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十里涛翻罗刹紫]紫罗刹.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61597269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7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十里涛翻罗刹紫]紫罗刹   中英鸦片战争,是英国推行殖民掠夺政策的结果早在1832年,就有英国间谍到中国沿海刺探情报、绘制军事地图林则徐领导的广东禁烟展开以后,英方代表极力挑起事端,煽动武装侵略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随即组成一支拥有四十八艘舰船、五百四十门大炮和各兵种陆军四千多人的“东方远征军”,正式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英国侵略军首先将炮口指向广州因为时任两广总督的林则徐和关天培早有准备,英军进犯广东未能得手,于是留下少数舰船封锁珠江口,主力转而北上1840年7月2日,英军侵犯福建厦门,被时任闽浙总督邓廷桢麾下的军民击退7月5日下午,英军忽然对舟山群岛的定海县城提议攻击,驻守定海的清军水师船和岸上阵地在短时间内即被摧毁总兵张朝发受伤落水,经士兵救起,当晚伤重身亡定海县令姚怀祥一直在组织民众配合驻军抵御,但终究抵挡不住敌军的进攻7月6日,定海失陷,姚怀祥退到北门外普慈山下,投梵宫池自杀县吏全福在英军攻入县衙时拔刀拍案大骂英军,被英军当场杀死  姚怀祥是鸦片战争中第一个以身殉职的文官,她的表现受到世人的敬仰地方民众在吴山为她立祠,将她书闱中的一幅蓝笔手书供在祠内,并有不少诗词纪念她。

      下面就是流传很广的一首词——  满江红  陈 干  题前定海令姚公履堂蓝笔遗憾,公因洋务殉  断楮零缣,从棘院、搜罗而得记昔日、文星高照,一支蓝笔转瞬鲸鲵凭海岛,难过鹅鹳沉沙碛叹甬江、斗大耸孤城,难摧敌  守何恃·唯坚壁;兵几队,埋荒驿剩数行书在,未曾磨灭十里涛翻罗刹紫,千秋血沁苌弘碧尽摩挲、片纸怆忠魂,堪歌泣  词前序言中的“履堂”是姚怀祥的字号,“蓝笔遗憾”是她用蓝笔写的遗墨  上片以咏叹姚怀祥的手书残卷而起断楮零缣”,是说姚怀祥这张手书,经过战火的洗劫已经残缺不全楮,是纸的代称;“缣”,即细绢,古人常在细绢上写字楮、缣合称全部是指姚怀祥留下的遗墨而这幅残缺的遗墨也来之不易,是从遍生荆棘的断墙败瓦中搜罗而得的偌大的定海县衙战后变成瓦砾遍地、荆棘丛生的废墟,县令姚怀祥的遗物几乎荡然无存,仅剩一张残缺的纸片,可见战事剧烈,敌人破坏之甚姚怀祥身为文官,生前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喜爱用蓝墨写字因此作者说“记昔日,文星高照,一支蓝笔”,其间倾注赞誉和惋惜之情转瞬鲸鲵凭海岛,难过鹅鹳沉沙碛”,是说敌人忽然之间侵犯海岛,定海军民奋起反抗,但敌强我弱,悬殊太大作者以海中庞大凶残的‘鲸鲵”比方英军,以弱小的“鹅鹳”比方我方力量。

      战斗的结局令作者感叹:定海如同一座斗大的孤城耸立在甬江上,实在难以御敌甬江是浙江一大水系,从定海对岸的镇海左近入海  词的下片直接描绘了定海之战的情形:因为敌众我寡,力量悬殊而又孤立无援,我方军民只能依靠孤城的工事坚守人数不多的几队人马经过浴血奋战几乎全军覆没,埋尸荒郊战火以后,唯剩下姚怀祥的几行墨迹未曾磨灭,这是对英军大肆烧杀掳掠的控诉,同时也表示了内心深处对姚怀祥的敬意写到这里,作者胸中热血奔涌,满腔义愤喷发而出:“十里涛翻罗刹紫,千秋血沁苌弘碧!”这两句极为精炼而且形象感人,堪称词家所说的“词眼”或“高潮”十里涛翻”以凝练的字句表现出了战事的剧烈罗刹”本指朱发绿眼的恶鬼,再加一个“紫”字来活现侵略者的恶魔形象苌弘”是东周的大夫,在宫廷内斗中被杀,传说她的血三年以后化为碧玉,诗词中常以苌弘比拟被杀害的忠臣或忠肝义胆的烈士  词的结尾三句写道:作者为烈士的逝去悲怆不已,不停地抚摩姚怀祥留下的手书残片,禁不住发出一声长叹:定海军民抵御侵略的悲壮事迹,是可歌可泣、感动天地的啊!这么现有动作形象又有感叹的结尾,比单纯的感慨或议论更为感人  这首词的作者陈干生平事迹不详,但从词中感觉,她对这次定海之战和搜集姚怀祥遗墨的情况似乎是亲历亲见;全篇全部从正面描绘,所以这首词比同一题材的其它词作更具词史价值。

        英军侵占定海以后又继续北上,8月抵达天津海口并投递英国政府照会,提出包含割地、赔款等一系列无理要求,声称不满足其要求“必相战不息”此时,清政府内部分裂为抵御和投降两派,以穆彰阿、琦善、伊里布、耆英为代表的投降派官员大多是手握重权的满族亲贵,她们原本就反对林则徐的禁止主张,此时便罗织罪名,诋毁攻击以林则徐、邓廷桢为代表的抵御派道光皇帝本是一个对世界无知、盲目自大而又苟且偷安的昏庸之主,此时迫于内外压力快速倒向投降派8月20日,道光皇帝派琦善赶到天津海口和英军谈判,把广东查禁烟土的责任一股脑推到林则徐、邓廷桢头上,并表示要“逐细查明,重治其罪”英军头目见清廷软弱,气焰愈加嚣张,不时以开仗相威胁但此时英军中开始流行疾疫,兵力也感不足,在谈判僵持近30天并得到琦善的口头确保以后,答应带舰队南返,到广州继续谈判道光皇帝自认为得计,随即下令将林则徐、邓廷桢免职查办,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州主持大局  琦善到了广州,很快答应了英方的赔款条件,只是在割地问题上未经道光许可不敢轻易表态英军一再以武力威胁,琦善不但不加强防务,反而撤出林则徐领导修筑的部分防御设施以博取英方好感1841年1月7日,英军以优势兵力猛攻大角、沙角炮台,守将陈连陞立刻组织还击。

      战斗打得极为惨烈,陈连陞身先士卒,壮烈殉国;她的儿子和守卫炮台的大部分将士也力战牺牲著名诗人张维屏在《三将军歌》中描绘了陈连陞父子壮烈牺牲的情景——  “凶徒蜂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  乱刀斫公肢体分,公体虽分神则完  公子救父死阵前,父子两世忠孝全  大角、沙角炮台失陷后,琦善依然不敢组织回击,反而含糊其词地表示:英军可在尖沙嘴、香港两地中任选一地“寄寓泊船”英方代表义律于是单方面发出公告,宣告已经和琦善签署“初步协定”即所谓《穿鼻协定》,内容包含割让香港1月26日,英军强行占领香港消息传到北京,道光这才感到有损王朝尊严,一怒之下降旨拿办琦善并对英宣战,同时委任其侄子奕山、奕经为“靖逆将军”和“扬威将军”,分赴广东、浙江主持前线战事然而,英军在朝廷旨意还没有送达广东时就已经得悉消息并主动提议进攻从2月23日起,英军猛攻虎门炮台,关天培率军奋勇抵御;鏖战到2月25日,英军攻到岸上,年逾六旬的关天培负伤十多处仍率军坚守靖远炮台,亲自点燃大炮向敌开火她知道情况危急,命令仆人孙长庆带着自己的印信撤退;长庆哭着不愿离去,并拽住关天培的衣角死不松手;关天培大声喝道:“我上负皇上,下负老母,死犹恨晚,你不松手,别怪我不客气。

      长庆这才捧着提督大印离去当英军攻陷炮台时,关天培手握利刀,格杀数敌,最终为流弹射中壮烈牺牲  当初,林则徐即使已被免职但仍滞留广东,时局的发展令她忧心如焚,她有一幅悼念关天培等将士的挽联表示了心中的悲愤——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  双忠同壈漘,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上联中“六载固金汤”指关天培在广东水师提督任上六年不停巩固防务作者责问是谁让多年筑就的海防要塞毁于一旦,让关天培等将士作孤立无援的死战  下联中的“双忠”指关天培和同在虎门战事中殉难的游击将军麦廷章壈漘:困厄水边的意思最终两句都有实事依据:关天培的英勇令英军胆寒而生钦佩,英军中有些人称她为“最杰出的元帅” 战后大家找到关天培的遗体,身上血肉模糊,半边身子被烧得焦黑家人打开她生前捎回来的木匣,里面只有几件旧衣服和几颗掉落的牙齿联中“归魂相送面如生”显然掺入了作者浓烈的主观感情  关天培、陈连陞等将士壮烈殉国,有大量诗文纪念和赞颂她们,只是罕见词章不过,张维屏有一首词,能够说是对祖国南疆及沿海前线全部抗敌英烈的激情讴歌——  东风第一枝  张维屏  木 棉  烈烈轰轰,堂堂正正,花中有此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

      人游岭海,见草木,先惊奇绝尽众芳,献媚争妍,总是东皇臣妾  气熊熊,赤城楼堞光烂烂,祝融旌节丹心要伏蛟龙,正色不谐蜂蝶天风卷去,怕烧得,春云全部热似尉陀,英魄难消,喷出此花如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