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首山初步方案.ppt
37页南京市牛首胜境一期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江 苏 省 地 质 工 程 有 限 公 司江苏省山水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二○一二年六月,初 步 设 计 方 案,汇 报 纲 要,,工 程 概 况,1,,设计依据和目标任务,2,,拟建场区地质环境现状,3,,初步整治方案,4,,5,,建 议,6,工期及工程部署,,工 程 概 况,1,,拟建的牛首胜境一期工程由天阙宫、天阙莲道、天阙塔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其中天阙莲道为牛首胜境入口,隧道内净宽6米,净高10米,隧道入口及内部两个大厅净空均为20米天阙宫由两个钢结构大跨度穹顶组成,小穹顶长150米,宽100米,高度43米;大穹顶长220米,宽130米,高度51米,地下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9层,基底埋深约60米;天阙塔高度约88米,拟采用钢-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拟建场地卫星图,1.项目基本情况,2.地质概况,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牛首山地区位于宁芜火山岩盆地的北端,建筑场地区域内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安山岩类及第四系,上覆第四系主要以人工填土层(Q4ml)及残积层(Qel);下伏基岩主要由侏罗系龙王山组的安山岩(J3l)以及云台山组的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等(J3y)组成。
东西向断层从拟建场地通过拟建场地及周边地质构造图,,设计依据及目标任务,2,1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 《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国办发[2001]35号)3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T/T 0208-2006)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T/T 0219-2006)5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T/T 0222-2006)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T/T 0221-2006)7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8 江苏省地质工程有限公司2012年5月编制的《牛首胜境一期工程岩土 工程勘察报告》(中间资料)9 现场调查资料,1.设计依据,1、对拟建场区的地质环境现状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危害2、依据拟建场区的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和边坡崩塌、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法3、从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结合本工程的进度、工期要求论证、比选地质灾害防治方案4、提出具体工程进度安排、实施步骤、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打下基础。
5、通过地质灾害防治,为工程施工服务,确保工程安全6、考虑到本工程为政府形象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工程地质情况复杂等因素,本工程地质灾害防治采用动态设计,实行边设计、边施工、边勘察、边调整,确保工程在规定的期间内保质保量、圆满实施2.目标任务,,拟建场区地质环境现状,3,矿山采坑占地面积约78102㎡(折合约117亩),周长 = 1199m,呈椭圆状,走向近南北,南北长约462m,东西宽约294m采坑深度约110m,形成的露采边坡面积约140422㎡采坑下部为积水坑,水面面积约14026㎡,水深约35m 采坑坡高壁陡,岩石破碎,边坡坡度一般大于70°,局部直立甚至反坡边坡上存在多处崩塌及滑坡地质灾害隐患采坑东南侧边坡现状,采坑西北侧边坡现状,1.矿山采坑,⑴ 东侧边坡滑坡,东侧边坡滑坡体占地面积约8435㎡,滑坡区视面积约14609㎡,滑坡体积估算约21.94×104 m³,由于开采时下部切坡,在自身重力和雨水渗入和冲刷综合作用下引发滑坡滑体厚度在15~25m,属牵引式滑坡东侧边坡滑坡现状,⑵ 西侧边坡滑坡,西侧边坡滑坡体占地面积估算约7205㎡,滑坡区视面积约12479㎡,滑坡体积约14.97万 m³。
同东侧边坡滑坡成因相似,其滑坡是由于开采时下部切坡在自身重力和雨水渗入和冲刷综合作用下引发滑体厚度在15~20m,属牵引式滑坡西侧边坡滑坡现状,⑶ 边坡崩塌,存在于陡立边坡的中上部,崩塌区边坡陡立,岩石破碎,在东西两侧边坡均有分布 另外,采坑南部边坡及西北部坡顶堆放有尾矿渣边坡存在的崩塌体现状,拟建场区南部尾矿渣堆场占地面积约45787 ㎡,周长 = 1007m堆积体为上小下大的柱状体根据现场调查和初步勘查,尾矿渣堆场最大厚度大于50m,堆渣量估算约57.50万m³堆场边坡坡度一般在40~45°由于尾矿渣结构松散,高度和体积较大,在上部荷载及雨水等外力的共同作用下极易产生滑坡现堆场顶在没有荷载的条件下已发生地面沉降变形2.拟建场区南部尾矿渣堆场,尾矿渣堆场上部局部(已发生沉降变形),尾矿渣堆场边坡局部(已发生沉降变形),,初步整治方案,4,依据拟建场区的地质环境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结合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整治的内容主要包括滑坡及崩塌地质灾害防治、尾矿渣堆场灾害防治、边坡削坡降坡工程、边坡排水工程及边坡植被恢复工程 因天阙宫工程建设后的地面标高为165m,因此,对矿坑边坡的整治的边坡类型来说,标高165m以下按临时工程边坡进行整治,165m以上按永久性建筑边坡进行整治。
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T/T 0219-2006)的相关要求结合工程实际,对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主要采用抗滑桩、桩顶冠梁、锚杆、格构等工程措施1.采坑边坡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格梁和锚杆平面布置示意图,抗滑桩及桩顶冠梁布置立面示意图,抗滑桩、桩顶寇梁、锚杆、格构梁布置侧面示意图,拟建场区南部尾矿渣堆场地质灾害防治内容包括压密注浆、抗滑桩和桩顶冠梁首先对松散的尾矿渣采用压密注浆进行加固,一方面稳定坡体,另一方面为后续工程地基加固提供施工条件,从而为桩基工程的施工提供保障其次,为防止矿渣堆在上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整体滑坡,在其中下部布置抗滑桩和桩顶冠梁2.拟建场区南部尾矿渣堆场地质灾害防治,镇江市焦山旅游风景区锚杆格构加固,对崩塌体及不稳定岩块其他防治措施包括削坡降坡、块石护坡、柔性网(SNS)主动防护等 在有工程需要,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推荐采用削坡降坡方法,一方面,施工工艺简单、进度快,稳定性好,缺点是要对破坏的自然边坡进行植被恢复 ⑴ 西坡削坡降坡 西侧边坡长度约380m,坡顶标高201.60m。
依据工程初步设计平面图,可对该边坡进行切坡为保证边坡的稳定性,结合工程需要,应对标高165m以上的边坡进行削坡降坡 根据边坡岩性及结构构造特征,该区边坡削坡后的最终边坡角应不大于50°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等相关规范要求、坡高每20m设计2m宽的安全平台3.采坑边坡其他防治措施,⑷ 北侧边坡削坡降坡 东侧边坡长度约298m,坡顶标高200.00m由于地表植被覆盖且未有相关的边坡勘察资料和地灾评估资料,该区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不清,其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及坡面稳定性等应依据地质灾害评估和边坡勘察结果,结合其坡脚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然后制定边坡的削坡降坡治理方案 ⑸ 坡脚挡墙 为保证边坡岩土体的坠落不对下部的建筑物及相关设施造成损坏,沿建筑物周边坡坡脚设置重力式挡土墙挡土墙结构大样示意图,2 块石护坡⑴ 浆砌块石防护适用于边坡缓于1∶1的土质边坡或易风化的岩质边坡有水流等冲击作用时,应结合其他防护加固措施(照片9)⑵ 浆砌块石护坡的厚度和护坡底面碎石或砂砾垫层的设置厚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⑶ 浆砌块石护坡应按相关规范设置伸缩缝、泄水孔和反滤层。
挡土墙结构大样立面示意图,邳州铁山寺块石护坡,3、柔性网(SNS)主动防护主动防护系统(active mitigation kit)是采用锚杆和支撑绳固定方式,将柔性网覆盖在具有潜在浅层地质灾害的斜坡上,从而实现加固或限制落石运动范围的一种柔性防护系统钢丝绳网加固系统布置示意图,镇江市焦山旅游风景区主动柔性防护网边坡加固,采坑边坡尤其是东坡坡高壁陡,坡面的汇水面积大,为保证边坡汇水不对下部的建筑物及相关设施造成损坏,有得于边坡绿化种植,设置边坡排水系统尤其重要4.采坑边坡排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立面示意图,1 隧道及硐室的边坡加固方案的制定要依据工程设计要求,结合隧道及硐室岩土层的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的地质环境现状等进行设计 2 隧道及硐室施工前应先做好周边岩土层的加固工作,并经检测合格后进行施工 3 边坡锚杆施工时,对隧道及硐室区应结合其周边岩土加固方案和工程结构,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边坡和隧道或硐室同时稳定5.隧道及硐室的边坡加固,,工期及工程部署,5,根据初步设计的工程内容和工程量,结合本工程的总工期要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总工期初定为三个月 工程分为两个区,即采坑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区和拟建场区南部尾矿堆场地质灾害治理区,两个区的治理工程同步实施。
1.工程进度计划,1、从组织体系上保证工期2、从技术管理上保证工期3、施工前期准备充分4、严格施工现场管理与协调5、提高施工机械效率6、工期外部影响因素及应对7、进度控制信息化管理,1.工程进度计划保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缩短工期,本工程采用动态设计,实行边设计、边施工、边勘察、边调整,及时做好工程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2、采取逆作法施工,即采取从上到下的施工方法,做到紧张而有序 3、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实行平等施工在工作面许可的前提下,削坡、锚杆、注浆、格构、抗滑桩各工序可实行同时施工,能开工的工程尽早开工,各项工程安排流水作业 4、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保证劳动力和机械设备最大限度地满足施工需要 5、要有服从于主体工程施工的意识,急其所需,尽可能保证主体工程的尽早开工和正常施工2.工程部署,,建 议,6,1 为有利于设计方案的准确性,提高工程量计算的精度,建议对拟建场区进行1∶500地形图测量 2 为进一步了解拟建场区的地质环境状况,为抗滑桩、锚杆、格构染及边坡削降坡设计参数提供更充分的依据,建议对拟建场地内的边坡、滑坡、尾矿渣堆场进行专项工程勘察。
并对拟建场地周边进行控制性勘察,以确保工程的长期稳定和安全 3、为保证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建议对拟建场区进行大比例尺(1∶100~1∶200)地质填图 4 工程施工及道路修筑时对边坡的进行切坡前,一定要详细调查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拿出确保边坡稳定的工程措施 5 对拟建场区边坡的地质灾害评估,建议在相关规范的基础上适当放大其评估范围,为后续边坡及地质灾害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6 工程施工期间,应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T/T 0208-2006)的要求对边坡和滑坡进行监测敬请各位专家、领导提出宝贵意见,谢 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