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德师风论文(共10).docx
41页师德师风论文(共10) (一) 一、从"为人师表"到"利益诉求多元化":历史溯源和现存问题 1."为人师表":作为"理念人"的青年教师 美国社会学刘易斯•科塞在其著作《理念人》中认为,知识分子是理念的守门人,也是意识形态的启蒙者理念的人虽然屡遭拒绝和歧视,却依然在很多世纪中成为西方思想史上的开路先锋而我国古代的伦理思想中对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样也有着丰富的论述传统文化中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具体的要求:首先是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就是说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影响学生,讲求的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次是关爱学生,有教无类如孔子所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就是说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学会从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并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再次是提升专业水平,热爱教育事业《师说》中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是传授一种理念、道理、规律,授业就是具体的专业技术知识,解惑则传递一种人生智慧最后是修身明德,锤炼品格《大学》中开篇就阐明了古代知识分子所应追求的方向即"明德、亲民、至善",追求的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远境界近现代,教师的道德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20世纪50年代,广大高校青年教师洋溢着极高的革命热情,他们强调政治、崇拜英雄、注重精神、以苦为荣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受""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主体意识被消磨殆尽,他们只能无奈地跟着新动向随波逐流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全方位变革,中国社会发生巨变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阶层分化日益突出,地域发展、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使得高校青年教师形成了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转型加速,在激烈的社会大变革中,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也相应发生了转变,从一元到多元,从主导型向大众型,从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从"利他不利己"到"利他亦利己"转变,在这一系列的转变中,高校青年教师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个体逐渐受到关心和尊重,既关心国家、集体利益,同时,又兼顾个人利益的利己又利他的道德价值取向逐渐形成 2."利益诉求多元化":"经济理性"主导的青年教师 社会转型论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多元化直接导致各阶层社会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尤其表现为出现很多新阶层高校青年教师虽然不是新阶层,但是作为社会转型中的知识分子,同样受到受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利益最大化等法则影响,利益诉求也呈现出多元化,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开始出现分化、下滑,主要有以下表现: (1)教书育人责任心不强,师生关系松散。
师生关系是衡量一名教师是否做到敬业爱生的标准,教师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负有主要责任当前高校师生之间除课堂教学接触外,课余时间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很少,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既要忙于发论文、评职称,又要忙于照顾老人以及子女教育,往往忽略了教书育人这一作为老师的首要责任,往往在匆匆忙忙完成教学任务后,根本无暇与学生交流 (2)学风浮躁、缺乏诚信,学术道德滑坡当前高校学术功利化现象比较普遍,少数高校青年教师出现了学术道德滑坡的状况,突出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学风浮躁,为了尽快晋升,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存在求名争利、心态浮躁、不求甚解、治学不严谨等现象;二是学术不端,为求目的不择手段,缺乏诚信意识,在学术上表现为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等行为 (3)以教谋私,腐败现象滋生在高等学校,教师有一定的自主权,还有部分"双肩挑"的教师拥有更多的权力,出现以权谋私主要表现为:一是"钱分交易",在各种考试中,向学生漏题、泄题或送"人情分"谋求私利二是"导师经济",随着在职人员大量攻读研究生,有权有势的学生便成为某些高校教师的经济资源,导师为这些学生大开绿灯,降低录取标准 (4)缺乏团队精神和批判精神,职业发展动力不足。
目前,少数高校青年教师国家、集体意识较为淡薄,以自我得失为中心,不注意与他人团结合作,有的甚至存在自闭和人际关系紧张的现象部分青年教师存在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心理,常常人云亦云,得过且过 二、"理念人"的回归: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探析 1.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增强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 开展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围绕"如何做好教师"、"做怎样的教师"等主题,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依托"院士论坛"、"学者讲坛"等载体,充分发挥院士、国家教学名师、等学术大家的引领示范作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以教研室、课题组等为单位,通过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引导青年教师自觉充实业务知识,提升教学技能加强青年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纳入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2.帮扶助力青年教师发展,提升青年教师职业满意度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发现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关心关爱中增强教育效果。
二是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完善青年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年教师自我调适能力,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应对工作压力三是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为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业绩特别突出的青年教师创造破格晋升机会,纳入学科领军人才和后备干部培养体系深化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分配政策时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推行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传帮带"等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发展上的指导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收入待遇,减轻经济压力 3.发挥实践和典型示范作用,激励引领优良师德师风养成 积极开展青年教师道德实践活动鼓励青年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参与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以及提供技术服务,使青年教师在实践锻炼和服务人民中提升道德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上好一堂精品课、精读一本理论书、帮扶一名困难生"的"三个一"活动,加强教风建设,努力使教学过程、工作过程成为良好师德师风形成的主要途径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一是在教师中树典型,精心培育选树一批群众认同的青年教师先进典型,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先进事迹宣传,通过榜样引领,提升其他青年教师的道德自觉。
二是促使青年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道德典型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应当培养"道德知识"的观点要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首要职责和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使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4.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完善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监督考核机制 推行师德公开承诺要求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公开承诺,针对自己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突出社会、学生和家长关注的师德建设中的重点问题,自觉接受学生、家长、领导、同事等的共同监督,促使教师在确定师德承诺内容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新内涵,进一步提高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完善教学优先保障机制强化政策激励,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指标,提升教学的学术地位,促进广大教师潜心教学、倾心育人坚持教学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强化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制度为保证、激励为牵引的建设方针,促进教师具备爱岗敬业、精心施教完善青年教师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查处机制,构建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 作者:王国军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 一、构建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制的意义和作用 师德师风建设并不是新名词和新概念,它是一个耳熟能详的陈旧话题但是,它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新的时代条件和任务赋予了高师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新的目标和要求,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条件《意见》指出,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培育优良学风,引导高校青年教师自觉抵制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倾向,志存高远,不慕虚名,静下心来倾心育人、专心治学总结过去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普遍经验可以看到:凡是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建构起比较成熟、完善的制度体系,实现了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机制化、常态化的高校,师德师风就好;反之,则时好时坏,甚至长期不佳面对新的时代条件,特别是建设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积极回应社会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出现众多问题的关切,切实关注、关心和关爱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必须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下"硬"功夫,尤其需要切实探索出一条长效机制建设之路。
从长效机制在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来看,它不仅仅能够在整个高校内部形成广泛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的舆论氛围,而且能够使师德师风建设从抽象走向具体,从表层走向深层,从务虚走向务实,使师德师风建设不再成为一阵风,不再"软",真正持续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通过制度、机制的建构,真正使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有效,成为贯穿学校事业发展、贯穿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全过程的工作,成为一项使青年教师真正受益、使学生得"实惠"的工作 二、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内容 强化师德建设重在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我们要根据《意见》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学习师德规范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失德失范行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定期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激励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结合以上这些目标要求,笔者认为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应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一)学习教育机制学习教育机制是高师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这一机制就是要建构起相关的学习制度,使师德师风的学习常态化,融入到青年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虽然师德师风已有相对稳定和成熟的内容要求,如《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但师德师风的内容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而且具体要求往往需要结合各个时期具体的条件,因此,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德师风的知识内容要求和学习要求,不能局限于诸如职业道德规范具体条款内容的学习,而要将师德师风相关要求也作为学习的内容必须指出的是,构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机制要联系青年教师专业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要联系青年教师的晋升、深造和发展,要联系青年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具体实际,特别要注意结合他们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现代化学习手段 (二)示范引领机制师德师风建设既关系个人,更关系集体;既是个体性要求,更是群体性目标要求因此,既要求教师个人加强学习、提高修养,更要求形成一种群体性学习效应这就需要构建一种示范引领机制,使抽象的目标要求有"具体示范",使个人的学习提高有"参照"构建示范引领机制需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是校内外典型示范教育相结合,既要通过形成报告会、学习讨论会制度,充分利用校外典型教育的资源,如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