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歌行说课稿(合集6篇).doc
20页短歌行说课稿(合集 6 篇)短歌行说课稿 11. 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处理(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 《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 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 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目标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给学生梳理《汉魏晋诗三首》(即《迢迢牵牛星》、《短歌 行》、《归园田居》)的思路及基础知识,这节课打算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 能力的培养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上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 的活动课根据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 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 性地发展;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① 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 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 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② 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 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
这是教学 的难点所在2. 教法:通过学生扩展探究、展示表达、迁移阅读和交流提高的活动环节,培养同 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 综合素养1) 依据:在学第二单元的时候,已经试过了自己查找资料介绍名人, 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这次可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第 1 页 共 20 页(2) 目的:学习诗歌采用活动课的形式,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 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3) 选择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3. 教学程序:(1) 课前探究准备阶段 (分好学习小组,6 或 7 人/组,共 8 组) 在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结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动作业:①自选或编辑一段乐曲,进行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②查找资料,制作 PPT、Flash 等形式的电脑,介绍诗人曹操和他的诗歌作 品③ 查找关于“曹操”的故事,课下相互交流以上作业要求学生在一星期内独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选形式)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 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 课内展示表达和比较阅读阶段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①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说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 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诗中的秦皇、 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与他们相提并论,这个人就是魏武 帝曹操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主题:这是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需要同 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参与这节展示课的目的和意义)③由两位学生主持展开步骤二:课内展示(分两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学生组织完成)第一部分:①学生展示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抽查一到两个组)②教师简单归纳小结,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诵,让学生从中找出差 距第 2 页 共 20 页第二部分: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绍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抽查一到两个组)②教师归纳小结,对同学们的探究活动过程和作品做启发性的点评 步骤三:比较阅读①节选《三国演义》中能表现曹操鲜明个性的章节(分发给学生),让学生 进行个性化的点评老师不作统一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形 成自己的独立见解②播放简短的有关曹操的影视片,加深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印象③教师总结,并提出思考题作为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 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一篇评论 的。
三步骤设计的目的: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让 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展示、点评的分析和表达过程中,培养运用 语文的能力和张扬个性化的语文学习3) 课后交流提高阶段课后交流以针对作品和个人评出以下奖项的活动形式展开:最具个性创意奖最具配乐完美奖最具诗人气质奖最具演讲口才奖短歌行说课稿 2一、“说”教学构想:1、渗透两个原则:①诵读是诗歌学习、品悟的基础②让学生结合诗句自己 讨论分析,既要读出“作者”,也要读出“自己”2、对学生来讲,这一首诗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是一个学习难点,应引导 学生从知人论世、解读诗歌意象等角度来理解3、全课教学过程整体构思:通过初次诵读,让学生基本熟悉诗歌内容→师 生共同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典故等,分析其思想感情→结合德育目标的要求,第 3 页 共 20 页深入体味曹操的“忧”情二、“说”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处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个单元的内容涵盖了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 7 首有代表性的诗歌,它们 包括:《两首》、《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这些诗作不 管是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成就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诗人们在许多方 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这也为了唐代诗歌高潮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诗歌,如果能掌握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不同作品在创 作方法、思想内容等方面的特点,那么对后边的诗歌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 (2)教学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 一:“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 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 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这一目 标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 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例如,让学生根据诗句内 容,各抒己见,谈一谈曹操到底“忧”什么?);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 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忧”,又 在“忧”什么?)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①教学重点:字词句的梳理,学生要读懂读懂句意(典故较多,是本文的 一个特点);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人文熏陶让学生在学习《短歌行》的过程 中,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及其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 生感受和求贤若渴的情怀②教学的难点:初读曹操的《短歌行》,很容易误解为曹操要抒发一种人生 苦短、仕途失意等忧烦的情感,实则不然。
那么,怎样让学生理解曹操骨子里 的那种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将是这首诗的教学难点三、“说”教法:第 4 页 共 20 页通过学生整合小说、影视中关于曹操的形象信息、借助课文注解,合作探 究、展示个性表达等课堂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 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 点3、教学程序:(1)课前准备好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运用多媒体在课前播 放,营造一种感知三国英雄形象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⑵学生查找资料、圈点勾画课文注解信息,课间相互交流有关“曹操”的 故事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 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课堂教学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①导语设计(详见教案)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学习内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曹操,到底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③研读诗歌本体,师生共同探究:曹操到底为何而“忧”?(激发学习兴 趣)——读出作者的所思所想(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忧”)④拓展理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忧”? (结合学生个人生活追求)教师总结,并布置相应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 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文章。
短歌行说课稿 3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思想情感2.了解诗歌中的比喻与用典3. 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第 5 页 共 20 页重点难点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 夕阳红《三国演义 临江仙》)有多少英雄能在历史长河之中经得起千淘万 漉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期留下最浓重一笔的人物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 所了解的曹操提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临碣石,以观 沧海中的曹操是个志士,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如曹操借刀 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京剧 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小说戏剧不一定能全面反映 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 险、嫉妒今天,就让我们借助《短歌行》来了解曹操二、 简介(一)题解: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 “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 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幻灯片)(二)作者: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幻灯片)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 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袁绍后,成为北 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曹操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 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第 6 页 共 20 页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 魏武帝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 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 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 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 抒情的《龟虽寿》等幻灯片)(三)背景介绍: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完成统 一大业大战前夕,曹操宴请众文武,饮酒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 曹操因感此景,持槊而歌——《短歌行》历史上著名的横槊赋诗的典故就来源 于此。
幻灯片)三、 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全诗,读准字音幻灯片)譬如朝露(pì) 青青子衿 (jīn) 呦呦鹿鸣(yōu) 何时可掇(duō)契阔谈?(qì) (yàn)绕树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2.全班齐读3.找出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或 者句子)明确:就是“忧”字四、合作探究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