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辅导资料七.doc
4页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 散步一、字词熬( )拆散( ) 分歧( )霎时( ) 水波粼粼( ). . . . ..二、课文分析1、文章内容:文章写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四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围绕着三种亲情:母子情、夫妻情、祖孙情表达了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2、人物分析:“我”: 孝顺善良 母亲: 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 儿子:聪明乖巧3、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一个家庭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作者的意思是已经超出了事情本身,实际上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4、从这一家的散步中,体会到了什么人间真情?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尊老爱幼;一家人的幸福和谐第二课 秋天的怀念1、课文里写了三次秋天里看菊花2、在母亲的影响下由“我活着有什么劲”的绝望心理到“要好好儿活”的坚强再生心理3、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是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4、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5、“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 ,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的唯一寄托6、从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想对自己、 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1第三课 羚羊木雕一.字词教学①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犄角( ) 怦怦( ) 寒颤( ) 树杈( )攥着( ) 脸颊( ) 反悔( ) 挽回( )②根据词义写出词语像身体和影子一样不可分离,形容关系密切 ( )不跟别人商量,按自己的见解决定 ( )对以前答应的事后悔或不承认 ( )二、课文分析1、文章结构:本文所叙故事是围绕羚羊木雕这条线索而展开的故事情节依矛盾冲突,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成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爸妈、我、万芳分别是怎样的人?爸妈:重财轻义;“我”:珍惜友情;万芳:仗义明理。
阅读课文后三段文字,关注下列问题:1、写月光冷冷的有什么作用? 以冷冷的月光烘托心情的哀伤2、写万芳的出现有什么作用?万芳的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 是对“我”反悔的原谅3、“我”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流泪既是为被逼反悔的伤感,又是因友情的感动4、文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有哪些?“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用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理的严重伤害5、“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的含义是什么?表示孩子对父母做法的严肃质问我”的不服是出于真诚无私的友爱 “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我,但是,“我”是迫不得已的,主要怪父母,怪他们不懂得孩子的感情和人格,对孩子采取了简单生硬的态度第四课 散文诗两首一. 字词匿笑( ) 沐浴( ) 祷告( ) 并蒂( )欹斜( ). . . . .菡萏( )( ) 徊徘( )( ) 荫蔽( )( ).. .. ..二、文学常识填空《金色花》作者是 国作家、诗人 它是散文诗集《 》中2代表作《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 ,原名,选自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 、 等《金色花》1、文章主旨:这篇散文诗以一个儿童的口吻,想象“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在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表达了“我”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2、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 ?“我”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 (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 ) (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4、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5 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表现了妈妈突然见到孩子时又惊又喜那种嗔怪、牵挂孩子的心情4. 三次嬉戏具体指什么? (三个场景:妈妈祷告时,孩子变成的花散发香气;读书,投影书页;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荷叶 母亲》一、文章主旨:《荷叶 母亲》这篇散文诗通过写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之情,赞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二、这诗篇散文采用了象征的写法:用荷叶象征母亲、用荷叶护莲象征母爱3.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体会这句思想感情。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 , 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 , 在孤独中的到欢乐 , 在失望中得到希望 , 在冷落时得到幸福第五课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 是由刘义庆组织编写的本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一 咏雪1、 重点字词:(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迅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3(2) 空中撒盐差可拟: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3)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2、重点语句:(1)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2)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3、本文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 ?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 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乐”等二 陈太丘与友期1、重点字词:A、与友期 行 约定 太丘舍去 :放弃 ; 离开 去后乃至 :才 ;到 相委而. .. .. .去 :丢弃 则是无信 :信用 下车引 之 :拉 入门不顾 :回头看. . .尊君在不 :通“否”,表疑问.B、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尊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我的父亲,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2、重点语句①期日中, (友 )过中不至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朋友 )过了正午还没有到来② (家君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家君 )不是人啊 !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 (您 )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 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3、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来描写人物的4、人物性格A 、陈太丘:诚实守信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B、友人:言而无信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言语无礼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知错能改 (友人惭,下车引之 )C、元方:懂礼识义 (待君久不至,已去 )义正词严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童真无邪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还有“元方入门不顾”都是童真无邪的表现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