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卡打捞主要技术措施.ppt
28页2012.08.15一、主要技术措施当井内为一种管柱,现场求卡点计算公式:式中:L----卡点深度,m;----在拉力P作用下管柱连续提升时平均伸长,cm;E----钢材弹性系数,E=2.1×105MPa;F----管体横截面积,cm2;P----管柱连续提升时超过自由悬重的平均拉力,KN;K----计算系数,K=210F Ф73mm油管K=2450;Ф73mm钻杆K=3800;Ф89mm油管K=3750; Ф89mm钻杆=4750卡 点 预 测P:超过钻具悬重的拉 力增加量平均值当井内为复合管柱,现场求卡点方法:通过大于管柱原悬重的实际拉力提拉被卡管柱,量出管柱总伸长量(一般取多次提拉伸长量的平均值,用平均值法,使计算更准确)假设井内有二种管柱结构,先计算在拉力P的作用下,每段管柱的绝对伸长:若 ;说明卡点在管柱最下部工具处;若 ;说明卡点在下部第二段管柱上;若 ;说明卡点在第一段管柱上;求当 时卡点的位置:先求 ,计算 , 即为第二段管柱未卡部分长度,卡点位置: + ;也可由公式 直接求出。
钻具组合:正反扣对扣接头+液压上击器(或液压上击器+钻铤数根+液压加速器)+Ф73mm斜坡钻杆至井口主要针对井内为被卡钻杆钻具组合勿需安全接头,入井钻具将正反扣对扣接头以上螺纹上紧,下到位核实深度,根据井深反转(或正转)数圈对扣,再上提钻柱活动震击,解卡无效,上提至原悬重,直接正转(或反转)退出,安全可靠1、对扣震击解卡打捞技术钻具组合:小直径冲管(长度大于被卡落物总长)+配合接头+Ф73mm斜坡钻杆这种方法往往对环空砂卡,采取大排量冲洗落鱼内腔,使环空砂粒逐步松散、脱落,达到外部解卡的目的;特别是当套管内径尺寸受限(如套管内有补贴管、加固管、悬挂小套管等),被卡落物外径大,无法下入套铣筒进行套冲,落物环空砂埋、蜡卡等易冲散脱落、熔化等解卡打捞施工井,是比较有效的方法2、内冲循环解卡技术3、倒接箍套铣技术主要针对被卡管柱接头外径大,如Ф139.7mm套管内下入Ф89mm油管(平式接箍外径Ф107.95mm、加厚接箍外径Ф114.3mm),油管砂埋、水泥固卡等或固卡油管严重靠边的情况,可先下入大头公锥等打捞工具,将油管接箍倒开,然后下入合适尺寸的套铣筒套铣,再进行打捞倒扣钻具组合:大头公锥等+Ф73mm反扣钻杆+方钻4、接头扒皮技术当井内落物被卡严重,因其它原因造成落物连接螺纹过紧,很难用打捞钻具将螺纹倒开,可采用厚壁套铣头对落物接头进行套铣,接头扒皮后,连接螺纹处自锁性下降,抗扭能力将低,再下入打捞钻具对接头扒皮的管柱实施倒扣打捞(根据情况可实施套捞一体),并逐根捞出。
例如:在Ф139.7mm套管内Ф73mm反扣钻杆被卡,螺纹连接紧,下入扒皮钻具组合:4、接头扒皮技术Ф114mm-118mm×Ф84mm-90mm厚壁套铣头+套铣筒+ Ф73mm正扣钻杆+方钻套铣头壁厚应达到14mm以上,与套铣筒连接牢固,套铣筒长度大于被套钻杆单根长度,也可在套铣筒底部套铣头附近钻10mm倾斜朝下的泄压孔,防止套铣时泵压过高、泵压波动,套铣钻头与被套钻杆接头接触不好,加不上钻压 5、爆炸松扣技术主要针对被卡落物为钻杆,螺纹连接紧,很难用打捞钻具倒开,可选择爆炸松扣:先用拉伸法预测卡点,再用测卡仪准确测出卡点深度,下入炸药对准卡点以上第一根钻杆接头,上提至中和点,施加一定反扭距,对钻杆接头实施爆炸松扣若被卡钻杆需用打捞钻具连接才能实施爆炸施工,则打捞钻具连接工具应为可退式捞筒并接安全接头或采用正反扣接头对扣连接,防止落物螺纹连接过紧,爆炸松扣失败时打捞钻具无法退出若爆炸松扣无效,还可采用接头扒皮技术进行处理6、聚能切割技术主要针对井内被卡落物为油管,卡点位置较深,常规解卡、倒扣打捞,施工周期长,打捞效率低,可先求出卡点深度,在卡点以上预定位置下入切割弹,采用聚能切割技术,将卡点以上油管切割取出,再用常规解卡打捞方式处理卡点以下落物。
这种方式处理时间短、施工效率高7、磨铣打捞技术如果井内被卡钻杆砂埋或其它原因卡钻,落物管柱长,无法实施内冲洗解卡,也无合适的套铣筒对环空进行清理,可下磨鞋直接将钻杆接头磨掉,套铣清理环空后下入合适的打捞工具进行打捞,每次打捞成功后应先活动解卡,活动解卡无效再实施倒扣8、扶正打捞技术任何入井打捞工具都应考虑扶正或引鞋作用如果落物为大直径工具,应在打捞工具上加扶正装置,扶正找中落物在套管内靠边,应计算好尺寸,下内捞工具端部带锥度引鞋,外捞工具有喇叭口(内倒角)引鞋(或切口引鞋、拔钩引鞋等),防止落物无法进入工具内或工具不能入鱼,造成打捞失败9、取套打捞技术对某些落物卡、套变卡采用套管内大力上提、震击解卡、倒扣打捞、套磨铣等常规手段很难处理,被卡落物深度较浅(水泥返高以上),适宜采用取套打捞技术,可从卡点以下取出套管,使被卡管柱连同套管一并起出,从而实现解卡打捞的目的,为解卡打捞提供了新的思路 10、扶正磨铣技术如果井内管柱被水泥固卡,又严重靠边或弯曲无法实施套铣打捞,也无法实施倒接箍后再套铣打捞,可采用喷钻法(但这种方法仍需进一步探讨,很少使用),现场一般采用平底、凹底或领眼磨鞋等进行磨铣处理。
平底磨鞋钻具中应加扶正器或钻铤,同时应控制钻压等施工参数,防止损伤套管钻具组合:平底磨鞋+捞杯+扶正器+钻杆1根+扶正器+钻杆+方钻在落物内腔畅通的情况下,可使用领眼磨鞋磨铣处理,但应选择好磨鞋领杆长度及外径现假设磨鞋外径为D,领杆外径为d,在Ф139.7mm套管内(套管内径按124mm)水泥固卡Ф73mm油管,油管严重靠边,鱼顶为油管接箍(外径89mm),油管内腔畅通(内径62mm),则选用领眼磨鞋应按如下方法:1)为确保磨铣不产生油管皮、防止套管损伤,则磨鞋外径和领杆外径应满足如下关系: 10、扶正磨铣技术≥124简化得: ----------(a)2)考虑套管内径、领杆在Ф139.7mm套管内能顺利进入鱼腔,则:≥124且有D≤120 ;简化得:86≤D≤120若按钻杆接头外径105设计,磨鞋外径应满足110以上,则:110≤D≤120 ----------------------------(b)由(a)式及(b)式可知领杆外径:31≤d≤41,为满足强度及油管内径要求,故可选择35≤d≤40因此选择磨鞋及领杆外径的原则是:D+d=151,其中35≤d≤40,答案不唯一,至于领杆长度选择200-300mm即可;同时磨铣钻具还应考虑在磨铣过程中因钻具不同心产生的蹩跳钻问题,可采取在钻具下部加活动肘节及钻压控制器来解决。
11、过盈配合打捞技术主要是针对井下落物处于活动状态,重量轻、外径大、防倒散等情况(如螺杆钻、大直径实心落物等)可选择合适规格的薄壁管,在本体适当位置火烤后敲打出一定数量和深度的凹坑,使其打捞内径小于落物外径,并在端部加工引鞋,自制打捞工具工具入井,旋转引入,靠钻具重量,使落物强行挤入工具内,过盈配合产生的夹持力将落物捞出二、几点认识与体会(1)处理复杂解卡打捞井,思路要清晰、数据要准确,每趟工序的实施必须考虑会对下步工序带来什么后果;特别是套、磨铣施工,套磨至什么深度合适,要仔细斟酌2)使用扣型相反的钻具处理井下被卡钻具时,打捞钻具钢级应选择比被卡钻具级别高、或规格大、或采用同级别新钻具,避免使用同级别旧钻杆作为打捞钻具3)落物状况不清,应及时打印检测,落实鱼顶状况及深度,为工具选择和措施制定提供可靠依据,不能急于求成,盲目下入打捞或磨铣工具4)打捞工具的选择应保证下得去、抓得牢、可退可倒;一般原则是“能打捞不套磨,先活动、后倒扣,套铣、磨铣放最后;能套铣不磨铣,磨铣需要卡深度、不要磨到没退路”5)对直接下入可循环打捞工具对落物进行冲洗打捞时,应核准深度,冲洗干净后再打捞,防止捞住后,冲起的砂子等迅速下沉将打捞工具埋住,造成卡钻事故;若落物以上沉砂较多,必要时单独下钻冲洗,再进行打捞。
6)实施倒扣打捞时,应优先选择可退式倒扣捞矛或倒扣捞筒,其次再考虑其它形式的捞矛或捞筒7)处理复杂落物,公、母锥显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殊加工时,首先要考虑公、母锥的引鞋作用;并核实落物尺寸大小、内外环空打捞距离,根据公、母锥打捞牙锥度,计算好公、母锥打捞开口尺寸及打捞范围;内腔有杂物的落鱼,应选择钻铣公锥8)应时时考虑打捞钻柱的安全性,需要时打捞工具之上连接可靠的安全接头,确保打捞钻具能够安全退出9)应根据落物形状及材质等选择钻磨铣工具工具外径与套管内径环空间隙保持6mm以上,便于工具起下及碎屑上返;若需使用大直径套磨铣工具,则磨铣工具应有良好排屑槽,套铣工具要限制长度,套铣施工注意观察是否蹩、卡,并控制套铣时间,必要时起钻检查,防止发生套铣筒割断事故10)磨铣钻具组合中,应考虑加合适尺寸及数量的扶正器或钻铤,特别是井斜大的井,以保护套管和钻具,但应考虑钻具的优化组合,以尽量简化钻柱结构11)套铣油管、钻杆环空,选择套铣头内外径要与套铣筒匹配,若套铣头内径过小,当套过一段长度后因油管、钻杆自重弯曲摆动或环空上返大块碎屑一边挤压等因素,可能引起套铣头将油管、钻杆劈裂,造成施工复杂化,必要时可考虑在套铣筒内实施内扶正,防止套铣头将落物套偏、套劈。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