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解合并报表中与存货等项目的抵销.doc
8页例解合并报表中与存货等项目的抵销 一、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 (一)当期内部购进商品的抵销处理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二)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抵销处理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期初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假定结存存货在本期全部对外售出) 贷:营业成本 借:营业收入(本期内部销售收入,假定内部交易存货本期全部对外售出) 贷:营业成本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期末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或做相反的抵销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例1:甲公司(母公司)和乙公司(子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25%,假定存货的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相同,税法规定,对于取得的固定资产以其历史成本计量 1.2009年,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A产品100台,每台不含税(下同)售价为7.5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
每台成本为4.5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当年对外售出40台,其余部分形成期末存货2009年末乙公司进行存货检查时发现,因市价下跌,库存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分别下降至每台7万元乙公司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销售成本时结转 借:营业收入 750 (100×7.5) 贷:营业成本 750 借:营业成本 180 [60×(7.5-4.5)] 贷:存货 18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30 [60×(7.5-7)] 贷:资产减值损失 3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7.5 [(180-30)×25%] 贷:所得税费用 37.5 方法一:(180-30)×25%=37.5(万元) 方法二:见表1 2.2010年,乙公司对外售出A产品30台,其余部分形成期末存货2010年末,乙公司进行存货检查时发现,因市价持续下跌,库存A产品可变现净值下降至每台5万元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180 贷:营业成本 180 借:营业成本 90 [30×(7.5-4.5)] 贷:存货 9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3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30 借:营业成本 15 (30×30/60)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5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60 贷:资产减值损失 6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75 [(90-30+15-60)×25%] 所得税费用 33.75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37.5 方法一:(90-30+15-60)×25%=3.75(万元) 方法二:见表2。
3.2011年,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A产品200台,每台售价8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A产品每台成本5万元,乙公司从甲公司购入的A产品对外售出150台,其余部分形成期末存货2011年末,乙公司进行存货检查时发现,库存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每台3.75万元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90 [30×(7.5-4.5)] 贷:营业成本 90 借:营业收入 1 600 (200×8) 贷:营业成本 1600 借:营业成本 240 [80×(8-5)] 贷:存货 24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75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75 借:营业成本 75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75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24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4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75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3.75 借:所得税费用 3.7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75 方法一:(240-75+75-240)×25%=0(万元) 方法二:见表3 二、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 (一)当期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的抵销处理 借:营业收入(假设销售方作为商品出售,购买方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贷:营业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 借:营业外收入(假设销售方作为固定资产出售,购买方也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贷:固定资产――原价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二)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抵销处理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原价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三)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使用期限未满提前进行清理时的抵销处理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借: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贷:管理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例2:2007年12月16日母公司以9 000万元的价格将其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子公司,其销售成本为7 500万元子公司购买该产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假设子公司对该固定资产按5年的使用期限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假定预计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净残值同税法税法规定,对于取得的固定资产以其历史成本计量 注意: 1.增值税不需要抵销,若收入为含税价,应还原为不含税价 2.运杂费、安装费不需要抵销 3.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 1.2007年: 借:营业收入 9 000 贷:营业成本 7 500 固定资产――原价 1 5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75 (1 500×25%) 贷:所得税费用 375 方法一:1 500×25%=375(万元) 方法二:见表4 2.2008年: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1 5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1 50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500 (1 500×5/15) 贷:管理费用 5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0 [(1 500-500)×25%] 所得税费用 125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375 方法一:(1 500-500)×25%=250(万元) 方法二:见表5 3.2009年: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1 5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1 50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5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50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400 贷:管理费用 400 (1 500×4/1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50 [(1 500-500-400)×25%] 所得税费用 1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50 方法一:(1 500-500-400)×25%=150(万元) 方法二:见表6。
4.2010年: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1 5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1 50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9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900 (500+40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300 贷:管理费用 300 (1 500×3/1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75 [(1 500-500-400-300)×25%] 所得税费用 75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50 方法一:(1 500-500-400-300)×25%=75(万元) 方法二:见表7 5.2011年: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1 5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1 50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 200 (500+400+3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 20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200 贷:管理费用 200 (1 500×2/1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1 500-500-400-300-200)×25%] 所得税费用 5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75 方法一:(1 500-500-400-300-200)×25%=25(万元) 方法二:见表8。
6.(假定)子公司在2012年末该固定资产使用期满时对其报废清理,编制抵销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100 贷:管理费用 100 借:所得税费用 25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5 方法一:(1 500-500-400-300-200-100)×25%=0(万元) 方法二:见表9 7.(假定)2012年12月31日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使用期满,但该固定资产仍处于使用之中,子公司未对其进行清理报废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1 5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1 50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 400(500+400+300+2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 40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00 贷:管理费用 100 (1 500×1/15) 借:所得税费用 25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5 8.(假定)2013年12月31日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仍处于使用之中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1 500 贷:固定资产――原价 1 50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 500 (500+400+300 +200+1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 500 借:所得税费用 25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5 9.2011年末子公司将该设备出售,取得营业外收入,编制有关抵销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1 500 贷:营业外收入 1 500 借:营业外收入 1 200 (500+400+3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 200 借:营业外收入 200 (1 500×2/15) 贷:管理费用 200 借:所得税费用 75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75 三、内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抵销 (一)初次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抵销处理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抵销处理 借:应付账款 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