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工程用中热硅酸盐水泥的研制及应用.docx
2页三峡大坝工程用中热硅酸盐水泥的研制及应用”评审鉴定结果公示更新日期:2011/10/20 来源: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部 【字体:小 大】委托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试验中心、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石门特种水泥有限公司评审鉴定时间:2011 年 9 月 29 日地点:北京市评审鉴定结论:一、本项目通过对三峡工程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以下简称“中热水泥”)生产的关键技术指标、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等系统研究,实现了中热水泥性能的优化和品质提升,确保了三峡工程用中热水泥质量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如下:1、系统研究和优化了中热水泥的熟料矿物组成、水泥比表面积、SO3 、MgO和碱含量等关键技术参数,提出中热水泥中 MgO 含量控制在 3.5%~5.0%,充分利用方镁石的延迟膨胀补偿混凝土温度收缩,以减少或避免大坝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满足了三峡工程用中热水泥的要求;2、通过调整生料配方和烧成参数等技术措施,解决了由于液相量大引起的结皮堵塞等技术难题,实现了高镁中热水泥在新型干法水泥窑的稳定生产;3、修订了国标 GB200-2003《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实现了水泥强度和水化热的试验方法与国际接轨,为确保中热水泥质量提供了标准支撑;研制了《中热硅酸盐水泥成分分析国家标准样品》(GSB08-1495-2002),填补了国内水泥标样系列的空白。
二、该水泥已在三峡工程中应用近 500 万吨,使用表明:配制的混凝土质量优良,后期强度增长率大,自生体积变形多呈正值,满足了三峡大坝混凝土的设计要求该成果已推广使用到溪洛渡、向家坝电站等重点水电工程建设中三、该成果推动了我国特种水泥行业技术进步,为提高我国大坝混凝土质量奠定了基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用前景广阔,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建议:进一步研究高镁中热水泥膨胀机理及控制技术对该项目的鉴定如有异议,请于公示之日起 20 日内向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部反映(:010-57811081,联系人:周清浩)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部鉴 定 委 员 会 名 单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从事专业 职称/职务1 施惠生 同济大学 建 材 教 授2 周守贤 长江科学院 水工材料 教授级高工3 纪国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工材料 教授级高工4 曾学敏 中国水泥协会 水 泥 教授级高工5 隋同波 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水 泥 教授级高工6 高 原 全国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 管 理 高级工程师7 李树东 抚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水 泥 教授级高工8 鞠 庆 山东华银特种水泥有限公司 水 泥 高级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