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经济学哲学手稿.ppt

30页
  • 卖家[上传人]:101****457
  • 文档编号:89379888
  • 上传时间:2019-05-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96K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手 迹,目 录,一、写作背景与出版 二、异化劳动理论 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后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一、写作背景与出版,1844年夏写于巴黎 历史背景 直接原因,1932年 首次全文公开发表 中文有两个《全集》版本,即《全集》第1版第42卷的版本和《全集》第2版第3卷的版本 单行本共有三个,即197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丕坤译本,1985年人民出版社根据《全集》第1版第42卷译文排印的版本,以及2000年人民出版社根据《全集》第2版第3卷译文排印的版本《手稿》的结构 这是部未完成的著作 一个序言,三个笔记,一个附录 序言:说明写作的计划及马克思对鲍威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态度 第一笔记:共四章,前三章分析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资本主义社会三大基本阶级三种收入来源,批判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劳动与资本对立的经济根源 第四章 主要分析“异化劳动”,批判资本主义雇用劳动的本质入选集)这一章是第一手稿也是整个手稿的中心第二笔记:(现仅存最后4页)继续论述了第一手稿提出的两个问题: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即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地产的问题,,第三笔记:涉及到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共产主义(批判各种观点,并正面论述);需要、生产、分工、货币,从而进一步论述劳动问题(对第二手稿的补充);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附录:注释。

      贯穿全书的两个基本概念:私有财产和劳动,二、异化劳动理论,1、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 异化: 德文 Entfremdung, 英文alienation Entfremdung一词译自希腊文,意为分离、疏远、陌生化把异化真正提升为一个哲学概念来运用始于黑格尔 黑格尔仍是在该词固有 的基本涵义上,在外化和 分离的意义上来使用它的黑格尔,,在费尔巴哈那里,异化才第一次被赋予这样的引申的哲学含义: 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同主体本身相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在,而且,反转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费尔巴哈,,“上帝越是万能,人就越是无能上帝越是无所不知,人就越是愚昧无知总之,为了使上帝成为一切,人就成了无 “人使他自己的本质对象化,然后,又使自己成为这个对象化的、转换成为主体、人格的本质的对象这就是宗教之秘密真正使异化概念流行起来的人是马克思 马克思在异化问题上的独特贡献,是对经济领域中异化现象的揭示马克思把哲学研究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将异化与对劳动的分析结合起来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外化出去,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

      2、异化劳动的基本规定,所谓异化劳动,指工人在资本主义基础上的活动、劳动反过来统治工人自己的,不以工人为转移的和根本不属于工人的劳动 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 (2)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 (3)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 (4)人与人相异化,,(1)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相异化 “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实现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被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劳动的这种实现表现为工人的失去现实性,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MN选P41,1995年版),,(2)劳动活动和劳动者相异化 “首先,劳动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

      (MN选P41,1995年版),(3)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 人是类存在物 “类生活从肉体方面说来就在于: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 (MN选P45,1995年版) “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 (MN选P45,1995年版),,(4)人与人相异化 “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同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人同他人、同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 (MN选P47,1995年版) “一般地说人同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 (MN选P48,1995年版),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后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1、用新的术语和概念来替代异化的职能 “个人力量(关系)由于分工转化为物的力量这一现象 “分工和私有制是两个同义词,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2、保留了异化概念,但不是中心范畴,失去了先前出发点的意义 《资本论》及一系列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完成了对早期异化劳动理论的改造,再次大量启用了异化话语,尖锐地批判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和物的主客观关系颠倒,即物对人的奴役、人和人的主体间关系的物化。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异化取得了典型的形态,即资本主义是典型的、全面的、深刻的异化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前提、生产过程本身及生产成果的异化,再生产过程则进一步表现为劳动者的自我异化的过程 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工人是人格化的劳动力商品工人不仅是被剥削者、被压迫者,而最根本的是他被剥夺了生产者的主体地位,被贬低为物 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更是社会地位上的,人的存在和发展权利上的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观念三大拜物教观念正是这种异化了的现实世界的反映,是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深刻表现,人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受自己的创造物奴役 “这是一个着了魔的颠倒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资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为社会的人物,同时直接作为单纯的物,在兴妖作怪拜物教思想 (1)商品拜物教 拜物教,马克思在宗教世界的幻境中找到的对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变成物与物之间关系的虚幻形式这一现象的比喻在商品世界中,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劳动产品的社会性是作为商品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的商品交换是以价值量为基础的等价交换 他的劳动产品能否顺利地成为商品,给他带来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是幸福还是苦难,是由商品生产和交换规律控制的,因此商品的命运决定着它的生产者的命运,商品也就成了被崇拜的神。

      2)货币拜物教 “正是商品世界的这个完成的形式——货币形式,用物的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以及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而不是把他们揭示出来货币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可是它一经产生,就立即成为一般商品的代表,表现为一切人类劳动的直接化身,作为纯抽象的财富,货币成为具有支配人的活动的真实的权力,赋予个人作为他的私人权力的普遍的权力,成为真正的上帝 “货币,因为具有购买一切东西、占有一切对象的特征,所以是最突出的对象货币的这种特性的普遍性是货币的本质的万能;所以它被当成万能之物3)资本拜物教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却给人一种自我生产的错觉,似乎它本身就具有增殖的能力,能动地生产出财富来,特别是“在生息资本上,这个自动的拜物教,即自行增殖的价值,会生产出货币的货币,就纯粹地表现出来了”,并且看不到它真正产生根源的任何痕迹所以,这一切使资本变成一种非常神秘的存在它以一种强权和欺骗成了这个世界真正的主人,人们拜倒在它面前思考题,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基本内容是什么? 2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有何现实意义?,,,谢 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