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弓箭的结构原理及其发展历程.docx
2页作为一项军事活动和娱乐体育活动,弓箭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逐渐被淡忘,热兵器的发展,使弓箭逐渐退 出了军事舞台,但弓箭技术原理如箭飞行的流体力学、重心位置对箭矢飞行状况的影响,火药推动火箭飞 行的力学原理等,至今在军事科技、航天事业当中仍被广泛地应用着另外弓箭在我国还有其特殊的用处, 商周时弓箭还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内涵,被发展成为一种礼仪制度—射礼商周贵族普遍推崇射礼,尤其 是大射礼和乡射礼在当时贵族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射艺还在以 “六艺”为主要内容的奴隶主贵族 阶级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这时的弓箭已经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内涵弓箭定义:古代以弓发射的具有锋刃的一种远射兵器弓由弹性的弓臂和有韧性的弓弦构成;箭包括 箭头、箭杆和箭羽箭头为铜或铁制,杆为竹或木质,羽为雕或鹰的羽毛弓箭是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的重 要武器之一1 弓箭的结构原理 弓箭是复合型远射武器,由相互独立的两大部分即弓和箭构成,箭又叫做矢或链射者,弓弦发矢也” “射者,弓弦发矢也”弓箭是利用材料弹性势能的原理,通过把人类自身的力量和物体的弹力结合起来,使 箭镞射向远方,从而达到射杀目标物的目的弓箭的发明是人类技术的一大进步,说明了人们已经懂得利 用机械存储起来的能量:当人们用力拉弦迫使弓体变形时,就把自身的能量储存进去了;松手释,,弓体迅 速恢复原状,同时把存进的能量猛烈地释放出来,遂将搭在弦上的箭有力地弹射出去。
2 弓箭的起源在我国的《史记》中对弓和箭的起源和发明有许多记述古人称弓箭为 “乌号”,特别是将质地优良的 弓箭称“乌号”乌号,柘树枝长而乌集,将飞,枝弹乌,乌乃号飞,以柘为弓,因曰乌号1963 年,在 中国山西朔县峙峪村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了一枚用燧石打制的箭镞该遗址的年代约为距今 2.8 万年这个发现确凿地证明了中国先民在距今约 2.8 万年已经使用弓箭但对与弓箭的确切起源至今尚未 有定论,我国学者比较认同的是起源于弹弓说,在弹弓和弓箭没有没有出现以前,原始人类的狩猎活动一 般依靠投掷石头或木棒,这种方式杀伤距离有限,而且一击不中便面临手中在没有武器的境地,随着人们 生活生产过程的不段进步,人们发现借助有弹力的竹木材或动物筋条等材料可以将石块掷的更远,杀伤力 更大,捕获猎物的机率更大,于是就发明了弹弓根据出土文物可知,在距今约 10 万年前至 4 万年前的 旧石器时代中期,就已经出现了作为狩猎工具的石球山西省襄汾县丁村人文化遗址中有少量的石球出土, 阳高县许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球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磁山等遗址中也发现有数量较多的石球 这些石球就是用弹弓来发射的弹丸弓箭的发明是在使用弹弓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实践而来的,可以说,弹 弓是弓箭的萌芽形式。
3 弓箭的历史沿革 商代甲骨文中“弓”字的原型,明显地是一个“反弓”的形象这就引出了一个直接的结论,即这是一张复 合弓复合弓在保持弓身短小的情况下增大了力量,而在狭小的环境中,例如马车或马背上,弓身必须短 小戈也是马车上使用的专门武器另一个例子来自《诗经》中的“角弓”这首诗有可能是东周早期的作品诗中不仅清楚地提到了角制 的弓,而且还提到了反弓的特点制造角弓异常复杂,但是它们在发射力量方面与普通木弓相比并不占优 势,角弓只是占用的空间更小在马背上或马车内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弓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商周战场射 术的贵族传统是同驾驭马车的技术密切相关的在静止的战车上使用高技术的角弓射箭,只有富有的贵族 阶层才能负担得起东周时期的制弓业的发展难以考证虽然弩的发展和应用脉络清晰,但是东周弓的性质和发展却难以 确考考古发掘出土过角弓,但是由于缺失太多而无法拼凑出原来的形状虽然历史文献中有很多有关楚 弓的评论,但是出土文物表明,它们只是涂漆的木质长弓,或是由竹篾制成的弓许多出土文物都清楚地 证明,斯基台人或萨加人的弓在中国北部和东部边境非常流行西周礼器上的图案显示许多步兵手持剑和 短弓,立姿射箭,待用的箭箭头朝下,插入周围地面。
同时,中国人很快从他们的北方邻居那里学会了骑 射技术,而保留反角弓有利于骑射汉代的图案仍然反映了骑射和使用弩的情景但是,根据从科霍坦地区的景厥和楼兰附近区域出土的 弓,可以发现东汉后期和西晋初期引进了一种样式与以前大不相同的弓这种弓设计独特,特别适合在在 马背上使用,尤其是两军酣战之时,因为这时无法使用更多的骑射技术从唐代到明代,曾经有过成排使用弩手的纪录弩手共分为三排,前排射击,中排准备,后排上箭 在出土的唐代弩的机械装置图中,瞄准对象中就有跪拜的西方人的形象,表明弩是用来对付西部的突厥人 的元、明朝代,是人们广泛采用的不是蒙古弓而是突厥弓突厥人在巴勒斯坦用这种弓矢对付过十字军 据说这是蒙古人大量雇用突厥雇佣军的结果在明代李呈芬和高颖的作品中,还能发现在 14 世纪欧洲的阿 拉伯禁卫军的文献中提到的技术,甚至能发现他们整句整句地引用文献中的话明代军队偏好使用轻装甲 的轻骑兵,这一兵种强调速度和在飞奔中迅速取箭和搭箭清朝建立后,满族入侵者带来了同样的马背战术不过,明代使用的突厥弓被弃用,取而代之的是重 型的弓和具备穿甲能力的长箭满清使用的弓在前代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种弓早在宋末就已不用,已 有千年历史。
这种弓的拉力很大,达到30 kg以上,弓身也长,达到1.8 m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用特别长 且重的箭来对付装甲,即使它不能射穿装甲,30 m内还是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对手射落马下实际上,清代 武举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就是要看能否把放在桩上的重球射落地面今天,体育比赛所用的弓和箭都用先进复合材料制成,准确性和射击距离都大大超过前人箭加装了 镞还有羽翼,提高了穿透力和稳定性同时弓也得到发展,由单体弓(一条木头或竹子为弓臂)最后发展 到了复合弓(由竹木干材加上动物角组成的多层弓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