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儿推拿手法学ppt课件.ppt

65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88665043
  • 上传时间:2024-09-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89MB
  • / 6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概述概述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儿科常见病的推治儿科常见病的推治小儿推拿(手法学) 123小儿推拿简史小儿推拿简史小儿推拿简史小儿推拿简史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小儿推拿概小儿推拿概述述小儿推拿(手法学) 一一小儿推拿简史小儿推拿简史小儿推拿概小儿推拿概述述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简小儿推拿简史史  小儿推拿,在明代后期开始兴起,在理论、诊  小儿推拿,在明代后期开始兴起,在理论、诊断治疗、特定穴位、手法操作等方面,形成独立体断治疗、特定穴位、手法操作等方面,形成独立体系,以系,以《《小儿按摩经小儿按摩经》》的问世为标志推拿本专指的问世为标志推拿本专指小儿按摩,但是从明代起,推拿广泛地取代了按摩小儿按摩,但是从明代起,推拿广泛地取代了按摩的概念  清代小儿推拿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注重手法  清代小儿推拿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注重手法操作,强调手法的平稳着实,轻快柔和,强调施术操作,强调手法的平稳着实,轻快柔和,强调施术时要灵活熟练、运用自如,方能时要灵活熟练、运用自如,方能““一旦临证,机触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功生于内,心随手转,法从手出于外,功生于内,心随手转,法从手出””。

      小儿推拿(手法学) 二二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小儿推拿概小儿推拿概述述小儿推拿(手法学) 一、小儿推拿的优点一、小儿推拿的优点一、小儿推拿的优点一、小儿推拿的优点不用不用不用不用针针,不用,不用,不用,不用药药,,,,见见效快效快效快效快1.1.经济简便经济简便2.2.易于掌握易于掌握3.3.安全可靠安全可靠4.4.疗效显著疗效显著小儿推拿的一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般知识小儿推拿(手法学) 二、小儿推拿的作用二、小儿推拿的作用二、小儿推拿的作用二、小儿推拿的作用疏通疏通疏通疏通经络经络,活利关,活利关,活利关,活利关节节,,,,畅畅通气血,祛邪扶正,通气血,祛邪扶正,通气血,祛邪扶正,通气血,祛邪扶正,调调整整整整脏脏腑腑腑腑根据中医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学说根据中医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学说 针对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和症状针对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和症状 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在患儿体表进行点、面、线操作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在患儿体表进行点、面、线操作 小儿推拿的一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般知识小儿推拿(手法学)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三、适应证与禁忌证三、适应证与禁忌证三、适应证与禁忌证1.1.适应适应 小儿泄泻、便秘、脱肛、呕吐、腹痛、感冒、咳嗽、小儿泄泻、便秘、脱肛、呕吐、腹痛、感冒、咳嗽、遗尿、惊风、疳积等以及防病保健遗尿、惊风、疳积等以及防病保健。

      2.2.禁忌禁忌 溃疡性皮炎、脓肿、骨伤疾患、传染病、先天性心溃疡性皮炎、脓肿、骨伤疾患、传染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小儿推拿的一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般知识小儿推拿(手法学) 四、推拿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四、推拿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小儿推拿的一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般知识•1.环境•2.医者•3.患儿姿势•4.操作多采用患儿左手•5.操作顺序:头面-上肢-胸腹-下肢-腰背•6.手法轻而柔和•7.推拿介质(润滑剂)•8.每日一次•9.避风寒小儿推拿(手法学) 三三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小儿推拿概小儿推拿概述述小儿推拿(手法学) •由于小儿在生理上机体娇嫩,发育迅速;病理上多外感六淫邪气,少七情内伤,且发病迅速,变化较快所以,在穴位选择和手法操作方面,都有与成人不相同的地方•穴位的选择方面:除选用与成人相同的常用经穴、经外奇穴之外,还有许多特定穴￿这些穴位呈点、线、面状,多分布在头面和两肘以下这给手法治疗带来很多方便,乐于为小儿所接受比如在严寒的冬天,可在患儿头面及两手部穴位进行操作,避免脱衣的不便和感受寒凉的刺激小儿推拿手法的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特点小儿推拿(手法学) •手法操作的特点:•其手法特别强调补泻。

      •在操作上,一般分补、泻和平补平泻三种•手法的补泻主要与手法的轻重、操作的速度、方向有关一般用力轻、速度慢、顺经方向为补;反之,用力重、速度快、逆经方向为泻;用力大小和手法的速度介于补泻之间,往返方向操作为平补平泻另有旋推为补,直推为清、为泻之说小儿推拿手法的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特点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手法的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特点•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在按摩时,为减轻摩擦,避免皮肤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常采用一些介质如滑石粉、姜汁、葱汁、红花油等•操作的顺序,一般是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当然,在治疗时可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灵活掌握•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儿年龄的大小,在按摩次数(或时间)上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说,年龄大、病情重的,按摩次数多,时间长;年龄小、病情轻的,操作次数少,时间短而且,对于每个具体手法的操作时间或次数,也有区别一般以揉、摩、推等法为长而次数多;以按、拿、掐、捏等法为短而次数少￿小儿推拿(手法学)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小儿推拿常小儿推拿常用穴位用穴位小儿推拿(手法学) 【【五经穴五经穴 】】 【【位置位置】】 五指末节罗纹面五指末节罗纹面 拇指拇指 食指(桡侧缘)食指(桡侧缘) 中指中指 无名指无名指 小指(心侧缘)小指(心侧缘) 脾土脾土 肝木(大肠经)肝木(大肠经) 心火心火 肺金肺金 肾水(小肠经)肾水(小肠经)【操作】【操作】 旋推或直推向指端方向为补,旋推或直推向指端方向为补, 直推向指根方向为清,次数100到直推向指根方向为清,次数100到3 300次。

      00次运用】【运用】 肾无实证,只补不清肾无实证,只补不清 脾常不足,宜补不宜清脾常不足,宜补不宜清 心多有余,宜清不宜补心多有余,宜清不宜补 肝为将军,只清不补肝为将军,只清不补 肺为娇脏,可清可补肺为娇脏,可清可补常用穴(部)常用穴(部)位位小儿推拿(手法学) 【【前臂三穴前臂三穴 】】 三关: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主治虚寒病症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主治虚寒病症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次数)100到300次指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次数)100到300次天河水:天河水: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多用于实热、高热等症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多用于实热、高热等症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

      次数)100到300次次数)100到300次六腑:六腑: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主治一切实热病症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主治一切实热病症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次数)100到300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次数)100到300次常用穴(部)常用穴(部)位位小儿推拿(手法学) 【【门穴门穴 】】 天门:天门: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开启经穴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开启经穴 ,启迪智力,外感头痛启迪智力,外感头痛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上推上推2424次,开天人合一的门户次,开天人合一的门户板门: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手掌大鱼际平面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能止泻;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100100到到300300次二扇门:二扇门: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发汗,退热,镇惊止搐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发汗,退热,镇惊止搐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

      掐5次;揉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掐5次;揉100100次箕门:箕门: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利尿通淋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利尿通淋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称推箕门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称推箕门100100到到300300次常用穴(部)常用穴(部)位位小儿推拿(手法学) 【【横纹穴横纹穴 】】 大横纹:大横纹:掌后横纹,中间称总筋,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掌后横纹,中间称总筋,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端称阴池主治:寒热往来、泄泻、呕吐、食积、身热不退、烦躁不安、胸闷、喘嗽主治:寒热往来、泄泻、呕吐、食积、身热不退、烦躁不安、胸闷、喘嗽等 用双拇指自总筋向阴阳池分推,称为分推大横纹,又称分阴阳;自两用双拇指自总筋向阴阳池分推,称为分推大横纹,又称分阴阳;自两旁向总筋合推,称合阴阳旁向总筋合推,称合阴阳3030~~5050次 四横纹:四横纹:掌面食掌面食 、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掐之能退、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掐之能退热除烦,散瘀结;推之能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

      主治:食积,腹胀热除烦,散瘀结;推之能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主治:食积,腹胀腹痛,气血不和,气喘,口唇破裂腹痛,气血不和,气喘,口唇破裂 用拇指甲从食指依次掐揉至小指横纹,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用拇指甲从食指依次掐揉至小指横纹,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掐各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掐各3 3~~5 5次,推100~300次次,推100~300次 小横纹:小横纹:掌面食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主治口唇破裂,主治口唇破裂,口疮,腹胀,发热,烦躁等口疮,腹胀,发热,烦躁等￿￿￿￿￿￿￿用拇指甲从食指依次掐揉至小指横纹,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用拇指甲从食指依次掐揉至小指横纹,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掐各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掐各3~~5次,推100~300次次,推100~300次常用穴(部)常用穴(部)位位小儿推拿(手法学) 常用穴(部)常用穴(部)位位上上肢肢内内侧侧及及掌掌面面穴穴位位分分布布图图    小儿推拿(手法学) 常用穴(部)常用穴(部)位位上上肢肢外外侧侧及及掌掌背背面面穴穴位位分分布布图图    小儿推拿(手法学) 常用穴(部)常用穴(部)位位正正面面穴穴位位图图小儿推拿(手法学) 常用穴(部)常用穴(部)位位背背面面穴穴位位图图小儿推拿(手法学) 常用穴(部)常用穴(部)位位头头面面颈颈部部穴穴位位分分布布图图 小儿推拿(手法学) 123常例手法常例手法常例手法常例手法基本手法基本手法基本手法基本手法复式操作法复式操作法复式操作法复式操作法小儿推拿手小儿推拿手法法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推法推法】】(直推;旋推(直推;旋推;;分推;合推)分推;合推) 1 1..直推法直推法 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穴位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

      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 用拇指操作时,依靠拇指的内收和外展运动;用示、中二指操作时,用拇指操作时,依靠拇指的内收和外展运动;用示、中二指操作时,依靠肘关节的伸屈运动频率约为每分钟依靠肘关节的伸屈运动频率约为每分钟250250次 直推法操作时要有节奏,轻快连续,一拂而过,以推后皮肤不发红为直推法操作时要有节奏,轻快连续,一拂而过,以推后皮肤不发红为佳直推法要求直线操作,不可歪斜扭曲直推法要求直线操作,不可歪斜扭曲 直推法是小儿推拿的代表性手法,主要用于小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操直推法是小儿推拿的代表性手法,主要用于小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操作,如推大肠、推小肠、推三关、清天河水、退六腑、推七节骨、推脊等作,如推大肠、推小肠、推三关、清天河水、退六腑、推七节骨、推脊等其治疗作用常取决于应用腧穴的特性,且在某些腧穴上推动的方向还与补其治疗作用常取决于应用腧穴的特性,且在某些腧穴上推动的方向还与补泻有关,应根据不同的部位和腧穴而定泻有关,应根据不同的部位和腧穴而定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2 2..旋推法旋推法: :用拇指的指纹面在腧穴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单向环旋推用拇指的指纹面在腧穴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单向环旋推动。

      其频率较直推法缓慢,约为每分钟动其频率较直推法缓慢,约为每分钟200200次旋推法操作时腕、肘关节要放松,仅用拇指作小幅度的环旋推动旋推法操作时腕、肘关节要放松,仅用拇指作小幅度的环旋推动旋推法在体表操作,不要求带动皮下组织,用力大小介于指揉和指摩之间旋推法在体表操作,不要求带动皮下组织,用力大小介于指揉和指摩之间旋推法主要用于小儿特定穴中的面状穴操作与直推法相对而言多作为补旋推法主要用于小儿特定穴中的面状穴操作与直推法相对而言多作为补法应用,如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等法应用,如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等￿ 【【推法推法】】(直推;旋推(直推;旋推;;分推;合推)分推;合推) 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3 3..分推法:双手拇指桡侧缘或指纹面或掌面,自腧穴中间向两旁作分向分推法:双手拇指桡侧缘或指纹面或掌面,自腧穴中间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既可作直线移动又可作弧形移动前者操作时速度宜快,幅度较小,推动既可作直线移动又可作弧形移动前者操作时速度宜快,幅度较小,约为每分钟约为每分钟250250~~300300次后者操作时速度稍慢,幅度较大,约为每分钟次后者操作时速度稍慢,幅度较大,约为每分钟200200次。

      次 分推法轻快柔和,能分利气血,多用于小儿特定穴中的阴阳穴,分推法轻快柔和,能分利气血,多用于小儿特定穴中的阴阳穴,- -如如分推头阴阳分推头阴阳( (坎宫坎宫) )、分推手阴阳、分推手阴阳( (大横纹大横纹) )、分推胸阴阳、分推胸阴阳( (膻中膻中) )、分推腹阴、分推腹阴阳阳( (腹腹) )、分推背阴阳、分推背阴阳( (肺俞肺俞) )等推法推法】】(直推;旋推(直推;旋推;;分推;合推)分推;合推) 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4 4..合推法:双手拇指桡侧缘或指纹面或掌面,自腧穴两旁向合推法:双手拇指桡侧缘或指纹面或掌面,自腧穴两旁向中间作分向推动频率约为每分钟中间作分向推动频率约为每分钟200200次 合推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力于皮肤,不应使皮肤向中间合推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力于皮肤,不应使皮肤向中间起皱合推法在临床上作为一种辅助手法,仅用于手阴阳穴,具有合推法在临床上作为一种辅助手法,仅用于手阴阳穴,具有行痰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痰结咳喘、胸闷等有时还与行痰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痰结咳喘、胸闷等有时还与分推手阴阳配合应用,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分推手阴阳配合应用,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小儿按摩经小儿按摩经》》:和阴阳,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和阴阳,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推法推法】】(直推;旋推(直推;旋推;;分推;合推)分推;合推) 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运法运法】】  在腧穴上作从一点到另一点的缓慢轻柔的弧形或环形推动的在腧穴上作从一点到另一点的缓慢轻柔的弧形或环形推动的手法,称为运法手法,称为运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纹面在腧穴上,作由此往彼的弧形或环形推用拇指或中指指纹面在腧穴上,作由此往彼的弧形或环形推动本法实为推法的变化运用,故又称为运推法频率约为动本法实为推法的变化运用,故又称为运推法频率约为每分钟每分钟100次1.运法仅在体表操作,不带动皮下组织.运法仅在体表操作,不带动皮下组织2.运法操作时宜.运法操作时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运法是小儿推拿手法中最轻的一种,常用于小儿推拿特定穴运法是小儿推拿手法中最轻的一种,常用于小儿推拿特定穴操作,如运内八卦、运水入土、运土入水、运太阳等具有操作,如运内八卦、运水入土、运土入水、运太阳等具有宽胸理气、调理脾胃、止咳化痰等功效。

      此法有顺运为泻,宽胸理气、调理脾胃、止咳化痰等功效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泻等说法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泻等说法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按法按法】】  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操作时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操作时常与揉法结合而用,称按揉常与揉法结合而用,称按揉 指按法指按法 掌按法掌按法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摩法摩法】】  1 1.指摩法.指摩法  用食、中、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频率约用食、中、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频率约为每分钟为每分钟120120次2 2.掌摩法.掌摩法 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频率约为每分钟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频率约为每分钟100100次￿3 3.旋摩法.旋摩法 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解剖方向,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

      解剖方向,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摩法摩法】】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1.摩法操作时,指面或掌面要紧贴体表,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摩法操作时,指面或掌面要紧贴体表,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摩动方向的摩动2 2.腕关节要放松,指掌部自然伸直并拢.腕关节要放松,指掌部自然伸直并拢3 3.动作轻柔,压力均匀,不带动皮下组织.动作轻柔,压力均匀,不带动皮下组织•【【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摩法为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刺激轻柔舒适,多应用于头摩法为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刺激轻柔舒适,多应用于头面、胸腹部,如摩囟门、摩腹、摩中脘等摩法在某些腧穴面、胸腹部,如摩囟门、摩腹、摩中脘等摩法在某些腧穴上操作时其方向与补泻有关,使用时应根据不同腧穴而定,上操作时其方向与补泻有关,使用时应根据不同腧穴而定,如顺时针方向摩腹为泻,逆时针方向摩腹为补,顺逆双向摩如顺时针方向摩腹为泻,逆时针方向摩腹为补,顺逆双向摩腹为平补平泻腹为平补平泻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掐法掐法】】  用手指指甲重刺穴位,称之为掐法。

      用手指指甲重刺穴位,称之为掐法 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掐法掐法】】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掐前需取准腧穴,逐渐用力,深透为止.掐前需取准腧穴,逐渐用力,深透为止•2 2.注意不要掐破皮肤,小儿皮肤娇嫩,可在掐刺部位盖一薄布.注意不要掐破皮肤,小儿皮肤娇嫩,可在掐刺部位盖一薄布•3 3.垂直方向掐刺,不要抠动和滑动.垂直方向掐刺,不要抠动和滑动•4 4.操作次数一般.操作次数一般4 4~~5 5次即可,或中病即止,不宜反复使用次即可,或中病即止,不宜反复使用•5 5.掐后常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之感.掐后常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之感•【【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以指甲缘为着力点,刺激集中而尖锐,有以指代针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以指甲缘为着力点,刺激集中而尖锐,有以指代针之意多用于头面部和手足部位,以救治小儿急症,具有开窍镇静醒神的功之意多用于头面部和手足部位,以救治小儿急症,具有开窍镇静醒神的功效,如掐水沟、掐老龙等效,如掐水沟、掐老龙等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揉法揉法】】(指揉法(指揉法; ;掌揉法掌揉法; ;鱼际揉法)鱼际揉法)   1 1.指揉法.指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

      环揉动,称指揉法 2 2.掌揉法.掌揉法 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掌揉法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掌揉法3 3.鱼际揉法.鱼际揉法 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 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揉法揉法】】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揉法操作时着力点要吸定,不要在皮肤上摩擦和移动揉法操作时着力点要吸定,不要在皮肤上摩擦和移动•2.2.拇指揉法操作时仅依靠拇指掌指关节作环旋运动,其他指揉法操作时拇指揉法操作时仅依靠拇指掌指关节作环旋运动,其他指揉法操作时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着力部位作环旋运动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着力部位作环旋运动•3 3.动作均匀连续,协调而有节奏.动作均匀连续,协调而有节奏•【【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揉法是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刺激柔和而舒适指揉法施术面积较小,揉法是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刺激柔和而舒适指揉法施术面积较小,动作深沉,常用于小儿推拿特定穴中的动作深沉,常用于小儿推拿特定穴中的““点点””状穴或经穴,也可根据需要状穴或经穴,也可根据需要采取二指并揉或三指并揉,如揉中脘、外劳宫,二指揉二扇门、背俞穴,采取二指并揉或三指并揉,如揉中脘、外劳宫,二指揉二扇门、背俞穴,三指揉脐与天枢穴。

      掌揉法着力面积大,常用于三指揉脐与天枢穴掌揉法着力面积大,常用于““面面””状穴,如掌揉状穴,如掌揉““腹腹””穴等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挤捏法挤捏法】】  •用双手拇指和示指在选定的部位或腧穴上作挤捏动作,用双手拇指和示指在选定的部位或腧穴上作挤捏动作,直至皮肤变为紫红色,称为挤捏法直至皮肤变为紫红色,称为挤捏法￿￿•【【操作方法操作方法】】•用双手拇、示二指在选定的腧穴或部位上,固定捏住,用双手拇、示二指在选定的腧穴或部位上,固定捏住,然后再使两手拇、示指一起用力向里挤,再放松,反复然后再使两手拇、示指一起用力向里挤,再放松,反复挤捏放松,直至皮肤变为红色或紫红色,甚至变为紫黑挤捏放松,直至皮肤变为红色或紫红色,甚至变为紫黑色￿￿￿￿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挤捏法挤捏法】】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两手相距约.两手相距约1￿cm左右再向里挤捏左右再向里挤捏•2.两手捏住的皮肤要着实,动作要灵活.两手捏住的皮肤要着实,动作要灵活•3.避免剧痛,不要将皮肤挤破.避免剧痛,不要将皮肤挤破•4.本法刺激较重,有一定痛苦,一般放在最后操作,并施.本法刺激较重,有一定痛苦,一般放在最后操作,并施以揉法缓解疼痛。

      以揉法缓解疼痛•【【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挤捏法属重刺激,具有散发郁热的功效,用于治疗中暑、痧挤捏法属重刺激,具有散发郁热的功效,用于治疗中暑、痧证和痰食郁结之证均有明显效果如挤担天突、挤捏肺俞等证和痰食郁结之证均有明显效果如挤担天突、挤捏肺俞等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捏脊法捏脊法】】  捏脊法捏脊法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作时,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作时,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捏脊法专用于脊柱捏脊法专用于脊柱“线线”状穴的操作,具有健脾胃、消食积、和脏腑、状穴的操作,具有健脾胃、消食积、和脏腑、行气血、通经络、调阴阳、强身体、促生长等功效。

      主治小儿先后天不足行气血、通经络、调阴阳、强身体、促生长等功效主治小儿先后天不足的一切虚弱病证,如小儿疳积、厌食、腹泻、便秘、呕吐等捏脊法也是的一切虚弱病证,如小儿疳积、厌食、腹泻、便秘、呕吐等捏脊法也是常用的小儿保健推拿手法常用的小儿保健推拿手法 《《肘后救卒方肘后救卒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未愈更为之捏法正位手势捏法正位手势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搓法搓法】】  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拿法拿法】】  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腱提捏筋腱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擦法擦法】】  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擦。

      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抹法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移为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移为抹法小儿推拿(手法学) 小儿推拿基本手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法【【捻法捻法】】  用拇指、食指面,捏住一定部位,作对称的用力捻动,称为捻法用拇指、食指面,捏住一定部位,作对称的用力捻动,称为捻法小儿推拿(手法学) 开天开天开天开天门门、推坎、推坎、推坎、推坎宫宫、运太阳、掐、运太阳、掐、运太阳、掐、运太阳、掐总总筋、分阴阳、拿肩井筋、分阴阳、拿肩井筋、分阴阳、拿肩井筋、分阴阳、拿肩井小儿推拿常例手小儿推拿常例手法法无无论治治疗哪一种病症,每次推拿均使用哪一种病症,每次推拿均使用这些方法,些方法,所以所以总称常例手法,即常称常例手法,即常规的例行成套手法的例行成套手法开天开天门、推坎、推坎宫、运太阳、掐、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五法在筋、分阴阳五法在每次推拿中开始每次推拿中开始阶段段应用;用;拿肩井一法在每次推拿拿肩井一法在每次推拿结束束时应用。

      用在推拿在推拿时,可蘸用少,可蘸用少许清水、葱姜汁或麻油清水、葱姜汁或麻油小儿推拿(手法学) 开开天天门门小儿推拿常例手小儿推拿常例手法法•一般做30-50次具有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神的作用主治:头痛、感冒、头晕、夜啼、失眠等小儿推拿(手法学) 推推坎坎宫宫小儿推拿常例手小儿推拿常例手法法•一般做30-50次,具有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的作用主治:外感头痛、发热、目赤痛、惊风、近视等小儿推拿(手法学) 运运太太阳阳小儿推拿常例手小儿推拿常例手法法•一般做30-50次,具有解表明目止头痛的作用主治头痛、头晕、感冒、发热、目赤痛等小儿推拿(手法学) 掐掐总总筋筋小儿推拿常例手小儿推拿常例手法法•操作3-5次,具清心经热,散结止痉,通调周身气机,主治:口舌生疮、潮热、夜啼、牙痛等小儿推拿(手法学) 分分阴阴阳阳小儿推拿常例手小儿推拿常例手法法•具有平衡阴阴,调和气血,行滞消食,行痰散结的具有平衡阴阴,调和气血,行滞消食,行痰散结的作用主治:寒热往来、泄泻、呕吐、食积、身热作用主治:寒热往来、泄泻、呕吐、食积、身热不退、烦躁不安等不退、烦躁不安等 合阴阳多用于胸闷、喘嗽合阴阳多用于胸闷、喘嗽。

      小儿推拿(手法学) 拿拿肩肩井井小儿推拿常例手小儿推拿常例手法法小儿推拿(手法学) 复式操作复式操作法法【【黄蜂入洞黄蜂入洞】】  【【位置位置】】 两鼻孔即是此穴两鼻孔即是此穴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用食指、中指两指指端在小儿两鼻孔下缘揉按用食指、中指两指指端在小儿两鼻孔下缘揉按10-2010-20次作用作用】】 宣肺气,通鼻窍宣肺气,通鼻窍【【主治主治】】 鼻塞不通,发热无汗鼻塞不通,发热无汗小儿推拿(手法学) 复式操作复式操作法法【【按弦走搓摩按弦走搓摩】】  【【位置位置】】 两腋下胁肋处两腋下胁肋处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医者在小儿身后,用双手掌在小儿腋下胁肋处自上而下搓医者在小儿身后,用双手掌在小儿腋下胁肋处自上而下搓摩摩50-10050-100次,又称搓摩胁肋次,又称搓摩胁肋作用作用】】 理气化痰理气化痰【【主治主治】】 胸闷,气促,咳嗽,积滞等胸闷,气促,咳嗽,积滞等小儿推拿(手法学) 复式操作复式操作法法【【运水入土运水入土】】  【【位置位置】】 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儿小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儿小指根推运起,经过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大拇指根止,推运指根推运起,经过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大拇指根止,推运50-10050-100次作用作用】】 健脾助运,润燥通便健脾助运,润燥通便【【主治主治】】 泻痢,疳积,消化不良,便秘等泻痢,疳积,消化不良,便秘等小儿推拿(手法学) 复式操作复式操作法法【【运土入水运土入水】】  【【位置位置】】 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儿拇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儿拇指根推运起,经过小天心,掌小横纹至小指根止,推运指根推运起,经过小天心,掌小横纹至小指根止,推运50-10050-100次作用作用】】 利尿,清湿热,补肾水利尿,清湿热,补肾水【【主治主治】】 小便赤涩,尿频数,少腹胀满小便赤涩,尿频数,少腹胀满小儿推拿(手法学) 复式操作复式操作法法【【水底捞明月水底捞明月】】  【【位置位置】】 内劳宫周围。

      内劳宫周围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左手四指,掌心向上,用冷水滴入掌心,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左手四指,掌心向上,用冷水滴入掌心,接着医者用右手中指在内劳宫周围旋运之,并结合吹气,边吹气,边旋运接着医者用右手中指在内劳宫周围旋运之,并结合吹气,边吹气,边旋运之,速度宜慢不宜快,以不超过之,速度宜慢不宜快,以不超过1818口气为限口气为限作用作用】】 清热凉血,宁心除烦清热凉血,宁心除烦【【主治主治】】 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小儿推拿(手法学) 儿科常见病推治儿科常见病推治【【感冒】感冒】  (一)风寒感冒(一)风寒感冒 主要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头痛,体痛,流涕,喷嚏,主要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头痛,体痛,流涕,喷嚏,咳嗽,喉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咳嗽,喉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 治疗原则:疏凤.解表,散寒治疗原则:疏凤.解表,散寒 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风池,黄蜂入洞,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风池,黄蜂入洞,揉耳后高骨,揉一窝蜂,揉外劳宫,推三关,清天河水。

      揉耳后高骨,揉一窝蜂,揉外劳宫,推三关,清天河水小儿推拿(手法学) 儿科常见病推治儿科常见病推治【【感冒】感冒】  (二(二)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 主要症状:发热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咽痛,鼻塞济主要症状:发热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咽痛,鼻塞济浊涕,口渴,面赤辱红,舌红苦薄白微黄,脉浮数浊涕,口渴,面赤辱红,舌红苦薄白微黄,脉浮数 治疗原则:清热解表治疗原则:清热解表 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黄蜂入洞,揉耳后高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黄蜂入洞,揉耳后高骨,清肺平肝,清天河水,退六腑骨,清肺平肝,清天河水,退六腑小儿推拿(手法学) 儿科常见病推治儿科常见病推治【【小儿腹泻】小儿腹泻】  (一(一) )伤食泻伤食泻 主要症状:腹泻腹胀,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主要症状:腹泻腹胀,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伴纳呆,口臭,腹痛,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酸臭,伴纳呆,口臭,腹痛,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运内八卦,清大肠,揉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运内八卦,清大肠,揉板门。

      板门小儿推拿(手法学) 儿科常见病推治儿科常见病推治【【小儿腹泻】小儿腹泻】  (二(二) )寒湿泻寒湿泻 主要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口不主要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淡白舌苔白腻或薄白,脉濡,指纹色渴,小便清长,面色淡白舌苔白腻或薄白,脉濡,指纹色红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处方:推三关,揉外劳宫,清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处方:推三关,揉外劳宫,清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小儿推拿(手法学) 儿科常见病推治儿科常见病推治【【小儿腹泻】小儿腹泻】  (三(三) )湿热泻:湿热泻: 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伴身热,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伴身热,口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指纹色紫口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指纹色紫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处方:处方:清脾胃,清大肠,退六腑,下推七节骨,揉龟尾清脾胃,清大肠,退六腑,下推七节骨,揉龟尾。

      小儿推拿(手法学) 儿科常见病推治儿科常见病推治【【小儿腹泻】小儿腹泻】  (四(四) )脾虚泻:脾虚泻: 主要症状: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主要症状: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大便挟有不消化奶块及食物残渣,或食后即泻舌欲不振,大便挟有不消化奶块及食物残渣,或食后即泻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指纹色淡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指纹色淡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处方:处方: 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捏脊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捏脊小儿推拿(手法学) 儿科常见病推治儿科常见病推治【【疳积】疳积】  (一(一) )积滞伤脾:积滞伤脾: 主要症状:主要症状: 形体消瘦,腹部胀满,纳呆,精神不振,夜形体消瘦,腹部胀满,纳呆,精神不振,夜寐不安,大便不调且常有恶臭舌苔厚腻,脉滑,指纹色淡寐不安,大便不调且常有恶臭舌苔厚腻,脉滑,指纹色淡略紫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调理脾胃。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调理脾胃 处方: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揉足三里分腹阴阳,揉足三里小儿推拿(手法学) 儿科常见病推治儿科常见病推治【【疳积】疳积】  (二(二)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 主要症状:面色萎黄或恍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主要症状:面色萎黄或恍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寐差,精神萎靡,啼声低弱,腹部凹陷,便溏舌质淡红,寐差,精神萎靡,啼声低弱,腹部凹陷,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沉细无力,指纹色淡苔薄白,脉象沉细无力,指纹色淡 治疗原则:温中脾健,补益气血治疗原则:温中脾健,补益气血 处方: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运内八卦,掐揉四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横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小儿推拿(手法学) 儿科常见病推治儿科常见病推治【【小儿肌性斜颈】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患儿头部向一侧倾斜或前倾,颜面旋向小儿肌性斜颈是指患儿头部向一侧倾斜或前倾,颜面旋向另一侧的疾病。

      另一侧的疾病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消肿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消肿 处方:按揉天窗、天容、耳后高骨、风府处方:按揉天窗、天容、耳后高骨、风府、、大椎、风门、大椎、风门、肩井、患侧桥弓穴、翳风、风池以及肿块周围肩井、患侧桥弓穴、翳风、风池以及肿块周围小儿推拿(手法学)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