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田的位置和作用.doc
10页丹田的位置和作用丹田,是道家内丹术丹成呈现之处,炼丹时意守之处原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时用的术语,位置处于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线上 原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时用的术语,有上中下三丹田:上丹田为督脉印堂之处,又称“泥丸宫”;中丹田为胸中膻中穴处,为宗气之所聚;下丹田为任脉关元穴,脐下三寸之处,为藏精之所但现在已被各门各派气功或运气方法(如唱歌及说话用丹田气,可减小声带受损机会),广为引用上丹田为性根,下丹田为命蒂性命交修,便可以打通大小周天,达到炼神还虚的境界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储藏精气神的地方,因此对丹田极为重视,有如“性命之根本” 丹田:重要穴位;一般指下丹田,脐下三寸的地方 1. 人体部位名道教称人体有三丹田:在两眉间者为上丹田,在心下者为中丹田,在脐下者为下丹田见 晋 葛洪《抱·地真》一般指下丹田《黄庭外景经·上部经》:“呼吸庐间入丹田 务成子 注:“呼吸元气会丹田中丹田中者,脐下三寸阴阳户,俗人以生子,道人以生身《水浒传》第回:“ 徐宁 听罢,只叫那连声的苦,从丹田底下直滚出口角来 2. 针灸穴位名腹部脐下的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四个穴位都别称“丹田” 位置 所谓的丹田都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线上。
上丹田,从下巴算起,头部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眉之间的印堂穴 中丹田,从下阴算起,躯干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乳头的膻中穴) 下丹田,从脚部算起,身高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脐下三寸的关元穴) 只要认真研究,你还会发现人体的另外几个大穴位都与黄金分割有关 基本概念 ①穴位,关元、阴交、气海、石门四个穴位位于腹部脐下,都叫做丹田 ②人体的部位,分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 上丹田在在两眉间印堂穴 中丹田在胸部膻中穴 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分,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有说在脐上神阙,又称祖窍,有说为足掌心之涌泉穴,其说不一 ③多指人体脐下三寸处之关元穴 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们知道,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帮助意识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良好效果的练功方法与过程。
意守丹田,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更确切地讲,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实际练功时,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因此,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 人身虽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当然,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观点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并未发现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但是,通过意守丹田来促进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取得疗效,则早已被实践所证实其中的机理,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揭示 丹田在何处,说法不一多数气功家认为,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叫“泥丸”,在头顶百会穴,有的说在两眉间印堂穴中丹田叫“绛宫”,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相当大的一块体积,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还有人认为丹田在脐上,又称祖窍。
也有人说巨阙穴为中丹田,又名灵台下丹田为足掌心之涌泉其说不一 古人认为丹田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的说法 上丹田:为印堂所在,亦即泥丸宫、升阳府、昆仑顶、灵台等,道家所指名称甚多,可以说是各自命名,众说纷纭,不过多指脑而言其中玄关所指在两目两眉与额、鼻骨之十字中心处,道家对此也十分重视,认为是入道之门,或泛指气功基础,认为是天地灵根,是祖窍、祖气,至宝至贵 上丹田在督脉的循行路上,属于阳性,是阳气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意识活动的神经中枢所在是练功入静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锻炼神经系统,控制自己的意识活动,调节、增强神经中枢,抑制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贮能性效应这有助于休养生息,积聚精力与疾病作斗争,获得健康所以,练功后感到体力增强,精力充沛,是有道理的 上丹田在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凡气虚下陷,头部怕风寒,以及脑贫血、低血压病人,可意守上丹田,但初学气功者,不要马上意守上丹田,以免气机上窜引起头晕;阳盛的病人(如心火上炎、肝阳上亢、高血压)也不要意守上丹田 中丹田:为膻中所在,为自承浆下十二层楼(指喉管)至黄庭(指人体内中虚空窍,或在心之下……),以牛郎代表心为阳,有肝胆脾均各自专职,共同耕种心田,故有“我家专种自家田,可育灵苗活万年……灌溉须凭上谷泉(指舌顶上颚,所谓白头老子眉垂地之律液至上鹊桥),有朝一日功行满,便是蓬莱大罗仙。
中丹田在胸部,如病人是中气下陷,妇女月经过多,可意守中丹田,但容易引起胸闷,要慎重使用 下丹田:即正丹田,在脐下,或有称之为气海,藏命之所,以织女代表肾为阴性 按道家以织女喻肾,为真阴,在卦为坎;以牛郎喻心,为真阳,在卦为离,阴阳合则为真夫妻,阴阳合则生丹药,所以还有坎离交媾,男女媾精阴阳合而生丹药之喻心肾交,水火交,龙虎交之类等等,也都是指练功中之术语图中“水火交炼池”即喻心肾相交之处所 下丹田,是练功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激发体内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这对人体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历代气功家多主张意守下丹田;因为这个部位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
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气沉丹田 丹田在脐下三寸,气沉丹田,就是要求练拳时尽量保持自然,不要有意识地强行向下压气因为“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后天之气宜顺就是指的呼吸要顺其自然腹稳,呼吸自然就顺,下盘就能稳固气沉丹田的炼精化气,是积累内气,以成内劲功夫然后炼气化神,以使内劲具备“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功能这样,内气、外形匹配合一,可有柔化刚发,以柔用刚的技术方法,实施于较技攻防中 撞丹田 道家养生功 对“丹田”的具体位置,自古说法不一,通常分为“上丹田”——两眉间,中丹田——两乳间膻中穴,下丹田——脐下1寸三分今天要撞的就是这个“下丹田”咱们要撞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位置就在肚脐上下左右巴掌大的一块地方 找个如水泥电线杆一样粗细和平滑的大树来撞效果最好,两腿略分开,站在树前,肚子离树干15公分,然后用肚脐去撞树就可以了 动作要点:开始撞时,力量一定要轻,幅度要小,最好穿运动衣裤,(以防皮带或纽扣硌到皮肉),撞的时候全身放松,不要憋气,不要绷紧肌肉。
请先感受一下撞“丹田”时腹内脏腑的感觉,和心里的感觉,可以闭上眼睛仔细体会呼吸自然而悠闲说是“撞”,其实那是以后的事,开始练习应该叫做“靠”更为准确每天撞个几分钟,慢慢的,您多半会撞上瘾呢! 这个功法,可以说适合于每个想要身体强壮的人,“丹田”是人体的发力点如果您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您觉得“有劲使不出”、如果您觉得“心神不定,魂不守舍”、如果您觉得“体力透支,难以积蓄”,都可以从“撞丹田”中找到解决之法 “撞丹田”将帮您找到人体的能量库,使您真切的感受到什么是人体的“内力”很多人打坐难以入静,“撞丹田”却可让您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撞丹田”会使您的内力增长很快,一段时间后,您就可以从“靠”自然转成较为有力的“撞”了这时,您会发现原来腹部松弛的赘肉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肌肉,这种肌肉没有突显的棱角,与健美运动员的完全不同但比后者的远为结实 如果,有年轻的朋友,想练成“钢肚”,这种方法,就是最安全有效的捷径,若每天坚持,大概三年时间,当你气运丹田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类似汽车轮胎那样强健了 撞丹田的禁忌: l 孕妇及腹部有过较大手术的病人 l 急腹症及腹部有肿物或有出血病灶点。
l 撞腹后感觉不适以及对此功法心有疑惧的人 练此功要顺其自然,不可急功近利,与“推腹法”同练,效果更佳有些朋友肚子赘肉较多,用推腹法跟本没啥感觉,一撞“丹田”便发现敏感点了这时再用推腹法,事半功倍 呼吸精气,锻炼丹田 关键在于做到“气沉丹田”就是吸气的时候小腹肾区有纳气的感觉怎么做到这一点呢?练气功必须循序渐进,不然便有走火入魔的危险第一步:意守心下绛宫(即中丹田),积敛宗气;第二步:顺式呼吸要注意的是顺式呼吸和逆式呼吸是有差别的:顺式呼吸是在吸气时把腹部鼓起,呼气时把腹部缩回;逆式呼吸,却是反过来,吸气时将腹部收缩,呼气时再把腹部鼓起一定不要弄错顺式呼吸是一种深度的腹式呼吸,能把中丹田的元气引导到下丹田之中,储存到人体的奇经八脉,从而提升人体的种种机能意守丹田,简单地说,就是排除杂念,全神贯注到丹田的部位,耳无闻,目无视,鼻无嗅,心不外驰,专心体会真气之活动 在炼气功时,首先要注意精神集中,意守丹田丹田在小腹正中,脐下三寸,为吾人生命力的泉源在调整呼吸以后,由呼气运动,推动真气下行,集中在丹田之内丹田内真气充满,则可以贯通督脉,所谓“积气冲关”则可以进入高深之境界。
所谓意守,就是心不外驰,精神集中守字有定的意义在里,也就是《尚书》说的“唯精唯一,允执厥中”;《大学》上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佛家说的“止观”,孟子提出“求放心”都是指意守而言俗语说“锁心猿、拴意马”,也是意守《内功经》上说得更具体:“泰出崩于前而不动,猛虎啸于后而不惊”《内经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内守,就是意守丹田孔子告诉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四个勿字,也就是意守的具体办法《书经》所云:“念兹在兹,释兹在兹,永言兹在兹”,更指出意守之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