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大师作品赏析.ppt
14页L O G O建筑大师作品赏析--约翰·伍重 悉尼歌剧院, Sydney Opera House ,位于 澳大利亚新南威 尔士州的首府悉 尼市贝尼朗岬角 这座综合性的 艺术中心,在现 代建筑史上被认 为是巨型雕塑式 的典型作品,也 是澳大利亚的象 征性标志----悉 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远景建造悉尼歌剧院的计划始于1940年代,悉尼音乐学院的院长Eugene Goossens游说建造 一个能够表演大型戏剧作品的场所当时进行戏剧表演的场所悉尼市政厅对于戏剧表演来 说太小了在1954年,Goossens成功取得了新南威尔士州总理Joseph Cahill的支持, Joseph Cahill要求要求设计一个专门用于歌剧的剧院也是Goossens坚持将歌剧院建在 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上尽管Cahill曾想将其建得离位于CBD西北方的温耶德火 车站(Wynyard railway station, Sydney)更近一点 据设计者晚年时说,他当年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 橙子启发了他而这一创意来源也由此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悉尼歌剧院前,供游 人们观赏这一平凡事物引起的伟大构想。
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 外观及结构 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 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 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歌剧厅第三 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 基座内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 面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湾,三面临水,环境开阔,以特色的建筑设计闻名于世,它 的外形像三个三角形翘首于河边,屋顶是白色的形状犹如贝壳,因而有“翘首遐观的恬静 修女”之美称 无论如何,设计演奏厅都会采用同一个理论,就是把整个剧院设计成又长又窄,成一个长 方形,因为左、右两边的距离差别少,所以声效差别不大,而且出现多种回音的情况亦会 较少,所以声效方面会较容易处理,情况就有如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整个剧院成一个长方 形,虽然外形是成蛋形,但只是用金属外壳包着3个长方形而言 但是约翰·伍重设计的 悉尼歌剧院的外形成鸡蛋形,圆拱形的天花则会制造多种的回音,而且声波可能反射至歌 手身上,而不是到达观众席,所以设计方面出现很大的难度,所以最后多用途的剧场则只 可以设计成演奏厅。
由于约翰·伍重的设计在技术层面上完全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在结构上的问题,所以整个设计在后 期是完全重新设计,而设计时间更达至12年之久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屋顶的结构 原来的设计不单 没有规律,各扇型结构都有不同的弯曲度,完全没有逻辑可言,而且不同的弯曲面是互相接触的,但 在无规律弯曲面的接合上,是很难确保施工的品质管理 为了方便工程上的管理上,各扇型的单元 便归一至类似的弯曲度,各部件只是比例上的不同 因此便可以用预制件的方式来制做各混凝土的 部件,而不用在现场做模,品质管制方面便容易处理至于结构承重则是更大的问题,因为在1960 年时还未有任何工程师设计过这样的扇型的蛋型结构,而且由于室内是剧院的关系,是不可以在柱和 梁来承担屋顶的重量在最初的设计是把打算用混凝土作为结构外墙,但这样并不能够使这样的外型成为独立的 安全结构,之后工程师不断地研究不同的方法,如在屋脊上加入钢结构框架,并屋顶建造 成厚厚的结构墙不过,最终的方法是使用了折合式的混凝土结构墙,情况就好像一个弯 曲了的屏风一样,利用折合多层的结构来支撑屋顶,每一层的折合便有如一个拱门一样, 这样便能承重亦不破坏原有设计外型的弯曲度。
由于这样的外型而大跨度的结构是前所未 有的,工程师都未必知道折合式的结构是否适合,所以便利用了电脑作结构分析,这亦是 世界第一次使用电脑作结构计算的工程,创了建筑工程的先河于1958年12月5日开始,建筑公 司为Civil & Civic,奥雅纳工程顾 问公司的工程师们则负责监督和 指导政府出于对资金和公众舆 论的担心力求工程尽快开展然 而约翰·伍重的最终设计却仍未完 成1961年1月23日,工程已比 预计延后了47天,这主要是因为 遇到了一些没有预料到的困难( 包括天气,没有预料到的雨水改 道,工程在正确的结构图准备好 之前就已开始,合同文件的改变 )矮墙的工程最终于1962年8 月31日完成迫使工程尽快开展 的行为最终导致后来产生了一些 显而易见的问题和这样一个事实 :矮墙的强度并不能够支撑它的 屋顶结构,因此必须要重建 建造阶阶段一:建造阶段二:在最初的歌剧院设计中,这些壳并没有几何学上的定义, 但在设计过程的开始阶段,这些“壳”被定义为由一系列的 混凝土构件组成的排骨支撑起来的抛物线然而,奥雅纳 工程顾问公司的工程师们找不到一个建造这些“壳”的方法 使用原地浇筑的混凝土来建造的计划由于造价高昂而遭 到了否决,因为屋顶的结构不同,这样就要求有不同的模 具,最终导致造价高昂 。
在找到一个经济上可以接受的解 决办法之前,设计队伍反复尝试了12种不同的建造“壳”的 方法(包括抛物线结构,圆形肋骨和椭圆体)在“壳”的 设计工作是最早利用电脑进行构造分析来完成构造分析的 工作之一在1961年中期,设计队伍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 :所有的“壳”都由球体创建而来该办法可以使用那个一 个共同的模具浇注出不同长度的圆拱,然后将若干有着相 似长度的圆拱段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球形的剖面究竟谁是 这个解决办法的发明者成了一些争论的主题壳”由 Hornibrook Group Pty Ltd建造,他负责建造了第三阶段 Hornibrook在工厂中制成了2400件预制肋骨和4000件屋顶 面板,着加快了工程的进度这个解决办法的成就在于利 用预制混凝土构建从而避免了建造昂贵的模具(他同样允 许让屋顶面板在地上就大片的预先建造组合好,而不是在 高处一个一个的拼接上)Ove Arup和合作方的工地工程 师惊讶于这些“壳”在完工前使用了创新的调节型弯曲钢铁 桁构梁来支撑不同的屋顶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是公认的20世纪世界 十大奇迹之一,是悉尼最容易被认出的建筑,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络绎不绝 前往参观拍照,清晨、黄昏或星空,不论徒步缓行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剧院随时为 游客展现不同多样的迷人风采。
悉尼歌剧院设备完善,使用效果优良,是一座成功的音乐、戏剧演出建筑那些濒临 水面的巨大的白色壳片群,象是海上的船帆,又如一簇簇盛开的花朵,在蓝天、碧海、 绿树的衬映下,婀娜多姿,轻盈皎洁 这座建筑已被视为世界的经典建筑载入史册2003年4月,悉尼歌剧院设计大师 约翰·伍重先生获2003普利策建筑学奖普力策奖是对伍重和他的杰作的最终承 认 2008年11月29日,约恩·乌松在丹麦去世,享年90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 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大师,在他生前直至去世都没能够亲眼看过他自己的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