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尚文化 (2)教材.ppt
65页LOGO 时尚审美文化 第一节 没完没了的追逐 一、所谓时尚 从行为模式的层面来看,时尚所注重的是作为具有 流动特性的行为模式变迁,一般是在特定时期内由少数人 率先实验,而后逐渐被多数大众崇尚、效仿的生活与文化 样式,即包括在该时期内被广泛使用的语言方式、礼仪风 格及相关的行为表现和思维惯式,也包括该时期的物质系 统内部占有较高地位的物象式样和事物格式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第一节 没完没了的追逐 从文化内涵来看,时尚所注重的是内在蕴含和价值观念,是一 种被广为接受的文化风格,它具有正面的乃至更高的模仿价值 从社会心理学的层面来看,是一种流动性、可塑性很强的行 为模式 从文化心理学的层面来看,是超出一般生活标准的剩余价值 所带来的自我文化优越感 从发生学的观点来看,是一种社会需要的产物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第一节 没完没了的追逐 二、时尚的变化动力及变化方向 变化动力:摆脱传统、追求新奇 时尚的变化方向:脱离原有阶层而趋向上层 即以时尚为目的的消费活动一定是社会中较低阶层向较高阶层 表示顺应和同化的手段,本身又是一个迷失在手段当中的目的时 尚消费中的上行方向出于“求同”的目的,通过消费来展示出于自 己所认同的某个社会阶层的一致性与优越感。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没完没了的追逐 三、时尚的本质 时尚是一种充满悖谬的存在形式,它是一种令人瞩目 的无用之物,是少数人为多数人创造出来的消费欲望,它 永远处在一个无始无终的永恒进行的状态中 通过消费式的模仿而拥有时尚的人群不是时尚的制造 者,而是时尚的追随者,而那些占据社会核心位置并有意 无意散播时尚信息的群体才是真正的时尚创造者 LOGO 第八章 时尚审美文化 第二节 变换不定的面孔 中国古代有关时尚的传说:“楚王好细腰”结果这种追逐“细 腰”的时尚导致“宫人多饿死”的情况出现 唐朝时期的帝王则好“肥美”,因此唐代掀起了以胖唯美的审 美潮流 明清时期,林黛玉型的骨干病美人是美女的典型 现代美的观念在女性身上体现在哪里?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第二节 变换不定的面孔 20世纪西方百年时尚图谱: 20年代爵士乐; 30年代典雅细致;40年代战争文化;50年代 物质繁荣;60年代第三次浪潮来临;70年代循规蹈矩;80年代诞生 新的女性风尚;90年代商品化和全球化;21世纪初时信息爆炸 20世纪中国百年时尚图谱: 20年代新文化;30年代上海滩文化;40年代战争文化;50年代 至70年代革命化、政治化;80年代西化、洋化用品和装束流行;90 年代全球化、西化深化和加速的时代。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30—40年代上海的时尚:旗袍、唱片机、大光明影院 、百乐门舞厅 80—90年代,上海喇叭裤或短裙、火箭皮鞋、跳交谊 舞、邓丽君和费翔为时尚偶像、喝雀巢咖啡 21世纪上海的时尚是什么呢?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布歇中国题材作品 右图:《秋千》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布歇作品《雷那多和亚美达》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李香兰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20世纪以来,中国大都市的时尚在很大程度上是跟随 欧美的脚步的,法国的Elle(《世界时装之苑》)、美国 的《时尚》及Vogue《服饰与美容》等时尚刊物成了中国 都市丽人时尚的风向标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第三节 反大众的大众文化 一、时尚与流行 时尚文化是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的“精英”所制造的一种文化样 式,其实质是反大众的,只有较高阶层才会享有时尚,较低阶层通 过模仿较高阶层的外在形式而向上看齐,而较高阶层则会努力摆脱 较低阶层的追逐,因此总是在不停地改变自身的外在特征;流行文 化是特定时期特定区域大众所追捧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其本质是 大众的。
时尚渴望流行却又拒绝流行,时尚的特征是新奇和短暂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第三节 反大众的大众文化 二、时尚与时髦的不同 1.时尚与时髦的不同首先在于有没有提供新的模仿对象时尚 往往提供新的模仿对象,而时髦往往并没有提供新的模仿对象 2.尽管时尚与时髦的历程都十分短暂,但时髦更加显得昙花一 现,其范围广于时尚;时尚的范围相对较小,其对社会影响来的较 为缓慢 3.时尚与时髦的内部驱动力都是利润,它们都是通过人为操作 二形成的文化产物,它们都是通过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来激发模仿欲 望的盈利模式但时髦比时尚更容易达到 LOGO 2009年时髦文化景观——快乐女声 2009时髦文化现象之快乐女生 LOGO 2009时髦文化景观——快乐女声 LOGO 2011时髦文化景观——快乐女声 LOGO 下图 时尚文化景观——非诚勿扰 之女嘉宾张丹丹 上图 时尚文化景观——快乐女声冠军段林希 LOGO 2009时髦文化景观——加油东方天使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三、时尚的“全球化旅行 ” 时尚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某个时代某个民族的时尚 文化可能对于另一个民族或另一个时代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如日本 平安时代(794—1192年)和镰仓时代(1185-1333)的贵族妇女, 她们的时尚文化之一就是把牙齿染黑,把眉毛拔光后重新描黑 与此同时,在后现代社会,时尚文化也可能成为一种全球文化 ,如美国的Vogue时尚杂志、法国的Elle等,法国的雅诗兰黛香水 、巴黎的欧莱雅等化妆品,都具有全球化特点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第四节 时尚的反面是经典 时尚的典型特征是短暂性和新奇性,经典的特征则是 稳定性和崇高性,经典意味着稳定的价值和文化地位,时 尚则意味着变化的价值标新立异的文化追求如古希腊的 经典雕塑艺术,其文化价值和特征被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 曼概括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左图《掷铁饼者》 右图《大卫》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维纳斯的诞生 米开朗琪罗的《维纳斯》 LOGO 时尚审美文化 经典文化与时尚文化还有一个本质的差别就是,经典 之物的内部具有一种整体生命感,经典作品的自我整体化 过程免除了一般生活对它的影响,与此相反,时尚作品或 商品与普通的日常事物具有天然的对立关系,因为时尚要 求变异,要求新奇,要求引领周围而又脱离周围事物,因 此,时尚只会聚焦于那些在客观形式上表现得离奇的事物 ,时尚之物的内部并没有像经典之物内部所具有的那种整 体生命感,它不可能摆脱外部因素的影响。
LOGO 补充:恢宏壮阔的盛唐气象 第一节 “遥看八会所,真气晓氤氲”:盛唐雕塑 LOGO 恢宏壮阔的盛唐气象 “遥看八会所,真气晓氤氲”:盛唐雕塑 一、盛唐雕塑的特点及其文化意蕴 1.无论是单体雕像还是整体规模,盛唐雕像与此前相比,其气 势宏伟壮阔 2.从雕塑的题材来看,当时的雕像几乎都是佛教造像 3.从雕像形体来看,女性造像大都体态丰腴,展现出一种丰润 圆熟之美,这是唐人审美观念在雕像上的表现 4.唐代雕塑一方面以巨大的形体和宏大的规模展示着北方的壮 美理想,另一方面以圆润、典雅的面庞展示着南方的优美理想 LOGO 恢宏壮阔的盛唐气象 “遥看八会所,真气晓氤氲”:盛唐雕塑 一、盛唐雕塑的特点及其文化意蕴 5.随着佛教中国化进程 的推进,此时的雕塑已摆脱六朝时期排斥肉体的倾向和过于肃穆的 气氛,由彼岸的信仰向此岸的写实过渡因此,唐代的雕塑能恰到 好处地在世俗的肉体中保存了神性的尊严,呈现出雍容典雅之特色 6.盛唐雕塑不仅造型典雅、工艺精湛,而且色彩艳丽,常给 人以五彩斑斓、热烈壮观之感 LOGO 恢宏壮阔的盛唐气象 LOGO 恢宏壮阔的盛唐气象 “羌笛龙头吟,胡舞龟兹曲”:盛唐乐舞 一、盛唐乐舞繁荣的原因。
1.从经济角度看,唐代经济的繁荣为乐舞的繁荣准备了经济上 的条件 2.从礼乐文化角度看,音乐舞蹈历来是封建政治教化体系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而隋唐帝王为了加强其集权统治,便迫切地需要重 建在南北朝时期遭到破坏的礼乐秩序 3.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给大唐乐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而 是这些艺术形式更富活力 LOGO 恢宏壮阔的盛唐气象 “羌笛龙头吟,胡舞龟兹曲”:盛唐乐舞 二、九部乐与十部乐 隋七部乐:清商伎、国伎、龟兹伎、安国伎、天竺伎、高丽伎、文康伎 隋九部乐:清乐、西凉乐、龟兹乐、疏勒乐、康过乐、安国乐、天竺乐、 高丽乐、礼毕 唐九部乐:燕乐、清商乐、西凉乐、龟兹乐、疏勒乐、康过乐、安国乐、 天竺乐、高丽乐 唐十部乐:燕乐、清商乐、西凉乐、高昌乐、龟兹乐、疏勒乐、康过乐、 安国乐、天竺乐、高丽乐 LOGO 恢宏壮阔的盛唐气象 “羌笛龙头吟,胡舞龟兹曲”:盛唐乐舞 从隋唐九部乐和十部乐来看,其中仅有清商乐(清乐)和燕乐 属汉族音乐,其余的音乐几乎都是来自西域各地由此看来,盛唐 音乐是一个具有很强包容性的音乐系统,当时的音乐呈现出 “新 声奇变,朝改暮易”的格局 三、坐部伎与立部伎 LOGO 恢宏壮阔的盛唐气象 “羌笛龙头吟,胡舞龟兹曲”:盛唐乐舞 三、坐部伎与立部伎 坐部伎一般是宫中宴用坐奏表演的,表演人数3-12人不等,规模虽小,但技 艺精湛、风格典雅。
立部伎是宫中宴用立奏表演的,表演人数在64-180人之间,其规模浩大,气 势雄伟,讲究排场 唐代大曲的特点:从音乐结构的角度看,这种大曲的形式十分讲究节奏的 变化和舞蹈与声乐、器乐的配合,因而具有较高审美价值 从审美文化的角度看,这种跌宕起伏、气魄宏大的音乐形式十分符合盛唐 社会的美学理想,因而在玄宗时代极为盛行 LOGO 恢宏壮阔的盛唐气象 “羌笛龙头吟,胡舞龟兹曲”:盛唐乐舞 四、健舞与软舞 健舞:其音乐节奏明快、铿锵有力,舞蹈动作刚健、爆发力强 软舞:其音乐节奏舒缓、余音绕梁,舞蹈动作柔美、婉转多姿 LOGO 恢宏壮阔的盛唐气象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盛唐诗歌 一、儒、道、释熏染出的盛唐诗派及诗人 从诗歌流派来看,边塞诗充分体现了儒家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的入世思想,但其具体的意象则染上道教想象和幻想的色彩;山水 诗充分体现了道家回归自然、遗世高蹈的浪漫情怀,但其具体的意 象则又不乏佛教恬淡的趣味和静谧 LOGO 恢宏壮阔的盛唐气象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盛唐诗歌 一、儒、道、释熏染出的盛唐诗派及诗人(续) “诗仙”李白:李白不仅身体力行地履行过加入道教的仪式, 而且更在其一生的行为中实践道教出世的思想,并且在创作实践中 把道家美学推向了顶峰。
内容丰富、风格豪放,充分显示了盛唐知 识分子的信心、气度、胆略和情怀 LOGO 恢宏壮阔的盛唐气象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盛唐诗歌 一、儒、道、释熏染出的盛唐诗派及诗人(续) “诗佛”王维:王维是把佛家的美学境界演绎得出神入化的诗 人,他早年善儒家思想,因此有远大抱负;中年具有道家风采,晚 年得佛教精髓,并将这一精髓赋予诗歌创作上,因此其部分诗作的 意境具有佛家气息 LOGO 恢宏壮阔的盛唐气象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盛唐诗歌 一、儒、道、释熏染出的盛唐诗派及诗人(续) “诗圣”杜甫:由于杜甫特殊的家庭背景和“安史之乱”的影 响,使其在创作中充满了“济世情怀”因此,他的诗歌主要不是 面向自然而抒写个人喜好和情怀,而是面向社会,描写时事苍生 LOGO 恢宏壮阔的盛唐气象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盛唐诗歌 一、儒、道、释熏染出的盛唐诗派及诗人(续) 从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形式来看,与李白以无限的激情冲破有限的形式 不同,杜甫则在有限的形式中开拓着无限的境界 李白以独特的气质冲破了南朝文学的樊篱和桎梏,杜甫则以罕见的才华使得 晋、宋以来对音韵规律的探索自觉地服务于艺术境界的追求杜甫的诗歌具有一 种雄浑苍凉之美。
LOGO 恢宏壮阔的盛唐气象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盛唐诗歌 二、李白、王维、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