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貌原则下善意的谎言的语用功能浅析.docx
6页礼貌原则下“善意的谎言”的语用功能浅析 党丛丛【摘要】话语的书面含义有时并不与说话者的真实意图相关语言形式的选择必定与一定的交际意图相关联作为一种典型的间接言语行为,“善意的谎言”具有特殊的语用功能善意的谎言”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却在某种语境中更加利于交际的言语行为,是一种语用策略本文利用礼貌理论分析了“善意的谎言”的两种主要语用功能,指出“善意的谎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的一种语用策略,比直率的真话更得体、礼貌关键词】礼貌原则 语用策略 语用功能一、引言“善意的謊言”作为言语行为的一种语用策略在现实中使用非常频繁,许多时候它对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促进效果善意的谎言”属于非真实性话语研究范畴,它涉及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说善意的谎言”作为一种典型的言语行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逐渐得到了一些语言学家的关注,但至今还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研究善意的谎言”是间接的语用策略,既具有一定得语言功能,同时也有利于人际功能的改善因此礼貌原则下“善意的谎言”的语用功能分析值得引起注意本文以语用学中礼貌原则这一重要理论为框架,选取典型实例,浅析“善意的谎言”的语用功能二、关于“礼貌原则”继Goffman(1967)提出“面子”概念,以及Brown& Levinson 提出礼貌现象之后,Leech 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礼貌原则”。
伴随着言语行为理论和合作原则的提出,Leech认为他们对于解释言语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言语行为对于那些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却推动言语交际过程向有利方向发展的言语行为,如“善意的谎言”,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探讨其语用策略Leech的礼貌原则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交际礼貌原则,弥补了合作原则的不足包括:1)得体准则(Tact maxim),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使别人得益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3) 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4) 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赞誉别人5) 赞同准则(Agreement maxim),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尽量减少对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对方的同情Leech的礼貌原则正是建立在“损”和“惠”这两个概念基础之上的Brown&Levinson提出“面子保全论”,在他们看来,礼貌就是“典型人”为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他们的礼貌概念本质上是策略性的,即通过采取某种语言策略达到给交际各方都留点面子的目的。
顾曰国(1992)根据Leech的礼貌准则和汉文化中的德、言、行的礼貌要求,提出“尊敬他人、谦虚、态度热情和温文尔雅”礼貌四项基本要素这三种理论从不同的侧面和文化背景解释了“善意的谎言”这一言语行为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证明了其在交际中的积极作用三、“善意的谎言”的语用功能分析话语的书面含义有时并不与说话者的真实意图相关那么为什么人们故意选择“善意的谎言”呢?语言形式的选择必定与一定的交际意图相关联塞尔(1969)指出,言语行为是一种意向性的活动作为一种典型的间接言语行为,“善意的谎言”具有特殊的语用功能善意的谎言”含有三层涵义:利于他人的谎言;无害于他人的小谎言;礼貌的寒暄本文利用礼貌理论分析其两种主要语用功能本文认为策略是礼貌的根本,礼貌地使用语言就意味着策略地使用语言善意的谎言”就是策略的具体体现,它将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考虑在内,目的是传达一种潜在的真正意图首先,“善意的谎言”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具有产生言外之力和言后之果的功能它能够把本质上不礼貌的指令类言语行为转化为礼貌的表达方式,也能够使说话人得体地表达承诺,还能让说话人委婉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通过使用“善意的谎言”,可以达到缓和矛盾,避免冲突,从而达到建议、警告等言后之力。
例如,在老师和学生的相处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很多学生很难直接接受老师的建议和修正,反而有时善意的谎言的使用能够达到教育鼓励的目的老师可以假装不知道如何改正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问道:“你能帮老师在字典中查一下这个词的意思吗?”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比较配合会乐意做,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和鼓励学习的功效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即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赞誉别人的礼貌原则同时,“善意的谎言”还具有应酬功能和人际功能这些功能的积极意义是用来建立、维系友善的人际关系善意的谎言”的实用价值体现在话语的合适性之中例如“好久不见,你看着可真精神”、“你孩子真可爱”,有时这些话语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但是在现实的交流中,这样的“善意的谎言”便起着应酬和寒暄的功能,既显得尊重客气,又能使谈话愉快和谐两个同事之间的对话A到B家做客:A:太谢谢你了,真好吃B:真的吗?很高兴你能喜欢我做的菜别客气多吃点为更好地理解“善意的谎言”的语用功能,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假设:交谈中的两个人都在违反质量原则第一个人说谎因为B做的饭很难吃,但碍于面子不能直接挑明B说谎是因为自己知道自己明知做饭很难吃,也顺着A的谈话继续。
由于两人的同时关系和礼貌需要,两人的交流得以顺利进行正如Leech的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中国人在听到赞美之词时,往往是否定对方的赞美之词,贬低自己一番,以示自谦欧洲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因他们的话被直言否决而感到中国人不讲礼貌因此我们也应注意到,礼貌原则等语用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文化,是不同文化的具体反映礼貌原则下“善意的谎言”也同样带有一定鲜明的文化特点endprint正如何自然(1996)所说,话语的合适性与命题的真假没有必然联系合适的话语,其命题不一定都“真”;命题为真的话语,在特定的语境下可能是不合适的本文基于礼貌策略研究”善意的谎言“,认为人们言语交际强调合适性是“善意的谎言”存在的基础当然,从语用角度对“善意的谎言”展开研究,不仅要讨论其积极作用,而且也要注意其消极方面当交际双方把信息的交流看作是高于一切的合作性活动时,礼貌原则要让位于合作原则,这就意味着任何出于善意的谎言都要让位于真话了本文得出:“善意的谎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的一种语用策略,比直率的真话更得体、礼貌,重视和应用其语用功能有助于发展和谐、团结和互助的人际关系。
善意的谎言”这一语用策略对外语教学来说,其现实意义不容忽视参考文献:[1]Brown,H.D,2000.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4th.ed.New York:Longman.[2]Goffman,E.,1967.Interaction Ritual:Essays on Face to Face Behavior[M].New York:Anchr Books.[3]Leech,G.,1983.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4]Brown,P.&Levinson,S.C.,1987.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5]Searle,J.,2001.Speech Acts:An Essay o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M].Beijing Language Teaching Press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6]顧曰国.礼貌、语用和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7]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8]何自然.语用学讲稿[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张淑玲,何自然.非真实性话语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6 (2).endprint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