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课堂PPT).ppt
37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1社科文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之选材范围 1. 1.社会科学类社会科学类 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济学、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等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等 方面的文章方面的文章 2. 2.自然科学类自然科学类 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医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2 考 纲 说 明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1、社科类文章相对专业、冷门,专业术语较多,阅读性不强,心理不要第它产生排斥心理,甚至惧怕心理,要坚信“答案就在文中”2.克服不良的解题习惯:做选择题只看题目不看材料的浮躁心态不先阅读材料,直接看题目然后到文中找答案 端正心态端正心态 4“论述类文本”的四步解题法: n速读全文审读题干定位区间文题比对。
n简称:读审找比n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5第一步:读速读全文,理清大意n(一)阅读时可带着问题:n(1)文章论述的是什么问题/介绍的事什么事物?n(2)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n(3)本文为凸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6 怎样又快又准地读懂文本1、注意文本的题目,弄清文本的话题2、注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弄清各句话之间的关系,有没有首括段、小结段、首括句、小结句、中心句、过渡句、起重要作用的关联词语等等找到核心的一句话3、大致标一下段意,12字以内4、去掉文本中作为材料的内容,挖掘出所要论证的话7 完成“圈点勾画”任务n 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阅读时要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标示出来:n1、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n2、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n3、关联词、标志性词语n4、特殊句 8 修饰语与限定语n(1)年代时间、数据及其概括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
n(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如: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示程度的词语n(3)已然未然如: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n(4)或然必然如: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9 关联词、标志性词语n(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n(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n(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n(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n(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10特殊句子作用 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传承信息的作用. 结尾句或概括上文,表现文章主旨,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强烈地抒发感情. 中心句记叙文中提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议论文中往往对论点的提示有着重要作用;说明文中往往与提示事物的本质特性有着密切的 联系. 转承句承上启下,转换话题. 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感情句明显地表达作者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的句子,往往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突破口,有时也是文章的主旨. 修辞句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11第一段: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第一句是统领句!下面的无非都是材料而已!话题是“全球变暖”注意标示词语12第二步:审审读题干,弄清题旨n明确题干要求及陈述对象n(1)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n(2)选择“符合”的还是“不符合”的n(3)选择“属于”的还是“不属于”的 n(4)是理解题还是分析概括题13选择题选项的设置上的特点n(1)选项的部分内容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n(2)不少选项的叙述不再是较多的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不再纠缠于考察局部的、字面上词语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
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括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14设题的三种情形n1、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n2、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n3、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15第三步:找扣住问题,定位区间n1、查找角度n(1)找区位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n(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和外查关系n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度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16n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n(3)找错因错因往往体现在选项的干扰点上即“八大陷阱”17社科文中常见8种错因错因选项句特征内容曲解张冠李戴某某的观点是转化失误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已然变未然,未然变已然,或然变必然,必然变或然曲解原意故意曲解原文意思程度差异以偏概全全部、都;必然、一定;严重非常推测有误已经、将要、完成、成功、全部、都、一定无中生有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中有,却在不同位置逻辑错误混淆因果因果的位置和原句是否一致 ;选项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之所以,就,只要就偷换概念增加减少一两个词,甚至是 “的” “了”等改变意思;或换一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以改变意思。
18“论述类文本”干扰项设置类型:n1、部分与整体言多与言少客观与夸大(或缩小); (模糊范围 )n2、已然与未然;(已然未然)n3、或然与必然;(过于绝对 )n4、先期与后期;(混淆时间 )n5、主要与次要;(以偏概全 )n6、原因与结果;(强加因果)n7、言此与言彼;n (答非所问张冠李戴偷换概念)n8、有据与凭空无中生有 )19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范围不清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 以偏概全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20【解析】原文是指“一部优秀的艺术品”,选项中是“艺术品”,少了限制词“优秀的” ,无形中扩大了范围,错误 部分 整体 21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22233、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前关系24252627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张冠李戴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张冠李戴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 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 2829305、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未然说成已然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似乎”、“也许”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已然说成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31未 然已 然32第四步:比文题比对,筛选判断n基本方法: 围绕每一个选项内容查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语句,然后筛选出与选项相关的有效信息,并在筛选出的信息前标明题号及选项号,例如与7题A项对应的原文就在该原文前加上“7A”,依此类推,这样标记筛选出的原文,在将选项与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就可以快捷地寻找到原文信息,节省了答题时间,提高了解题速度33 排(比较异同排(比较异同 辨析是非)辨析是非) 将题目中四个选项内容与筛选出的原文信息比较,仔细找出选项与原文信息在表达上的差异处,然后根据上面提到的几种错误类型分析判断,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则是正确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则是错误项,最后根据题干要求选出答案34温馨提醒n比对过程中,发现n1、有的变化是形式上的,其核心内容没有变化;n2、有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如张冠李戴、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其表述内容与原文不同。
n3、需要特别注意的有些选项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关的语句,需要仔细辨别是无中生有,还是合理的分析与判断n4、切记:每个错误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35词语理解身旁找,句子理解局部找筛选信息全篇找,推断不是必须找搜索区域很重要,一找一比就知道36 牢记步骤 读全文 (圈画)审题干(明白方向) 比异同(确认) 树立一种观念我们在做阅读的试题时,坚信答案就在原文中明了排查的先后顺序排错:与原文比较,内容错误的排异:与题干不符合的排无:原文中找不到依据的归纳小结定区间(定位)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