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单排列组合3.docx
3页《有序的搭配》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渗透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为便于学生理解,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使学生对排列的有序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依据一定规律来处理排列问题,做到不重不漏,为以后探索其他有关的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需要用排列的知识来解决,如数字组成数、照相时的位置安排等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时也可能运用到排列知识解决问题,但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排列”的数学思想只需感知,而不需教给他们“排列”的有关概念术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自主尝试学习解决问题,经历简单的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逐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尝试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玩吗?好,这节课我们就从玩卡片开始!二、 自主探究,全班交流 (一)尝试学习1.出示三张卡片“1”“2”“3”,提出问题:用“1”“2”“3”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2.学生思考并猜想3.操作:用摆一摆、试一试的方式进行验证设计意图:学生看着“1、2、3”三张卡片,想出共能摆出几个两位数,很多学生只是凭直觉进行猜测,且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会有多种不同的答案,而不同的答案更能让学生产生操作验证的需求其实,学生经历的是“猜测——验证”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二)展示引思1.学生作品展示预设1: 12、32、13、23预设2:12、32、31、13、23、21、31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学生发现,以上两种情况有重复或遗漏3.引发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避免出现遗漏和重复的现象呢?4.得出结论有顺序的写就能避免遗漏和重复的现象。
三 )验证结论展示1. 固定十位法:12、13、21、23、31、32,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再变动个位上的数字展示2. 固定个位法:21、31、12、32、13、23,先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再变动十位上的数字展示3. 交换位置法:12、21、13、31、23、32,交换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师总结:无论是“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还是“交换位置法”,他们都是有序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了,结果都是6个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板书:有序的搭配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操作、交流中研究出了排列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系统地、全面地掌握了知识,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三、拓展延伸、能力提高1.发生争论:是不是只要给出三个数字就一定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两位数?2.引发学生思考,组内议论、举例说明举例1 :1、1、1只能摆出11,这一种情况,因为数字出现了重复举例2:1、2、0只能摆出 12、21、10、20,这4种情况,0是不能放在最高位3.师提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探索,我们发现怎样的两位数才能组成6个不同的两位数?生总结:只有那些不重复且没有0的,这样的3个数字才能组成6个两位数设计意图:通过对用1、2、3共能摆出几个两位数的思考,特别是用不同的序进行思考得出的结论,学生往往会留下很深的印象,而对产生结论的条件则往往会被忽视。
因此,追问已经获得的结论,审视结论产生的条件,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全面、更加的深刻四、练习提升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能用有序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了吗?我们来看练习!1.P97做一做2.练习二十四第1题五、 回顾新知、总结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