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进程中话语体系的演变.pdf
3页j 丑副} j 5 改革开放进程中话语体系的演变 陈建锋 ( 中共青浦 区委党校上海2 0 1 7 0 0 ) [ 摘 要】 改革开放 以来, 在中国的政治话语 体系 中出现 了大量与改革和经济发展 有关的 口号和政 治格言 这 些政治格言中蕴涵 着深刻的改革思想 . 其 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 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和“ 稳 定压倒一切” 它们成为了整 个改 革进程的方法论、 战略 目标和成长边界 , 构成 了中国改革开放年代独特 的话语体 系 ’ [ 关键词] 改革开放话语体 系 演变 改革开放 3 0年 ,中国的政治话语体 系一改 以往 “ 文 革 ” 时代的革命话语体系 , 出现 了大量 与改革和 经济发展 相关 的口号和政治格言 .如 “ 实践是 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 准 ” 、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 稳定压倒一切 ” 等分别对改革 从方法论 、战略 目标和 成长边 界三方 面进行 了清晰的表 述 这些政治格言 中蕴涵着深刻 的改革思想 , 各 成系统 又 逻辑严密 , 形成了一套独特 的改革话语体 系 可以说 , 整个 3 0年 的经济发展和其他各项事业 的发展 , 折冲百 回, 曲线 前行 , 都以此为最根本的起点和边界。
一、改革的方法论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 . 真理标准讨论 : 思想解放 的号角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 3 0 年 改革进 程的起 始点 “ 实 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也因此成为整个 改革进程 的方 法论基础 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 , 指导实践 , 又受实践 的 检验 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早在 2 O 世纪 3 0年代 , 针对当时党 内的教条主义 , 回答究竟 是用 实 践来指导 中国革命还是 以“ 教条 ” 来指导 中国革命 的问题 时 . 毛泽东 就 以“ 实 践论 ” 作 为思想武 器 同教 条 主义做 斗 争 , 精辟地指 出 : “ 通过 实践而发现真理 . 又通 过实践而证 实真理 和发展真 理从 感性认 识而能动地 发展 到理性认 识 , 又从理性认 识而能 动地指导革命 ⋯ “ 真理 的标准 只 能是社会 的实践” 这一最基本的辩 证唯物论 观点 由此成为 了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思想进 程的方法论基 础 在粉碎“ 四人帮” 以后 中国社会 的独特领 域中 . 实践标 准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又再一次产生 了巨大的影 响 和作用 , 进而突破 了“ 文革 ” 的话语 体系 , 起 到了思 想解放 的作用。
长期 以来的“ 左” 倾错误特别是十年“ 文革 ” . 在政 治上造成 了社 会混乱 、冤假错案遍布城乡 的严峻局面 . 国 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在粉碎“ 四人帮” 以后 , 人民普遍 的一个疑问就是 中国究竟 向何处去 ?按照 “ 两个凡是” 的 “ 文革 ” 话语 , 要 继续 坚持 所谓无产 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的 理论 , 继续维护“ 文化 大革命 ” 的“ 左 ” 的错误 , 那就 只能使 中国继续陷入混乱 和动荡 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拨乱反 正 , 纠正“ 文化大革命 ” 的错误 , 开辟社 会主义建设 的新 道 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的锋芒直指 以“ 两个凡 是” 为代表的“ 文革 ” 话 语体 系 . 强调 “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 的标准 , 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 “ 革命政党 的路线是否正确 , 同样必须 由社会实践来检 验” 真理标准 问题 的讨论 直接 的意义 就在于恢复 了党 的 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 冲破并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彻底否 定了“ 两个凡是 ” , 大大解放 了被长期禁 锢 的人们 的思 想 正因为如此 , 邓 小平 同志 明确指 出 , 不要小看实践 是检验 真理唯一标准 的争论 , “ 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 的争论 . 的确是 个思想路线 问题 , 是个政治 问题 。
是个 关系到党 和国家 的 前途 和命运的问题 ” [ 2 . “ 三 个有利 于” : 真理标 准的具体化 “ 实践是检 验真理 的唯 一标准 ” 树 立 了实践标准 的权 威性 中国的改革 进程也就是密切关注实践的进程 , 充分 依靠亿万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 , 在实践 中探索改革 的 路径 从这个角度上讲 ,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又 与“ 摸着石头过河” 、 “ 黑猫 白猫理论 ” 有着 内涵上的共通之 处 当然 , 在改革实践 中, 由“ 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 准” 这一方法论基础直 接引出的一个 政治格言就是“ 三个有利 于标准” , 它是对真理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 和明确化 1 9 9 2年初 ,邓小平 在南方谈话 中提出 了判断改革和 现代化一切工 作的“ 三个有利 于 ” 标 准 : “ 应该 主要看是否 [ 作者简介] 陈建锋 ( 1 9 8 2 一 ) , 男, 中共上 海市青浦 区委党校 讲师, 历 史学硕士 ; a 旦 E 暑 耍 ; 有利于发展社会 主义社 会的生 产力 , 是 否有利 于增 强社会 主义 国家 的综合 国力 , 是否有 利于提 高人 民的生活水平。
” [ 3 1 .‘ 三个有利 于” 是生产力标 准 、 社会全面进步标 准和人 民 利 益标准 的统一 .为改革的推进 提供 了一个 可操作 的标 尺从更 为深刻的层面来讲 , 它终结了长期徘徊在 中国共 产党党内关于改革是姓 “ 资” 还是姓“ 社” 的顾虑 从“ 抽象 ” 地姓“ 社 ” 或姓“ 资” 问题 出发 , 还是从“ 三个有利于” 标准 出 发 , 这 实际上又是两种标 准之问的争论 在“ 三个有利于” 标准 中 , X l~ 4 , 平把 有利 于社 会主义社会 、 有利于社 会主义 国家 、 有 利于人 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 , 作 为衡量一切 工作 的 标准 既要看到资本主义 同社会 主义对立的一面 , 也要看 到资本主义 同社会主义统一 的一面 , 把 国外一切先进 的东 西学 习过来 为我所用 , 创 造 出有 中国特色的东西 , 加快 我 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正是在 阐述 “ 三个有利于” 标 准的基 础上 , 邓小平提 出了社会 主义本 质论 他说 : “ 社 会主义的 本质 是解 放生 产力 , 发 展生产 力 , 消灭剥 削 , 消除两 极分 化 . 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
[4 3 这些对 于破除深藏于人 们心中 的改革顾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改革 的战略目标 : “ 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3 0年 改革开放 的中心任务就是如何发展社会 主义生 产力 , “ 以经 济建设 为中心” 就成为整个 改革进 程的基本路 径和战略 目标 1 . 聚 精会神搞建设 . 一心一意谋发展 : “ 以经济建设 为 中心” 的紧迫性 1 9 5 8年 以来 的“ 大跃进 ” 、 “ 文 化大革命 ” 等一 系 列运 动使 得 中国丧失了最为宝贵 的发展时机 , 中国同发达 国家 的差距越拉 越大 邓 小平 曾尖锐地指出 : “ 六十年代末期到 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 , 我们 同世界 的差距拉得太大 了这 十多年 . 正是世界蓬勃发展得时期 , 世界经济和科技进步 , 不是 按年来计算 得 , 甚 至不是按 月来 计算 , 而 是按天来计 算 [5 ] 基于这种认识 , 拨乱反正之后 , 中国领 导人 对于发 展经济的渴求是十分 紧迫 的 , “ 要加 紧经济建设 , 就是要加 紧 四个现代化建设 [ 6 ] 在 1 9 8 0 年 中共中央召集 的干部会 议上 , 邓小平指 出八 十年代对 于中国的经济建设事业是 一 个决定性的机遇期 , 十年 内要把经 济基础搞好才 能在今后 的二十年 内实现 中国的现代化 , “ 二十年 ,时间看起来 长 , 一晃就过去 了。
所 以, 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 , 就必 须一 天也不 耽误 , 专心致 志 、 聚精会神 地搞好 四个 现代化 建设 ” [ 7 j 由此 可见 , 邓小 平对 于发展 的急迫之情 可见 一 斑 发展 的紧迫 性还表 现在对经济发展速度的追求上 上 世纪 9 0年代初 ,许多地 方的经济发展 受制 于姓 “ 资 ” 姓 “ 社” 问题的争论 . 停滞 不前 邓小平在南 方谈话 中一方面 以“ 三个有利 于标 准” 解决 了各地在思想上的困扰 , 另一方 面再次强调 发展 的速度问题 : “ 能发展就不要阻挡 , 有条件 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 ⋯⋯低 速度就等于停步 , 甚至等 于 后退 要抓住机会 , 现在就是好机会 我就担心丧 失机会 不抓呀 , 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8 ] 2 . 发展 才是硬道理 : “ 以经 济建设 为中心” 的重要性 发展经济是改革 时代 的最大政治 , 经济 问题是压倒一 切的政治问题 经济发展 得好不好 , 直接影响到其他工作 的解决 邓小平 曾指 出 : “ 政治工作要落实 到经济上面 . 政 治问题要从经济 的角度来解 决。
比如落实政策问题 、 就业 问题 , 上 山下 乡 的知识 青年 回城市 问题 , 这些都 是社会 问 题 、 政治 问题 , 主要还是从 经济角度来解决 经济不发展 , 这些 问题永远不能解决 [ 这是邓小平一贯的思 想 , 他在 讲八十年代我 国三 大任务 时再次强调 : “ 核心是经济建设 . 它是解决 国际国内问题 的基础 ” 搞 国防建设 , 没有一定 的 经济基础不行 科学技术 的发展 , 也要靠经济物质做后盾 , 没有 也不行 在解决国际事务 中反对 霸权 主义 , 实现祖 国 统一 , 都要求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因此 , “ 要迅速地 、 坚决地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 ] 这些讲话 , 不仅阐明 了经 济对 各项 事业 发展 的基础作用 , 而且 阐明了经 济是关 系到处理 国际事务 、 实现祖 国统一 的重大政治 问题 , 也 充 分体现了发展经 济是我党工作 的第一要务 的思想 3 .贫 穷不是社会主 义 : “ 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的必然 性 在 “ 文化 大革命 ” 中 “ 四人 帮” 鼓吹 “ 宁可要社会 主义 的草 , 也不要资本主义 的苗 ” 、 “ 宁可要社会 主义的晚点 , 也 不要资本 主义 的正点” 的谬 论 . 在社会上造 成了严重 的影 响和危害。
“ 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用发展 经济 的观点 阐释了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 发展生产力 , 消灭剥削 , 消 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 到共 同富裕 经济发展 的关键是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 .而发展生产 力又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只有不 断地发展 生产力 ,才能体现 出社会主义 的优越性 , 才能坚定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 讲社 会主义 , 首 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 , 这是主要的 只有这样 , 才能表 明社 会主义 的优越性 社会 主义 经济政策对不对 , 归根 到底要 看 生产力是否 发展 , 人民收入是否增加 这是压倒一切 的 标 准空讲社 会主义不行 , 人 民不相信 E l 1 ] 三 、 改革 的成长边界 : “ 稳定压倒一切” 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 的 , 改革的进 程必然出现“ 左” 和右两 方面 的干 扰 现代 化建设 需要一个 和平稳定 的局 面 . 这就 需要为 改革设定 一个成 长的边界 , 确保改革 在安 定团结的社会氛 围中推进 按 照X l~ 4 , 平的说法就是“ 稳定 压倒一切” , “ 中 国的问题 , 压 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 。
没有稳 定的环境 . 什么都搞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