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生态旅游的利与弊.doc
4页分析生态旅游的利与弊analyse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ecotourism(文献综述)宋玉萍(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081学号:089104435)摘要: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利与弊,指出了生态旅游是新生事物,它的“利”大 于“弊,,,但不能忽视“弊”,并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几点合理化建议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利弊;措施;1 生态旅游的兴起与特点传统的旅游业,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环 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随着生态观念、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逐渐增强, 人们开始呼吁要正视旅游业对社会和自然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要注意旅游地区 的生态平衡和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旅游应运而生.生态旅游是在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在西方引起高度重视并 获得迅猛发展的一种旅游方式[1 ]按照国际生态旅游协会(Ecotourism Soci2ety) 的定义,生态旅游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2 ]这种以保护生态为宗旨的旅游方式,在传统的山水旅游的基础上,融入了环 境保护的内容和倾向,它标志着世界旅游正在逐步摆脱大众旅游模式经由文化 旅游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是现代旅游资源开发中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方式,预示 着21世纪世界旅游的发展方向.其实,生态旅游是同归旅游的一部分.人与大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人 本身出自自然,森林是人类的童年时期,农耕、游牧是人类的青少年时期.任何 人都对童年时期有着发自内心的向往.随着城市生存环境的恶化,工作节奏的加 快,人与大然的不断割裂,这种本性回归的需求更加强烈,使回归旅游日趋时 尚,作为回归旅游主体的生态旅游也就倍受青睐.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认识自然、欣 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需要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经济活动.她以各种生态景观(包括自 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为消费客体,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景观的天然性, 以其他景观不可比拟的自然、真实、完美与神秘把游人带到-•种特定时空意蕴 的情境中,给人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激发活力、升华精神的启迪和教育.生态旅游是融维护生态平衡、开展环境教育在旅游活动中的旅游,它既包 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相较于传统旅游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体验 和学习过程.生态旅游不会对生态产生直接的作用,它的影响是潜在的、间接的. 它只是提供一个与生态直接交流的机会,使游人能对生态危机具有感性认识,然 后上升到理性认识,以一种新的心态与大自然相处.2 生态旅游的“利”2.1 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旅游业又称为“无烟工业”,虽然它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是它能通过旅游 者的流动过程,提供旅游服务、供给商品来回笼货币,是非贸易收入赚取外汇 的一个重要手段.生态旅游开发所需投资费用仅相半于传统旅游的” /左右,却 能每年在全球获得约120亿美元的收入.肯尼亚Amboseii公园的一只狮子每年 能为该国的旅游业创收2. 7万美元,大象每年可创收61万美元;84 %的加拿 大人每年都参加自然休闲娱乐,创造的年价值达800万美元;我国黑龙江省扎龙 鹤类自然保护区,1985年以来共接待外国观鹤游客累计达3000多人次,国内 游客每年达70万人次,最近几年平均每年旅游收入达60万元人民币.这些收 入对被参观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国 家或者某些国家的落后地区,就是靠开发生态旅游发展并繁荣起来的[3 ]2.2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 发展传统的山水旅游几乎是一种无约束的放松,如垂钓、狩猎、攀折花木、采 集标本、野炊野餐、任意丢弃废物等,强调的是参与、进取、索取和享用, 目的在于消遣和娱乐.而生态旅游则纯属绿色消费行为,绝非去消费绿色,不以 自然保护区内被保护对象及大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在保护 环境生态平衡基础上的合理开发利用,强调无为和倾听,尊重自然的异质性,把 大自然作为有个性的独立生命来对待,以一颗平常心理解和敬畏自然,欣赏和亲 近自然,用恬静的观察、虚心的倾听等感官审美感受和开展写生、拍摄、亲 近鸟兽等活动,与大自然和谐地交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照相机取代了鱼叉、砍 刀,望远镜取代了猫枪、鸟网,和谐恬美取代了血腥扑杀,人们在离去时除了脚 印什么也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处处还是林深树茂,鸟语花香,珍稀动 物的数量也在逐渐回升,增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力度.而且,生态旅游的开展, 促进了许多历史古迹、特色建筑和纪念物的修复,旅游开发者还对游客进行明 确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区划安排,保证保护环境的质量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 3 生态旅游的发展直接影响和带动与其相关的 生产部门的发展为了吸引游客,必须修建必要的旅店等服务设施,扩大交通运载能力;旅游 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副业、食品业、轻工业以及工艺美术部门的发展,为半地 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我国,近几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系统的职工 队伍发展很快,有力地缓解了我国剩余劳动力过多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 4 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大规 模的科学文化交流经过旅游开发者及管理部门的精心策划,可使旅游区成为一个支持地方传 播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以保存当地居民的传统价值,并向外界传播其文化的 特色,促进文化繁荣.通过旅游、会议、考察等方式,还可以促使各国各地区间 互相学习最新科技成果,促进科学技术的交流,推动其进-•步发展.另外,生态旅 游还可以增长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好大自然的志 向.旅游活动的发展也增加了信息的交流、传递和利用.3 生态旅游的“弊”生态旅游在理论上、主观设计上是科学的、值得推崇的一种旅游方式.但 客观上,在旅游开发者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中,在旅游者进行生态旅游的过 程中,都存在一些弊端,并已对旅游区生态系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首先,由于生态旅游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某些开发者们急功近利,对旅 游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全然不顾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和对自然资源造成的极 大破坏,这种行为不但浪费了资金,更严重的是破坏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有资料显示[4 1我国目前已有22 %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对保 护对象的破坏,11 %的自然保护区出现旅游资源退化.一些自然保护区出于经济 目的,纷纷开设生态旅游项H ,热衷于旅店、餐馆、游乐设施的建设,而为生 态环境保护投入甚少,甚至不予关心,造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 有专家指出[2 ],生态旅游临界容量取决于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必须 通过科学监测和研究确定,否则将对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致命打击.其次,不加限制的游人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和破坏.大量游客在风景区的 聚集,对土壤和植被造成广泛而严重的踩压、损害,造成植被面积减少,高度降 低,草地密度减小,植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结构改变,水土流失增加,土壤pH 值增加,土壤板结程度增加等•无限制的旅游还引起对旅游地区内动物、大气、水 质和旅游设施等的干扰和破坏.第三,作为生物圈内的动物,本是人类的“同乡”和朋友,但是随着生态旅 游业的广泛开展,动物已成了人类的“玩物”和“赏物”,受到戏弄和骚扰, 正常的生活方式和秩序被破坏,甚至危及到它们的生命与后代的延续.哥斯达黎 加最有特色的动物松鼠猴生活在树捎,在上面取食、交配,它们很胆小,对于在 这个残酷的星球上行走过于敏感和害怕,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旅馆和饭店在丛 林中落户,这幼小的灵长IT动物只能哈着眼泪眼看着他们的居住地遭受围剿,甚 至有时它们不得不在旅馆的屋顶上落脚;澳洲喂养海豹的观光活动降低了幼海豹 自己觅食的能力;肯尼亚马塞马拉保护区开展的观光活动吓跑了大部分猫豹;墨西 哥修建观蝶基地使栖息地遭到破坏,蝴蝶数量反而锐减;野生动物由于不断人类 面前而产生了生活和行为方式的改变;人为引起的土壤侵蚀和火灾降低了生物多 样性[3 ]4 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几点建议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类型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开展生态旅游得天独 厚.但在开发生态旅游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树立保护是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和基础的意识,努力提高保护认 识和科学素质.没有旅游资源的保护,就会最终导致旅游开发失去了对•象和基础. 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时,要尽量避免破坏,以保证其“自然性”,合理开发,使之 持续利用.开展生态旅游是-•种新思想,新意识,需要认真研究、学习,提高认识. 对从事生态旅游工作的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全程服务 质量,从接待游客入境、游览到出境,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使工作人员具有 更强的生态环境意识和优质服务意识.另外也要关注旅游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和文化素质的教育等.二是要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走可持 续发展的道路.从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地加以利用,既可开发资源的潜在价值,又 可保护好生态环境,达到持续利用的目的.例如我们曲阜作为世界孔子文化的中 心,就应该逐步扩大生态旅游的内容和文化内涵.这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 正确方针,也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积极途径,实施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增值同 步改革的路子.三是实行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政府应给有利于生态保护 的长期投资以优惠的政策,为鼓励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对保护生态环境 所付出的劳动和投资,建立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金融支持系统,要把生态旅游开 发中经济收入完全用于当地的环境保护,以促进自然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四是建立健全法律体制,提高法律意识到目前为止,我国实际上还没有-•个 比较完整的保护资源和环境的体制.虽然我国现有5部环境保护法,8部资源保 护法,300多个环境标准法律法规,但由于执法渠道不通惕或执法手段不严,资 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5 ]应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和技术,利用多途 径、多渠道,对旅游者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树立法制观念.很多地方在门票、 导游图册上添加生态知识和注意事项,这种形式很可取.五是实行现代化科学管理,用科学的预测指导正确的决策,以不影响、不破 坏旅游资源为目的,要依据旅游客容量的设计来限制和控制旅游者数量.总之,如何看待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问题,是有关旅游观光和然保 护事业能否健康、顺利发展的大事.生态旅游资源是-•种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历 史、文化和经济资源,鉴于它的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我们必须科学地开发管 理,合理地永续利用,让它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参考文献】[1] 陈刚.自然美与生态旅游[J]森林与人类,1997,(01).[2] 金鉴明.中国的自然生态保护[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02).⑶旅游生态学与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J]生态学杂志,1996,(02).[4] 曾坤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外部经济战略刍议[J]生态经济,1998,(01).[5] 张杰,张华.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野生动物,1999,(02).[6] 宋瑞.生态旅游的多重辨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2)[7] 石定寰.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方针[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7,(06)[8] 赵卫红.福建近岸海域沉积物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J].环境与开发, 2000,(02)[9] 马明呈.青海省森林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J].青海农林科技,1997,(03)[10] 梁少棉,张社尧.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文明[J].生态科学,200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