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1、2节).ppt
41页第一章 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l人类社会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 现了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 l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 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 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这 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 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马克思为什么研究资本主义要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1、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财富的最普遍形 式,是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显 著特征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的经济 关系2、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形 式; 3、商品所包含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第一章 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w本章内容:通过对商品与货币的分析,阐明 劳动价值论w本章的主要经济范畴:商品、商品经济、使 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价值实体与价值 量)、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价值形式、私 人劳动、社会劳动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w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的目的 是为 了直接满足生产者和经济主体自身的需要w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 行生产的经济形式w自然经济先于商品经济存在,与商品经济相对立 一、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二、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前提条件:社会分工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属不 同的所有者三、由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发展w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w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w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w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不从事生产只从事商品 交换的商人。
w商品经济的类型:w简单商品经济:以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换取自己需 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经济w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第二节 商品及其属性w一、商品的二因素w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w三、商品的价值量w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 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 劳动产品这种交换 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任何商品都具有两 个因素:使用价值和 交换价值一、 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的使用价值:w 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w一种商品体可能有多种使用价值 w使用价值同人们取得它所耗费的劳动多少没有关系 w使用价值在任何社会都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它本身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w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 承担者一、商品的二因素2、交换价值和价值交换价值:一种商品能够交换其它商 品的属性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与 其它商品交换时的比例关系如,1斗小麦交换15尺布,或1斗小麦=15尺布交换价值的现代形式:X量商品A=Y单位货币一、商品的二因素“100斤小麦=15尺布”等式的基础:等式两端相等在于两种商品中包含有共同 的内容这种共同的内容不是它们的使用价 值,也不是它们的效用,不同商品的使用价 值或效用无法进行一般的比较。
一、商品的二因素两种商品共同的内容: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的凝结,它构成商品价值的实体价值的 客观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一、商品的二因素3、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 隐藏在交换价值背后的实际内容价值 只通过交换价值才能表现出来一、 商品的二因素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其中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一、商品的二因素▲统一性表现在: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 没有价值,两者共存于商品之中▲ 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互相排斥,商品的本质是价值,但直接表现 出的只是使用价值任何人如果要获得商品 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它的使用价值,否则就不 能得到商品的价值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构成商品的内部矛 盾作为商品它们是价值,但直接表现出来的 只是使用价值,因此它们要求真正实现为价 值商品内部矛盾决定了商品必须进入交换, 实现全面转手一、商品的二因素(小结)一、商品的二因素(小结)概念概念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特特 点点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 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一般人类劳动特 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 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效用、供求、知识决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效用、供求、知识决 定价值的理论定价值的理论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 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w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 象劳动。
w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二因素的形成原因w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指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 的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 具体劳动通过人们的劳动目的、劳动对象 、劳动工具、操作方法、劳动结果等具体形 态体现出来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的性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永恒条件;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共存并相互依赖构 成社会分工体系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指抽去了具体形式的劳动,是一 般人类的体力和脑力耗费或支出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做为独立化的经济范畴它反映着商品经济 中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只是在商品经济关系下,人类体力脑力的 支出才作为抽象劳动的范畴存在,因此,抽象 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有着具体劳动和 抽象劳动两重性的劳动由于生产商品 的劳动的二重性,使生产出的商品具有 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3、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理论区分了同一劳动的两个侧 面,有助于说明它们不同的性质、运动规律 ,为说明在现象形态上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不 同运动奠定了基础。
在后面的理论中许多内容的理解都要借助 劳动二重性学说三、商品价值量三、商品价值量1、价值量的决定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3、价值量变化规律 1 1、商品价值量决定、商品价值量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 概念:概念: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劳动量——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社 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 度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所需要的 劳动时间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价值实现就是经营成功: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可获超额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重要意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重要意义2、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缩短意味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某种个别 使用价值所需所需 要的劳动时间要的劳动时间2 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概念概念 简单劳动: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 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 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社会分工、科技发展的差别及在生产中应用程度决定区别区别换算换算一定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是通过千万次交换,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3 3、价值量变化规律、价值量变化规律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概念:概念: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表示方法表示方法:1、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2、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决定因素决定因素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 这一劳动的生产力(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量变化规律价值量变化规律劳动客观条件劳动客观条件 劳动主观条件劳动主观条件 劳动自然条件劳动自然条件三、商品的价值量有关商品价值量的一些问题: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3、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商品经济 概念:概念:是以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 济形式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为 了 直接满足生产者和济主体自身的需要 条件:条件:前提条件:社会分工,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 和产品归属不同的所有者矛盾产生基础矛盾产生基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解决:矛盾解决:交换 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二 因素都源于商品的私人劳 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简单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以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换取自己需要 的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经济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基 本矛盾 1、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商品经济存在需要两个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私有制(或者不 同生产者存在着独立的经济利益) 社会分工决定了生产者之间的互相依 赖;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有着独立利 益的生产者彼此交往时要维护自己的经 济利益。
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基本矛盾 2、商品是人类劳动产品在分工和私有制条件下 的特有社会形式价值是人类劳动在商品社会所取得的社会 形式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所形成的生产者之间的 依赖关系,要靠商品交换的形式来实现交 换中人们在生产产品过程中耗费的劳动,采 取了商品价值的形式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基本矛盾价值的本质:价值不是物,是体现在 物上的生产关系价值所体现的是在社 会分工和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者彼此交 换劳动的关系价值作为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不是 自然范畴,也不是永恒范畴,而是特定 生产关系下所存在的经济范畴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基本矛盾 3、一般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 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由生产者自己决定、自己进行 的劳动社会劳动:生产者在分工体系中彼此联系 着的劳动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从现象上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 现为私人劳动,但从本质上看,每个商品生 产者又是彼此存在着联系,是社会劳动因 此,生产者的劳动必须表现为社会劳动但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却妨碍着私人劳动直接表 现为社会劳动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基本矛盾在私有制条件下,私人劳动只能通过商品交换 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社会劳动的性质。
●生产者劳动的社会性包括:(1)从具体形态上,劳动对社会有用;(2)从抽象形态上与其它社会劳动等同 ●私有制使这种社会性表现为:(1)商品必须对社会有用;(2)商品具有价值只有生产者证明了自己的商品具有这两种性质 ,才证明了自己以私人形式进行的劳动是社会总劳 动中的一部分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基本 矛盾4、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对商品生产者及 商品社会发展的影响(1)由于劳动以私人形式进行,所以,劳动产品 是否符合社会需要,能否实现价值成为不确定的事 情如果商品价值不能实现,生产者的劳动就不被 承认为社会劳动,因而他的商品也不能换取他人的 商品这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基本 矛盾(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存在,一方面 使商品生产者力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克服这一 矛盾对自己的不利影响商品生产者努力改 进技术,提高生产率,使自己的劳动更多地 表现为社会劳动;另一方面,也使商品生产 者发生分化,引起生产资料在少数人手中集 中,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基本 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私人劳动与社 会劳动的矛盾转化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 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商品拜物教w什么是商品拜物教?拜物教是马克思经常用来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