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9页2024—2025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材料一: 意象可分为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自然意象以自然景物为象, 包括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雨阴晴等社会意象以社会现象为象, 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和人类生活景象, 以及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曲折反映的神仙鬼怪的景象等诗歌中的意象是使用语言来表现的这种语言不同于一般性的语言, 可称之为意象性的语言意象性语言是一种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象征性、拟喻性的语言诗歌中, 明月、江水、青松、翠竹、晚照、晴空、来鸿、去燕、宿鸟、鸣虫、三尺剑、六钧弓、清暑殿、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等, 都是意象性的语言或意象在这里, 语言是意象的物质外壳, 意象是语言的内涵 诗人写诗, 常运用意象性的语言, 构建某种意境, 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凫雁满回塘”等都离不开意象, 尤其是“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更是把六种形象性的词语(鸡声、茅店、月、板桥, 霜和霜上的人迹)并列在一起, 这些词语描述的形象, 已不再只是事物的客观物象, 而是融入了作者凄凉悲怆体验的意象了。
诗人正是利用这些意象的组合, 构成一种“道路辛苦、羁旅愁思”的意境 (摘编自张得良《诗得意象自生光——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浅谈》) 材料二: 李杜风格, 论者纷纭, 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 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 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 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 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 杜诗万景皆实, 固然并不十分确切, 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 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 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 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 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 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 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 拼接成具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 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 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 如“鸬鹚西日照, 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杜甫的一些记游诗, 如《铁堂峡》《盐井》《泥功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 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
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 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 表现内心感情的波澜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 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 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 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中引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春望》中, 首联“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大处着眼, 何等悲壮!颔联“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 又是何等细腻!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 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 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 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 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 但虚实的处理不同《古风》大半是写游仙, 最后四句才写到安史之乱, 也似乎不甚着力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 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露在字里行间《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战役, 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 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道, 真实而深挚, 是典型的沉郁之作。
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 虚中见实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 实中有虚在虚处用力, 妙在烘托虚写好了, 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 意象不粘不滞, 显得飘逸在实处用力, 妙在刻画, 在深入的刻画之中见出气魄, 意象不浮不泛, 显得沉郁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象包括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 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是社会意象的一部分B. 诗人写诗常运用意象性的语言构建某种意境, 诗中的物象融入了作者的情感C. 李白和杜甫不同的诗歌风格是由二人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决定的D. 杜甫的一些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记游诗, 可以作为地理研究的辅助资料2. 根据材料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把六种意象并列在一起, 表达一种凄凉悲怆的情感B. 李诗万景皆虚, 杜诗万景皆实, 材料二认为这一观点不十分确切, 但从中可以看出二人风格不同C. 杜甫夸赞画家王宰“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 实际上是在夸自己的诗写得好D. 在意象虚实的处理上, 《古风(其十九)》和《悲陈陶》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3. 下列各项中, 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直抒胸臆, 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对官场的厌恶B.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通过枫叶、荻花等意象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 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C.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将女词人丧夫亡国之后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无限哀愁抒写了出来D.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表现了周瑜儒雅风流的气度, 表达了词人对周瑜的景仰之情4. 请结合材料二, 简要概括李白诗歌在意象运用上的特点 5. 请结合两则材料, 简要分析《登高》体现了杜甫诗歌的哪些特点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最后一次巡逻王曦 二班长要退伍了退伍就要下山, 离开高原他得去跟他的山告个别 这是一个雪后的早晨, 二班在操场集合完毕, 只等连长一声令下, 便可以出发, 前往实控线附近的山口例行巡逻二班长知道, 这应该是最后一次了 队伍出发了作战靴踩在厚厚的雪上, 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把满满一山谷的寂静踩了个碎副营长扭头看一眼身后的二班长, 说: “守平, 今天是你们班?”二班长愣了一下, 赶紧答“是”。
副营长说了声“好”, 回过头, 又轻轻地说了一声“很好”二班长希望副营长再说点什么, 可副营长不再吭声, 迈步向前走了二班长只好跟上去, 踏着副营长踏出的脚印, 低头默默揣测 二班长是个少言寡语的人, 喜欢把什么事都搁心里琢磨, 嘴一闭, 就成了石头这点跟副营长很像没办法, 二班长就是他带出来的兵嘛十多年前, 二班长来到这个驻扎在云端的连队时, 副营长是他的排长那时的二班长还是个高高瘦瘦的新兵, 穿上松松垮垮的军装, 山风一吹, 活像个立在麦地里的稻草人二班长一直待在这个连队, 历经了三任连长, 四任指导员连长说, 这石头可真够硬的, 什么事都憋在心里, 这怎么行, 老憋着会出问题的指导员说你可把心搁肚子里去吧, 咱这石头外硬内软, 外冷内热, 是块和田玉, 温的, 通透着呢 队伍沿着流经连队门前的河, 溯流向山里走十二个人, 不急, 不慢, 不停歇, 走成一条紧凑的线河不大, 是季节性的, 还没入冬就结了冰, 断流了一断就是半年 今天的队伍走得有点闷带头的副营长不说话, 大家都不好说话副营长东瞅瞅西看看, 很激动, 像是初来乍到一样 有什么好看的?这条路线他走了少说也上百遍了, 以前没见他这么兴奋过。
难道是专门来送自己的?肯定不是, 二班长觉得自己还没那么重的分量他为什么又来跟队巡逻?没听说有什么特别情况还有他那句“很好”, 是什么意思?这一个又一个问题困扰着二班长, 他反复琢磨, 没琢磨明白心里装的事情多了, 二班长脚下就有些重, 有些粘, 他计划的告别巡逻, 被副营长搅乱了 二班长听到细微的声音: 5201、5201出发后不久, 这个声音便时不时从背后传到他耳朵里二班长回头, 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那个列兵, 二班长很满意, 就像看成熟的麦子二班长家里是农村的, 他喜欢庄稼, 上高原后, 就更喜欢了 53……37, 53……37, 身后又传来列兵的声音, 这次是断断续续、有气无力的二班长连忙回头看, 这一看他就有些生气 “护目镜戴上!怎么回事?说你几次了!”二班长训斥列兵 正在仰望雪山的列兵戴上护目镜, 心里却是不大乐意列兵上高原刚满两个月, 这是第二次跟队巡逻当作战地图上那些烂熟于心的黑色三角变成了眼前一座座活生生的雪山时, 他才真正知道, 每座山都是唯一的, 每座山都是有生命的, 没有谁能征服一座山他要好好观察这些山, 要为每座山都写一首诗 二班长喜欢这个比他小了快十岁的兵。
这个小孩能吃苦, 爱学习, 会写东西, 是连里的宣传骨干, 最重要的是, 他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比方说前两天, 列兵找二班长说, 想向连里建议买架无人机二班长问咱又不是空军, 配无人机干什么用?列兵说不是打仗的那种无人机, 是小型的, 网上就有得卖, 能高空拍照二班长这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二班长说恐怕连里不会批列兵说试试呗一试, 连长当场就批了连长也有很多新奇的想法, 一年来, 二班长跟连长的脚步跟得有些吃力 队伍拉着手翻过积雪过膝的山脊, 开进一片开阔的高原戈壁他们要穿过戈壁, 去对面的雪山雪山看似近在眼前, 其实还很远, 要走三个多小时才能到 副营长接着说: “守平, 听说今年你要走了 二班长愣了一下, 舔舔嘴唇, 咕哝出一个短促的音节: “嗯 副营长抬头望向前方, 像是在自言自语: “当年的老家伙一个个都走了, 咱们早晚都有下山的一天, 今年我也要走了 二班长现在真的明白了, 原来这次巡逻, 副营长也是来告别的 队伍在这里休整二班长走到连长跟前, 叫列兵过来列兵蹦跳着跑过来, 像只雪地里觅食的藏羚羊二班长说: “程志, 不是跟你说过吗, 不要猛冲猛跑。
列兵双手撑住膝盖, 边大口喘气边答“是”二班长说: “程志, 报告当前位置列兵有些为难地看着自己的班长二班长说: “你一路上嘟囔什么呢?”列兵立即明白了, 赶紧回答: “当前位于5585峰和5621峰之间二班长骄傲地看看连长连长黑着脸, 没什么表情二班长让列兵走开二班长说: “是个不错的兵吧?”连长说: “还行二班长说: “他现在是我们班的活地图, 才两个月, 资料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连长说: “不错二班长问: “能留在山上吗?”连长看了二班长一眼说: “石头你今天话还真多, 他自己不想走, 谁还能撵他不成二班长笑了, 放心地走去副营长那边 列兵觉得班长今天有点怪班长不守规矩, 摘掉了护目镜和防寒面罩班长还脱了手套, 抓一把雪往嘴里塞班长不再是冷冷的班长班长笑了, 有些羞涩, 有些傻气, 憨憨的, 像一块开花的石头 再次上路, 队伍仍旧那么走着, 不急, 不慢, 不停歇, 走成一条紧凑的线高原寂静无声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深深的脚印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副营长话很多, 队伍出发时副营长跟二班长交流频繁, 字字句句皆有情, 如一声“好”和“很好”都饱含着情感。
B. 列兵是第二次跟队巡逻, 他有新奇的体验, 当他看到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