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试验第2部分:耐湿热测定法》.docx
9页ICS97.140Y8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893.2—XXXX代替GB/T 4893.2-2005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试验 第2部分:耐湿热测定法Test of surface coatings of furniture-Part 2: Determination of surface resistance to wet heat(ISO 4211-2:2013 Furniture-Tests for surface finishes-Part 2:Assessment of resistance to wet heat,NEQ)2018年8月10日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GB/T 4893.2—XXXX前 言GB/T 4893《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试验》分为九个部分:——第1部分:耐液测定法;——第2部分:耐湿热测定法;——第3部分:耐干热测定法;——第4部分:附着力交叉切割测定法;——第5部分:厚度测定法;——第6部分:光泽测定法;——第7部分:耐冷热温差测定法;——第8部分:耐磨性测定法;——第9部分:抗冲击测定法本部分为GB/T 4893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GB/T 4893.2-2005《家具表面耐湿热测定法》,与GB/T 4893.2-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修改了范围;——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试验样板”、“试验表面”、“试验区域”和“粗糙度”等术语和定义;——修改了漫射光源的光照度;——删除了直射光源;—— 增加了铝合金块底部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修改了隔热垫的材料要求;——修改了分级标准和结果评定本部分采用重新起草法参照ISO 4211-2:2013《家具-表面漆膜理化试验-耐湿热测定法》编制,与ISO 4211-2:2013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部分由中国轻工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家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80)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4893.2-1985,GB/T 4893.2-20057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试验 第2部分:耐湿热测定法1 范围GB/T 4893的本部分规定了家具表面耐湿热测定的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所有经涂饰处理家具的固化表面,不考虑材料不适用于皮革和纺织品表面本试验可以在涂饰后的家具上进行,但也可在试验样板上进行样板应采用与涂饰家具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涂饰方法,并且大小应满足试验要求本试验应在未使用过的家具或样板涂饰表面上进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190-2008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 3190-2008,ISO 209:2007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Chemical composition,MOD)GB/T 3505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 轮廓法 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GB/T 3505-2009,ISO 4287:1997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 -- Surface texture: Profile method -- Terms, definitions and surface texture parameters,IDT)GB/T 10610-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 轮廓法 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 ( idt ISO 4288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 -- Surface texture: Profile method -- Rules and procedur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urface texture)JB/T 9262 工业玻璃温度计和试验玻璃温度计JB/T 9263.4 棒式普通实验玻璃温度计型式和基本尺寸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试验样板 test panel包括试验表面的样板注:试验样板可以是从家具上截取,或者采用与家具相同方式制作的独立样板3.2 试验表面 test surface试验样板的一部分3.3 试验区域 test area在加热热源(5.2)下面的试验表面部分3.4 粗糙度 Ra roughness在基准线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4 原理将一块加热到规定试验温度的标准铝合金块,放置到与试验表面直接接触的的湿布上达到规定的试验时间后,移开铝合金块和湿布,将试验表面放置16至24h然后将试验表面揩干,并检查其是否损伤,如褪色、变泽和变色、鼓泡、膨胀等测试结果用数字表示的等级进行评定5 仪器设备和材料5.1 温度计符合JB/T 9262和JB/T 9263.4的规定,能插入热源(5.2)中心底部的温度计或其他测量温度的设备,精度为1℃5.2 热源如图1所示的铝合金块,采用GB/T 3190中规定的材料AlMgSi (Al含量应至少占合金含量的94%)制造,底部表面的粗糙度应为(21)μm,用Ra表示,参考GB/T 3505 和GB/T 10610注:合金6060及合金64430均可用。
公差如下:长度:公称长度的0.2mm角度:公称角度的2图1 作为热源的铝合金块5.3 烘箱能将热源加热到高于试验温度的烘箱5.4 清洁布白色柔软的吸水布5.5 白色聚酰胺纤维布平织,经纬方向上的针织数大约为40织/cm,克重50g/m2,切割成边长为120mm3mm的正方形5.6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5.7 隔热泡沫塑料密胺聚氨酯泡沫塑料,参数如下:密度为8.5kg/m3-11.5kg/m3;热导率小于0.035 W/(mK),能承受200℃或更高的温度5.8 漫射光源在试验表面上可提供均匀漫射光,并在试验表面达到(1200400)lx的光照度可采用漫射自然光,也可采用漫射人造光注:自然光应不受周边树木等的影响当采用人造日光时,建议该光的相关色温为(650050)K,Ra大于92,采用符合GB/T 9761-2008的比色箱获得这种光6 准备和调节6.1 调节试验开始前,应将涂层干透的试验表面放在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5)%的环境中,至少存放48h调节时间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见第10章)6.2 试验表面试验表面要求足够平整,并能足够满足第7章中的尺寸要求7 试验程序7.1 试验7.1.1 试件经调节处理后,立即放入温度为(232)℃的环境中开展试验。
7.1.2 试验表面应水平放置,其大小应足够容纳所需进行的试验数目相邻的试验区域周边之间,试验区域周边与样板边缘之间,至少应留有15mm的间隔在试验同时开展处,试验区域的周边之间最少应隔开50mm如果有任何理由认为试验表面的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应同时开展两个相同的试验7.1.3 试验开始前,试验表面用清洁布(5.4)轻轻擦净7.1.4 利用烘箱(5.3)将热源加热到高于规定试验温度的温度,然后将热源转移到隔热泡沫塑料上(5.7)7.1.5 将温度计(5.1)或其他测温设备插入到热源(5.2)中心孔内如果温度低于规定的试验温度,应将热源再次放置在烘箱中,直到达到高于规定试验温度的温度7.1.6 将白色聚酰胺纤维布(5.5)放在试验表面中央,在布面上均匀喷洒(20.2)cm3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5.6),使其布满白色聚酰胺纤维布的整个区域注:可采用标有刻度的滴管进行喷洒7.1.7 当热源温度达到规定的试验温度1℃时,立即将热源放在白色聚酰胺纤维布面中央7.1.8 放置20min后,移开铝合金块7.1.9 当试验表面冷却后,用清洁布擦干试验表面7.1.10 记录每个试验表面的位置和温度。
7.1.11 试验表面在无干扰情况下放置16h至24h7.1.12 用清洁布(5.4)擦净每个试验表面并检查试验样板7.2 试验温度试验温度应根据试验要求,从下列温度中选取:55℃,70℃,85℃,100℃8 试验样板的检查在照射光源(5.8)条件下仔细检查每个试验表面的损伤情况,例如褪色、变泽和变色、鼓泡、膨胀和其他缺陷为此,应单独照射每个测试表面,并从不同角度、方向包括角度组合进行检查,使光线从试验表面反射到观察者眼中观察距离为0.25m~1.0m试验所引起的变化也应通过触摸表面来确定9 试验结果的评定通过比较试验区域和试验区域周围区域的表面情况,根据表1所述的分级表评定试验表面的等级表1 分级评定表等级说 明1无变化试验区域与相邻区域无法区分2轻微变化仅当光源投射到试验表面,光线反射到观察者眼中时,试验区域与相邻区域可区分,如褪色、变泽和变色试验表面结构没有变化,如变形、膨胀、纤维突起、开裂、鼓泡等3中度变化在数个方向上观察,试验区域与相邻区域可区分,如褪色、变泽和变色试验表面结构没有变化,如膨胀、纤维突起、开裂、鼓泡等4明显变化在所有可视方向上可见试验区域与相邻区域可明显区分,如褪色、变泽和变色并且/或者试验表面结构上有轻微变化,如膨胀、纤维突起、开裂、鼓泡等5严重变化试验表面结构明显改变并且/或者褪色、变泽和变色并且/或者表面材料全部或部分被移除并且/或者白色聚酰胺纤维布粘附在试验表面每个试验表面应由有经验的检验人员进行评定。
若有疑问,应由三个检验员进行评定检验人员需有较好的色觉在三名检验人员的情况下,评定结果应取平均值最接近的等级重复试验需分别进行评定和记录10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a) 本部分的名称和编号;b) 试验样板的描述(相关数据);c) 试验温度;d) 调节时间;e) 按照第9章对每个试验表面的评定;f) 如果适用,损伤类型的附加信息;g) 与本部分的任何偏离;h) 试验机构的名称、地址;i) 试验日期参 考 文 献[1]GB/T 9761-2008 色漆和清漆 色漆的目视比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