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宁》解读.ppt
63页《婴宁》解读《婴宁》解读2n一、蒲松龄的生平及其创作n二、《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成就n三、《聊斋志异·婴宁》聊斋书屋聊斋书屋3一、蒲松龄的生平及其创作一、蒲松龄的生平及其创作n(一)蒲松龄的生平(一)蒲松龄的生平n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顺治十五年(1658)以县、府、道三试第一,为诸生次年,与张笃庆、李希梅等结“郢中诗社”,冀砥砺学问,以魁多士然屡应乡试,无不铩羽而归康熙四十九年(1710)七十一岁时,方援例为贡生期间除康熙九年应江苏宝应知县孙蕙孙蕙之聘作幕僚除外,长期以坐馆授徒、读书写作为事(毕际有毕际有)4n“人生大半不如意,放言岂必皆游戏”n“颠倒于荒山僻隘之乡”n“终年不知肉味”5n蒲松龄科场蹭蹬科场蹭蹬使他体验到了科举的弊端,在《聊斋志异》中写出了生动的应试士子形象n三十年多年农村教书生涯教书生涯,使其有研习学问、搜集民间传说、写作聊斋故事的机会n一年幕僚生活幕僚生活使他在南方开阔眼界,有机会接触社会各层,为塑造官僚豪绅和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础n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奇闻异事,从中汲取艺术营养,是他善用奇幻故事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
67蒲松龄故居蒲松龄故居89蒲松龄故居内之蒲松龄故居内之“狐仙园狐仙园”10n(二)蒲松龄的创作(二)蒲松龄的创作n蒲松龄一生创作甚丰:诗980余首,词100余首,文400余篇,杂著5部,俚曲14种,戏曲3部相传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亦是蒲的手笔n代表作是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约有500篇小说,““聊斋聊斋””为书房,为书房,““志异志异””记录奇闻异事记录奇闻异事这也得益于他的“坐馆”生涯,他从30多岁开始就在缙绅人家设帐教书,一直到70岁才撤帐归家长期的“坐馆”生涯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提供了便利n《聊斋自志》云:“才非干宝,雅好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11二、《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成就二、《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成就n《聊斋志异》版本《聊斋志异》版本n手稿本:残存4卷237篇n铸雪斋抄本:实存474篇n青柯亭本:凡16卷431篇乾隆31年刊刻n“三会本”: 张友鹤会校、会注、会评本,共12卷,491篇,为较完备版本乾隆十六年(乾隆十六年(17521752))1213乾隆三十一年(乾隆三十一年(17661766))14n《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四十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是作者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n姑妄言之姑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时 ——渔洋老人《题辞》15n《《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的创作动机的创作动机n1、劝惩说:即劝惩世风民俗三才之性,六经之文,诸圣之义,可一而贯之n2、游戏说:仅为游戏之文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n3、“谈空”说:即认为没有深意,纯粹“谈空”、好奇君自闲人堪说鬼”,“聊斋且莫竟谈空”16n(一)《聊斋志异》思想内容(一)《聊斋志异》思想内容n《自序》:“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集腋成裘,妄续幽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n这些话,不仅透露了蒲松龄独特的审美时尚和勤奋的创作态度,同时还表白了他写作《聊斋》的本怀初衷:既要像刘义庆的《幽明录》那样,记载虚荒诞幻的鬼怪故事;记载虚荒诞幻的鬼怪故事;又要像韩非子的《孤愤》那样,倾吐自己的胸中块垒倾吐自己的胸中块垒简言之,《聊斋》的创作意图就是要通过通过““志异志异””来抒写来抒写““孤愤孤愤””。
为的是既便于避免触犯清朝的文网,也便于突破现实生活的忌讳,可以自由抒发嬉笑怒骂的情感 n《感愤》:《感愤》: “ “ 新闻总入鬼狐史,斗酒难消磊块愁新闻总入鬼狐史,斗酒难消磊块愁”” 17n1 1、揭露社会黑暗,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揭露社会黑暗,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n2 2、广泛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广泛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n3 3、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n4 4、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n5 5、《聊斋》中的狐妖小说、《聊斋》中的狐妖小说18 n1 1、揭露社会黑暗,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揭露社会黑暗,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n((1 1)借阴间影射阳世的《席方平》:)借阴间影射阳世的《席方平》:n席方平席方平到阴间为父(席廉席廉)伸冤,城隍、郡司、冥王层层贪赃枉法,使其有冤难申,使其深感:““阴曹之暗昧,尤甚于阳间阴曹之暗昧,尤甚于阳间””虽受尽种种折磨,但他却百折不挠,执著诉讼:““大冤未大冤未伸,寸心不死伸,寸心不死””,,““必讼必讼””反抗精神)反抗精神)n二郎神判词:““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
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n幽明世界的丑恶,正是现实中吏治腐败、官场黑暗的生动演绎 1920 n((2 2)借历史针砭现实的《促织》:)借历史针砭现实的《促织》:n宣德皇帝(1426—1436)爱斗促织,成名一家遭遇惨痛 成名交不上促织被打得脓血淋漓 成名之子弄跑促织投井自杀 异史氏曰:““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成名子魂化促织,却轻捷善斗 成名将魂化促织层层上交,龙颜大喜 抚军、县令、里胥备受奖赏 成名被破格拔为秀才 21 n(3)借梦境揭露官吏的《梦狼》:借梦境揭露官吏的《梦狼》:n白翁梦见在衙门里做官的儿子白甲变为吃人老虎一巨狼当道,进去之后,见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又视墀中,白骨如山”n异史氏曰:“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22n2 2、广泛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广泛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n考场黑暗,贿赂公行:如《考弊司》 考官昏聩,贤愚不辨:如《司文郎》 考试荒唐,黜佳进庸:如《贾奉稚》 文章憎命,身世之感:如《叶生》23n考场黑暗,贿赂公行:如《考弊司》考场黑暗,贿赂公行:如《考弊司》n考弊司,管辖秀才之机构,司主叫“虚肚鬼王”,秀才初见,须割髀肉一块作为“例见钱”,而堂前雕刻着“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字样。
蒲松龄《与韩刺史樾依书》云:“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壁,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填胸,欲望望然哭向南山而去24n考官昏聩,贤愚不辨:如《司文郎》考官昏聩,贤愚不辨:如《司文郎》 1——31——3班班25n考试荒唐,黜佳进庸:如《贾奉雉》考试荒唐,黜佳进庸:如《贾奉雉》 n“才名冠一时”的贾奉雉,屡试不中,“集其闒冗泛滥,不可告人之句,连缀成文”,居然高中经魁一读一汗,读竟,重衣尽湿良知不泯的贾奉雉愤斥试官“以金盆玉碗贮狗屎”,香臭不分,取垃圾文章而弃美文,真是黑白颠倒贾最终披发入山,出家为僧26n文章憎命,身世之感:如《叶生》文章憎命,身世之感:如《叶生》n作品明显地寄寓了作家蒲松龄自己的身世经历之感淮阳叶生“文章辞赋,冠绝当时”,深得县令丁乘鹤欣赏,“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以奇文应试,屡屡败北,“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n不久,抑郁而死丁乘鹤不知,期望叶生随行,于是叶生魂魄相随,以平生所学为丁公子授业,使丁公子连连大捷,一路青云叶生借公子之福泽,显露自己的惊世才智,“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n很显然,在叶生这类怀才不遇的落魄士子身上,饱含着作者对自己一生沦落的悲怆。
正如著名的《聊斋》评点家冯镇峦所评:“余谓此篇即聊斋自作小传,故言之痛心27n3 3、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n((1 1)深刻的社会内容)深刻的社会内容n喜剧故事《婴宁》,狐母所生、鬼母所养、天真无邪、爱花爱笑的少女婴宁,与痴情种王子服在元宵灯会由相识到相爱,曲折地表现对封建礼教、世俗婚姻的不满n悲剧故事《晚霞》,阿端堕水进入龙宫与舞女晚霞相爱,因被吴江王、人间王阻挠,晚霞自毁其容既歌颂坚贞爱情,又讥刺邪恶势力 28n((2 2)崭新的爱情观)崭新的爱情观n鼓吹鼓吹““真心真心”“”“至情至情”” 《阿宝》《阿宝》孙子楚的痴情 《香玉》《香玉》黄生与牡丹精香玉生死相爱 异史氏曰:““情之至者,鬼神可通情之至者,鬼神可通””n宣扬宣扬““知己之爱知己之爱”” 《连城》《连城》连城与乔生结为“知己”,生死相爱 《《瑞瑞云云》》名妓瑞云与贺生相恋瑞云绝俗,不重财势;贺生钟情,忠于“知己”篇中秀才盛赞:“天下唯有真才人为能多情,不以妍媸易念也 29n4 4、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n《崂山道士》:一世家子弟学仙得道故事,学任何东西都须持有恒心,而不能浅尝辄止。
满足于一孔之见而吹牛皮,必然碰壁n《画皮》:王生被一女鬼迷惑吃尽苦头故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对于恶鬼,不能心慈手软,必须除恶务尽对坏人慈悲,好人就要遭殃 30n5 5、《聊斋》中的狐妖小说、《聊斋》中的狐妖小说n《聊斋志异》写了大量的人与狐魅花妖交往的小说,这些小说中的狐魅花妖的形象十分突出,在故事情节中往往处于核心地位n其中,狐妖形象所占比例尤重,当代学者多称作“美狐”形象因此,我们不妨统称为狐妖小说n狐妖小说的共同特征:31n(1)多以雌狐变成的少女为故事主角,且这些少女大多是绝色佳丽 n(2)故事中的狐女大多聪明绝顶,博学多才n(3)故事中的狐女大多品性善良,爱憎分明,招人喜爱,是具有人性美、情操美的情狐、义狐形象n(4)美狐化成的少女大多热情洋溢,蔑视礼教规范,行为疏放,大胆追求爱情,与封建淑女背道而驰n(5)美狐总是爱勤奋好学、清贫善良的书生,表现士人蒲松龄的想入非非n 转至转至““《《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的艺术成就””页页32n((1 1)多以雌狐变成的少女为故事主角,且这些少女大多是绝)多以雌狐变成的少女为故事主角,且这些少女大多是绝色佳丽色佳丽 n如《青风》中的青风:“弱态生娇,秋波流慧,人间无其丽也。
《婴宁》中的婴宁:“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娇娜》中的娇娜:“娇波流慧,细柳生姿生望见艳色……精神为之一爽《小翠》中的小翠:“嫣然展笑,真仙品也n狐狸化美女,与狐狸的生理特征和人类的审美心理有关日本吉野裕子《神秘的狐狸》说:““狐在多数的动物中显得特别美狐在多数的动物中显得特别美丽狐狸具有曲线优美的身姿,尾巴丰实漂亮丽狐狸具有曲线优美的身姿,尾巴丰实漂亮…………它的眼睛它的眼睛大而清澈,鼻子细而笔挺,显得非常聪颖,如果是人,就使我大而清澈,鼻子细而笔挺,显得非常聪颖,如果是人,就使我们想起秀丽的美女这样的面孔和身姿,明显的使人感觉到一们想起秀丽的美女这样的面孔和身姿,明显的使人感觉到一种高雅33n((2 2)故事中的狐女大多聪明绝顶,博学多才)故事中的狐女大多聪明绝顶,博学多才n狐女聪明也与古人对狐狸的基本认识有关,古人认为狐是智兽,“狐假虎威”说明狐狸机智多诈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动物志》也说“狐,灵巧而多诈n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很早就把狐同聪明、博学联系在一起东晋干宝《搜神记》卷18云:“吴中有一书生,皓首,称胡博士,教授诸生……老狐独不去,乃是皓首书生n基于此传统,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大多聪慧异常,多才多艺。
如《连琐》写狐女连琐聪慧灵秀,棋琴诗画样样精妙,成为书生杨于畏尊重敬爱的西窗良友;《小翠》写狐女小翠以其过人的智慧惩办了狡诈歹毒的权臣,《娇娜》写狐女娇娜精通医术,娴熟地割去书生孔雪笠胸前的毒疮,使孔生从死神手里逃脱,真是妙手回春n((3 3)故事中的狐女大多品性善良,爱憎分明,招人喜爱,)故事中的狐女大多品性善良,爱憎分明,招人喜爱,是具有人性美、情操美的情狐、义狐形象是具有人性美、情操美的情狐、义狐形象n在汉魏晋唐时代,人们对狐的印象主要是淫荡、害人,喜欢化作美男或丽妇诱奸世俗男女,尤其以雌狐化丽女的故事为多干宝《搜神记》云:“《名山记》曰:‘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曰阿紫,化而为狐故其怪多自称阿紫’”古代小说中的阿紫原型,世俗称之为“狐狸精”狐狸精的危害就是“狐媚”,即以女色惑人害人n但到中唐沈既济写《任氏传》开始改变狐观念,任氏已消泯了淫邪之妖性而代之以真善美之人性,从而成为文学上千古第一情狐、义狐、美狐蒲松龄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塑造了一系列集柔情、侠义于一身的美狐形象35n《青凤》中的青凤是蒲松龄着意创造的一个优美的情狐形象其美丽跟其他狐女无异,但她有一位严于管教的叔父胡义君,因而谨守闺训,并不象其他许多狐女那样风流大胆,对于狂生耿去病的狂热追求采取回避态度,但耿生的“深情”已在其心中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当她现形为犬所逼而又被耿生救下之后,她终于与耿生结为同好其温婉贤慧的禀性使之更富大家闺秀的色彩 36n这位美狐形象问世后,很快就获得读者的共鸣n《九尾狐》第一回云:“至于蒲留仙《聊斋志异》一书,说狐谈怪,不一而足其中如《青凤》、《莲香》等传,情致缠绵,有恩有义,令人读之神往,反以未遇斯怪为恨 n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曰:“东昌有一书生……稔闻《聊斋志异》青凤、水仙诸事,冀有所遇n朱翊清《埋忧集》云:“平湖钱孝廉……赴选入都……寓舍满矣惟屋后楼房之间,相传向有狐妖,去敢宿者钱欲开视,众皆以为不可钱笑曰:‘何害?余向读《青凤传》,每叹不得与此人遇37n((4 4)美狐化成的少女大多热情洋溢,蔑视礼教规范,行为疏放,)美狐化成的少女大多热情洋溢,蔑视礼教规范,行为疏放,大胆追求爱情,与封建淑女背道而驰大胆追求爱情,与封建淑女背道而驰n《婴宁》中的婴宁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爱花成癖”,一出场,往往伴随着鲜花,“拈梅花一枝”,“执杏花一朵”,“拈花而入”,“视碧桃开未”等等,颇具“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丽村姑的风采;二是爱笑,动辄“嗤笑不已”,“笑不可遏”,“笑声始纵”,“狂笑欲堕”等等,一片天真烂漫,憨狂疏放,同封建时代要求女性“笑不露齿”、“出必掩面”之类的礼教规范大相径庭。
n《小翠》中的小翠,无视闺门戒律,常视自己的傻丈夫为玩物,将他涂成花面鬼以逗乐,还将球踢到公公额头上n《青梅》中的丫鬟青梅在介绍小姐阿喜与贫苦青年张介受建立恋爱关系失败后,“自谋”于张生,大胆主动对张生说:“愿自托38n((5 5)美狐总是爱勤奋好学、清贫善良的书生,表现士人)美狐总是爱勤奋好学、清贫善良的书生,表现士人蒲松龄的想入非非蒲松龄的想入非非n作者在《狐梦》假托友人毕怡庵云:“每读《青凤传》,心辄向往,恨不一遇 n作者长年离家在外坐馆,他曾在《家居》一诗里自嘲曰:“久以鹤梅当妻子,且将家舍作邮亭n生活的孤独寂寞,难免会借想象自遣自慰3940n(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n1 1、、““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用传奇法,而以志怪””n鲁迅说:“《聊斋志异》虽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中国小说史略》) n((1 1)《聊斋志异》对志怪题材的继承和发展)《聊斋志异》对志怪题材的继承和发展n继承:《聊斋志异》里绝大部分篇章叙写的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有的是人入幻境幻域,有的是异类化入人间,也有人、物互变的内容,具有超现实的虚幻性、奇异性,即便是写现实生活的篇章,也往往添加些虚幻之笔,在现实人生的图画中涂抹上奇异色彩。
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与六朝志怪小说同论n发展:六朝志怪为“发明神道之不诬”,宣扬迷信;《聊斋志异》虽也写怪异,但为的是反映现实,抒发 “孤愤”41n((2 2)《聊斋》对传奇笔法的继承和超越)《聊斋》对传奇笔法的继承和超越n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唐传奇“虽尚不离于搜奇记异,然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n对传奇笔法的继承:对传奇笔法的继承:n情节结构情节结构从六朝志怪“粗陈梗概”、单调简略发展为故事曲故事曲折、首尾完整;折、首尾完整;n语言文字语言文字从六朝志怪的简约古朴、质木乏味发展到文辞华丽、文辞华丽、形象生动;形象生动;n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六朝志怪单调平板、“如实”记述发展为““尽设尽设幻语幻语””、委婉叙写委婉叙写 42n对传奇笔法的超越:对传奇笔法的超越:n《聊斋志异》除了对唐代传奇情节曲折、叙写委婉、文辞华丽等特点的继承,又有超越:n一是从故事体到人物体,注重塑造形象; 二是善用环境、心理等多种手法写人; 三是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 43n2 2、情节离奇曲折,富于变化情节离奇曲折,富于变化n《聊斋志异》故事不平铺,有起伏、有变化、有高潮、有余韵,一步一折,变化无穷;情节力避无奇,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
曲不失自然,奇不离真实n如《促织》既是现实,也有奇幻全篇以促织为线索,矛盾的产生、情节的发展、人物感情的变化,都由促织的得与失来决定44n3 3、善用多种手法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善用多种手法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n((1 1))赋赋予予花花妖妖狐狐魅魅形形象象以以““物物的的自自然然性性””和和““人人的的社社会会性性””n书中鬼狐花妖,狐有狐形,鬼有鬼态,生趣盎然: 如虎精苗生的粗犷(《苗生》) 牡丹精葛巾的芳香(《葛巾》) 蠹鱼精素秋的善读书(《素秋》) 鼠精阿纤的善积粟(《陶纤》) 蜂精绿衣少女的细腰(《绿衣女》)45n((2 2)善于通过主要特征和生动细节写人)善于通过主要特征和生动细节写人n如写婴宁,抓住她爱笑、爱花两个特征,反复渲染,其天真无邪性格便跃然纸上此外象: 小翠的顽皮(《小翠》) 小谢的调皮(《小谢》 青凤的庄重(《青风》) 孙子楚的痴情(《阿宝》) 乔生的真诚(《连城》) 杨万石的懦弱(《马介甫》) 贾儿的机智(《贾儿》)46n((3 3)善用环境描写映衬人物)善用环境描写映衬人物n比如《婴宁》,处处用优美的自然环境来衬托人物:村外的“丛花杂讨”,门箭的丝柳垂荫,墙内的“桃杏、修竹”,门前的夹道红花,窗下的海棠繁叶,庭中的豆棚瓜架,使得人物与环境十分和谐,相得益彰。
婴宁是狐精所生,鬼母所养,从小远离尘世,没有被人间污浊熏染作家用一一系列清新雅洁的环境来衬托人物的生活,是具有象征与寄托意义的 47《聊斋志异》会评:《聊斋志异》会评:n纪昀:纪昀:n《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虞初以下,干宝以上,古书多佚矣其可见完帙者,刘敬叔《异苑》、陶潜《续搜神记》,小说类也;《飞燕外传》、《会真记》,传记类也《太平广记》,事可类聚,故可并收今一书而兼二体,所未解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48n鲁迅:鲁迅:n《聊斋志异》……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异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n使花妖孤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49写写鬼鬼写写妖妖,,高高人人一一等等 刺刺贪贪刺刺虐虐,,入入骨骨三三分分 ————郭郭沫沫若若50三、《聊斋志异三、《聊斋志异··婴宁》婴宁》n(一)解题(一)解题n(二)故事梗概及结构层次(二)故事梗概及结构层次n(三)婴宁的形象特征(三)婴宁的形象特征n(四)环境描写(四)环境描写51n(一)解题(一)解题n“婴宁”之名,取自庄子所说:“其为物,无不将(送)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撄宁。
撄宁也者,撄而后宁者也《庄子·大宗师》)所谓“撄宁”,就是指得失成败都不动心的一种精神境界蒲松龄的《跌坐》诗云“闭户尘嚣息,襟怀自不撄婴宁的形象可以说这种境界的象征的体现赞美婴宁的天真,正寄寓着对老庄人生哲学中所崇尚的复归自然天性的向往52n(二)故事梗概及结构层次(二)故事梗概及结构层次n开端:上元邂逅(1--4),遇婴宁,王子服相思成疾n发展:山中恋情(5--9),寻婴宁,王子服巧遇姨亲n高潮、结局:喜结连理(10--14),娶婴宁,婴宁性格改变n“异史氏曰”:(15),强调“孜孜憨笑”不染尘埃n两条线索两条线索n王子服:遇婴宁—思婴宁—寻婴宁—重会婴宁—带回婴宁—与婴宁成婚n婴宁:笑容可掬——笑辄不辍——矢复不笑——对生涕零n9/5——15/7班(3.26)53n((三)婴宁的形象特征三)婴宁的形象特征n1 1、爱花成癖,突出其形象美、爱花成癖,突出其形象美n婴宁出场:“拈梅花一枝” 再见王生:“执杏花一朵”、“含笑拈花而入” 正式见王生:顾婢曰,“视碧桃开未”n居所:门前细柳、墙内桃杏、门内红花夹道、满庭豆棚花架、窗外海棠掩映、舍后花木满园n婚后生活:“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
54n““花花””描写的作用描写的作用n其一,“花”写出了婴宁与王子服由初次相识到结为亲眷的时间线索梅—杏—桃n其二,“花”导引着充满浪漫色彩的情节线索n其三,“花”增添了婴宁作为狐女的神异色彩n梅的皎洁,杏的娇媚,桃的娇艳,增添她作为狐精的神异色彩,使婴宁形象中蕴含着的“人性”与“狐性”纵横交织,写出了婴宁聪慧狡黠得无与伦比55n2 2、爱笑,突出其心灵美、爱笑,突出其心灵美n初见王生:“容华绝代,笑容可掬遗花地上,笑语自去n再见王生:“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n正式见王生:“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n在花园的树上见到王生:“见生来,狂笑欲堕.……”n见吴生:“浓笑不顾”、“极力忍笑”、“放声大笑”n平日里:“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n结婚时:“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遂罢n母忧怒时:“女至,一笑即解 —— ——爽朗率真爽朗率真, ,烂漫可爱烂漫可爱, ,不受礼法约束不受礼法约束56n3 3、、““呆痴如婴儿呆痴如婴儿””n初见对王生“注目不移”的反应:“个儿郎目灼灼似贼!” 仿佛不知道王子服“目灼灼”是为己n对王生出遗花示爱的反应:“园中花……斫一巨捆负送之” 对王生的示爱茫然不知n对王生“夫妇之爱”的反应:“我不惯与生人睡” 对于夫妻之事一窍不通n对其母说:“大哥欲我共寝” 不通人情世故 ————单纯天真、未经尘世浸染单纯天真、未经尘世浸染57n作者将这三种性格特征糅合在一起表现,有花必有笑,笑中常带痴,塑造了一个纯真可爱的“我婴宁”。
n婴宁以欢乐的笑声对待惨淡的人世,以纯净如水应付世俗纷乱n蒲松龄不仅写出了她的天真娇憨、“狂而不损其媚”的性格,而且着力描写了那山中“笑矣乎”生活的自然环境n14/2/6/1——17/4/8/3(3.26)58婴宁笑的变化婴宁笑的变化笑辄不辍笑辄不辍矢不复笑矢不复笑竟不复笑竟不复笑自然天性的失落自然天性的失落社会礼法的顺应社会礼法的顺应自然人自然人社会人社会人 迫不得已迫不得已人生的必然人生的必然 当婴宁走出山谷,投入到人类社会,由自然人变成当婴宁走出山谷,投入到人类社会,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就必须经过这样的洗礼社会人,就必须经过这样的洗礼59n正是经过爱情、婚姻进而家庭社会生活的历练挫磨,婴宁由一个浑沌未开、率性自然的少女,一变成为心存至性、态度庄肃、无笑无戚、从容应世的少妇n这个带逆折性的变化,是人类社会理想纯真与现实庸俗冲突的普遍永久的象征n它提出和试图解决的问题是:张扬个性,还是委曲求全于世俗?葆其天真,求身心全面的解放,还是退缩满足于内省反观的心灵的自由?60n蒲松龄无可奈何地选择了后者,从而使这篇以写“笑”著称的名作,带有了真正的悲剧意味,更具有深邃的内涵和价值。
n但婴宁的儿子却寄托着作者的希望,“见人辄笑,大有母风”,使这笑声能够延续下去61n(四)环境描写(四)环境描写n清幽的山中、修雅的茅舍 (外部)n别致的庭院、洁泽的居室 (内部)n绚烂的花朵、优美的后园 (后园)n作用:作用:1、为婴宁提供了一个自由、美好、清雅的生活世界2、更好的衬托出婴宁纯真自然的性格3、反衬出现实世界的黑暗,体现出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62 进入夏天,少不了一个热字当头,电扇空调陆续登场,每逢此时,总会想起 进入夏天,少不了一个热字当头,电扇空调陆续登场,每逢此时,总会想起那一把蒲扇蒲扇,是记忆中的农村,夏季经常用的一件物品 记忆中的故那一把蒲扇蒲扇,是记忆中的农村,夏季经常用的一件物品 记忆中的故乡,每逢进入夏天,集市上最常见的便是蒲扇、凉席,不论男女老少,个个手持乡,每逢进入夏天,集市上最常见的便是蒲扇、凉席,不论男女老少,个个手持一把,忽闪忽闪个不停,嘴里叨叨着一把,忽闪忽闪个不停,嘴里叨叨着“怎么这么热怎么这么热”,于是三五成群,聚在大树,于是三五成群,聚在大树下,或站着,或随即坐在石头上,手持那把扇子,边唠嗑边乘凉孩子们却在周下,或站着,或随即坐在石头上,手持那把扇子,边唠嗑边乘凉。
孩子们却在周围跑跑跳跳,热得满头大汗,不时听到围跑跑跳跳,热得满头大汗,不时听到“强子,别跑了,快来我给你扇扇强子,别跑了,快来我给你扇扇”孩子们才不听这一套,跑个没完,直到累气喘吁吁,这才一跑一踮地围过了,这时子们才不听这一套,跑个没完,直到累气喘吁吁,这才一跑一踮地围过了,这时母亲总是,好似生气的样子,边扇边训,母亲总是,好似生气的样子,边扇边训,“你看热的,跑什么?你看热的,跑什么?”此时这把蒲扇,此时这把蒲扇,是那么凉快,那么的温馨幸福,有母亲的味道! 蒲扇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在是那么凉快,那么的温馨幸福,有母亲的味道! 蒲扇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在我国已有三千年多年的历史取材于棕榈树,制作简单,方便携带,且蒲扇的表我国已有三千年多年的历史取材于棕榈树,制作简单,方便携带,且蒲扇的表面光滑,因而,古人常会在上面作画古有棕扇、葵扇、蒲扇、蕉扇诸名,实即面光滑,因而,古人常会在上面作画古有棕扇、葵扇、蒲扇、蕉扇诸名,实即今日的蒲扇,江浙称之为芭蕉扇六七十年代,人们最常用的就是这种,似圆非今日的蒲扇,江浙称之为芭蕉扇六七十年代,人们最常用的就是这种,似圆非圆,轻巧又便宜的蒲扇 蒲扇流传至今,我的记忆中,它跨越了半个世纪,圆,轻巧又便宜的蒲扇。
蒲扇流传至今,我的记忆中,它跨越了半个世纪,也走过了我们的半个人生的轨迹,携带着特有的念想,一年年,一天天,流向长也走过了我们的半个人生的轨迹,携带着特有的念想,一年年,一天天,流向长长的时间隧道,袅长的时间隧道,袅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