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ppt
32页第九章第九章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型一、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型二、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二、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三、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变化三、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变化一、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型一、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型〔一〕传统城市的特征及其变异〔一〕传统城市的特征及其变异〔二〕中国的近代化与城市转型〔二〕中国的近代化与城市转型〔一〕传统城市的特征及其变异〔一〕传统城市的特征及其变异1. 1. 特征特征〔〔1 1〕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墙、政府机构占据〕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墙、政府机构占据城市重要位置、驻军〕〔城市重要位置、驻军〕〔2 2〕强烈的规划性、封闭性〕强烈的规划性、封闭性〔〔3 3〕城乡关系:政治上城市统治农村,经济上城市依赖〕城乡关系:政治上城市统治农村,经济上城市依赖农村2. 2. 施坚雅:施坚雅:““中世纪城市革命〞中世纪城市革命〞〔一〕放松了每县一市,市须设在县城的限制;〔二〔一〕放松了每县一市,市须设在县城的限制;〔二〕官市组织衰退,终致瓦解;〔三〕坊市分隔制度消灭,〕官市组织衰退,终致瓦解;〔三〕坊市分隔制度消灭,而代之以自由得多的街道规划,可在城内或四郊各处进而代之以自由得多的街道规划,可在城内或四郊各处进行买卖交易;〔四〕有的城市在迅速扩大,城外商业郊行买卖交易;〔四〕有的城市在迅速扩大,城外商业郊区蓬勃开展;〔五〕出现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中小区蓬勃开展;〔五〕出现具有重要经济职能的大批中小市镇。
市镇〔二〕中国的近代化与城市转型〔二〕中国的近代化与城市转型1. 1.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的近代化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的近代化〔〔1 1〕开埠通商与对外贸易的扩大;〔〕开埠通商与对外贸易的扩大;〔2 2〕近代资本〕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开展;〔主义工商业的开展;〔3 3〕现代金融业的开展〕现代金融业的开展2.2.城市的转型城市的转型〔〔1 1〕从传统单纯的政治、军事中心转化成为区域或全〕从传统单纯的政治、军事中心转化成为区域或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心经济结构的变化:现代经济部门在城市中逐渐占主导地经济结构的变化:现代经济部门在城市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改变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改变〔〔2 2〕城市类型多元化:〕城市类型多元化:综合性多功能中心城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综合性多功能中心城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重庆重庆新型工矿业城市:唐山、焦作、萍乡、抚顺、本溪、新型工矿业城市:唐山、焦作、萍乡、抚顺、本溪、鞍山鞍山新型交通枢纽城市:郑州、石家庄、徐州、蚌埠新型交通枢纽城市:郑州、石家庄、徐州、蚌埠双重功能的传统政治中心城市:北京、南京、西安双重功能的传统政治中心城市:北京、南京、西安二、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二、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起步〔一〕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起步〔二〕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初步开展〔二〕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初步开展〔三〕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衰退与曲折开展〔三〕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衰退与曲折开展城市化的含义:1.1. 人口的城市化人口的城市化2.2. 地域、景观的城市化地域、景观的城市化3.3. 经济活动的城市化经济活动的城市化4.4. 社会文化方面的城市化社会文化方面的城市化〔一〕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起步〔〔一〕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起步〔1840-18951840-1895〕〕中国的城市在历史上增多此到达相当繁盛的水平,唐中国的城市在历史上增多此到达相当繁盛的水平,唐宋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宋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0%10%,但到清代前期,尽,但到清代前期,尽管城市人口的绝对数量仍在增加,可城市人口的比重相对管城市人口的绝对数量仍在增加,可城市人口的比重相对下降〔下降〔5%5%〕。
〕1 1.历.历史起点史起点“以以1843年中国城镇人口年中国城镇人口2072万计,比北宋增加近万计,比北宋增加近1倍,比盛唐增加约倍,但同期内全国总人口增加幅度更倍,比盛唐增加约倍,但同期内全国总人口增加幅度更大,因此城镇人口比重下降了大约一半,即从大,因此城镇人口比重下降了大约一半,即从10%左右左右降至略高于降至略高于5%〞2 2.近代城市化的起步.近代城市化的起步人口城市化的比率:从人口城市化的比率:从5.1%5.1%上升到上升到7.7-7.9%7.7-7.9%城市化主要在沿海沿江地区进行,整个国家的城市城市化主要在沿海沿江地区进行,整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缓慢化进程缓慢推动中国城市开展的主要动力是在外贸带动下所兴起推动中国城市开展的主要动力是在外贸带动下所兴起的的“商业化〞,刚刚起步的工业化对近代城市所产生的拉商业化〞,刚刚起步的工业化对近代城市所产生的拉力十分有限力十分有限社会动乱是造成城市化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动乱是造成城市化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3 3.城市化缓慢的原因分析.城市化缓慢的原因分析〔二〕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初步开展〔二〕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初步开展 〔〔1895-19371895-1937〕〕城市人口的较快增长:从城市人口的较快增长:从1919世纪末的世纪末的7-8%7-8%到到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12-15%12-15%。
一些大城市人口增长尤为显著,如以一些大城市人口增长尤为显著,如以18431843年人口数为年人口数为100100,那么到,那么到19331933年时,上海为年时,上海为15201520,天津,天津为为600600,南京为,南京为560560,北京为,北京为150150,长沙为,长沙为1901901 1.初步开展的表现.初步开展的表现一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兴起:一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兴起:20世纪以来,局部大世纪以来,局部大中城市的开展速度明显加速中城市的开展速度明显加速等级规模等级规模/万万19151933-1936大于大于200 0 1100-200 2 450-10012 520-50111810-201848合合 计计4376民国年间中国城市统计边疆省份城市化的较大开展,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城市边疆省份城市化的较大开展,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城市开展迅速开展迅速1907年,东北年,东北1万人以上的城市仅有万人以上的城市仅有37个,没有个,没有一个一个20万人以上的城市,万人以上的城市,10-20万人的城市仅有万人的城市仅有2个;个;1930年,城市总数达年,城市总数达75个,另有个,另有120余个县城人口在余个县城人口在2000人以上,人以上,其中其中20万人以上城市万人以上城市3个,个,10-20万人的城市万人的城市2个。
沈阳、大个沈阳、大连、鞍山、抚顺、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城市成为区域的经连、鞍山、抚顺、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城市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城市规模的扩大:民国以来,局部城市开始撤除城墙,城市规模的扩大:民国以来,局部城市开始撤除城墙,到到20世纪世纪20年代,在全国许多城市中兴起了一个以推倒旧城年代,在全国许多城市中兴起了一个以推倒旧城墙,建设马路,拓宽城市建成区为主要内容的市政建设运动墙,建设马路,拓宽城市建成区为主要内容的市政建设运动“直到直到1895年,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年,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从上海开埠到此期间,由于外国人万从上海开埠到此期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经商机构的结果,上海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与创办经商机构的结果,上海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与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制度开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制度开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人口增长就显得微缺乏道〞增相比,那么早期的人口增长就显得微缺乏道〞2.城市化的拉力与推力.城市化的拉力与推力抗战前十余年间,中国的城市化出现了较快的开展抗战前十余年间,中国的城市化出现了较快的开展。
一方面是城市内在开展的动力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加大,一方面是城市内在开展的动力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加大,城市接受农业劳动力的能力也加大;另一方面那么是农村城市接受农业劳动力的能力也加大;另一方面那么是农村的推力加大,迫使大批农民离村,进入城市,造成了所谓的推力加大,迫使大批农民离村,进入城市,造成了所谓“都市膨胀〞都市膨胀〞〔三〕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衰退与曲折开展〔三〕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衰退与曲折开展〔〔1937-19491937-1949〕〕1.中国城市化整体出现停滞甚至衰退.中国城市化整体出现停滞甚至衰退城市人口比重从城市人口比重从12-15%12-15%下降到下降到10.6%10.6%很显然造成城很显然造成城市化停滞乃至衰退的原因是战争市化停滞乃至衰退的原因是战争2.局部地区的城市化出现较快地开展.局部地区的城市化出现较快地开展东北地区:由于工业化的畸形开展,城市也出现畸形东北地区:由于工业化的畸形开展,城市也出现畸形开展从城市总数来看,据伪满统计,开展从城市总数来看,据伪满统计,19371937年为年为299299个,个,19411941年为年为312312个,其中个,其中10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万人以上的大城市19371937年为年为8 8个,个,19411941年那么达年那么达1515个。
从城市人口比重看,个从城市人口比重看,19371937年为年为17.5%17.5%,,19411941年那么为年那么为22.5%22.5%西部地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的政府机关、军西部地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的政府机关、军队、学校、工厂企业以及大批居民向西南、西北内迁,如队、学校、工厂企业以及大批居民向西南、西北内迁,如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以及集中了五六个流亡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以及集中了五六个流亡“省政省政府〞的陕西虢镇、交通枢纽宝鸡得到了很大的开展府〞的陕西虢镇、交通枢纽宝鸡得到了很大的开展三、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变化三、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变化〔一〕前近代时期的城乡关系〔一〕前近代时期的城乡关系〔二〕近代城乡关系变动的趋势〔二〕近代城乡关系变动的趋势〔三〕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特点与影响〔三〕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特点与影响〔一〕前近代时期的城乡关系〔一〕前近代时期的城乡关系在政治上,农村依附于城市,城市对农村有着绝对的支在政治上,农村依附于城市,城市对农村有着绝对的支配权与控制权在经济上,城市那么依赖于农村而存在和开配权与控制权在经济上,城市那么依赖于农村而存在和开展,城乡间的物质流动呈现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状态,实展,城乡间的物质流动呈现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状态,实现着现着“城市和农村无差异的统一〞。
城市和农村无差异的统一〞〔二〕近代城乡关系变动的趋势〔二〕近代城乡关系变动的趋势1.城乡经济的双向流动.城乡经济的双向流动一方面,随着近代中国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的缓一方面,随着近代中国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的缓慢开展,尤其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客观上需要农村向其输慢开展,尤其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客观上需要农村向其输出更多农业剩余,以维持扩大了城市生存和开展需要另出更多农业剩余,以维持扩大了城市生存和开展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开展,原有的狭小城市市场已一方面,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开展,原有的狭小城市市场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工商业开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城市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工商业开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城市去开拓更为广泛、更有吸引力的农村市场去开拓更为广泛、更有吸引力的农村市场2.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及人口回流.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及人口回流在农村的在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推力〞和城市的“吸引力〞作用之下,农吸引力〞作用之下,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根本流向是沿海、沿江重要城市如上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根本流向是沿海、沿江重要城市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然而,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经济海、天津、武汉、广州等。
然而,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经济商强工弱的格局,城市拉力弱化;农村的自然经济结构仍商强工弱的格局,城市拉力弱化;农村的自然经济结构仍很牢固,乡村推力作用异化,因而存在着人口回流的现象很牢固,乡村推力作用异化,因而存在着人口回流的现象3.城市对农村的掠夺和破坏.城市对农村的掠夺和破坏不仅延续和强化了农业时代的剥削方式,而且还增加不仅延续和强化了农业时代的剥削方式,而且还增加了新的殖民掠夺和资本主义的剥削方法,使近代城乡关系了新的殖民掠夺和资本主义的剥削方法,使近代城乡关系变得更加残酷与不协调,城乡之间严重对立变得更加残酷与不协调,城乡之间严重对立苛重的田赋、地租、杂税盘剥苛重的田赋、地租、杂税盘剥工农业产品价格上剪刀差的拉大工农业产品价格上剪刀差的拉大〔三〕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特点与影响〔三〕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特点与影响1. 1. 特点:联系性加强与对抗性矛盾加剧的两极化态势特点:联系性加强与对抗性矛盾加剧的两极化态势〔〔1〕联系性加强〕联系性加强城乡间经济联系由单向流动向双向流动转化城乡间经济联系由单向流动向双向流动转化城市对农村依赖性加强〔食品、原料、市场〕城市对农村依赖性加强〔食品、原料、市场〕。
城乡人口流动性日益加强城乡人口流动性日益加强〔〔2〕对抗性矛盾的加剧〕对抗性矛盾的加剧城乡差距不断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扩大城市对农村的掠夺性剥削日益加强城市对农村的掠夺性剥削日益加强社会资金大量流入城市,农村金融日趋紧迫社会资金大量流入城市,农村金融日趋紧迫1933年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一览表项项 目目农业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蒙藏地区蒙藏地区((%))总计(总计(%))食食 品品59.829.561.846.8衣衣 着着 6.815.9 6.710.7房房 租租 3.811.3 4.0 7.0染料、灯光染料、灯光10.4 7.312.1 9.1杂杂 项项19.236.015.426.42. 2. 近代城乡关系对城乡开展的影响近代城乡关系对城乡开展的影响〔〔1〕对城市:〕对城市:畸形化的近代中国城市的开展变迁畸形化的近代中国城市的开展变迁缺乏农村支持力量的城市化运动只能低速缓进缺乏农村支持力量的城市化运动只能低速缓进〔〔2〕对农村〕对农村城市对农村开展变迁拉力的缺乏与区域间不平衡,导城市对农村开展变迁拉力的缺乏与区域间不平衡,导致农村开展变迁的滞缓和区域间的不平衡。
致农村开展变迁的滞缓和区域间的不平衡对抗性的掠夺关系导致农村凋敝和破产,也使城市的对抗性的掠夺关系导致农村凋敝和破产,也使城市的开展受到制约开展受到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