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 备课稿.doc
8页第四单元备课一、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 粽》 4 篇课文《静夜思》是一首古诗,语言浅显易懂;儿童诗《夜色》和散 文《彩虹》想象奇特,用孩子的视角、童趣化的语言进行表达;《端午粽》是 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 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语文园地四”安 排了“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五部分 内容,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训练学生的朗读能 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学情分析《静夜思》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学龄前儿童就应该有所接触,可能字 音咬不准他们对月亮很感兴趣,却不理解对月思人的情怀教师要立足于他 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中悟情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 一些识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机会去运用《夜色》这一课,低年级的学生对于黑夜有种莫名的恐惧感,就像文中的 小朋友一样,所以这首儿歌非常适合学生朗读要让学生练习实际生活经历; 展开想象,深情诵读,加深理解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爱玩好动的特点,只有尊 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 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
教学《端午粽》这 一课时,可以采用多种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彩虹》这一课,学 生对于彩虹并不陌生所以理解起本课内容不会很困难,但是一年级学生的想 象力不够丰富,教学时要借助课件呈现文中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作 者描绘的内容三、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生字 46 个,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28 个,进一步养成良好的 书写习惯,带点画的汉字的书写规则拓展识字渠道,提高识字写字能力2、理解并运用文中相关词语,各积累“ABAC”式的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寻隐者不遇》 在阅读课文和古诗学习的过程中,初步习得阅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 能力4、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5、正确朗读轻声音节的词语,了解什么叫绕口令,并能熟练朗读绕口令 《妞妞赶牛》6、初步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学习兴趣7、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关爱家人的良好品质8、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丰富多彩四、本单元重难点1、读好长句子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一年级的学生读书的时候一顿一顿的,你让他连贯起了,他就唱读因此, 在《端午粽》和《彩虹》的课后题目中,同时提出了“读好长句子”的学习要 求,这个要求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
前一篇课文《夜色》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 长句子,在课堂上要引领学生初步感知长句子的停顿,读通、读懂长句子;《端午粽》一课要对长句子的朗读做重点指导,学习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 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教学《彩虹》一课时,要指导学生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 反问句,读好分句间的停顿,并且能够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和情趣这三课关 于读好长句子的要求来看 ,就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编者所说的“循序渐进 ,螺旋上 升”的梯度性正如教材编者所言 :本套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 ,甚至一 个学期的前、中、后期 , 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 ,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 上升的线索这样的安排 ,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 ,也体现了语文 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2、语言的积累也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积累包括词语的积累和古诗的积累词语的积累有常见词语的积累,如, 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语,归类识记带月字旁的字,积累“ X 来 X 去”的词 语在《端午粽》这篇课文里,出现了“青青的、白白的”此类叠字的词语,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归类积累《静夜思》《寻隐者不遇》要求学生能够朗读、 背诵3.让学生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推断,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如,《夜色》一课“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可引导学生猜读:“我” 会看到什么,以为是什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 去。
如,学习了《端午粽》后,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的故事;学习了《夜 色》后,搜索自己曾经怕黑的经历,是怎样克服这种心理的在语文园地里的 “和大人一起读”,让学生借助拼音和大人一起读《妞妞赶牛》,读正确、读 流利,并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绕口令的情趣五、单课解析8 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是一首语言浅显却感情真挚 的思乡曲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成功地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如霜的月光无声地拨动着诗人的心弦,触发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流传广泛,不少学生已经能够朗读与背诵,但往往是无心成诵,并 不明白内容特别是难读的字音读不正确,读不出古诗特有的节奏,所以读正 确和读出古诗的节奏,需要老师的引领与指导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教学目标1.认识“夜、思”等 9 个生字;会写“思、床”等 7 个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 9 夜色《夜色》是一首叙事性的儿童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 出“我”原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 从此学会欣赏夜色。
诗歌告诉我们,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诗歌共有两小节,前后对比着写出“我”对夜色由害怕到接受的心理变化 第一小节用具体事例描述“我”的怕黑,两个事例都用了“一……就……”的 句式,贴近学生生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第二节讲“我”在爸爸的帮助 下,发现夜色的美好,诗歌生动、活泼地写出孩子眼中的夜色:原来花草都像 白天一样微笑,小鸟在月光下睡觉……本单元句子学习的重点是“读好长句子”,虽然没有在课后出现这一要求,但第 1、2 节中都出现了较长的句子,需 要进行指导和练习,能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长句子的意思这首儿童诗还有一个语言现象,就是在每小节的最后都用上了省略号这 个省略号,不仅使诗歌语言显得凝练,而且还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可以引 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教学目标1.认识“胆、敢”等 12 个生字和厂字头 1 个偏旁;会写“色、外”等 7 个 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3.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教学重点】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诗歌的意思10 端午粽《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 子、味道和花样。
第 1 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 2 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 3 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 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 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 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 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 2、3 自然段中出现, 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 的方法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 13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 2 个偏旁;会写“午、节”等 7 个字2.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 着”等词吾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 美滋滋”等词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 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 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谷、来历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 味道等。
11 彩虹《彩虹》 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 到雨停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然后思维一路发散,联想到 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 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本文以对话的语气,通过 6 个问 句巧妙串联,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 感全文共有 4 个自然段,开头就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 发思考随后的 3 个自然段结构相似:都以亲切的称谓开始,爸爸、妈妈、哥 哥,用反问句的方式呈现了 3 个奇妙的想法,每一个反问句之后紧接着又是一 个问句加强语气“你高兴吗?”这 3 段文字想象奇特,富有童趣,是练习朗读的 好材料本课的语言表达非常生动,趣味性强课文第 2、3、4 自然段都是用问句 串起来的,尤其是每段的第 2 句话,都是由“如果……不就……”构成的反问 句要指导学生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读好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 出问句的语气在朗读指导中要鼓励让学生运用前一课《端午粽》中学习的读 好长句子的方法,如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加以运用巩固同时,积累“荡 来荡去、飘啊飘”等词语。
教学目标1.认识“虹、座”等 12 个生字和衣字旁 1 个偏旁;会写“着、到”等 7 个 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 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3.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能读出问 句的语气语文园地四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 5 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安排的词语与人的身体部位相关,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 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字词句运用”安排了“读一读”,要求读好最常见的 几类轻声词语,呈现了后缀为“子”的轻声词 3 个,叠词轻声词 3 个,还有其 他类型的轻声词 3 个学生可初步了解到某些音节在词语和句子中会失去它原 有的声调,读得又轻又短书写提示”栏目中揭示了有“点”的字的书写笔 顺规则,“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日积月 累”安排的是贾岛的诗作《寻隐者不遇》,这是一首问答诗,诗人采用了寓问 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隐者的无限仰 慕之情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通古诗,读出节奏,在熟读的基础 上练习背诵和大人一起读”安排的《妞妞赶牛》是一首妙趣横生的绕口令, 读来朗朗上口。
可让孩子和大人一人一句轮读,边拍手边诵读,先慢读后快读, 享受亲子阅读的乐趣课文学习重点8 静夜思1.朗读指导学习古诗,重在朗读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每一次朗读,都 指向不同的目标首先,读正确,正确,读得一字不差在朗读指导时,要引 导学生注意诗句之间的停顿,可一句句标出并示范朗读:床前 /明月/元,疑是/ 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要注意的是 "/ ”帮助学生合理停顿,但不能机械操作,否则,反而 束缚学生的朗读其次,读出诗歌的节奏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初步了解诗意,读出 诗歌的节奏如,第二行写了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面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 由此,引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着画面来朗读;第四行 诗人借明月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在朗诵时可放慢节奏然后,熟读成诵可以老师范读,也可以请班上的“朗读能手”来朗读 通过音乐的烘托、图画的感染,让诗中描绘的景象留在学生的脑海在有层次,有梯度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