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重症监护室病房病人护理常规.docx
29页重症监护室病房病人护理常规 第一节呼吸系统 一、双鼻式鼻塞吸氧的应用【目标】 病人经鼻塞吸氧后,低氧血症得到纠正【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一下容易出现的危险因素〔1〕连接氧气流量表与氧源 〔2〕翻开氧气流量表,按医嘱调好流速以供应鼻导管〔3〕将鼻塞置入鼻孔 〔4〕将两根塑料管分别固定在病人的耳朵上及下巴〔颏〕下〔5〕轻柔调节塑料管上的滑片,固定好鼻导管 3.观察病人以下的任何异常变化1〕呼吸模式2〕sao2/spo2水平3〕生命体征和总体状况 4.在病历上记录下护理措施结果标准】 1.正确給氧 2.病人的pao2或sao2/spo2水平提高3.准确记录 二、氧气面罩的应用【目标】 病人经氧气面罩吸氧后,低氧血症得到纠正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容易出现的危险因素〔1〕连接氧气流量表与氧源 〔2〕翻开氧气流量表,按医嘱调好流速以供应面罩〔3〕选择适宜的面罩戴在病人的嘴巴及鼻子上。
3.观察病人以下的任何异常变化1〕呼吸模式2〕sao2/spo2水平3〕生命体征和总体状况 4.在病历上记录下护理措施【结果标准】 1.正确給氧 2.病人的pao2或sao2/spo2水平提高3.准确记录 三、持续脉搏血氧含量监测【目标】 病人经持续脉氧监测后准确测得动脉血氧含量,以反响氧合状况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出现的危险因素〔1〕选择适宜型号的感应器〔2〕把感应器至于有足够血流灌注的位置并定期更换部位〔3〕观察波形,注意是否有人为干扰或出现低灌注状态 3.注意观察并记录病人的氧合状况及临床表现 4.在病历上记录下护理措施结果标准】 1.病人的动脉血氧含量得到持续准确的监测 2.早期发现潜在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适当措施 3.准确记录 四、口咽通气道的置入【目标】 病人被安全有效的置入口咽通气道,维持气道开放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2.注意以下出现的危险因素 〔1〕通过测量嘴角到耳朵中部的长度,选择适宜型号的口咽通气管。
〔2〕持口咽通气管弯曲末端,置入口咽部 〔3〕往舌根后继续插入口咽通气管的2/3,或插入直到其凸缘与病人的鼻子平行为止 〔4〕旋转口咽通气管180度,使其尖端指向喉咙处〔5〕把通气管的余下部分推入病人口内,使其咬合处在病人上下牙齿之间即可〔6〕用带子固定好通气管,确保安全 3.如果需要,可经口咽吸引 4.观察病人,注意任何异常变化1〕生命体征及总体状况2〕呼吸模式3〕分泌物的性质 5.在病历上记录下护理措施 6.必要时或每2小时更换1次口咽通气管的位置 7.每4~8小时,做口腔护理1次8.每天更换口咽通气管1次【结果标准】 1.病人的气道安全开放 2.准确记录 五、气道插管的置入【目标】 病人被正确插入气管插管,维持气道开放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出现的危险因素 〔1〕选择适宜型号的气管插管,检查是否漏气〔2〕确保喉镜以及其他必需仪器的功能完好〔3〕取出病人义齿 〔4〕准备好可能需要的镇静剂及肌松剂〔5〕给病人吸入纯氧。
〔6〕给病人取适当体位 〔7〕必要时,在病人的环状软骨上施压〔8〕持续监测sao2/spo2 3.验证气管插管位置正确后,确保其固定在位 4.必要时吸痰 5.观察病人的呼吸及血流动力学状况 6.在病历上记录护理措施结果标准】 1.正确置入气管插管 2.持续病人气道开放 3.无并发症发生,如吸引所致气道损伤 4.准确记录 六、气管插管的护理【目标】 需气管插管的病人维持人工气道开放,并使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减少至最少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出现的危险因素 〔1〕定时观察刻度标记〔正常成人一般女性:气道开口至平门齿处20~22cm,男性: 为24~26cm,评估气道插管的位置或通过其他的方法如拍摄胸片来确定〔2〕用固定带固定气管插管,防止其移位和脱出 〔3〕根据需要通过口咽或气管插管吸痰,保持气道通畅和清洁〔4〕定期或必要时检查气囊压力 3.观察病人,注意任何异常变化〔1〕呼吸模式〔2〕sao2/spo2水平。
〔3〕分泌物的性质及量〔4〕生命体征及总体状况 4.应早期观察 〔1〕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征象扭曲、阻塞、移位〔2〕嘴角或舌部的压力伤 5.在病历上记录护理干预【结果标准】 1.维持病人气道开放 2.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至最少,如嘴角的压力伤、气管插管的移位阻塞 3.准确记录 七、气管切开【观察要点】 在24小时内 1.有无出血、皮下气肿、气胸 2.气管切开套管有无移位24~48小时后1.切开处是否感染 2.有无气道阻塞、吞咽困难、气管食管瘘 3.病人全身情况,有无呼吸困难、声嘶、面色等 4.气道痰液性状、量、颜色及气味 5.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伤口情况 6.有无咳嗽,能否有效咳痰 7.病人心理状况,对疾病了解情况护理措施】 1.适宜环境 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新鲜,室内保持在18~22°c,湿度保持50%~60%,气管套口盖2~4层纱布,定时消毒室内空气 2.术后体位 抬高床头30~45度,使头部舒展〔全麻下行气管切开者应去枕平卧6小时〕。
要经常转动体味,防止压疮给病人翻身时,应使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而窒息 3.饮食护理 术后进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 4.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5.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鼓励、教会病人咳嗽、排痰,防止肺部感染和套管阻塞床边放置吸痰盘,〔盘内备无菌有盖罐两只,一直放无菌纱布数块,一直放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持物拑一把、弯盘、棉签、湿化液等〕,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吸痰前高浓度给氧2~3分钟,用听诊器听痰鸣音,确定痰液位置,然后快速、准确、轻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两次至少间隔3~5分钟,压力为33.2~53.2kpa,吸痰盘每日更换,备好抢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监护设备等 6.妥善固定气管套管扣套管的绷带松紧适宜,以通过一指为宜,以防套管脱出而导致呼吸困难 7.带气囊的气管套管,注意就置后损伤气管粘膜,至气管壁坏死,导致术后气管狭窄遵医嘱定时放气或更换金属套管 8.加强气道湿化,遵医嘱滴入湿化液、雾化吸入等 9.预防局部感染 金属内套管每班取出清洁消毒,先用过氧化氢浸泡软化干痰痂,彻底洗净,然后用消毒液浸泡,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方可使用。
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每班消毒并更换纱布垫,保持清洁枯燥,遇污染随时更换 10.术后遵医嘱,酌情使用抗生素 11.心理护理 病人经气管切开后不能发声,需专人训练其用手语和笔谈等方法表达其需要,常见事物可使用语言牌,以利于沟通交流,预防病人因烦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用约束带固定双手 12.拔管前需试行堵管,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如发声正常,呼吸平稳,可于24~48小时后拔管,拔管后继续观察1~2日,伤口处以蝶形胶布拉紧皮肤,一般不需缝合【健康教育】 1.向病人讲解手术前后考前须知及手术进程中如何与医务人员配合 2.指导长期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加强自我呼吸锻炼,争取早日脱机,早日拔管 3.促使病人加强营养,多饮水,防止到人多或空气污染重的地方,防止肺部感染和套管阻塞 4.告知病人及家属不可用手拔掉气管套管,以防套管脱出而导致呼吸困难 5.对出院病人,应教会家属每日清洁气管内套管;防止分泌物结痂、阻塞套管;分泌物咳出及时擦拭,保持清洁 八、气管插管套管的气囊检测【目标】 病人的气管插管套管的气囊应适当充气。
标准程序】 1.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2.应注意以下出现的危险因素 〔1〕在检查气囊压力之前先评估病人的状况如sao2/spo 2、bp、脉搏 〔2〕经气管插管套管或口咽彻底吸除分泌物〔3〕运用最小闭合量〔mov〕技术检测气囊压:1〕连接注射器与套管的瓣膜;2〕把听诊器至于气管区域听气道呼吸音的变化;3〕抽空气囊直到可从嘴巴及鼻腔听到气流声为止;抽空气囊后,可闻及粗糙的干罗音;4〕注入空气直到听不到干罗音为止 3.如发现高压气囊,寻找原因,并给以必要的干预 4.观察病人,注意任何异常变化 1〕呼吸模式2〕sao2/spo2水平3〕生命体征和总体状况 5.在病历上记录护理干预 6.每天或必要时随时进行气囊压力检查结果标准】 1.在检测病人的气囊压力的过程中使病人的不适减至最小 2.无并发症发生,如漏气或气管黏膜坏死 3.准确记录 九、经口—咽和鼻—咽吸引【目标】 病人经口—咽和鼻—咽吸引保持上呼吸道通畅开放标准程序】 1.评估病人病情及吸痰的要求。
2.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3.寻求并认定的合作使其咳出气道内分泌物 4.注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1〕需要吸痰时先充分氧合病人,防止吸痰时导致低氧血症〔2〕维持适当的吸引压力〔3〕插入吸痰管时勿吸引 5.病人猛烈咳嗽时停止吸痰 6.观察病人,注意任何异常变化〔1〕呼吸模式〔2〕sao2/spo2水平〔3〕分泌物的性质〔4〕生命体征及总体状况 7.在病历上记录下护理干预结果标准】 1.病人上呼吸道通畅清洁干净 2.准确记录 十、经气管插管/套管内吸引〔传统技术〕【目标】 病人经气管插管/套管内吸引保持气道清洁,并使其发生并发症的危险降至最小标准程序】 1.评估病人病情及吸痰的需求 2.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极可能的并发症 3.注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 〔1〕需要吸痰时先充分氧合病人,防止吸痰时导致低氧血症〔2〕选择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