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复习练习题一课一练(已排版带答案).pdf

10页
  • 卖家[上传人]:lsj5****2131
  • 文档编号:190188277
  • 上传时间:2021-08-0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94.52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复习练习题一课一练(带答案) 说明 :本资料已经排好版面,可以下载后直接打印使用,也可以重新编辑使用 三峡 综合能力测试题 填空 三峡选自 _ ,题目是编者加的 _(朝代)的地理学家 _ 给_作注写成了 _ 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 地理著作,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解释列出的字词 (1)略无阙处略无:_ 阙:_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_ 襄陵:_ (3)自非亭午夜分亭午:_ 夜分:_ (4)沿溯阻绝沿:_ 溯:_ (5)飞漱其间漱:_ 其: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 (2)重岩叠嶂,隐天遮日 _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 .按要求默写下列句子 (1) 写三峡两岸山长又多的句子 _ (2) 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 _ (3) 写夏水迅疾的句子 _ (4)写出了三峡山水画卷色彩的句子 _ 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 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 婉幽美 (2 分) 2 短文两篇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为下列字注音 颓()鳞()遂()荇() 二、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字通明,号 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 字的意思是 _ 2 记承天寺夜游 选自,作者是 _,字子瞻,号_,是_ 朝的_家他与父亲 _、弟弟_合称为“ _”,都被列入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三、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两岸石壁,五色():_ 2晓雾将():_ 3()竞跃: _ 4未复有能()其奇者: _ 5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高峰 / 入云,清流 / 见底B实是欲界 / 之仙都 C 盖/ 竹柏影也D念/ 无与为乐 者 7面对美景,两篇文章的作者各发出怎样的感慨?情感有何相同之处?(4 分) 四、阅读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词语 念:遂:盖:但: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_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 ; 第二层,写景,写了 _ ;第三层, 抒情,抒发了 _ 。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3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5.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 2 分) 任意东西()从流飘荡() 天山共色() 争高直指() 26.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一百许里 /杂然相许 B.猿则百叫无绝 /天下独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余,大喜曰 D.在昼犹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27.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_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8.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富春江山“奇”水“异”的特点 2 分) 山“奇”水“异” _ 29.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 D.该文与答谢中书书 ,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 文的佳作,共同表达出与知音共赏美景,传情达意的高雅志趣 30、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横柯 上蔽()窥欲忘反 () 31、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 32、理解填空 全文共三段,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一句作为全文的纲 领,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写水 流舒缓处,以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 、 、等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四种声 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3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记反”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综合练习题 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913题 13 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 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 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 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 分) 委 而去 之 (委:) (去:)亲戚畔 之(畔:) 10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 B以 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属予作文以 记之(岳阳楼记) 11请用“ / ”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 12翻译下列句子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译文: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 13“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答:含义: 事例: 7、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3 分) A、委而去之 (到 地方去) B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 C 、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利(兵器) D、以 天下之所顺(用、靠) 8、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 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 是 ( 4 分) 9、翻译下面句子 ( 3 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 “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 A正确的道理B.统治的方法 C“地利”与“人和” D. 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 4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5 文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的重要性,推出了 5 的结论 富贵不能淫综合测试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 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一) 1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 分) (1)往之女家(2)与民由之 12. 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 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 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 13. 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 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4. 下西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2 分)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 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15. 谈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3 分) (二)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 B. 得志,与民由之(由于) C.衡于虑(梗塞,顺) D. 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 11. 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行天下之大道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 汝心之固 C.驴不胜怒,蹄之D.已而之细柳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甲文】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 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B.【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过渡的作用: 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C. 【甲文】 “入 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是从正面简略地论证了“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D.【乙文】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6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正气,从容就义, 正体现了孟子“大丈夫”论断中的哪一点?请再举一个富贵不能淫的例子2 分) (三)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必先苦其心志 (3)曾益其所不能(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 分) 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17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四)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 分) (1)行拂乱其所为拂: (2)入则无法家 拂士拂: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 分) (1)管夷吾举 于士于: (2)曾益 其所不能其: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一句 2 分) 译文: 14. 文章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答: 15.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选用文中句子回答) 7 愚公移山综合练习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 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 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 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 应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3 分) 惩 山北之塞()吾与汝毕力平险() 河曲智叟亡 以应()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8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 分) 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 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 苦于) C 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 以应(亡:通“无”)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每假借于 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而 山不加增而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虽我之 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 知也(满井游记) D以 残年余力不以 物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