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沉积岩.doc
28页第三章沉积岩测区内的沉积岩主要是中生代的沉积岩,分布面积约占测区面积的30%分为鸡西群、桦山群及龙爪沟群,其中鸡西群约占沉积岩面积的60%,桦山群30%、龙爪沟群约占10%;鸡西群由下向上地层单元可分为滴道组(笛d)、城子河组(笛C、穆棱组(笛加)及东山组(K]ds);桦山群测区内为猴石沟组(Ki2h);龙爪沟群由下向上地层单元可分为裴德组(J3K]P)、七虎林河组(笛纟)及云山组(K』)鸡西群为陆源碎屑沉积,在滴道组(笛〃)内发现有沟鞭藻类海相化石及在城子河组(KQ泥岩中发现海相化石层,说明滴道组(笛〃)在沉积过程中曾有过短暂的海侵发生,在城子河组中发生过较大的海侵该群沉积岩主要为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其过渡类型岩石含煤层(工业煤层)猴石沟组(K]_2h)岩石组合下部以砾岩为主、上部以砂岩为主含薄层的粉砂岩、泥岩及其过渡类型,局部见薄煤层(不具开采价值)龙爪沟群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体系,为含煤地层岩石组合裴德组J3K]P)以砂岩为主,含砾岩、粉砂岩、泥岩及其岩石过渡类型,含薄煤层,七虎林河组(K1q)以海相泥岩为主夹粉砂泥岩,为海相化石主要赋存层位;云山组(K?)以砂岩为主,含粉砂岩、泥岩及薄煤层,含海相化石。
第一节沉积岩岩石及岩相一、沉积岩岩石类型测区内沉积岩共分两大类—正常沉积碎屑岩及火山沉积碎屑岩沉积岩粒级划分标准根据《沉积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4],>64mm卵石、64—2mm砾、2一1mm粗砂、1一0.5mm中砂、0.5—0.063mm细砂、0.063—0.039mm粉砂、V0.039mm为泥据此将测区内沉积岩分类如下:(一)正常沉积碎屑岩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煤下面分别介绍岩石特征1、砾岩类(1)卵石砾岩:多因风化,卵石已脱落,风化面浅褐黄色,新鲜面灰色,卵石砾状结构,厚层状构造,见向上变细的粒序层理岩石中卵石含量60一70%,成分复杂,有花岗岩、火山岩及变质岩卵石为滚圆状、扁圆状、少量为次圆状、次棱角状,大小20一120mm,个别可达500mm;填隙物为砂岩、粉砂岩,约占30—40%;据统计,卵石形态为扁圆体、椭球体,其中A:B:C"3:2:1(其中A为长轴,B为中轴,C为短轴)卵石砾岩分布于鸡西群滴道组(K1d)城子河组(叫小的底部及桦山群猴石沟组(K12h)的下部龙爪沟群裴德组(J3K1p、的底部也存在,其中以猴石沟组(K12h)最发育2)砾岩浅黄褐色、杂色、浅灰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见粒序层理。
砾石为圆状一滚圆状,大小2一60mm,含量30一60%,成分多样,有火山岩、花岗岩、变质岩、沉积岩填隙物为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为孔隙型混基砾岩,分选差粗砾岩、中砾岩及细砾岩的岩石特征相似,除砾石粒径大小不同外,砾石的分选程度不同,砾石越细,分选越好砾岩普遍存在于滴道组(叫〃)、城子河组(KQ、猴石沟组(K1-2h、及裴德组(J3K1p、中,其它组也存在砾岩,但多以夹层或底砾岩薄层的形式存在3)砂砾岩为浅黄褐色,砂砾结构,块状构造,见粒序层理,由砾石、砂及粉砂组成砾石成分为花岗岩、火山岩、变质岩,为滚圆状,大小2—20mm,含量2—30%砂及粉砂含量70%左右砂砾岩多存在于滴道组(%〃)、城子河组(K』)、猴石沟组(K—h)及裴德组(J3K£)中,以猴石沟组(Ki2h)砂砾岩居多2、砂岩类砂岩按粒度分为粗、中、细砂岩,个别砂岩含砾石按成分主要有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及杂砂岩1)岩屑长石砂岩为浅黄色,砂状结构,具平行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及块状层理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及岩屑,其中石英为无色,粒状,含量约20—30%,长石为浅黄白色,板状,含量约30—50%,岩屑含量为10—20%;岩石颗粒为次圆—次棱角状,为颗粒支撑,接触式胶结。
岩屑长石砂岩主要存在于城子河组(K]云山组(Kj)中,其中城子河组(Kc)以粗、中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云山组(K』)以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2)长石岩屑砂岩与岩屑长石砂岩相比,成分含量不同,其中长石含量25—30%,岩屑40—60%,石英15—20%颗粒为次棱角状,颗粒支撑,接触式胶结及孔隙式胶结长石岩屑砂岩主要存在于滴道组(K]d)、裴德组(J3K]P)、猴石沟组(K]_2h)中,其中猴石沟组(K—h)以粗粒为主,滴道组(笛〃)以粗、中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裴德组(J3K]P、以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3)杂砂岩是指杂基含量大于15%的砂岩测区内杂砂岩存在于滴道组(笛〃)、猴石沟组(K]_2h)及裴德组(J3K£)中,猴石沟组(Ki2h)以粗粒杂砂岩居多;滴道组(叫d)及裴德组(J3Kip)以中细粒杂砂岩居多上述砂岩除七虎林河组(笛纟)含砂岩较少之外,其余各组砂岩累计厚度均较大3、粉砂岩类为灰色、浅灰色,粉砂质结构,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为长石,岩石颗粒为次棱角状,分选好粉砂岩赋存于鸡西群及龙爪沟群地层中,猴石沟组(Ki2h)粉砂岩较少穆棱组(Kim).城子河组(叫C)、七虎林河组(笛纟)的粉砂岩累计厚度较大。
4、泥岩类为深灰色、灰黑色,泥质结构,水平层理,由小于0.039mm的细小颗粒组成普遍存在于鸡西群、龙爪沟群及猴石沟组(Ki2h)中,其中穆棱组(Kim).七虎林河组(Kiq)泥岩较厚,其它各组中泥岩以薄层的形式存在5、煤煤为黑色,具条带状构造宏观上可分为暗煤、半暗煤、半亮煤及亮煤四种类型煤在测区内主要分布于鸡西群城子河组(KiC)、穆棱组(Kim)中,其中以城子河组(Kic)中煤质最好,多为半亮煤及亮煤,发热量高,为主要工业煤层龙爪沟群及猴石沟组(Ki—2h)中,夹薄煤层,但煤质较差,一般为暗煤、半暗煤,不具工业价值二)火山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在测区内较发育,多以沉积夹层的形式出现,主要为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鸡西群及龙爪沟群沉积岩中均含有火山碎屑沉积岩1、沉凝灰岩为灰黑色,沉凝灰结构,略具水平纹理,90%以上为细火山灰,同时含有少量的晶屑、玻屑及岩屑,薄片中见有磁铁矿物,火山物质定向性明显以沉积夹层的形式多存在于穆棱组(K]%)、滴道组(K]d)中,城子河组(Kic)中含量较少2、凝灰质砂岩砂岩中含有火山灰物质,一般火山灰含量5—25%,其余成分为砂质多为凝灰砂质结构,具平行层理,存在于穆棱组(笛加)及城子河组(K1C)中。
二、沉积岩岩相测区内沉积岩分布广,面积大,多为中生代盆地内的沉积岩,按沉积地层层序特征、岩石组合特征,把测区内的沉积岩划分为5个岩相:卵石砾岩相、砾岩相、砂岩相、粉砂岩相及泥岩相一)岩相特征1、卵石砾岩相以卵石砾岩为主,含有漂砾,填隙物以细砾粗砂为主的岩性段,通常夹薄层的粉砂岩、含砾粗砂岩2、砾岩相以中、中细砾岩为主,含有粗砾,填隙物以粗砂、中砂为主的岩性段,通常夹薄层的粗砂岩、中砂岩3、砂岩相以细、中、粗砂岩为主体的岩性段,夹有粉砂岩及泥岩的沉积薄层4、粉砂岩相以粉砂岩为主体的岩性段,通常夹有薄层的粉砂质泥岩及泥岩5、泥岩相以泥岩为主体的岩性段,夹有薄层的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二)岩相分布特征1、鸡西群(1)滴道组(笛d)底部为卵石砾岩层相,下部为砾岩相,上部砂岩相表现山麓冲积沉积特征2)城子河组(KQ底部发育砾岩相,向上砂岩相最发育,含有粉砂岩相及泥岩相表现为山麓冲积扇—三角洲平原的沉积特征3)穆棱组(K1m)发育砂岩相,粉砂岩相及泥岩相,反映为三角洲平原—滨湖平原的沉积特征2、龙爪沟群(1)裴德组(J3K]P)底部发育卵石砾岩相、砾岩相,上部发育砂岩相,反映山麓冲积扇—三角洲平原沉积特征。
2)七虎林河组(K1q)发育砂岩相、粉砂岩相及泥岩相,含大量海相化石,反映为滨海—泻湖沉积的特征3)云山组(K1y)砂岩相发育,含有粉砂岩相及泥岩相,含海相化石,反映为河流三角洲—滨海平原沉积的特征3、桦山群猴石沟组(Kh)1—2下部为卵石砾岩相、砾岩相;上部为砂岩相,含有粉砂岩相及泥岩相,反映河流冲积—河流三角洲沉积特征第二节层序地层分析一、各级层序地层分析测区内中生代盆地鸡西与勃利盆地,为含海相层的陆相盆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海陆交互相含煤盆地,而龙爪沟盆地则为海陆交互相含煤盆地,并且测区内的中生代沉积岩区主要沿北东向敦密山断裂北侧分布因此,分析沉积盆地的各级层序特征对研究沉积盆地的生成、发展、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一) 沉积盆地特征测区内的鸡西、勃利盆地及龙爪沟沉积盆地主要受敦密断裂及依舒断裂控制,因此沉降分异大,构造分区明显,沉积物堆积快,物源较近盆地在发育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沉降中心,具多方向物源沉积,沉积相变快、相变窄等特点,同时盆地的水域分布受构造沉降、气候条件的控制其中构造作用是控制盆地沉积的主导因素,因此盆地沉积的构造旋回性强,盆地的形成、发育、演化和废弃的阶段性也较强二) 盆地层序地层特征测区内的陆相盆地地层层序构成样式与区域构造具密切的关系,层序内部单元的层次和级别依构造活动的阶段性不同而有所差异。
层序内体系的划分与级别及小层序的划分,主要依据盆地水域体制的变化;层序级别的划分与构造运动的规模及级次相对应测区内引用林畅松等(1995)通过对乌里雅斯太断陷盆地的分析,反映如下特征:(1)一个二级层序是一个构造沉降幕或裂陷幕的产物2)二级层序的不整合面是沉降速率减少到零,直至盆地遭受剥蚀的结果3)三级层序的发育也可能与更次一级的间歇性构造沉降差异有关顾家裕(1995)在建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中应用低水位、水进和高水位三种体系域的三分法测区内的一级层序相对应的构造为敦密断裂带,二级层序对应鸡西勃利盆地及龙爪沟盆地的基底面,三级层序相对应的为鸡西群、龙爪沟群及桦山群内的各组层序三) 盆地层序的主要控制因素陆相盆地中,控制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是盆地基底沉降、沉积物供给和气候[10],上述三种因素中构造是主导因素,在整个盆地演化过程中,三级层序的分界面都与构造事件有关通过测区内露头、剖面的实际观测,下面几种界面为鸡西与勃利盆地及龙爪沟盆地内三级层序的界面1、古构造运动面为盆地充填沉积带代表基底面或盆地萎缩阶段古风化剥蚀面,代表构造运动形成的区域不整合面,与区域构造事件有关,如鸡西与勃利盆地及龙爪沟盆地基底面。
2、构造应力场转换面由于构造背景的转换,盆地所处的构造应力场发生变动盆地从扩张到萎缩,可能是由于盆地构造应力场的转换,导致充填沉积物发生明显变化,如测区内鸡西群城子河组(Kic)与穆棱组(K]m)的界面,龙爪沟群七虎林河组(笛q)与云山组(Ky)的界面3、大面积超覆界面由于盆地构造机制的改变导致盆地属性发生变化,如测区内鸡西群穆棱组(笛血)与桦山群猴石沟组(Ki—h)之间的界面,鸡西与勃利盆地由断陷盆地转变为坳陷盆地4、大面积泥炭沼泽化界面陆相盆地在充填过程中,由于构造机制改变或充填沉积引起的盆地萎缩,沉积物补给少盆地出现沼泽化一泥炭沼泽化,如测区城子河组(笛0与穆棱河组(笛加)之间的界面以上的三级层序分界面,在测区内广泛分布二、基本层序分析以上分析了测区内三级层序的分界面,四级、五级及六级层序界面存在于每一组内部,四级层序为组内沉积变化明显的大层序;而五级、六级层序相当于四级层序内部的小层序—基本层序下面对鸡西群及龙爪沟群沉积的基本层序进行详细的分析一)鸡西群1、滴道组(笛〃)沉积基本层序类型测区内的滴道组(叫〃)典型剖面位于滴道区暖泉北山图3-1曲流河沉积向上变细型基本层序为例说明滴道组(K]d)基本层序。
1)曲流河沉积向上变细型基本层序(图。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