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辨析并修改病句.doc
4页辨析并修改病句 一、 考纲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 考点释要——本考点的考生主要立足于辨析与修改从近年的中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三、 知识点分解——病句类型:(一) 语序不当——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 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 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 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 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 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 搭配不当 1、 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 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 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 成分残缺赘余 1、 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 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 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
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 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 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
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四、方法总结——高考对病句的考查不要求考生死记病句类型,只要会找出毛病并修改即可,因此应做练习,掌握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方法,下面简单介绍辨析语病、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辨析病句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侯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都……"显得不合习惯,正确说法应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紧缩法 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主干为"品质浮现",明显为主谓搭配不当 3、造句类比法 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 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他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因此原句应将"老师的重视"中的"的"去掉)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各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例如:(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2)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炬成才的 (1)句中"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2)句中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应改为"凡是"为"大都",后边去掉"都"字 (二)修改病句方法——可以归纳为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例: 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社会教育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3、早晨6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5、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8、是否努力学习,使我们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勇气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改: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他们的成功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缺少主语)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桃花 (常识性问题,梨花是白的) 3、早晨6点钟,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同1)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公园,街道等就是公共场所,重复) 5、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介宾短语不做主语)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即使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虚词使用不当)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没有广泛的意见之说) 8、是否努力学习,是我们能否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条件复句 ,前后应保持一致)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信心 (动宾搭配不当)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文学名著要读了才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