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课北宋的政治人教版.ppt
32页五代五代((907907——960960)(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后梁后梁后唐后唐后晋后晋后汉后汉后周后周907亡亡960兴兴十国十国((891891——979979))前前蜀蜀后后蜀蜀吴吴南南唐唐吴吴越越闽闽 楚楚南南汉汉南南平平北北汉汉唐玄宗统治后期,腐败唐玄宗统治后期,腐败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藩镇割据黄巢起义黄巢起义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北方战乱多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南方相对安定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史学家汤因比史学家汤因比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余秋雨这这2 2位文人为何向往宋朝?位文人为何向往宋朝?中中国国历历史史宋元史第第第第6 6 6 6课课课课 北宋的政治北宋的政治北宋的政治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三宋朝的政治特点宋朝的政治特点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陈桥兵变陈桥兵变赵匡胤是后周禁军最高将领,赵匡胤是后周禁军最高将领,当时后周皇帝只有七岁,其当时后周皇帝只有七岁,其手下赵普策划兵变,当大军手下赵普策划兵变,当大军到达到达陈桥驿陈桥驿时,赵匡胤佯装时,赵匡胤佯装醉酒。
第二天早上,众多将醉酒第二天早上,众多将士喧闹着拥入他的帐中,把士喧闹着拥入他的帐中,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向他跪拜,高呼向他跪拜,高呼“万岁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做了皇帝这赵匡胤就这样做了皇帝这就是就是“黄袍加身黄袍加身”的成语1.1.北宋北宋建立建立时 间建立者主要事件都 城史 称公元960年赵匡胤(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开 封北 宋 识图辨析:(1)找一找北宋统一的范围2)北宋是不是统一全国的王朝?局部统一局部统一宋宋((1)方针:)方针: "先南后北""先南后北" 2.2.局部统一局部统一((2)意义:)意义:结束了中原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实现局部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数十年间, ,帝王凡易八帝王凡易八姓姓, ,战斗不息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生民涂炭, ,其何故也其何故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吾欲息天下之兵, ,为国家长久之计为国家长久之计, ,其其道何如道何如? ?”” 普曰:普曰:“……“……此非他故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亦无他奇巧, ,惟惟稍稍夺其权夺其权, ,制其钱谷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则天下自安矣. .”” ————《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1 1、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2 2、北宋吸取五代藩镇的教训、北宋吸取五代藩镇的教训, ,怎样怎样““尽夺藩镇之权尽夺藩镇之权””的的? ?原因:藩镇太重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行政权、财政权、兵权,集权于中央。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行政权、财政权、兵权,集权于中央具体措施有: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具体措施有: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控制军队;;控制控制调兵权调兵权;;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而无发兵之权军事军事————兵权兵权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军队驻军队驻防地防地军队驻军队驻防地防地军队驻军队驻防地防地将将2、措施、措施•收精兵(兵权)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P29P29政治政治————政权政权在在中央中央,,采取采取分化事权分化事权的办法,的办法,削弱相权削弱相权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2、措施、措施在在地方地方,,文臣任州县长官(即知州)文臣任州县长官(即知州) 三年一换、频繁调动;三年一换、频繁调动;各州各州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参知政事使枢密使皇帝财政三司三司行政政事堂政事堂军事枢密院枢密院度支盐铁户部(三司使)•夺其权(行政权)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中央中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中央中控控税收税收设设转运使转运使,把地方,把地方财赋财赋收归中央收归中央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2、措施、措施经济经济————财权财权•制钱谷(财政权)地方:行政权、财权、兵权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官皇 帝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削弱相权方法:分化事权方法: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削弱相权具体措施:具体措施:2 2、由、由 政事堂政事堂 、、 枢密枢密院院 和和 三司使三司使 分割宰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
财政权1 1、设、设 参政知事参政知事 若干若干人,位同副相,与宰相人,位同副相,与宰相共执行政权共执行政权强化皇权强化皇权一、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措 施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军事中央地方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军队的调动③经常调动军队将领,定期换防①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削弱相权②设设 参政知事参政知事 若干人,位同副相,与若干人,位同副相,与宰相共执行政权宰相共执行政权③由由 政事堂政事堂 、、 枢密院枢密院 和和 三司使三司使 分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①派文臣担任知州,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②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④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赋税收归中央加强了对军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队的控制削弱了军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的战斗力加强了皇加强了皇权权造成机构造成机构的臃肿的臃肿造成了地造成了地方官僚机方官僚机构的臃肿构的臃肿削弱地方削弱地方权力,加权力,加强中央集强中央集权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中央集权强化中央集权强化到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皇权大大大大加强。
加强在宋代,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阶层是在宋代,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阶层是 [ ] A.士人(即.士人(即 读书人)读书人) B.农民.农民 C.武将.武将 D.商人.商人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人不以从军为荣?三、重文轻武的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三、重文轻武的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2.政策(表现):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1)宋太祖: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祖: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宋太宗:抑制武将,提升)宋太宗:抑制武将,提升文臣的地位文臣的地位,,文臣文臣统兵统兵格局逐渐形成格局逐渐形成3)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阵图阵图”行军布阵行军布阵4)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科举欧阳修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天圣八年进士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枢密副使、、参知参知政事兵权兵权行政权行政权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人,全部为文官全部为文官,,其中有科举出身的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人,其中其中文官文官21人人两宋共有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人,其中文臣文臣659人人,约占,约占百分之九十一百分之九十一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两宋卷》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文臣统兵文臣统兵材料:宋太宗在位材料:宋太宗在位22年,举行年,举行8次科举考试,共取中次科举考试,共取中6000余人任用的宰余人任用的宰相相9人,科举出身的占人,科举出身的占6人 宋朝太祖时宋朝太祖时进士科进士科最多一次是最多一次是31人人,诸科最多是,诸科最多是96人;到太宗时的人;到太宗时的977年,年,进士进士109人人,诸科,诸科200人,又人,又赐进士赐进士180多多人,总录人,总录500多人。
真宗时多人真宗时继续增加,如在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年录取进士进士409人人,诸科更高达,诸科更高达1129人 两宋两宋300年间,年间,共取士达共取士达11万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说明:科举考试在北宋成为选拔官员的说明:科举考试在北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主要途径科举制的发展科举制的发展1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举制正式形成3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4 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5 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提高进士地位《励学篇》《励学篇》——宋真宗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材料一材料一 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从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威胁赵宋皇位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1)政治方面:)政治方面:扭转了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好社会的安定政权的稳固好社会的安定3、评价宋朝的、评价宋朝的“重文轻武重文轻武”政策?政策?((2)科技文化方面:)科技文化方面: 营造了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浓厚的读书风气, 促进了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造就了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材料二材料二 华夏民族之华夏民族之文化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历数千载之演进,造造极极于赵宋之世。
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陈寅恪先生文集》》材料三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史史》》中指出:中指出:“中国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巅峰状态3、评价宋朝的、评价宋朝的“重文轻武重文轻武”政策?政策?材料四材料四 本朝鉴于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本朝鉴于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罚刑政一切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莫不溃散 ——朱熹朱熹《《朱子语类朱子语类》》材料五材料五 (仁宗时蔡襄曾经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仁宗时蔡襄曾经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端明集端明集》》((3)军事方面:对武将和军队的发展不利军事方面:对武将和军队的发展不利3、评价宋朝的、评价宋朝的“重文轻武重文轻武”政策?政策?《劝学诗》《劝学诗》宋真宗(北宋第宋真宗(北宋第3 3位皇帝)位皇帝)富家不用买良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勤向窗前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重文轻武四、北宋政治的四、北宋政治的特点特点 如果以树干指中央如果以树干指中央或皇帝,以树枝指地方或皇帝,以树枝指地方那么根据北宋的统治措那么根据北宋的统治措施,我们可以把北宋政施,我们可以把北宋政治的特点概括为:治的特点概括为:中央地方地方地方行政权兵权财权强干弱枝加强树干,削弱枝叶。
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守内虚外四、北宋政治的四、北宋政治的特点特点•1 1、设、设 参政知事参政知事 若干人,若干人,与宰相共执行政权与宰相共执行政权•2 2、由、由 政事堂政事堂 、、 枢密院枢密院 和和 三司使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3 3、、设设 通判通判 ,牵制知州,牵制知州 •4 4、、统兵统兵 权与权与调兵调兵权分离,禁军权分离,禁军分内外分内外驻屯驻屯选一选:以上措施,体现了北宋政治什么样的特点?选一选:以上措施,体现了北宋政治什么样的特点?A A、重文轻武、文人治国、重文轻武、文人治国B B、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C C、崇文尚武、中央集权、崇文尚武、中央集权D D、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四、北宋政治的四、北宋政治的特点特点(1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宋朝政治制度最明这是宋朝政治制度最明显的特点显的特点2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分权分权””是宋太祖制定是宋太祖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分武将的权,也分文官的权,避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分武将的权,也分文官的权,避免任何一个官职、官员权力过重。
免任何一个官职、官员权力过重3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镇压地方和农民有利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但造成边防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争中屡反抗,但造成边防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败的原因之一四、北宋政治的四、北宋政治的特点特点···弊端弊端政治机构重叠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多官吏冗多,导致办事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导致办事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大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军队的战斗力减弱队的战斗力减弱地方上财政困难地方上财政困难给北宋种下给北宋种下积贫积弱积贫积弱的祸根的祸根一、北宋建立:一、北宋建立:时间、人物、首都时间、人物、首都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在中央:在中央:在地方:在地方:重文轻武政策:重文轻武政策:三、北宋政治的特点三、北宋政治的特点960 960 赵匡胤赵匡胤 开封(东京)开封(东京) 局部统一局部统一 削弱相权削弱相权 收行政权、财权、兵权收行政权、财权、兵权 文人统兵,改革科举制文人统兵,改革科举制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分化事权、内外相制(最明显)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唐宗”“宋祖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 ] A.唐高祖、宋太祖.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唐高宗、宋太宗 C.唐太宗、宋太祖.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唐太宗、宋真宗2、《百家姓》是我国影响极深的一种启蒙读书,据考、《百家姓》是我国影响极深的一种启蒙读书,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赵是一个朝代国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赵是一个朝代国君的姓,理应为首,请问是哪个朝代?君的姓,理应为首,请问是哪个朝代?[ ] A.明代.明代 B.元代.元代 C.唐代.唐代 D.宋代.宋代3、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守内虚外、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典型反映等语句,这典型反映了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了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 [ ] A.秦朝.秦朝 B.汉朝.汉朝 C.唐朝.唐朝 D.宋朝.宋朝4、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官”、、“冗兵冗兵”、、“冗费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 [ ] A.加强军队建设.加强军队建设 B.重视精兵简政.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民主政治建设D.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