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气安全防护技术..ppt
40页煤气安全防护技术 一、煤气分类、成分及特性 ¨U:\40+4学习讲义(分厂).doc 注: 1、比重: ¨指煤气重度与同状态下空气重度的比值 ,是煤气安全的重要参数比空气重的 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蒸汽,能在地面流 动扩散到相当远的地点,一旦遇到火源 就会被点燃,并将火焰传播回来,引起 着火爆炸事故,或积存于低洼处,遇明 火而着火爆炸,或人员中毒 ¨实例:“1.6”事故 转炉放散阀熄火 高炉放散 2、热值: ¨指1标准立方米煤气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 量,影响燃烧爆炸事故的难易 ¨实例:爆发实验 30平米烧工具掉落燃 烧事故 3、爆炸极限: ¨煤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一定浓 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遇火源 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就叫爆炸极限 ¨实例:爆发实验 氧含量分析 谭家 山微爆事故 4、产气源: ¨焦炉(二大二小)——焦炉煤气 ¨高炉(一大五小)——高炉煤气 ¨转炉(三座)——转炉煤气 5、用户: ¨焦炉煤气——民用、点火、掺烧、焦炉 自用、精制煤气、制氢 ¨高炉煤气——竖窑、机电、老石灰窑、 锅炉发电、热风炉、喷煤、焦炉 ¨转炉煤气——大高炉热风炉 ¨混合煤气——其它用户 ¨6、根据不同煤气,确定作业 危险等级和警戒等级。
二、煤气工艺(略) 三、煤气设备和设施》 ¨1、混合站与加压站 ¨主要故障:煤气源全部断绝或某种气源 断绝 ¨处理:对煤气源断绝,需查明断绝原因 ,通知所属煤气用户止火或保温;全部 断绝时,应立即向管道内通蒸汽或氮气 ;某种起源断绝时,可分情况,关闭断 绝气源的蝶阀,必须保持管道压力在 500PA以上 2、煤气柜 主要问题:煤气或空气的置换 ¨方法: ¨(1)间接置换:利用惰性气体作为空气 或煤气的中间介质 ¨A 置换空气:打开排气口,浮塔(湿式)或活塞(干 式)处于最低安全位置,通过进口或出口放进惰性气 体,经检测氧气(或二氧化碳)合格后,关闭惰性气 体,换接煤气整个换气过程保持柜内正压大于500Pa ¨B 置换煤气:气柜排空到最低安全点,关闭进出口阀 ,利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一般氮气量应为柜容的2.5 倍,经检测CO 合格后,关闭惰性气体,鼓入空气 (2)直接置换: ¨煤气和空气直接置换因煤气与空气的 混合气体经过从到达爆炸下限至超过爆 炸上限的过程,存在着火、爆炸的危险 ,所以一般不宜使用不得不使用时, 必须严格防范,如100米内设警戒,煤气 流速小于10米/秒,接地电阻小于4欧等。
¨特例:高炉煤气置换 局部惰性气体置 换 3、煤气管道 ¨(1)煤气管道实验要求: ¨A 煤气管道压力大于100000帕的,进行 强度实验和严密性实验; ¨B 煤气管道压力小于100000帕的,只进 行严密性实验 (2)实验的介质: ¨一般采用液压进行,实践中,工厂煤气 管道为常压管道,设计时未考虑水压实 验载荷强度的要求,常用气压实验代替 实验前的要求煤气管道系统施工完 毕,应经过工程外观检查合格,各处连 接部位和焊缝检查合格,清除杂物,将 不能参与实验的系统、设备、仪表等加 以隔离,并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强度 实验和严密性实验 (3)强度实验: ¨煤气正常运行的压力远小于管道和焊缝 的实际机械强度值所以是作为检查煤 气管道明显缺陷的预试压实验压力为 1.15Pj(架空管道)或1.5Pj(地下管道) 实验时,压力应逐级缓升,首先升至 实验压力的50%,检查有无泄露或异常 现象,然后将实验压力以10%为间隔逐 级升压,每级稳定5分钟,直至达到所要 求的实验压力为止稳定时间不小于1小 时,以无泄漏,目测无变形为合格 (4)严密性实验: ¨A 实验压力根据位置确定,但一般不小于 20000Pa; ¨B 常压架空管道允许泄漏率,一般小于1%每 小时。
¨A=1/t*(1-P2*T1/P1*T2)*100% ¨A——每小时平均泄漏率 ¨P1、P2——实验开始、结束时管道内气体的绝 对压力Pa ¨T1、T2——实验开始、结束时管道内气体的绝 对温度K ¨t——实验时间(一般为2小时) ¨C 闸阀、密封蝶阀等管道附件安装前,应按设 备规定实验压力要求,用压缩空气进行严密性 实验,采用涂肥皂水的直接实验法,以不漏气 为合格 ¨D 管道以闸阀隔断的各个部位,应分别单独实 验,实验过程中如遇泄漏或其它故障,不得带 压修理,待正常后重新实验 ¨实例:验收者不负责任案例 施工者欺骗手 段(盲断、加压) 4、煤气设备与管道的附属装置 (1)烧嘴: ¨扩散式烧嘴(有焰),运用于低压、低热值煤 气; ¨预混式烧嘴(无焰),适用于高压、高热值煤 气 ¨故障:回火与脱火——受烧嘴大小、燃料种类 ,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比、温度等影响 ¨扩散式燃烧一般不回火,预混燃烧易回火 ¨脱火主要是操作不当,煤气空气流速过大 ¨实践:预混燃烧,煤气大于400摄氏度,空气 大于600摄氏度易发生回火 (2)隔断装置 ¨A 插板:可靠的隔断装置 ¨B 闸阀:必须与水封联合使用,才成为可靠的 切断装置。
¨因结构笨重,切断可靠性差,逐渐被球阀和蝶 阀取代 ¨C 密封蝶阀与球蝶阀(NK阀):密封蝶阀必须 与水封联合使用,才成为可靠的切断装置球 蝶阀(NK阀)气密性高,往空腔注水保持溢 流就是可靠的煤气切断装置正逐步推广,取 代盲板抽堵的危险作业 ¨D 水封:只有装在其它隔断装置之后, 才是可靠的隔断装置 ¨E 眼镜阀、盘形阀和扇形阀:不宜单独 使用,应设在密封蝶阀或闸阀后面] ¨F 旋塞:一般用于快速切断的支管上 ¨G盲板:一般只用于煤气设施检修或扩建 延伸而多年仅操作数次的部位盲板作 业发生煤气中毒、着火、爆炸的频率高 ,国家提倡在新设计工程中应采用机械 操作的插板、眼镜阀等,而不应采用盲 板 (3)排水器: ¨A 管道按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的坡度, 一般每200-250米间距设置一个排水器, 水封有效高度为煤气计算压力加5000Pa ¨B 水封原理:当煤气压力P突破第一室水 封后, ¨第一室 P=H+P1 ¨第二室 P1=(H-h)+P0 ¨相对压力 P=2H-h P小于2H ¨达到平衡 四、煤气检测技术 1、浓度检测: ¨A 检测管,标尔卡法:CO与强氧化剂五 氧化二碘或亚硫酸铅钾等发生反应生成 碘或铅和二氧化碳,由其颜色变化进行 比长或比色阶来估算CO 浓度。
误差较大 且不能连续检测 ¨B 电化学检测仪:传感器寿命 响应时 间 检测范围 ¨C其它:半导体气敏型 红外线吸收型 气相色谱型 2、煤气区域作业时间: ¨CO 浓度 小于30毫克/立方米 长时 ¨ 小于50毫克/立方米 1小时 ¨ 小于100毫克/立方米 30分钟 ¨ 小于200毫克/立方米 15-20分钟 3、动火检测: ¨煤气爆发实验筒法: 点不着——空气 ¨ 爆鸣——爆炸性气体 ¨ 燃烧至筒底——煤气 ¨连续实验为合格 ¨实例:高炉煤气爆发实验 焦炉煤气管 道拆除动火 ¨ 灰分自燃事故 检测仪缺陷 4、动火审批: ¨一级:在运行的煤气管道及附属设施上 动火; ¨二级:在停运的煤气管道及附属设施上 动火; ¨三级:在煤气区域内动火 ¨实践:目前等级划分不科学性 五、煤气安全作业技术 1、停送煤气气体置换 ¨A直接置换:防止管道中的铁皮、氧化铁 皮摩擦起火; ¨B烟气置换:烟气中氧含量低于1%,一 氧化碳含量低于2%; ¨C惰性气体置换:氮气或二氧化碳; ¨D蒸汽置换:吹刷蒸汽耗量为管道容积的 3倍,蒸汽置换空气时,通煤气前切忌停 气,以免重新吸入空气,更不能关闭放 散管停气,以免管道出现真空抽瘪事故 。
2、加热炉送气点火略) 3、带煤气抽堵盲板 ¨带煤气抽堵盲板作业,劳动条件差,泄 漏煤气严重,中毒、着火和爆炸事故时 有发生,其特点是多发性、重复性,发 生频率高和人员(本人和他人)伤亡严 重程度大,所以国家一再要求以其它工 艺代替盲板抽堵,在限制条件下,尽可 能减少这种作业 ¨作业要求: ¨A 申请批准 ¨B 作业场所上风侧10米,下风侧40米的 扇形范围内设立专人警戒,严禁一切火 源和火种 ¨C 煤气压力保持稳定,并不低于1000Pa ,高炉煤气压力小于4500Pa,焦炉(混 合)煤气压力小于3500Pa; ¨D 尽量避免室内作业,禁止在焦炉地下 室作业; ¨E 加热炉前煤气管道顶有残余煤气的作 业,管道内必须通入蒸汽或氮气,保持 正压; ¨F 应使用铜制工具 ¨实例:公司目前状况 二轧爆炸事故 4、带煤气接管:人工开孔(钻 孔、搬眼) ¨机械开孔 5、漏煤气处理: ¨A 排水器冒气:关闭下水管阀门; ¨B 管道裂缝:小裂缝带压补焊; ¨ 大裂缝打铁卡子后再焊补; ¨C 管道腐蚀穿眼:木楔钉漏,再用铁板 包好后焊补; ¨D 法兰漏气:卸开螺丝,扎进石棉绳; ¨E 膨胀圈漏气:带压补焊或用上部带放 气头的保护套包焊。
六、煤气事故及预防 1、煤气中毒: ¨一氧化碳是剧毒性窒息性气体,主要是 破坏人体的供氧过程,从而引起缺氧窒 息的症状 (1)机理: ¨A 一氧化碳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氧对血红蛋 白亲和力的240倍左右; ¨B 碳氧血红蛋白解离速度慢,是氧合血红蛋白 的1/3600左右,并阻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 但吸入氧气后可使解离速度加快; ¨C 一氧化碳与肌红蛋白结合,使肌红蛋白对氧 的结合受阻; ¨D 一氧化碳本身不会引起特殊的病理损害,组 织损伤原因由缺氧所致 (2)中毒程度及症状: ¨A 轻度中毒:剧烈头痛、眩晕、心悸、胸闷、 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全身无力两腿 沉重软弱,未晕厥或短时晕厥脱离有毒现场 ,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多能很快消失; ¨B 中度中毒:不能自救,继而嗜睡麻木,意识 模糊,大小便失禁,进而昏迷,可能出现抽搐 及全身强直昏迷多在6-8小时内恢复,一般不 伴有合并症出现,一般无后遗症; ¨C 重度中毒:意识丧失,昏迷达10小时以上, 常并发各种缺氧性损伤,治愈后常有后遗症发 生 (4)抢救: ¨A 统一指挥,施救人员防护,先抢后救 ,先救后送; ¨B 人工呼吸法,胸外心脏挤压法(苏生 器、高压氧); ¨C 严防假死; (5)预防: ¨A 防止设备泄漏;采用自动化、机械化 新技术 ,加强验收责任,加强检测、监 控; ¨B 教育培训,多人作业。
2、煤气爆炸 (1)影响爆炸极限因素: ¨爆炸极限受容器直径、含氧量、压力、 温度等因素影响 (2)爆炸破坏主要形式: ¨直接爆破作用,冲击波,火灾 (3)预防: ¨A 采用防爆系统(防爆设备、工具,泄 压装置,紧急切断,检测仪表,防爆墙 等防护设施); ¨B 严格禁止火源,严控含氧量; ¨C 控制事故后果,防止人员坠落,建筑 物倒塌等二次事故; ¨D 发生爆炸后,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 迅速处理残余煤气 ¨实例:工业炉点火程序 风机爆炸事故 3、煤气着火 ¨(1)燃烧三要素: ¨煤气与助燃气(空气或氧气)混合; ¨混合浓度达到着火极限; ¨足够能量的引火源或最小点火能量; (2)预防: ¨A 消除火源:明火、表面高温、自燃发 热、冲击摩擦、绝热压缩、电气火花、 静电火花、红外射线等; ¨B 蒸汽、氮气等稀释惰化装置; ¨C 带煤气作业必须使用铜制工具,铁制 工具必须涂黄油; ¨D 清理附近易燃易爆物品 (3)着火事故处理: ¨A 轻微着火,可用湿泥、湿麻袋覆盖或灭火器 灭火; ¨B 直径100毫米以下的煤气管道着火,可直接 关闭阀门; ¨C 直径大于100毫米的煤气管道着火,停止有 关用户,根据火苗长短逐渐关小阀门降低煤气 压力,通入蒸汽或氮气灭火,但煤气压力最低 不得低于100Pa,严禁突然完全切断气源,以 免回火爆炸; ¨D 煤气设备已烧红时,不得用水骤然冷却,以 防管道和设备急剧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