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知识文库-音乐与美术.pdf
65页日神与酒神 我借用日神与酒神的光环来为音乐和美术加冕 尼采曾以日神阿波罗与酒神狄奥尼索斯为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本质 乃至人生的意义 希腊神话中的日神是光明之神,它的光辉使万物呈现美的外观尼采在 《悲剧的诞生》中说:“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在 艺术中造型艺术是典型的日神艺术,而酒神则象征情绪的放纵,“整个情绪 系统的亢奋”“情绪的总激发总积放”酒神精神是为了追求解脱个体化束 缚,复旧原始自然体验是一种个体获得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高欢乐与痛苦 交织的颠狂在艺术中,音乐是纯粹的酒神艺术,是世界本体情绪的表露 无论日神冲动或酒神冲动,都植根于人的自身本能前者是个体的人借外观 幻觉自我肯定的冲动,后者是个体的人自我否定而复旧世界本体的冲动 在尼采那里,艺术上的日神精神沉缅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究本体它 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原始驱动力,支配着内心幻想世界直觉的美丽外观;酒 神精神却要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融合前者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 悲剧面目,后者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前者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后 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前者执著人生,后者超脱人生;前者迷恋瞬时, 后者向往永恒故酒神精神更具浓郁的悲剧色彩。
像我国的庄子精神一样,酒神精神又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它要求人 们摆脱罪恶感,趋越善恶,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欢乐 日神精神的潜台词: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 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 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日神精神也好,酒神精神也好,两者表现形态的核心是:“醉”醉的 本质是力的过剩,力的充溢的表露,是高度的力感只不过日神的美感是把 生命力的丰盈投射到事物上的结果,酒神的悲剧快感更是强大的生命力敢于 与痛苦和灾难相抗衡的一种胜利感,为自身的不可穷竭而欢欣鼓舞尼采一 方面把音乐视为直接表现了世界的原始情绪,丝毫不沾染形象,但却有唤起 形象的能力,即使日神艺术,包括古希腊雕塑和荷马史诗,在某种意义上也 是对由音乐情绪唤起的形象的描绘;一方面又始终把音乐看作有哲学深度的 艺术:“可曾有人发现,音乐解放精神,为思想添上双翼?一个人愈是音乐 家,就愈是哲学家?——抽象概念的灰色苍穹如同被闪电划破;电光明亮足 以使万物纤毫毕露;伟大的问题伸手可触;宛如凌绝顶而一览无遗 尼采曾用大段文字描述过音乐或酒神的梦与醉的意境: “在酒神的魔力之下,不但人与人重新团结了,而且疏远、敌对,被奴 役的大自然也重新庆祝她同她的浪子人类和解的节日。
大地自动地奉献它的 贡品,危崖荒漠中的猛兽也驯良地走来酒神的车辇满载着百卉花环,虎豹 驾驶着它驱行一个人若把贝多芬的《欢乐颂》化作一幅图画,并且让想象 力继续凝想数百万人颤栗着倒在灰尘里的情景,他就差不多能体会到酒神状 态了⋯⋯摩耶的面纱好像已被撕裂只剩下碎片在神秘的太一之前瑟缩飘零 超自然的奇迹在人身上出现:此刻他觉得自己就是神,他如此欣喜若狂、居 高临下地变幻,正如他梦见的众神的变幻一样人不再是艺术家,而成了艺 术品:整个大自然的艺术能力,以太一的极乐满足为鹄的,在这里透过醉的 战栗显示出来了《悲》P 6 ) 席勒谈到自己的创作心理时承认,搞创作活动的预备状态,绝不是眼前 或心中有了一系列用思维条理了的形象,而毋宁说是一种音乐情绪“感觉在 我身上一开始并无明白确定的对象;这是后来才形成的第一种音乐情绪掠 过了,随后我头脑里才有诗的意象 尼采明确认定雕塑家以及与之相近的史诗诗人沉浸在对形象的纯粹静观 之中酒神音乐家完全没有形象,他是原始痛苦本身及其原始回响 我们引用尼采及其有关的评述,不过是引进日神和酒神两种精神作为表 征,以便深入研究音乐和美术作为参照,而无关乎其他其实,这两种精神 互为表里,并且相互贯穿于多种艺术门类之中,只是音乐和造型艺术更为集 中更为强烈罢了。
风起青萍之末 世界用图画同我说话,我的灵魂答以音乐 ——泰戈尔 天开图画与万籁和鸣 艺术从大自然获得灵感和启示,却不以模仿自然为己任但研究和品味 自然,正是从天开图画与万籁和鸣中体味艺术的通幽曲径 中国的音乐,以清明象天为至乐;中国的绘画,以清淡水墨为妙境山 水清音,林泉妙响,金声玉韵,可代丝竹之乐;无限江山,天开画图,即是 水墨丹青欣赏自然,赋之以欣赏艺术的心态,清标雅韵,淡泊潇散,乃是 中国文化的一种生命境界,一种价值源泉,一种民族文化精神的心源之美 清空透明,表里澄澈的美质,为宇宙人心所共有,亦是中国山水艺术及古典 音乐的古老源头之一 中国画,自宋元以来,水晕墨染,扫尽五彩雕绘,以清远之笔墨,呈露 心源之美质;中国音乐尤其古典传统音乐,崇尚清、微、淡、远的特质,并 将这一特质集中表现在最具民族代表性的乐器——古琴身上中国水墨画, 不仅是悦目的,更是澄怀味像的;中国的古琴之乐,不仅是悦耳的,更是悦 心的,二者都维系着人格性情的修养 中国人喜爱山水之清致,欣赏艺术之清韵,庄子美学的清明虚静,佛教 禅学的清空净洁,儒家伦理的清品高节,铸造了一种崇尚清韵的民族性格, 清气满乾坤,天地间一泓清气之流行,便是人生的一种内在价值,也是艺术 的一种内在精神。
同时,也是人们观察自然美凝聚的焦点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以艺术言之艺术言之不尽,又回归自然去观察、 体味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将宇宙与人生视为一体,将艺术美与自然美视为 一体的奥秘,二者具有同样的审美内涵,甚至具有同样的审美形式,并能给 人以同样的审美感悟中国古代的两个伟人——老子与庄子,早已将这一切 昭告世人而西方直到两千年后的卢梭才顿悟到这一点,从而影响了西方的 艺术世界 《庄子·齐物论》,讲了一则寓言,说庄周曾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 飞舞,遨游各处,悠然自得,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庄周忽然醒过来,发现自 己分明是庄周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化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为庄周?这种 称之为“物化”的转变,意指物我界限消解,万物融化为一的宇宙观这种 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恰是人们欣赏自然和艺术美的共同心态 激流响雪,万壑松风,山泉铮淙,清音泠耳,是人间无上的音乐在自 然一经进入人们的审美感悟,就像艺术一样,已经是人化的自然,再不是自 然本身,它像艺术一样,同样让人感心动耳,荡气回肠那《诗经·小雅》 记载的荒原上的“萧萧马鸣”,同古乐府《敕勒歌》同样壮美;“绿树交加 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欧阳修)与“远翔驰声响,流雪自飘飘”同样 清丽。
松柏有霜操,风泉无俗声”(孟郊);“燕山楚水曾为客,惯听霜 砧梼月明”(马臻);“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 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玉粲);“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附素辉,明月一何朗”(陆机);“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未瞑 先啼草际蛩”(岳岷);“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伐木丁丁,鸟鸣 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小雅》)⋯⋯大自然的雨丝风片, 织就了无数扰人乐章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听之为声,目遇之成色,风 泉度丝管,云水醒心,玉韵清耳,深具一份沦肌浃髓之美无怪中国的山水 画和古曲中每每含有那种芳菲悱恻的自然意象宋代人姚宽《西溪丛语》曾 记载古代一架名琴的声音说:“洛中董氏蓄雷琴一张,中题云:山虚水深, 万籁箫箫古无人迹,惟石嶕峣可见古人造琴,其声音韵致以能同自然 谐和为极致;南朝画家宗炳,精书画、工弹琴栖丘饮壑三十年,晚年将平 生所见景物,画于纸上,卧以游之,并说:“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山水画不但可观,而且可游、可居了 中国的绘画和音乐,都与宇宙山川有着不解之缘,“万籁真笙竽,秋色 正潇洒”,天籁疑难辨,霜钟谁可分?诗人与音乐家常在宇宙和人心的和弦 上弹出妙响,那云烟苍茫的画卷和飘忽抑扬的琴声,是人在梦境中与自然晤 谈的宇宙意识,还是旷邈深远的宇宙本身?要弄清这一份情缘,我们不得不 请出庄子。
庄子美学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国的艺术精神庄子哲学具有浓厚的艺术 色彩和丰富的美学内容当庄子把道作为人生的体验去陈述并得到人们解悟 时,便是纯粹的艺术精神庄子从宇宙本体的高度论证人生的哲理,将人类 生活放之无限中去观察,以此来探究人类精神达到无限和自由之路将人类 提到“与天地共生,与万物为一”的地位故此,人类应像道一样,支配宇 宙法则,成为永恒的无限自由的存在他的本体论的旨趣始终胶着在从自然 的无限和永恒上寻找人类如何达到理想之境的启示与奥秘在他看来,人若 像道那样运作,就会进入自由和无限,而自由和无限的达到即为美道是一 切美所从出的本源庄子超然的生活态度,生存方式带有浓郁的审美特点, 因为超出眼前狭隘的功利,正是人对现实的审美感受的一个极重要的本质特 征庄子对自然、对人生的态度,说到底是一种审美态度,这种态度转移到 艺术上就成为主导中国艺术正流的内在精神他崇尚众美从之的“大美”、 “至乐”,高扬具有大美和至乐品格的道的音乐,自然的音乐《齐物论》 里的天籁、地籁就是自然的音乐现象,天地间和鸣的自然音响此后,历代 大量的艺术实践,将庄子所开启的绮丽自然之美,真正变而为灵魂的乐土与 心灵的曙光,呈现在艺术的创造中。
在此后的绘画和音乐的发展史中,无论 “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实际上我都在其中,我已充分地对象化为 山水,已经全面拥有了宇宙现象背后的美真正将物质的存在,转化成了心 灵本体的存在可以这样说,以庄子精神为灵魂主宰的山水画发展史,正是 中国人的生命意识,渐渐在山水自然的浸淫之中浣濯澡雪自身,然后突破山 水形质的拘限,将人化的自然,转化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突破外在 客观景象形质的存在,达到了自我本质的完成 而在庄子精神哺育下的音乐,正是韦应物《咏声》诗所感触到的:“万 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又如常建《题破山寺 后禅院》所写:“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一份天籁之美,无端兴起, 无端逝去,令你梦魂萦绕,让你寻寻觅觅真正领略一回“大音希声”“大 象无形”的空灵与玄妙境界庄子所推崇所构想的《咸池》之乐,竟是那般 绝妙辉煌,玄远深邈,倘今天能演绎出来,会使贝多芬那样的巨匠也会望洋 怯步他无疑为中国音乐提供了一个永恒的难以企及的范本 《咸池》三章 庄子向往至道的天乐,向往无声之中独闻和的音乐,即道的音乐,向往 大全至美至乐的音乐,黄帝的《咸池》之乐,就近乎庄子的理想它近乎在 天地间永远震响的天籁、地籁之乐。
三个乐章合成了中国第一号交响乐: “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在这样广漠的天地之间演奏具有神 话色彩浪漫气息且气势恢宏的宇宙之乐,让人何等心旷神怡,天地人三界又 是何等圆融和谐,真是再好不过的舞台,只有中国人和古希腊人才能做到, 但希腊人的露天剧场开放的只是人间世,而中国的洞庭之野面对的却是大宇 宙 《咸池》之乐,初听时让人惊惧,再听时便觉松弛,最后进入心神恍惚, 把握不住自己的幻惑之境第一乐章以自然元气应和,同时相继而起,万物 顺序而生;忽盛忽衰,生杀循秩,一清一浊,阴阳调和,声光交映;雷霆震 而惊蛰起,天地转化变动无常,又始无首卒无尾,无一可期待把握逝而无 端,兴而无由,辗转常无穷尽,让人感到神秘而惊惧恍惚 第二乐章,乐曲转入节奏明快,旋律线清晰,阴阳调和,刚柔相济,清 新脱俗的乐段心律逐渐恢复正常节奏,约制情欲,疑守精神,循往自然, 怠息神怡,寂然凝虑,神与物游随着音乐在大地巡行,乐声盈满山谷和丘 陵,悠扬激越,鬼神闻之幽隐,日月依轨道运行演奏休止,回声却流泛无 穷听者因随变而往,进入音乐的意境而不能自已思而不能知,望而不能 见,追而不能及,茫然置身于洞庭之野,倚着槁梧之琴而沉吟;由于形充空 虚,则于虚空而等量;委蛇任性,故顺万境而无心。
与物同化,忘智绝虑, 经历了一场万籁和鸣音乐的静化,心不再追逐外物了,而呈现空明;这分明 是地籁境域的音乐 第三乐章,以奏鸣、回旋、变奏等曲式所强调的自然、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