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一中高中语文《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doc
6页1[名校联盟]河南省新乡市原阳一中高中语文选修《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特殊的语言现象2.通过对课文分析,了解孟子的礼义荣辱观3.学习孟子以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说理方法2 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寓言故事说理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孟子(约前 372~前 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只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nan)王二十六年孟子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在孟子的生活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2、指名朗读,正音。
瞷(jiàn) 墦(fán) 讪(shàn)施(yí)从良人3、重点理解加点的以下词语4、、翻译划线部分句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居家过日子,共同生活】者,其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出,则必餍【满足、饱食酒肉而后反【通“返”其妻问所与饮食者【与他在一起吃 喝的人则尽 富贵【指富贵的人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指良人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不曾有显者【有地2位有声望的人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暗中看他所去的地方瞷,窥视,暗中看前一个“之”是助词,后一个“之”是动词所之, 所去的地方蚤【通“早”起,施【yí,通“迤”,逶迤斜行这里指暗中跟踪从良人之所之, 遍国中【都城内国,国都、京城 】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最后到了东门外的墓地卒,最后之,去、往东郭,城之东门外之祭者乞其余【向祭墓的人乞讨剩下来的食物不足,又顾而之他【掉头到另一个墓地去— —此其为餍足之道【方法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终身依靠】也,今若此与其妾讪【讥讽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庭院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yíyí,喜悦自得的样子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 ,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通“稀”】矣 。
5、重点研读,欣赏品味1)学生精读课文,思考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找出短文中的人物,看看重点写了谁?②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揭示齐人的丑态的?③故事的寓意是什么?明确:①文中的人物有:齐人、妻、妾,重点人物是齐人(良人)②作者从五个方 面来层层揭示齐人的丑态:一、齐人对妻子夸口,树起一个极度膨胀的完美形象;二、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量,对齐人虚托的完美形象展开第一次审视;三、妻子的追踪和齐人真面目的显露;四、妻子的羞愧和哭骂,对齐人行为的否定;五、齐人无耻得意的另一种丑态故事先以齐人的言语夸张自己的正面形象,又以妻子的视线层层揭开一个丑陋的真面目,最后又一次描绘齐人:“骄”言时的洋洋自得,虽再次回到开篇的状态,却给予齐人最有力的一击全文以时间为序,将齐人反差强烈的两个形象作了三次铺展,突出其虚伪的本质,有较强的讽刺意味3③故事 的引文末尾省略了一句表现作者观点的话:“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者,几稀也!”从作者说理的意图看,本文讽刺了那些无耻的为钻营富贵利达而抛弃人格尊严、进行狡诈欺骗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他们表面上 道貌岸然而实则内心肮脏的本性2)突破重点,深入品味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故事中妻对妾有两次转述齐人情况的语句,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作这样的处理?②试分析故 事 中采用的对比手法及作用。
③与其他寓言比较,本篇寓言有何特点?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是什么?④分析孟子寓言的幽默性明确:①第一次为直接引用,所引的为作者前文所叙述的语言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为了强调妻子对丈夫“餍酒肉”而无显者来的怀疑,也强化了齐人洋洋自得、虚伪做作与真相对比后产生的讽刺力度第二次为转述,并以“告其妻”省略所见内容,一者所见内容庞杂,不宜近距离大段重复;二者为了与上文相区分,使表现手法更具多样性②故事中有两重对比一是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坟场的“乞”与妻妾面前的“骄”;真相与表象的对比人物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了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形成了尖锐的讽刺二是妻妾与齐人在人生准则上的对比:齐人在坟场乞食而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甚至在足不出户的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两个妇道人家能明大理,强调在追求“利”的同时能注意采取正当的手段,要“行丈夫之道”,不能苟且,不能诡谲(jué)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人不齿行“妻妾之道”的却恰恰是大“丈夫”两种道德标准的对比 和冲撞,从更深层次上揭露了齐人的丑态,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立场观点③一般的寓言采用概述的语言形式,或篇幅较短,或人物形象或性格不甚鲜明,而《齐人有一妻一妾》不仅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描绘了人物的动作、情态和对白。
人物性格鲜明,形象丰满该篇可视之为小说的“雏形”古代寓言往往在浅显的语言和简单的故事情节中蕴涵深刻的道理,是一种高级的比喻说理形式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抽象的思想依托了形象思维的拐杖,使说理更具有艺术表现力中国古代寓言举例:41、其父善游 [原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①人问其故②,曰:“此其父善游!”——《吕氏春秋》 [注释] ①方——正引——拉着 ②故——缘故[提示] 爸爸是游泳的能手,他的孩子并不一定就会游泳,这里没有什么遗传关系人的思想、才能、技艺都不能靠遗传,而必须靠刻苦的学习和实践去获得2、齐人偷金 [原文] 齐人有欲得金者,请旦被衣冠①,往鬻金者之所②,见人操金③,攫而夺之④吏搏而束缚之⑤,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⑥,徒见金耳⑦ ——《吕氏春秋》 [注释] ①清旦——清早被——同“披” ②鬻(yù)——卖 ③操——拿着 ④攫(jué)——夺取 ⑤搏(bó)——捕捉束缚——捆绑 ⑥殊(shū)——完全 ⑦徒——仅仅耳——而 [提示] 人们常用“利欲熏心”来形容那些“财迷”偷金的齐人就是一个典型严重的发财思想迷住了他的心窍,使他想问题、看问题的方法非常主观、片面,甚至到了只见金子不见旁人的地步。
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犯这种只想着个人利益的错误3、齐宣王射箭 [原文] 宣王好射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②,其实所用不过三石③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④,中关而上⑤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⑥!”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尹文子》 [注释] ①好(hào)——喜欢,爱好 ②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喜欢别人说自己能拉硬弓说,同“悦”强,硬弓 ③石———重量单位古时每石一百二十斤,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左右 ④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他)把弓拿给臣子们看,臣子们都试着拉弓引,拉弓 ⑤中关——拉弓拉到半满关同“弯” ⑥非大王孰(shú)能用是——除了大王谁能用这张硬弓孰,哪一个是,这,这个这里指弓 [提示] 齐宣王明明只能拉开三石力的弓,手下人却说是九石力的弓,捧得齐宣王自己也以为就是这么回事,最后落了个名不符实的坏名声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一是因为齐宣王的周围有一帮曲意逢迎的小人,更主要的是因为齐宣王自己爱听悦耳的奉承话这则故事对于我们今天净化社会风气也有现实意义西方寓言故事举例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原文】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有事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 ,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 白送5译成文言:赫生欲知尊,化而为人,至店见宙斯像,问曰:价几何?答:一锭讪而曰:赫拉几何曰:贵于此赫生见其像,念其为神,又庇商贾,人必尊甚,乃曰:几何曰:若市前二,此遗也87 个字)④孟子的寓言情节简单,有时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却又可笑、夸张而荒诞,形成了语言风趣幽默,寓意显豁的艺术效果《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齐人去坟场求乞祭祀剩余的食物,不至餍不返,归家时又在妻妾面前大吹大擂,一个“乞”,一个“骄”,满足可笑的虚荣心,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生活中未必有这样的人,但不能否定在求取财富与地位的时候,有人做着与齐人一样的勾当其他如《揠苗助长》中的宋人,急于 求成,拔苗助长,举动愚蠢可笑;《月攮一鸡》(《孟子·腾文公下·攘鸡》【原文】今有人日攘①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②非君子之道③曰:“请损④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⑤然后已⑥。
如知其非义,斯⑦速已矣,何待来年?【注释】①日:每天攘:偷;盗②是:这(种行为)③道:行为④损:减少⑤来年:明年⑥已:停止 ⑦斯:这;这样译文】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做)这种事情,不是有道德的人该有的行为那个偷鸡的人说:“(好吧),请允许(我)减少一点儿,每月偷一只鸡,等到了明年再停止 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礼义,这就要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这个故事中的主角改正错误却又不坚决,持“月攮一鸡,以待来年”的观点以上诸多寓言故事极尽夸张之能事,让读者在人物夸张变形、有悖于常情的举动中,领悟到作者传达的深刻道理6、课堂小结同学们,先秦诸子散文中包含了丰富的寓言故事,这篇短文故事有头有尾,叙述紧凑集中情节勾连而下,颇富戏剧性故事虽短,但一波三折,妙趣横生,好像一幕精彩的讽刺喜剧,引人人胜不论叙事还是对话,都简练准确,生动传神,有力地突出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如“必餍酒肉而后反”的“必”字,显示了齐人可耻行径的经常性尽富贵也”的“尽”字,表现了齐人吹嘘、夸耀的丑态与古希腊的寓言故事自成篇章不同,先秦诸子散文多附着在说理性的语段里,承担着将抽象转化为形象,将深奥转化为通俗的任务,为咄咄逼人的锐气披上了一件温情而美丽的衣衫。
这种说理的方式与被游说的对象多与帝王将相有关,寓言给忠言包裹了顺耳的糖衣,更易于被听者接受这种特殊时代产生的文学样式应该引起同学们在学习中的关注7、布置作业结合实际,写一篇《齐人有一妻一妾》的读后感,字数在 800 字左右6吾将瞷良人之所之 瞷施从良人之所之 施卒之东郭墦间 墦 • 博古通今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国所仰望而终身【终身依靠】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