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语文课更美(肖雪).doc
4页让语文课更美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最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语文课要有诗意,要有美感,要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一堂优美的语文课能吸引人、召唤人,能感染人、激发人,能教育人、改变人,能将学生带进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挖掘美、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语文教学中美的教学是不容忽视,值得大力探究的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让语文处处闪耀美的光辉语文教材不断地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对学生进行审美观的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语文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受美的心灵在语文教材中,处处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美的资源,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去开采打开语文书,你要让学生领略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优秀景象,明确这是诗与美结合的典范,诵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让学生“听”到春天的风声雨声和鸟儿婉转的啼叫声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映日荷花别样红”更是透出了自然之美屈原的忧国忧民,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辛的豪情激荡,无不表现出了一种气势磅礴的雄壮美;王维的松间明月,李清照的红瘦绿肥,陶渊明的东篱秋菊,杨万里的尖尖小荷等透露出的却是一种清新淡雅的柔和之美小学课文中很多的诗文还展现了具有心灵美的光辉形象自古及今,有“万里赴戎机”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王昌龄;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杜甫;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有“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周总理……在教材中,一大批先辈追求真理、爱国爱民、献身科学、忘我工作的高尚品行,无数艺术家献身文学艺术的可贵精神,都在时时放出夺目的光辉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留心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并以此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教师的心要细,细到对教材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话,乃至每一幅插图、图中的每一处细节中的美都要去细心体会,挖掘出来,让学生鉴赏,从而爱上语文书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各种体裁的文章,其语文都独具特色教学时,我们可透过课文优美语言的本身,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通过优美的文辞,让学生审视高远素雅的画面,产生对自然美、风景美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祖国河山壮丽的热爱之情形式方面,如诗词讲究节奏与整齐,对称与均衡,表现为整齐美散文表现为一种自由变化之美李廷扬说:“语文王国最根本的矛盾是言语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矛盾,能够真正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规律是美的规律,所有话语,一切文体,以及语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种格式安排,语气停顿,甚至于非语言因素的包装点缀等等,在表达内容、接受信息的交际过程中,都无一例外地要受到美的规律的制约和检验”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探究语文中这些美的形式,产生审美愉悦,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二、充分运用语文教学手段,让语文课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语文的突出特点就是诗意和美,语文教学就是要创造一种让学生“喜之不已、爱之不尽、流连忘返、依依不舍”,“思索品味而又思之无穷、味之无极”的境界。
一些优秀教师总能创造出动人的情境魏书生老师讲课像朋友谈心他正是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把听语文课变成一种美的享受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课堂语言与朗读教学声情并茂的课堂语言或动人心魄、或耐人寻味,它的感染力不亚于一首动听的歌曲、一幅美丽的图画,能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音量、音调、音速,变换声音的感情色彩,使语文课具有音韵美与和谐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自己饱含感情的范读,也可通过播放名家朗读的录音,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觉地进行审美判断,真切地感受作品的情韵和气势,接受美的熏陶感染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诵读练习,让学生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和晨读时间,或利用活动课、朗诵赛、演讲会、报告会,反复练习,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节奏,努力做到朗读字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宏亮使学生借助于自己的声音,体味作品的情趣及内在意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先声夺人,以情感人的效果2.教师板书设计与书写教学板书是教师教学的结晶,起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准确、简洁、新颖的设计,端正美观,行款整齐,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的板书,不仅便于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对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大有裨益。
教师可根据需要,变换字体,变换表述形式(格式)当然前提是必须熟练地掌握汉字的千变万化,提高自身的汉字,书写水平还可将千百年来的书法名家名作搬进语文课堂,作为教学的内容,进行写字练习,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字体端正,笔画清楚,求善求美这不仅能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汉字之美,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细致耐心,严肃认真的学风《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把“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作为语文学习的总目标提出来,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这是一项非常切合实际的素质教育内容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直观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打破了教室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教师可利用优美的音乐,引发学生的想象,也可借助图文互换,激发美的创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已成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现代课堂将更加凸现综合美感,语文课成为一种“美的享受”又有了更具新时代精神的表述三、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让语文之美无处不在除课堂教学外,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例如:工具书、课外读物,影视、广播、网络方面的资料,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方面的活动等等。
利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等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总之,教师在上课时创设的情境意趣,能使学生产生种种审美趣味;授课知识的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的喜爱和向往;教学形式的巧妙和谐能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形式之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学得更多、更愉快,充分感受信息时代学习的乐趣此外教学过程中思想内容的深刻性,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内心受到濡染,产生对真、善、美的喜爱和对假、恶、丑的厌弃之情,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教师高尚的情操,新奇的思想,独到的见解等,能使学生心里佩服,自觉接受教师的思想观念,模仿教师的风度,亲其师信其道,对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产生极大的兴趣,因而更加喜欢语文课内外的结合,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更好地适应实际需要,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