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6DNA的复制与修复.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41628017
  • 上传时间:2023-01-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0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四章 DNA的复制与修复从本章起,我们进入高级生化的内容,分子生物学这几章的内容都是近代生化史上最耀眼的成果,它们都与中心法则有关中心法则是50年代Creck提出的遗传信息流动之方向的假说,目前其最完善的形式是:转录 翻译 DNA -------→←------- RNA ---------→←………… 蛋白质复制 逆转录 复制 逆翻译 §1.DNA的复制一. DNA复制的一般规律1. 半保留复制由一个DNA分子(称亲代DNA)变成2个DNA分子(称子代DNA),这2个子代DNA分子的一级结构完全一样在任何一个子代DNA分子中,一条DNA单链来源于亲代,另一条是新合成的,2条链仍然是碱基配对的 -----→ --------------…………………+--------------…………………亲代DNA 复制 子代DNA 实验证明:同位素(15N)示踪技术和密度梯度超离心(CsCl),排除了全保留式和弥散式,见P472或草图,证明了只有半保留方式 -----→ ----------------------------+……………………………………---------------------------- -----→ --------------…………------+--------…………………………2. 需要模板和引物,底物是dNTP,模板是亲代DNA,新链就是以老的DNA单链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的。

      引物一般是短的RNA,也有用蛋白质做引物的(Φ29噬菌体),也有用DNA单链的(回折)3. 复制的方向(新链延伸的方向)新链按5’--→ 3’方向合成的,见P138解释2种延伸方向要求底物dNTP具有3’-OH和5’-PPP证明:正常底物中掺予ddNTP,如果产物是具有3’端ddNTP,则是按5’--→ 3’方向合成,如果产物中根本没有ddNTP则是按3’--→ 5’方向合成,见P138解释,结果是前者4. 有固定的起始点,通常是双向复制,也有单向复制的见草图5. 复制是在解链(局部)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会形成复制泡(眼)或复制叉,见P4746. 复制是半不连续的从起始点开始一条新链是连续合成的,称为前导链另一条新链是不连续合成的,称为后随链,后随链中的小片段叫岗崎片段,每合成一段岗崎片段都需要引物,见草图一个复制泡合成一段岗崎片段,见讲义P33二. 参与DNA复制的酶和有关蛋白质1. DNA拓扑异构酶引起DNA在正超螺旋、B-DNA、负超螺旋之间互变,以便解链ToPoⅠ:消除负超螺旋(原核)、消除正超螺旋(真核),不需要能量ToPoⅡ:引入负超螺旋,需要能量2. DNA解链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DNA解链,需要ATP供能。

      目前发现4种解链酶Ⅰ、Ⅱ、Ⅲ和Rep蛋白,其中解链酶Ⅱ与后随链之模板结合,Rep蛋白则与前导链之模板结合3. 单链结合蛋白SSB:Single Strand Binding结合在模板DNA单链上,防止已解链的DNA重新形成双链4. RNA引发酶负责合成一个小片段RNA,作为新链DNA的引物,此酶就是一种RNA聚合酶,受利福平抑制5. DNA聚合酶: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1> DNA聚合酶是DNA复制最重要的酶,催化反应:模板/引物-3’-OH + dNTP Mg2+-------→DNA聚合酶 模板/引物-dNMP-3’-OH +PPi由上式可知底物是dNTP,复制方向是5’--→ 3’<2>在E.coli中,共发现了3种DNA聚合酶:DNA聚合酶Ⅰ、Ⅱ、ⅢDNA聚合酶Ⅰ,Kernberg发现,诺贝尔奖得主,该酶是个多功能酶,共具有:5’--→ 3’聚合; 3’--→ 5’外切,用于自我校对,即当聚合过程中出现碱基配对错误时,该酶聚合活性丧失,3’--→ 5’外切活性激活,但矫枉过正,多切除了10%,然后又恢复聚合活性;5’--→ 3’外切,用于切除引物;水解PPi,加快聚合反应并使之不可逆。

      DNA聚合酶Ⅰ不是E.coliDNA复制中的最主要酶,这是因为DNA聚合酶Ⅰ缺陷型的E.coli照样存活DNA聚合酶Ⅱ:与DNA聚合酶Ⅰ功能相似,但没有5’--→ 3’外切DNA聚合酶Ⅲ:与DNA聚合酶Ⅰ功能相同,其聚合活性比DNA聚合酶Ⅰ高1000倍,是E.coliDNA复制中的最主要酶<3>真核生物中的DNA聚合酶,共有5种:DNA聚合酶α、β、γ、δ、ε,除了γ粒体中外,其余都在细胞核中6. 切除引物以及填补空白的酶当DNA复制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引物将被水解掉,由引物酶作用,这样前导链尤其是后随链(岗崎片段之间)就出现了空白,再由填补空白的酶以岗崎片段为引物,合成一段新链,见草图解释在E.coli中,这2种酶都是由DNA聚合酶Ⅰ来充当的7. DNA连接酶:将各片段之间形成3’,5’-磷酸二酯键,使新链都连续完整三. DNA复制的过程:起始→延伸→终止1. 起始起始点的识别 引发酶:一种RNA聚合酶↓ 解旋、解链 拓扑异构酶、解链酶、SSB,形成复制泡↓ 引物合成 引发酶、NTP、碱基配对其过程参见讲义P35,注意:应该是双向复制,为了简单明了,只画了单向2. 延伸:DNA聚合酶、模板、dNTP、碱基配对、3’,5’-磷酸二酯键、前导链、后随链(岗崎片段),占满一个复制泡,见讲义P35补页。

      继续解旋解链,继续合成前导链和后随链(每一段岗崎片段都需要引物),见讲义P35补页之反面在E.coli中这个DNA聚合酶是Ⅲ3. 终止:没有终止点,直到合成完毕伴随着引物切除 引物酶:一种RNA外切酶↓ 空白填补 DNA聚合酶,在E.coli中是Ⅰ↓ 片段连接 连接酶见讲义P35补页之反面注意:这一过程并不是要等到新链完全合成完毕后才进行,而是在延伸时就在进行另一四. 复制的模型1. θ复制模型:质粒、原核生物染色体DNA、真核生物细胞器DNA都是双链环状DNA,它们的复制符合θ复制模型其特点是:由一个起始点开始,按照DNA复制的一般过程双向复制,复制过程中形成θ性状,复制完毕后,2个DNA分子相交,由拓扑异构酶Ⅱ来分开(先切开后连接),见P4752. 滚环复制模型:噬菌体φχ174的DNA是单链环状的,它的复制见讲义P35首先借用宿主(E.coli)中的DNA复制系统(聚合酶、底物等),以自身的DNA为模板(+链),合成一条负链;再由病毒自身携带的A蛋白内切-链,A蛋白并与-链的5’端之5’-P共价结合,A蛋白又与质膜连接,这样就把+-DNA链悬挂在了质膜上解下来发生的解链过程就好像是+链沿着-链滚动的过程,并以+链为模板,-链为引物合成前导链,而以-链为模板合成后随链,这样继续滚动,可以无止境的合成下去。

      五. 真核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比较1. 真核、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基本相同,都有起始、延伸、终止三个阶段2.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DNA要与组蛋白组成核小体(串珠结构,见草图),要先解聚,裸露出DNA,因此,起始过程比原核生物复杂3. 真核生物DNA复制时,有多个起始点,原核生物只有一个,虽然从每个起始点看真核的速度都慢于原核,但总速度却大于原核4. 真核生物DNA复制时,只复制一代,而原核生物DNA可以多代同时复制,当第二代DNA尚未复制完毕时,第三代、第四代DNA就已经开始复制了,形成多重复制泡现象5. 真核生物DNA复制时,组蛋白也同步合成,而且是全保留的合成,原核生物没有6. 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有5种,原核生物只有3种六. 2个难题的解决1. 前导链和后随链的齐头并进问题前导链连续合成,只有一个引物,而后随链不连续合成,有很多引物(每个岗崎片段都有一个引物),理论上讲应该合成得慢一些,但实际上是齐头并进的DNA聚合酶是个二聚体,后随链的模板链扭转180度2. 末端的烦恼中途切除RNA引物后,可以以相邻的岗崎片段为引物来填补空白(见草图解释),但当合成完毕后,每个新链的5’端切除RNA引物就再也没有相邻的任何东西做引物,那么,这个空白是如何填补的呢?首先在每个模板的3’端连接一段寡聚脱氧核苷酸,然后自身折转做引物,合成一段前导链,直到把空白填满,最后将该段寡聚脱氧核苷酸切除。

      见草图§2.DNA的损伤和修复一. DNA的损伤:生物体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要经历无数次DNA复制,生物体的细胞与环境也物时不在相互作用,这就难免DNA会出错1. 碱基错配在DNA复制过程中,新链中的个别碱基逃避了DNA聚合酶的校正作用,没有遵循碱基配对原则与模板严格配对,这就是DNA的碱基错配损伤其后果是不能正常复制和转录,造成1/2子代变异见草图2. 嘧啶二聚体DNA受紫外线照射,相邻的两个嘧啶碱基会形成共价键,叫嘧啶二聚体,最常见的是∧TT导致DNA变形,不能正常复制和转录(不能严格的遵守碱基配对原则),常常致死,这就是紫外线杀菌的道理同样也会造成1/2子代变异3. 甲基化烷化剂如化学武器(芥子气,二战中)、煤焦油可导致DNA上碱基的甲基化,例如将G→mG,不能正常复制和转录(不能严格的遵守碱基配对原则)4. 脱氨据估计,人的DNA每天脱氨1000次以上,可使C→U、A→I,导致DNA不能正常复制和转录(不能严格的遵守碱基配对原则)二. DNA的修复:DNA的损伤都会造成DNA该处碱基不严格配对,使DNA分子变形,为修复酶提供了识别依据1. 直接修复:仅需要一种酶的作用就可以一次性将DNA损伤修复。

      <1>光复活作用微生物在紫外线照射后,暴露在强烈的可见光下,其存活率明显提高(比放在暗处)微生物细胞内存在一种光复活酶,能识别嘧啶二聚体,并切开其共价键,使DNA恢复正常,该酶受可见光激活平时该酶在DNA上滑动(象火车),识别并附着在嘧啶二聚体处,有可见光即被激活,切开共价键,使DNA恢复正常人和哺乳动物没有此酶<2>甲基转移作用甲基转移酶能够识别甲基化的碱基,如mG,它将甲基转移到自己身上(-SH),修复了DNA但牺牲了自己-----自杀性底物又一例子2. 间接修复:需要多种酶的共同作用才能将DNA损伤修复,这些酶包括DNA内切酶、DNA外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修复过程是切除错误部位、填空、连接<1>碱基切除修复针对脱氨的碱基,由DNA糖苷酶先把错误的碱基切除,使该处成为无碱基位点(AP位点),再由AP核酸内切酶和外切酶共同作用,将AP位点切除,然后由DNA聚合酶填空,DNA连接酶连接<2>脱氧核苷酸切除修复由DNA内切酶、外切酶共同作用切除损伤部位的脱氧核苷酸,然后由DNA聚合酶填空,DNA连接酶连接3. 重组修复这是一种通过复制来修复损伤的方式见讲义P38草图§3.逆转录与RNA的复制一. 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只有RNA病毒(如艾滋病毒)具有此种现象。

      1. 逆转录酶:由RNA病毒自身携带的酶,是个多功能酶,具有三种功能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叫互补DNA(cDNA)RnaseH:水解杂交分子中的RNA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2. 逆转录过程:RNA病毒自身携带有逆转录酶以及引物tRNA,注入到宿主细胞后,发挥第一种功能,以RNA为模板、tRNA为引物,合成cDNA;接着发挥第二种功能,水解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