 SO4和浓 HNO3中钝化;14、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 FeCl 3 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5、蛋白质遇浓 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四、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质量数 ( A)= 质子数 ( Z)+ 中子数 ( N)周期表周期:7 个(共七个横行)短周期(第 1、 2、 3 周期)长周期(第 4、5、 6 周期)不完全周期(第 7 周期)主族 7 个:Ⅰ A- ⅦA族: 16 个(共 18 个纵行)副族 7 个: IB- Ⅶ B第Ⅷ族 1 个( 3 个纵行)零族( 1 个)稀有气体元素2.核素、四同( 1) 核素: 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ZA 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 Z 的具体的 X 原子标准质子 Z个实用文案原子核中子N 个=( A-Z)个AX原子 ZZ 个核外电子(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有机物)同系物:结构相似(物质种类相同),组成上相差1 个或 n 个 -CH ( 碳原子数不同 )23.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n2最外层: 8各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次外层: 18倒数带三层: 324.元素周期律:(1) 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最高正价 =主族序数| 最低负价 | =8 - 主族序数(2) 微粒半径的比较:判断的依据 电子层数不同: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3) 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a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碱性愈强,金属性愈强 )b 、常温下与酸(或水)反应剧烈程度c 、置换反应d 、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5) 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a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最高价含氧酸)酸性的强弱: (酸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 3、 c 、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条件愈容易,非金属性愈强 )d 、置换反应;点燃e 、其他,例: 2Cu+ S===Cu2S所以, Cl 的非金属性强于 SCu + Cl 2 === CuCl2( 6)、同周期、同主族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标准实用文案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箱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半径逐渐增大5.化学键键项型离子键共价键目形成过程得失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 子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规律含金属或 NH4+非金属与非金属考点(电子式)五、氧化还原反应(升失氧还剂,降得还氧剂)1 、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2 、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3 、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六、离子反应1 、电解质(1) 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化合物、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强电 解质弱电解 质概念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电离程度完全部分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弱酸: CH3COOH、HF、 HClO、 H2S、强酸: HCl、 H SO、 HNO等H CO、 H SiO 、 HSiO等243232344常见类型强碱: NaOH、 KOH、 Ba(OH) 等弱碱: NH· H O、 Cu(OH) 等2322绝大多数盐: NaCl、 CaCO3、CH3COONa极少数盐、水、中强酸等2、离子共存不能共存的离子: 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弱电解质、络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的离子不能共存。
(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1)符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标准实用文案( 2)拆分正确( 3)电荷守恒、质量守恒( 4)符号号实际: “=”“”“→”“ ↑”“↓”等符号符合实际七、《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考点揭秘单质保存与 O 2与 Cl 2与 S与水与 酸与 碱性质颜色状态与水反应与 CO2反应与酸溶液与碱溶液NaAlFe煤油(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