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散装同步2010闵行区一模.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34478803
  • 上传时间:2018-02-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09 学年闵行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2010.1阅 读 (8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7 分)论“和而不同”刘固盛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含着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其中, “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力量之源,也是造就中华文化浩瀚弘通的博大气象和历久弥新的内在品格在中国文化史上, “和而不同”的思想形成很早,而其完整表述,最早见于《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此,虽然孔子是以“和而不同”当作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但后人以之作为一种文化精神, “和而不同”的内涵就远远超出了君子小人之辨了②“和而不同”是多样性的统一与均衡,在文化精神上体现的是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其精神旨归乃在于人的“心和” ,即内在心性的宽广包容、通达平和 “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既是一种君子之风,□协调君臣关系、君民关系的准则,同时□适用于处理国家、民族以及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早在《尚书·尧典》中就主张用“和”的方式对待族群、邦国 “协和万邦” ,需要承认差异性,需要互相包容,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原则,正是“和而不同” 在历史的长河中, “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内化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质,赋予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巨大气魄。

      无论是儒、道思想的互融互补,还是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相激相荡而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抑或对我们形成强烈冲击的西方文化仍然能够被中华文化加以化解并进行有效的吸收融会,都和中华文化的包容精神有莫大的关系今天, “和而不同”仍是各种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重要原则诚如汤一介先生所言:“如果我们希望中国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我们希望中国文化今后能对人类文明有所贡献,就必须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对待其他民族、国家、地域的文化,充分吸收他们的文化成果,更新自己的传统文化,以创造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新文化 ”③和而不排异,和而不苟同,孔子所言“当仁,不让于师” ,此之谓也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可以吸收融会各种异质的文化,但从来不会丧失自我,总是能够坚守民族文化的本位性,亦源于此因此, “和而不同”就是尚和而不盲目附和,具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文化立场上则体现出刚健守正的固本精神④“和而不同”还体现出刚健向上的精神气象天道的运行强健不止,赋予万物性命生机,万物保持太和状态,欣欣向荣天道刚健纯粹,万物亨通,自然和畅,社会和美,没有压抑,没有冲突,君子之德亦当如此⑤“和而不同” ,也意味着坚守正道君子之和具有一股中正之气,并能矫正君父师长朋友之失,此与小人之同异也。

      朱熹对“和”也有很深的认识, 《朱子语类》卷四十三云:“大抵君子小人只在公私之间,和是公底同,同是私底和……盖君子之心,是大家只理会这一个公当底道理,故常和而不可以苟同 ”朱熹认为君子之和当以公正为原则,做到心底无私君子尚义尚正,心底坦荡,纵使与尚同的小人相处,也不会受其影响,仍旧能够保持自己固有的平和与正气,这就是“和” 从这个角度来说,和、同之辨,诚然关系到天下之治乱与文化之兴衰⑥《国语·郑语》记载有史伯回答桓公的一段话:“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和则生,万物的创生都以和为基础 “和而不同”在文化精神上表现出生生不息的创造性⑦和则生物,这也是老子的思想 《老子》第 42 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这一有关万物化生的经典表述中, “三”通常被解释为“和” 实际上,和则生的观点,是儒、道二家的共同主张,如《管子·内业》主张:“和乃生,不和不生 ”《荀子·天论》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和则生,同则绝,和而不同,生生不息,从万物的产生到文化的发展,莫不如此中华文化经数千年之演进,绵延不绝,总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 (选自 2009 年 11 月 7 日 《光明日报》有删改)l.(1 分) 本文中, “和而不同 ”的“同”可以理解为 。

      2.(2 分) 第②段引用汤一介先生的话,其作用是 3.(3 分) 联系上下文,为第②段空白处选项填空,简述理由1)也是 也 (2)也是 都选项: ; 理由: 4.(3 分) 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论述了“和而不同 ”的文化精神B. “和而不同” 就是人内在心性的宽广包容C.本文论述了“和而不同 ”的顽强斗争精神D. “和而不同”就是与小人相处也能固守正气5.(3 分) 阅读全文,概述“和而不同”的主要内涵6.(5 分) 结合本文,谈谈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时代,我们如何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来面对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20 分)树的印象向午平①树,对于我,最初的印象就是家因为,在湘西的每一个村寨不管周围的山头是如何的光秃,她的村寨口总会有那么几株高大苍老的树饱经风霜地矗立着童年的我偶尔走出去,再疲惫地回来时,一看到村寨口的那几株老树,便知道到家了,一种温馨就在小小的心中开始饱满地鼓荡。

      尽管是走在路上,明明清楚离家还很远,只要望见某个山坳有一丛老树撑起的阴凉,就明白那背后一定躲藏着一大片属于别人的屋檐屋檐是别人的,但家的感觉是一样,我小小的脚步也就会踏实快捷起来②那时候,我弄不明白村寨口的树为什么逃得过像山头上的那些树一样被砍伐的命运,竟然能够穿越许多岁月与苦难于是,我常常去那几株树下寻找答案答案,当然是没有的树下大多有一座小小的房子,里面有碗,有厚厚的灰烬;每遇过年过节,那碗中会出现糖果和肉块,还有香的烟雾悠闲地婀娜奶奶告诉我,那是土地堂,是保佑我们五谷丰登的神住的地方再去的时候,我抚摸着那些苍劲的树杆、皲裂的树皮,我总会幻想有神的话语会通过自己的小手传达到我的心底也许是因为我的浅薄;不管如何的虔诚,神从来没有对我说过只言片语从此,我不再去那大树下的土地堂,但树是家的印象仍是那么固执地镌刻在了我幼小的心底③我走不进神的世界,有时候却好像能听到树的声音第一次听到树的声音,是我家的一株老柳树,我不知道他是我的哪一个爷爷的爷爷栽种的,总感觉到它应当和月亮上那株吴刚所砍的桂花树一样老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那棵老柳树轰然倒塌第二天,我守在它的边上,不准父亲把树截成圆木,因为它的根须上还沁着水珠。

      我说,那是老柳树哭泣的眼泪,好多天我都听到它在哭④对树进一步的认识,是缘于它作为梁的使命湘西多树,乡民们便就地取材,建造的多是木房子,而这房子最为重要的就是那一根放在正中间的梁因为其重要,所以从选材开始就极其严格,诸如作为梁的树必须高大、挺拔、无虫眼等等我想,人们把有用的人才称为栋梁该是缘于此吧⑤参加工作多年以后,因为一个童年的伙伴对阴沉木的痴迷,几天前我回到故乡,因为许多乡亲都外出打工,整个村寨袒露出毫无生气的呆板与沉静寨口的大树也已倒塌不在,我一下子感到了对家的陌生⑥在伙伴掏挖阴沉木的溪边,除了一堆调皮的孩子,还有几位白发丛生的老人我走近那一株需要两人才能合抱的阴沉木,伸出手去抚摸它已经黑得发亮的树皮,不曾想那树皮却如泥般地脱落了我一下子回到了童年,童年的我在溪中游泳的时候常常看到这些黑泥,但怎么也想不到这些黑色的淤泥竟然会是树的另一种形式的存在⑦再去细看,那阴沉木周围的泥上,还印有许多翊翊如生的树叶的形状形状依然,叶脉仍旧,但那里面流淌过的鲜活的汁液已经凝固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前的岁月里了我分明听见这些叶片在远古的风中活泼泼地舞动,然后合起来拧成一波又一波雄浑的林涛,阐述着大自然让人震耳发聩的语言。

      那是树的大海,那是林的大洋,在那无比博大的海洋里,一切的存在都会显得渺小、显得无助剥去阴沉木表层的泥皮,树的坚硬便显露出来,那冰冷的坚硬有铁的质感,这也许就是它经过了时间数不清的陶洗后仍然能够存在的原因失去了生命,但那与生俱来的挺拔和倔强的信念不经意间就穿透着时间与空间的悠远在现实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些树,就是化成了柔弱的泥,它也会催生种子培育新一轮生命要不就再次通过岁月厚实的沉淀,生成煤的热量,通过燃烧焕发出火的光焰⑧老人说,这溪里之所以埋着许多阴沉木,是因为这里很多年前就生长了大片古老的森林随后,他又指了指周围的山,你们看,那些小树在很多年以后也许会成为这溪底的阴沉木⑨远望之间,这才发现原本荒芜的山坡上长满了生机盎然的小树,有了这远景的衬托,再去看作为近景的村寨竟有些生动起来⑩我突然明白,树是村寨的灵性,更是大自然的灵魂有了这灵性与灵魂,才会生出诸多的美来节选自 2009 年第 8 期《青年文学》有删改)7.(2 分) 第②段中,作者写“土地堂”的作用是 8.(2 分) 仔细阅读第⑦段中的划线句,说说它在文章中的含意。

      9.(3 分) 第①③段画线部分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 10.(6 分) 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文章中树被作者赋予了灵性和生命 B.文章中树给作者的印象就是自己的家C.作者对于树的好感始于树可以做栋梁D.本文中的树象征人类不朽的精神灵魂E.第⑧段老人说的话颇富历史沧桑之感F.文章结尾深化了主题,读来意味深长11.{2 分) 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分析第⑦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阴沉木树叶的?12.(5 分) 细读本文与下面史铁生《合欢树》中的文字,比较两者写树手法的不同并简述各 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三)默写5 分)(任选 5 空,如超过 5 空,按前 5 空评分)13.(1) ,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2)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3)造化钟神秀, 。

      杜甫《望岳》)(4)醉里吴音相媚好,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5) ,任重而道远 《论语》七则)(6)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7)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纱》)(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 14—16 题7 分)客思贾岛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著旅人心独言独语月明里,惊觉眠童与宿禽14.(1 分) 贾岛“推敲”的故事,让我们想起“鸟宿池边树, ”的诗句15.(2 分) 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三句两个“独”字表现了诗人的孤独B.第二句的“旅人心”三字和诗题相照应C. “月明里”三字蕴含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D.末句与“月出惊山鸟” 所表现的情境相同16.(4 分) 请对这首诗的第一、二两句的语言特色加以赏析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2 题18 分) ①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棹往返,甚惬素心。

      家贫,蓄古琴①,行吟醉卧以自娱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