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北大学校史.pdf

1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2756801
  • 上传时间:2018-08-2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5.73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北大学文学院的贾三强教授,有一个理想,那就是有那么一天,可以中兴西北大学的文学院毕竟对于这个培养出贾平凹、王刚、何西来、雷抒雁,, 等等一大批文化界名人的地方,它已经沉默了许久西北大学经管院的任保平教授的一个愿望,就是能够在西北大学再培养出一批如张曙光、张唯迎、魏杰、刘世锦,, 那样的经济学家西北大学考古学的王建新教授,当他提出率先在中国考古界提出“三位一体”的理论时, 在他身后,依然是要思考着如何让西北大学的考古重新恢复“两大一院”的声威西北大学的舒德干教授,这个在《自然》、《科学》以第一作者发表10 篇论文的大学者,在北京的高校出重金挖他时,他说了一句话:我爱西北大学西北大学,这所中国西北最早的国立综合大学,坐落在西安六百年古老明城墙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05 年当 1901 年,西太后慈禧一夜狂奔几百里,惶惶乎如丧家之犬从北京城一路逃到13 朝古都西安时,她终于明白,应该颁发昭令废科举,办新式学堂,维新变革才能拯救国家当她回到北京城的第二年,陕西,这个西北重镇,第一所大学堂建立了第一任校长是当时称呼为总办叫吴树棻的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10 年之后,陕西大学堂正式改名为西北大学,原籍河南沁阳出生西安的张凤翙大都督出任西北大学创设会会长。

      原陕西省法政学堂校长钱鸿钧成为西北大学第一任正式校长只可惜,在风雨飘荡中的旧中国,也是今日变换大王旗,乱烘烘你方下场,我上场当张凤翙因为政见与袁世凯不合被调离陕西后,新来的都督为了推行袁大总统的命令, 其中一条居然是要停办西北大学这一停就是10 年 等到河南军阀刘镇华入主陕西, 为收取民心, 提出要重办西北大学时,已经是 1924 年仅仅过了两年,刘振华为了恢复自身在陕西的统治,围困西安达8个月之久,史称“两虎守长安”的壮举中,西北大学遭受灭顶之灾,以至时任校长的王凤仪去上海北京措款时,一去不回西北大学先是降格为中山学院,接着又成了一所中学这一停,又快要10 年 1937 年,日本人来了,为给中国留一点读书的种子,北京的大学向内地里避乱,北大,清华,南开跑到了西南,有了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北平师大就跑到了西安,成立了西北临时联合大学,而后又称国立西北大学以后又迁到汉中的城固只是当时组合的三校却是矛盾不断,纠纷常常,貌合而神不合,终究没有取得西南联大的成绩到了抗日胜利,也该是各奔前程的时候了,有的就回到北京,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有的回到天津,成了天津大学的祖辈而有的却是回到西安,改了个名字,在原来东北大学内迁西安的校址上大大方方的办起了国立西北大学。

      第 I 条2、留下来的是北平大学 其实北平大学并不是真想留,而是走不了抗战期间,平大的教授学生们受延安的影响很深,要自由,要民主,终究触怒了南京的达官贵人们,一纸令下,以支援西北高等教育之发展为由,被换了个名字留在了古都西安城也好,国立西北大学总算真正有个根,不用再四处漂泊了然而,陕西毕竟不能与北京相比,别的不说, 光是自身的经济要建立一所综合大学实在勉为其难刘季洪,西北大学第十任校长,后来高位为台湾“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的政要,在1946年西北大学复校西安时, 一共为西北大学争取到了12 亿元的国家财政拨款, 是当年西北大学全年经费的15 倍之多但西大的办学资金依然短缺紧张,二年之后,杨钟健出任校长之时,被戏言:欢迎参加叫花子团是时已是国共争战的尾声,大局已定, 而此刻的西北大学, 却是刚刚安定下来不到三年,又将面临一次生死抉择南京的教育部与地方军政长官胡宗南的电报一封就着一封,要这所西北教育界领军学府尽速南迁成都延安方面则派出专人游说,希望西大老师学生们留下来一起建设新中国杨钟健有些迷茫,西北大学也有些迷茫,数月之间,迁校与护校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校长本人甚至险遭行刺校长杨钟键最终还是选择留了,教务长岳劼恒也留了下来,, ,但是法商学院院长孙宗钰还是带着几十个学生出走了。

      3、1949 年 10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次年仲夏,史学巨匠侯外庐带着毛泽东的任命状和周恩来签署的政务院委任状,出任西北大学第十四任校长侯外庐先生是个大学者,也是个教育家在他主政下,西北大学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央教育部考察各地后,号召全国高校向西北大学学习,西北大学成了当时教育界的一面旗帜那一刻,西北大学是多么的意气风发, 不仅仅是中央教育部直属的14 所综合大学之一, 而且各个学科大师云集, 主持之人均是当时中国学术界的晓楚之材地质学大师张伯声为响应国家经济建设的号召,接下其他学校不敢接的任务,肩负起培养中国石油地质人才的重任,在三十年之后,中国石油产量已经由几万吨增加到上亿吨的时候,全国十四个油田的局长或者总地质师有十三个是毕业于西北大学,被美国《侨报》赞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是当之无愧的西北第一高等学府当时在校的学术大师还有,历史系的陈直、陈登原、马长寿,体育界的王耀东,地理界的傅角今、王成组,文学的张西堂、傅赓生、郝御风,物理的岳劼恒4、然而,一切的一切就如同昙花一现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开始首先,医学院先被拆分出去,后来演变成为西安医科大学, 最终在 50年以后中国又一轮的高校大调整中成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接着,经济、银行、会计三系被合并到兰州大学(1952 年),外语系独立为西安外国语学院(1952年),英语系划归到北京大学(1953 年),民族系后来是西北民族学院的主干(1952 年),以师范学院与教育系为基础建立了陕西师范大学( 1954 年),法学院转为西北政法学院(1958年),财经学院转为陕西财经学院(1960 年),, 一次又一次的拆分后,到了 1962 年,这所后来被高教界称为“西北高校之母”的学校,只保留文理科少数的几个院系:中文、历史、地质、化学、生物、物理、数学,地理系也差点被分,却被当时一位有远见的校领导以要支持黄河中游流域研究为由而保留了下来在这一轮的大变动,固然西北大学全力支援其他学校的创建,而自身也是元气大伤,学科发展大受影响当三十年后,西安成立地质学院时,陕西省的领导又试图把西北大学地质系也拆出去时,西大人终于再也忍不住了,站了起来对着这种行政干预大声说“不”,地质大师张伯声等一些老师虽然被借调到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地信资源学院),但西北大学的地质系根脉已经稳固5、 呵呵,幸好地质系没被分出去, 要不然现在成长安大学的了!!不过在一个综合性大学,地质系成了最强的系,有点异常啊!西大都快变成西北地质大学了!这些东西值得其他院系思考!现在延长油矿又在咱们学校建研究院了,以后地质系将会发展的更好,不过对其他院系来说也不失于是一种机遇!希望西大的明天更好,希望西大重新振作起来,重现当年的辉煌6、院校调整的风潮终于是过去了,但是,对于西北大学,这所饱经磨难的学校,更大的灾难却是刚刚开始,,1958年,侯外庐上调北京,出任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从延安来的副校长刘端棻就任西北大学第十五任校长这位后来在西北大学校史上记载为“喜欢席地与学生座谈”“提倡艰苦朴素”的革命家,事后被证明并不适合领导一所高等学府,至少并不是一位有远见的领导者当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已经使得当时中央教育部再也无力为各所直属大学提供财政拨款,下放地方在一个内部会议上被达成共识在陕西,下放大学的名单是西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政治运动的风波已经逐渐吹到象牙塔里的才高八斗的教授们 ,,1962年,当全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中央教育部决定将原先下放的大学重新划归直属,没想在陕西却碰到一个软钉子当时的陕西省省委书记李德生向中央打报告,要求中央下放或搬迁一所大学为陕西省所属,以支援陕西的经济建设当中央的领导将这层意思在直属大学校长书记内部会议通报时,其他的高校代表都沉默不语,会场一度冷场刘端棻,这位李德生书记在延安的同事,站了出来,事先也没有与学校的那些名教授们商议,一口应承了下来 ,,在那次会议上, 被下放地方的综合大学还有云南大学,既然西北有西北大学,那么西南也应该有一所,这样才平衡嘛!免得西北大学一所太孤单 ,,1962年,西北大学最有名望的7 位被评选为“五老二寿”,分别是:地质的张伯声、郁士元,物理的岳劼恒,旺仁寿、数学的刘亦珩,体育的王耀东,历史的马长寿。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已经是西北大学衰败前的回光返照,7、1966 年,文革开始西北大学与共和国一起坠入苦难的深渊老北平大学遗传下来的“民主自由”精神被破坏殆尽,那些被冠为反动学术权威的教授们一批又一批被打倒,同年,西北大学停办,所有老师学生下放农村接受再教育,,1977年夏,当郭琦受上级委派出任西北大学第十六任校长时,发现西北大学这个摊子烂得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十年的动乱让这所西北第一校完全没有了秩序躲过那场浩劫的教授们都已经老了,新近的老师又太年轻, 师资队伍严重的青黄不接而最最严重的问题却是办学经费,陕西太穷了,财政上都要靠国家补贴,哪里还有心思发钱给西北大学办教育,学校的教学楼是解放前修建的,仪器是刚解放时保留的,老师的住宿是破败不堪的平房,省上该下拨的经费一拖再拖,二十年前西北大学豪气万丈地下放地方要支援地方建设,却没想到是把自己引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幸好西北大学那股精神气还在,经历军阀混战、 八年抗战、 解放建设新中国,几十年风风雨雨积淀而成的大学精髓还在陕西省是没有路子了,那就只能寻求中央教育部的支持了当西北大学的领导们找到教育部要求财政拨款的时候,教育部发话了,当初是你们自己说要下放地方的,既然是地方的学校,那么办学资金当然是地方出,, ,自己种的果子只能自己咽,重新回教育部的门被关上了。

      北京之行的结果是西北大学重新被界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但属陕西省主管,办学资金由陕西省支出,有名而无实当 1978 年西北大学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的文件下发到了学校,虽然并没有争取到什么经费,但西大人还是忍不住相互间抱头痛哭,这二十年啊,太苦了,现在终于有那么一点点希望,星星之火,总是会有燎原之势的时候8、路都是人走出来的, 中央地方都指望不上了,那就只能寻找别的法子天总无绝人之路,三十年前当张伯声接下北大不敢接的任务,为新中国培养出第一批石油人才,三十年之后,这一批人都已经成材,位居各个油田的领导岗位了当西大的领导们因为办学经费短缺提出联合办学的思路时,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历史总是会还你一个公正的先是中石油,中石化,接下来是国家旅游局,中国人民银行,, 这就是西北大学校史上有名联合国家部委、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的壮举联合办学对西北大学在八十年代经费奇缺的年代,影响巨大,包括科学楼、六、七号教学楼、经管院楼等一些校园建筑都来自这些单位的捐建,更重要的利用联合办学的资金西北大学重新运转了起来1981 年计算机科学系于成立, 1983 年,西北大学出版社成立,1984年,西北大学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成立, 1985 年,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1986 年西北大学法律系恢复重建,,八十年代的西大人, 高远狂放, 他们向往着远方, 向往着难于企及的高远飘渺境界, 对于过分功利性, 事务性的知识没有兴趣,他们眼睛注视科学,头脑思慕玄学,心中却又向往文学。

      吴予敏,后来成为中国传播学与广告学的拓荒人的西北大学中文系 77级的毕业生,在当时的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特别拨出2 万元经费支持下,编辑后来在中国新文学史有重要地位的杂志《希望》史铁生的处女作《我遥远的清平湾》和《午餐半小时》、贾平凹的小说等都率先在《希望》上问世,, 多年之后,这一批人成为中国文坛真正的希望之所在9、《希望》杂志后因过分激进而被停刊,并因此会生出“希望停刊,民主何在”的风波,但经由它而所推广原有老北平大学所固有的民主自由精神在西大校园里却得到进一步发扬在1989年后,中央下达全国大学都将进行军训的文件,全国独独西大例外,只因西大当时几位校领导们认为,自由民主是大学精神之所在,学生学业更重要在整个八十年代, 西大许多院系重新恢复生机侯伯宇, 这位在厨房中构思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