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南京理工大学学分制实施方案.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10029694
  • 上传时间:2023-07-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6.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南京理工大学学分制实施方案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要求, 推动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探索并建立更具生机活力和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 更好地因材施教,在原有学分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本科培养计划1.培养计划的制定原则( 1)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我校实际情况,将现有 55 个本科专业按学科分为 25 个专业大类从 21 世纪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出发,按照“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基本原则构建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办学特色,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把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 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就业针对性 2)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2.培养计划的总体结构( 1)理工科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分数一般控制在174 学分左右;经管类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分数一般控制在165 学分左右; 人文类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分数一般控制在160 学分左右 全校学生须修满本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第一课堂学分,同时须修满第二课堂4 学分。

      2)具体学分安排:专业类别理工类专业经管类专业人文类专业课程类型(学分)(学分)(学分)约 70( 含公共选约 66( 含公共约 66( 含公共通识教育基础课修课≥ 6)选修课≥ 6)选修课≥ 6)学科基础课约 45约 45约 45第一课堂约 15约 15约 15专业课学科选修课约 10约 10约 10集中实践环节约 30约 25约 20学科竞赛、科研训第二课堂练、开放实验、 社团≥ 4≥ 4≥ 4活动、社会实践等总学分数约 174约 165约 160二、课程设置课程按模块设置, 分为通识教育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课(专业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 、学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1.通识教育基础课是学校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然科学基础、体育、外语、计算机基础、军事理论等课程2.学科基础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大类所属的学科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相关学科基础课专业大类统一设置学科基础课,由于专业特色的差异,不同专业之间可略有不同。

      3.专业课是加深专业基础和学习专业技能的课程,分为专业方向必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专业方向必修课是体现专业办学特色的核心课程,招生量大、 涉及面广的宽口径专业可根据需要设置若干个专业方向模块,每个方向模块所设置课程的总学分数不超过10 学分专业选修课所设课程的总学分一般为应选学分数的1.5 ~ 2 倍原则上每门专业课程不超过3 学分4.学科选修课是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学习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以及本专业大类里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所设课程的总学分一般为应选学分数的1.5 ~ 2 倍,原则上每门学科选修课程不超过2 学分5.公共选修课包括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自然科学类选修课程和艺术类选修课程;面向理工经管类学生开设的人文素质类, 面向人文类学生开设的工程技术类选修课程, 以及其他综合类选修课学生可根据个人基础、能力、兴趣选修6.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获得对实际工程问题或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分析和综合能力、 合作精神等,包括实习、集中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社会调查、军训等。

      三、弹性学习年限1.我校标准学制为4 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学生可在校学习3~6年2.本科生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停学)超过6 年(服兵役除外),自行退学四、辅修制1.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辅修第二专业关于辅修的规定详见《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辅修第二专业的管理规定》2.学生凡修完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 成绩合格, 可获得相应的辅修专业证书五、选课制1.学生根据本专业培养计划,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课程、上课方式和上课学期学生可自主选择任课教师2.在一部分基础课中实行分层次开设不同起点的课程、不同进度的课程及同一进度但不同内容组合的课程,供学生选择3.可以在培养计划规定比例范围内,选择专业选修课程、学科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4.允许跨院(系)、跨学校选修课程或选修网络课程5.选课办法详见《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网上选课的实施办法》六、导师制1.每位教师都有担任指导教师(下称 " 导师 " )的责任导师在学习上、思想上指导和帮助学生2.导师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毕业要求等信息3.导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及思想状况,并给予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安排好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计划七、课程修读学生应根据培养计划修读各类课程。

      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人的情况、需要和学习能力,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自主选择:1.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按照培养计划拓扑图,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提前或延迟修读有关课程2.自主选择课程层次在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各类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比指导性培养计划设定的层次更高的课程,但不能选择低于培养计划设定的层次的课程3.自主选择听课方式学生修读课程,除体育、军训及实践教学(环节)外,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选择全程听课、部分听课(间听)和免听课三种修读方式中的一种, 但必须完成规定的作业,参加实验、测试、考试,并按照规定办理有关手续相关规定详见《南京理工大学关于课程免修、免听或间听的管理规定》八、课程考核1.学生必须参加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及格,即获得该课程的学分考核成绩和学分应同时记载,并归入学生档案2.学生成绩的记载采取百分制或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或 A、 B、 C、 D、F 五级十等制进行记载,连同所得学分登录在 " 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学业成绩表 " 中,该 " 成绩表 " 在学生离校时归学校信息档案中心留存归入学生个人档案的各科成绩,以最高成绩记载。

      3.课程首次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由学校组织补考其中文化素质课、公共选修课不组织补考,给学生一次自学重修机会;实践环节课程学校不组织补考,应跟班重修补考(自学重修)仍不及格的,可以申请重修九、学分与绩点1.理论课原则上 16 学时为 1 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和体育等课程 32 学时为 1 学分;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原则上每周为 1 学分学生通过参加科研活动及某些学科竞赛, 取得相应成绩者, 也可以获得一定学分 相关规定见 《南京理工大学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管理办法》2.采用绩点评估方法来评估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程度和能力,以平均学分绩点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方法如下:( 1)考核成绩与绩点的对应关系:百分制成绩成绩等级绩点90~100A(优秀)4.085~89.5A-3.782~84.5B+3.378~81.5B(良好)3.075~77.5B-2.772~74.5C+2.368~71.5C(中等)2.064~67.5C-1.560~63.5D(及格)1.0<60F(不及格)0( 2) 学分绩点、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课程的学分乘以该课程考核后所得的绩点,即为该课程的学分绩点以学生所得全部课程的学分绩点之和,除以该生同期修读的学分总数,即为该生该时期内的平均学分绩点。

      即:平均学分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可每学期计算一次作为学士学位授予及学籍处理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十、毕业与学位1.学生在弹性学习年限内,修完并取得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总学分,并满足学籍管理规定要求即可毕业2.学生在弹性学习年限内,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相关规定的可以授予学士学位详见《南京理工大学授予学士学位的暂行规定》 2010 年读书节活动方案一、 活动目的: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遨游知识大海洋”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二、活动目标:1 、通过活动,建立起以学校班级、个人为主的班级图书角和个人小书库2 、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3 、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4 、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三、活动实施的计划1 、 做好读书登记簿( 1) 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准备一本读书登记簿,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容量、实现时间、好词佳句集锦、心得体会等栏目,高年级可适当作读书笔记。

      2) 每个班级结合学生的计划和班级实际情况,也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规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中队会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展示同学们的读书登记簿并做出相应评价2 、 举办读书展览:各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 ,以“名人名言” 、格言、谚语、经典名句、 “书海拾贝” 、“我最喜欢的___” 、“好书推荐”等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 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3 、 出读书小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