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和谐文化要坚持“双百方针”》.doc
6页精品文章《建设和谐文化要坚持“双百方针”》1957年,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并系统地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半个世纪以来,“双百”方针在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实践证明,它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基本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深入贯彻“双百”方针,对于推进社会和谐社会特别是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双百”方针是我们党指导科学文化发展的基本方针,体现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双百”方针的提出,在当时,对于我们反对各种影响科学文化发展的错误倾向如教条、宗派和形式,解除广大知识分子和科学工作者的思想束缚,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学术思想的繁荣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思想理论界、文化艺术界一度出现了非常活跃的局面,呈现出良好发展的趋势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左”倾思想的影响,在后来贯彻“双百”方针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纠正了“左”倾错误,在改革开放中恢复和发展了“双百”方针,积累了新的经验,迈出了新的步伐。
当前,我们正处在建国以后贯彻“双百”方针、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最好时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决定,为贯彻“双百”方针提供了新的历史条件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我们进一步正确理解“双百”方针,积极用好“双百”方针,深入贯彻“双百”方针指明了方向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顺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的历史潮流,把握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和方向,必将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走出更广阔的道路二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与贯彻“双百”方针是应该统一,也是可以统一的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文化繁荣的方针。
为什么要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来做到“两个促进”呢这是因为科学、艺术和文化的发展有它们自身相对独立的规律性,需要进行自由的学术探讨和艺术创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对学术研究和艺术创造自由的肯定和拓展双百”方针中的“百花”和“百家”,应是指参与学术研究和艺术创造的自由,人人皆可,更不用说各家各派正如在1956年2月的一封信中所说:“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如果国内对此类学术问题和任何领导人有不同意见,也不应加以禁止,如果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建国以来文稿》第六册,第4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版)“齐放”和“争鸣”应是指各自坚持自己观点和风格(包括不同意他人观点和风格、批评他人观点和风格)的自由,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又正如1956年4月在一次讲话中所说: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双百”方针体现了对科学文化工作者主体地位和学术人格的尊重,也体现了认识发展的规律人类的认识过程总是存在着矛盾,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不同思想和学派的对立,在任何时候都存在,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解决这些矛盾,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只有允许“放”和“鸣”,允许形成不同观点和风格的学派或流派,才有比较和斗争,也才能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才能发展科学,繁荣艺术指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建国以来文稿》第六册,第34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版)针对一些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顾虑,他还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的读书生活》第95页,三联书店年版)回顾中外历史,凡是科学文化比较昌盛的时期,都与当时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下,鼓励思想解放和学术自由有关无产阶级政党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辩证法精神的政党,是为公为民、彻底唯物的政党,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自由既是党的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品格的体现,也是党的政治胸怀和执政力量的体现贯彻“双百”方针,首先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而不同其次要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应该看到,任何学术研究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和渗透是必然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更为突出。
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人文社会科学还是在对一些社会经济政治问题进行学术探讨,这些研究成果为社会经济政治服务是不争的事实讲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并不是要人为地隔离学术与政治的社会联系,而是要尊重学术是非的学理辩明途径在这里,既要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帜却违背学术道德和良心,做违反宪法原则的政治文章的倾向,也要反对把学术是非和政治立场特别是阶级立场简单混淆在一起、用解决阶级矛盾和斗争的方法来对待学术是非问题的倾向在学术研究领域,应提倡和尊重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提倡公平、公正、平等、平和的争鸣和讨论;允许说理充分、坦诚相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支持和保证不同形式、风格的学术的自由发展和相互了解、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三贯彻“双百”方针,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要将它统一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的基本原理一方面,我们讲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说到底,是因为真理的确立,不取决于人们的社会地位,而取决于实践的结果;另一方面,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理论都需要调整、补充和修正在实践对真理最终确立之前,各种理论、学说的独立研究和它们之间的自由对话,有利于真理的形成和完善在很多情况下,最后确立的真理,往往是集各家之长、综合创新的结果。
实践之树常青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自己的真实意义自由的学术研究有助于形成真理,但不能最终确定真理;有助于减少失误,但不能保证不犯错误尊重实践,付诸实践,才能使我们真正找到真理,修正错误双百”方针只有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生命力和作用,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趋向,而现代通讯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又赋予了这种多样化的社会意识以快捷便利的表达和传播方式这是“双百”方针提出的那个时代不可能想到的事情这些新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使得贯彻“双百”方针有了更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社会要求,有了更广阔的社会平台和更方便的条件;另一方面,又使得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各种干扰甚至有害信息或因素增加如何适应信息接受方式和意见表达渠道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加强舆论引导,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参与和共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今后在构建社会和谐社会过程中贯彻“双百”方针、发展“双百”方针的一个重要课题 内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