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A-A-O工艺脱氮除磷.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14276579
  • 上传时间:2021-11-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3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A/A/O工艺脱氮除磷 白慧慧【摘要】本文针对A/A/O工艺的基本原理及运行方式进行了介绍,主要论述了该工艺中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和存在的固有矛盾,及解决矛盾的一些对策关键词】A/A/O、脱氮除磷、硝化、聚磷菌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工业日益崛起,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所排放的污水所含的氮、磷元素越来越多,引起的水体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所以脱氮除磷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主要过程其工艺有许多种,各有特点,接下来就介绍其中的一种A/A/O工艺一、基本概述1.反硝化菌: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的细菌,是异养兼性厌氧菌,能够利用氧或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2.硝化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并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的细菌,好氧细菌,生长缓慢,世代时间较长3.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好氧条件下吸收超过自身需要的过量磷的一种细菌二、A/A/O工艺1.工艺流程图2.运行原理及过程原水先进入厌氧池,经发酵细菌将大分子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氧化分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下利用小分子有机物分解自身体内的聚磷酸鹽;经过厌氧池的废水进入缺氧池,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利用有机物进行反硝化,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再流入好氧池,在好氧条件下,利用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吸收过量的磷,从而达到去除磷的目的,同时硝化菌将亚硝酸盐和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含有硝酸盐的废水经混合液回流系统回到缺氧池进行反硝化,达到除氮的目的。

      由于硝化菌生长较缓慢,为了保持污泥的活性设置污泥回流系统,将一定的污泥回流至厌氧区三、A/A/O工艺脱氮除磷存在的固有矛盾1.泥龄废水经过厌氧、缺氧、好氧处理之后的会产生大量的污泥,需要通过排泥来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作为硝化过程的主体,硝化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繁殖速度慢,世代时间较长[1]在冬季,硝化细菌繁殖所需的世代时间可长达30天以上;即使在夏季,在泥龄小于5d的活性污泥法中硝化作用也十分微弱[2]即对于硝化过程来水应该增加污泥龄来保持系统活性聚磷菌多为短世代时间微生物,活性污泥的排放是除磷的主要途径,为了保证系统具有较好活性,应该及时的排放剩余污泥,即降低污泥龄由此在脱氮除磷过程中污泥龄存在着固有的矛盾,硝化过程需要较长的污泥龄,除磷过程需要较短的污泥龄经研究,权衡两个方面,一般泥龄为15—20天2.反硝化和释放磷的过程对碳源有机物竞争在A/A/O工艺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厌氧环境下反硝化菌与聚磷菌对有机物碳源的竞争如果厌氧区存在过多的硝酸盐,反硝化菌会利用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而聚磷菌释放磷也需要消耗有机物,若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较小,厌氧区发生硝化反应所消耗的有机物会影响释放磷所需要的有机物,即释放磷缺乏碳源,厌氧区聚磷菌无法彻底的释放磷随及会影响好氧区磷的吸收,从而影响整个除磷过程。

      除此之外,混合液的回流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其进入缺氧区,由于在前边的厌氧区反硝化的释放磷的过程消耗了大量有机物,在进行反硝化时就会缺乏碳源,影响氮的去除由此可得这种矛盾的存在影响脱氮除磷整体的效果3.污泥负荷与硝酸盐A/A/O工艺中污泥回流系统污泥回流至厌氧区,为了保持污泥有较高活性,回流比一般比较大(40%-100%)但是回流污泥中带回大量的硝酸盐,在厌氧区,发生反硝化作用,与聚磷菌争夺碳源,使得先发生反硝化作用后发生释磷的过程这样就会大大减少磷的释放,使得除磷效果较差,脱氮效果较好反之,如果好氧区硝化作用不佳,则污泥回流过程中带回的硝酸盐少,厌氧区反硝化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对磷的释放影响就少,除磷效果就会较好四、针对存在的固有矛盾提出的解决方案针对上述脱氮除磷过程中存在的固有矛盾,有关研究提出以下方案来解决该问题,(1)关于泥龄的问题,权衡两方面的影响,将污泥龄确定为15-20天;(2)关于碳源的不足,可以补充碳源,比如:乙醇等;或者改变进水方式,为反硝化和释磷重新分配碳源有机物,即提出了一些改良工艺,如:倒置A/A/O/、JHB工艺等;(3)反硝化除磷细菌的DPB的发现,形成以厌氧污泥中PHB为反硝化碳源工艺,如:Dephanox工艺和双污泥系统的脱氮除磷工艺。

      五、结语A/A/O工艺由厌氧、缺氧、好氧三个反应池组成,厌氧区发酵细菌氧化分解有机物,聚磷菌释放磷;缺氧区,反硝化细菌进行反硝化,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好氧区,硝化细菌将氨氮及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聚磷菌吸收过量的磷,从而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矛盾的问题,对此有关研究者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的办法,如:改良工艺,发现新的菌种等参考文献[1]活性污泥法理论与技术.李亚新编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排水工程(第四版).张自杰主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水处理微生物(第四版).顾夏声、胡洪营等编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