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巴尔扎克葬词1.doc
6页15 巴尔扎克葬词◆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鉴赏课文情理交融的特点,理解课文中哲理性语句的含义2、了解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风格及他们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学会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解读文章◆教学重、难点1、情和理的融合2、含义丰富语句的理解◆教学方法1、介绍法;2、讨论法;3、比较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 一 课 时一、导语设计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四大吝啬鬼形象”: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的《悭吝人》中的阿巴贡,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果戈理的《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 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在巴黎与世长辞巴黎震惊,法国震惊,举世震惊,在人们的悲痛中,8月20日,当巴尔扎克的遗体在拉雪兹神甫公墓下葬时,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冒雨对公众发表了悼念演讲在演讲中,他深情地悼念密友,高度评价巴尔扎克为法国文学做出重要贡献,充满哲理地告诫人们巴尔扎克的逝世带来的不是“黑夜”和“虚无”,而是“光明”和“永恒”他的这篇演讲词成为研究巴尔扎克的重要文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果的这篇讲词——《巴尔扎克葬词》。
二、巴尔扎克、雨果及写作背景简介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一百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十分推崇巴尔扎克,认为他“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恩格斯说,巴尔扎克的“伟大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他讽刺是空前辛辣的” 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观60年以上,作品包括进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的世界》等长篇小说巴尔扎克和雨果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两座并峙的高峰三、解题葬词也就是悼词,一般内容是回顾死者生前所做的贡献,并作出评价,表达深切的悼念之情。
葬词和悼词又都是在致丧仪式上的演讲稿,因此,它们又都是演讲词本文是一篇出色的演说词,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采华丽,语言诗化,富含哲理,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四、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感情和风格①学生听课文录音带,可跟随轻声朗读②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和文学知识的障碍③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思路五、具体研习,突出重点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提问:文章对巴尔扎克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的?筛选相关词句,作概括说明明确:①巴尔扎克属于思维的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②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③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④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共同命运⑤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人们上空的云层之上从这些相关语句可以看出,文章是从巴尔扎克人格、作品、成就和影响四个方面评价的2)提问:课文第三段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巴尔扎克作品的?请一学生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思考。
明确:从三个方面:①整体评价其作品,认为是“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②从反映社会现实角度评价其作品,认为它是一部历史;③从文学角度评价其作品,认为它是“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3)巴尔扎克是世界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请从文中筛选出谈巴尔扎克作品对现实的批判性的句子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其作品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的理解明确:相关句子:①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②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提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学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但仍然游刃有余巴尔扎克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品是《高老头》《欧也妮 葛朗台》《高老头》以法国波旁王朝时期的巴黎为背景,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两个人物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为主要情节,真实地勾画了19世纪20年代初和法国社会面貌,突出提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本是贪婪地聚敛金钱的能手,最后却成为金钱的牺牲品,父女关系异化为“金钱关系”同样,在《欧》中,作者塑造了一个贪婪、嗜钱如命的暴发户,猛烈抨击了金钱对人思想灵魂的腐蚀和摧残,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巴尔扎克通过作品来揭露现实,批判现实,唤起人们去改造现实4)这篇葬词的最后三段,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生死观?明确:这三段作者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意义,明显地带有自己的思想,那就是作者的生死观,“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这是雨果就巴尔扎克之死而产生的一种哲理性的思考作为葬词,这便是本文的独特之处5)全文的思路是如何明确:悼念---评价---讴歌2、 熟悉文章,把握主旨明确:雨果深切悼念了巴尔扎克的逝世,高度评价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预言了巴尔扎克逝世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表达了作者积极的生死观3、讨论散文的情和理(1)问:雨果怀着什么样的感情评价巴尔扎克及其作品?明确:巴尔扎克逝世,世界文坛上失去了一片光彩,法兰西民族失去了一位天才,雨果失去了一位知心友人雨果心中无疑掀起了巨大的感情波澜移情入文,我们不难感受到,雨果怀着深切悼念和无限敬仰的心情评价巴尔扎克为人类精神领域作出伟大贡献我们仿佛站在当年的拉雪兹公墓前,聆听雨果深沉而激昂的演说,连飘飘细雨出浑然不知2)问:文章最后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明确:我们感受到了除悲伤、怅然之外的另一种力量的存在,那就是崇高和激动,这是我们从雨果身上感受到的。
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这句话给予我们的是悲壮,是敬仰,是对死亡的理性判断,更是对生存的哲学思考作者的真诚、真挚、真情,给了读者巨大的感染力3)小结:全文既有激情,又有哲理,情蕴于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既有诗意的评价,又有形象的分析;既有沉痛的悼念,又有真诚的赞美字字句句带有激情,句句字字耐人寻味五、布置作业比较《巴尔扎克葬词》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 二 课 时一、导入新课这篇葬词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作品中含蓄深沉、意义深远的句子比比皆是,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些经典语句,反复解读,细细品味二、揣摩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1、“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明确:体味这句含义,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明确主干部分的核心是:巴尔扎克是一个作家序列的代表者,枝叶部分显示,这个代表者是当时人们思想、精神的统治者;二是明确破折号的作用,从研究规律来理解句子含义。
2、“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明确:巴尔扎克逝世时年仅51岁,他留下的作品却有91部之多,从这个方面说他的一生是丰富的,“作品比岁月还多”但这只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是巴尔扎克的生命是短暂的,他的精神和作品将长存于世,留芳万载3、“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明确:这句话的理解要结合内外语境来领悟含义这样一个时代”是指法国从七月革命到1850年这一时期也是雨果生活的年代当时有数不清的黑暗与罪恶,因此也有数不清的对现实不满的人们;而伟大的逝世,将进一步警醒和启迪进步的人们,使他们对现存世界的一切产生怀疑和动摇,巴尔扎克以其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作品,唤醒了一批人一个伟人”指巴尔扎克这句从人们对宗教产生怀疑的角度,写出巴尔扎克逝世带来的直接影响4、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明确:重点揣摩“虚构”一词的含义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巴尔扎克逝世,表明他创作生命的结束,他不能再给人们创造小说这一“虚构”世界了;二是巴尔扎克的逝世,是一件真实的事情,提醒人们直面这一伟大的的死亡5、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明确:这句话高度评价了巴尔扎克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
雨果把《人间喜剧》看作一部浓缩的历史,使人们从中看出“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6、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明确:巴尔扎克这位伟大的人物,用他自己的作品,给自己安装好了坚实的底座,打好了扎实的基础,未来的人们,一定会给他塑起一尊尊有形无形的雕像,以表达对他的尊敬和怀念7、上天在让人们面对崇高的奥秘,度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明确:面对巴尔扎克这样的伟人的逝世,雨果在这里感慨万千,不由得思考生与死这样重大而沉重和主题他认为在死亡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自由的,巴尔扎克的逝世,触动了许多人去思索生死问题,把巴尔扎克当作坐落,思考活着的真义8、这不是黑夜,而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明确:作者用排比句,语调铿锵,激昂慷慨地指出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影响巴尔扎克的逝世固然让人悲哀,使人们觉得似乎是黑暗的降临,某种无言的结束,一切似乎消失,但它给人们更多的是悲痛之后的无穷力量,它预示着光明的到来,代表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种永恒9、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统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这句话表面是在揭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规律,即每一大变动时代先出现武力统治者,然后才出现精神统治者。
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是赞誉巴尔扎克,把他看成一个比武力统治者更伟大的精神统治者这印证了本段开头一句话的意思,巴尔扎克作为精神统治者,他不仅属于这一时代,而且属于千秋万代 三、总结含义丰富语句的特点这些语句是形象化的语言,却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它是诗意的语言,却洋溢着思辨的光辉;它不像形式逻辑那么严密,但又有一定的必然性可循;它不像画面那直观,却能引起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四、运用比较阅读法对照分析比较《葬词》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总结两文的 相同点及不同点 相同点:1.都是悼念老朋友的悼词 2.都具有演讲词针对性、形象性、鼓动性的特点 内容上的不同点:篇目身份不同对逝者的评价逝者的贡献逝者的影响《巴尔扎克葬词》被评价者的身份不同巴尔扎克是文学大师,马克思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领袖 思想家、哲学家 《人间喜剧》 光耀法国文坛、世界文坛《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者的身份不同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恩格斯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领袖、政治家思想家、政治家、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剩余价值划时代的意义,推进人类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