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建议重要性的认识.doc
8页对学校布局调整及规划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县城镇化建设正在逐步推进,进城务工农民不断增加,他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强,这一现象导致了我县农村适龄儿童数量急剧减少,同时也给我县城镇入学带来巨大压力过 去那种布点多、分布散、规模小的学校布局已经暴露出规模效益低、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等弊端对中小学布局作科学调整已成为提高我县整体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学校布局调整,绝不是简单的撤、并、建,而是用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条件和方式取代传统落后的教学条件和方式,是教育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步骤布局调整不仅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涉及到教育资源的迁移,还涉及当地党政和人民群众利益,甚至涉及到国有资产的产权处理问题,是一项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一、政策导向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及国务院、 财政部、教育部等下达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 《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解决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中小学生上学远问题有关事项的通知》,我 县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
以此为契机,我县政府制定了本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布局整规划,掀起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高潮二、基本情况2修文县地处黔中,距省会贵阳 38 公里,总面积 1075.7 平方公里,所辖四镇六乡,总人口 28 万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我县在“ 十一五 ”期间制定了 《修文县学校布局 调整规划》,并按规划逐步推进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我县在“十一五 ”初有各级各类学校 151 所,其中公办学校 134 所、民办学校 17 所公办学校中,独立高中 1 所、完中 2 所、初级中学 13 所、小学 70 所、教学点 39 所、职业高中 1 所、幼儿园 7 所、特殊教育学校 1 所;民办学校中,完全中学 5 所、初级中学 6 所、一贯制学校 1 所、小学 1 所、幼儿园 4 所全县高中在校学生 4345 人、初中在校生 15610 人、小学在校生 26696 人、幼儿园在园学生 5093 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 299 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 306 人;公办学校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 850 人,小学专任教师 1506 人、幼儿园专任教师 45 人,特殊学校专任教师 20 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 7 人。
十一五”末我县共有各 级各类学校 97 所,其中公 办学校 87 所、民办学校 10 所公办学校中,独立高中 1 所,完中 2 所,初级中学 10 所、小学 50 所、教学点 14 所、一贯制学校 2 所、职业高中 1 所、幼儿园 6 所、特殊教育学校 1 所;民办学校中,完全中学 2 所,初级中学 2 所、一贯制学校 1 所、小学 1 所、幼儿园 4 所全县高中在校学生 4447 人,初中在校生 13899 人,小学在校生 18329 人、幼儿园在园学生 4082 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 125 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 1015 人公办学校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 897 人,小学专任教师 1228 人、幼儿园专任教师 97 人,特殊学校专任教师 29 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 5 人3三、修文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的实践(一)取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我县 深入进行了学校布局 调整及规划建设, “十一五”初、末我县学校、教师、学生数对比如下:学校数 在校学生数 专 任教 师 数高中完中初中小学教学点特校职高一贯制幼儿园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特校职高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校职高十一五初1 2 13 70 39 1 1 7 4345 15610 26696 5093 299 306 850 1506 45 20 7十一五末1 2 10 50 14 1 1 2 6 4447 13899 18329 4082 125 1015 897 1228 97 29 5对比0% 0% 23.1% 28.6% 64.1% 0% 0% 14.3% -2.3% 11.0% 31.3% 19.9% 58.2%-231.7%-5.5% 18.5%-115.6%-45.0%28.6%从中可以看出:我县的学校数、学生数、教职工数均在减少,但办学条件、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确实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坚持“建设一所,完善一所” 的原则调 整前的学校基本上都存在规模小、设施不全的缺点,有限的资金过于分散使用,难以形成规模办学效益学校合并后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以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学设备,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修文县实验小学、实验二小、王官九年一贯制学校、扎佐中学等学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其次,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调整前,由于缺少教师,很多学校只能开出语、数两门课,一个教师包班的现象常常出现,因此,学生无从享受到优质教育以扎佐一小、扎佐二小、六桶小学等为例,调整后,学校规4模扩大,硬件与师资配备相对齐全,学生在音乐、美术等方面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师资资源了再次,农村寄宿制学校得以发展我县已建成久长中学、六广中学、六桶中学、大石九年一贯制学校、洒坪中学等寄宿制学校这些学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好食堂、供水、厕所、澡堂等生活必须设施,家庭困难住宿生一律按国家政策享受相应的生活补助,学校还安排生活老师负责学生生活及安全,解除家长及学生后顾之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了农村学生每天走十几里路上学的问题,给农村孩子争取了更多的学习时间通 过学校集体生活,农村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更容易养成现代社会的文明习惯。
目前,我县正逐步形成“一乡两校一园” 的寄宿制 标准化学校建设格局为缓 解城镇学生入学困难问题,龙镇、扎佐等较大乡镇将逐渐兴建第二、三小学,第二、三中学,县城内修文四中标准化学校也正在筹建当中同时,我县正在实施“农村标准化学校建 设” 工程,扎佐二小、洒坪中学已基本完成建设,扎佐中学、久长中学和六桶中学正在进一步的建设当中按照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标准,坚持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建设,做到30 年内不重复建设要配足这些学校的教师和实验仪器、电化教育、信息技术、 图书、体育器材等教学设施,加强管理,切实提高新建、扩建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办学效益的最优化二)遵循的原则1、坚持家长满意原则全县学校结构布局调整要严格按照城市规划5来进行科学的设校布点,要作为一项关系民生问题的重要工程来实施撤出学校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做好、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取得其同意后逐步实施撤点并校后建办的寄宿制学校,必须让家长满意2、坚持分步实施原则全县学校结构布局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根据以后 5-10 年及更 长时期的人口流动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国家规定的有关学校建设的要求和标准,科学布点,按照资金投入能力、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接受程度,逐步推进,成熟一批调整一批。
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并优先安排有危房改造任务的县城、乡镇所在地学校的布局调整3、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交通情况、人口覆盖状况,寄宿制学校基本实行“一乡两校” ,允许极少数行程较远、交通不便的村级教学点暂时保留,避免“一刀切” 4、坚持示范带动原则要在条件成熟的乡镇学校进行布局结构调整试点,探索出学校布局调整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推广要保证重点学校,兼顾一般学校,分乡分校逐步实施,促进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三)调整内容及措施1、调整内容(1)对学校布点的调整按照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村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出生率、服务半径和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遵循“ 建设一所,完善一所 ”的原则实行学校标准化建设2)对学校选址的调整学校位置应选在交通便利、位置适中、环境6适宜、远离污染源、校区无架空的高压输电线路通过的地段,最好是尊师重教氛围较好的村庄3)对学校规模的调整根据各乡镇总人口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及相关规定,普通初中及小学的占地面积须达到相应的亩数,教学班必须达到相应的规模4)对校园规划的调整按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等不同功能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力求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措施(I)制定合理的标准, 进行科学规划无 论是制定调整规划方案,还是在具体实施工作中,都要切合本地实际,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的标准也必须与地方实际相结合,不搞“ 大统一” 所谓标准的“合理”,就是要在“ 方便就学”与“ 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二者间找到切合点2)确定合理“距离” ,避免学生上学 难学校服 务半径的确定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一个关键问题有的地方规定,小学服务半径为1.5km,初中服务半径 为 10km对于具体距离的确定, 应以人为本、合理制定,确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学校布局标准3)建立和完善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相配套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因学校布局调整后出现的剩余教职工进行合理分流,既要使调整后的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又要对分流的教师进行妥善安排四)局限与不足1、学生求学困难,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增加学生辍学率据调查显7示,在修文县,有近 1/5 的学生每天上学单程超过 2 公里,近 1/10 的学生单程在 5—8 公里,特别是在一些偏远乡村,交通十分困难,学生上学存在安全隐患而学校因投资不到位,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设备,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造成学生求学难。
2、农村寄宿学校硬件建设相对滞后,学生生活条件较差尽管许多中心学校提供寄宿服务,但是仍有一些乡村受资金所限至今无法解决学生住宿,不少学校即便能够勉强提供寄宿,条件也大多简陋,后勤配套设施难以到位,学生的生活、安全、卫生和医疗等缺乏必要保障,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3、中心学校班额徒增,大班额现象出现,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学校撤并后,学校规模扩大,班级学生人数过多,繁重的工作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4、被撤学校的资产处置不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目前,修文县一些已撤并学校的校产资源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很多搁置的校舍如不尽快利用将很快破败,导致国家资产白白损耗和流失五)对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的思考(1)以县域统筹为前提,统一调配资源必须站在区域战略的高度上,从城乡统筹的全局观出发,对县域全部的中小学教学资源进行重新调配,合理整合,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一是要根据人口规模、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布局调整规划和目标;二是在实施调整时,不 强迫、不盲目,应按照一、二、三类学校三个层次逐级调整,形成连锁反应,保证顺利衔接8(2)不断完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加大管理力度目前看来,寄宿制学校后勤保障和配套设施条件正在逐步完善,只有加大管理力度,充分用足用好住宿补助经费,才能切实保障学生和教师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3)固定资产合理使用,防止资产流失、资源浪费对因布局调整而停办的学校,闲置的校合土地,应加强管理,充分利用首先要确定农村学校的产权,应当归村民集体所有的就归集体所有,应当归国家所有的绝不允许流失其次,可以通过改变用途,挖掘其经济价值,并把所得收入用于学校布局调整,使得到保留的学校能够快速发展对校舍和土地等不动产可具体采取改造、互换、转让、出租、拍卖等办法处置六)结语对县域中小学校进行布局调整规划,是提高广大乡镇和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的一个难得的历史契机,是党和政府采取的一项旨在优化农村基础教育结构,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的重要政策我县要充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尽快采取措施,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与建设,促进我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