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pdf
9页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一、防治现状寄生虫病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 长期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重点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4 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以下简称2004 年全国调查)表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比1990年下降了 63.65%, 感染人数减少了近4亿人但是由于受社会、 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全国蠕虫感染率为 21.38%,仍有 1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达 20.07%~56.22%,部分省、自治区食源性寄生虫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 2004 年全国调查结果推算,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约为 1.29 亿,肝吸虫(华支睾吸虫)感染人数约为1249万,带绦虫感染人数约为55 万人,包虫病患者约为38 万人另外,黑热病在新疆、甘肃和四川的部分地区流行仍较为严重,一些地区囊虫病 (猪囊尾蚴病)、肺吸虫病(并殖吸虫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的血清学阳性率也比较高 受重点寄生虫病威胁的人群主要是妇女和儿童,病人大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我国14 岁以下儿童中,约有4825 万儿童感染土源性线虫。
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世界卫生组织在1999年报告中指出:“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源性寄生虫病和血吸虫病带来的损失占全部疾病负担的40% 以上发病多见于儿童,常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生长迟缓、智力受损,极易引发其它疾患” 寄生虫感染状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高达19.56%,相当于 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 80 年代韩国的土源性线虫感染水平,这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包虫病、黑热病的流行不仅严重危害群众健康,阻碍农牧民脱贫致富,而且对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 经济发展和边疆的稳定产生很大影响肝吸虫病、带绦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加快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进程,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当前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防治需求,制订本规划二、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重视和加强全民健康教育, 切实提高群众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不断提高防治工作水平,确保我国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工作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和指标(一)总目标在 2004 年的基础上,全国蠕虫感染率到2010年底下降 40% 以上,到 2015 年底下降 60% 以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制土源性线虫病、包虫病、肝吸虫病、 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在局部地区的流行,减少重点地区黑热病新发病例的发生二)具体目标1.土源性线虫病在 2004 年的基础上,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在5% 以下、5% ~20% 和20% 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到2010 年底分别下降 30% 、40% 、50% 以上;到 2015 年底分别下降 60% 、70% 和 80% 以上2.包虫病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在2006 年进一步调查确认包虫病流行县(市、区 ) 范围和流行程度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到 2010 年底,10 岁以下儿童包虫病感染率下降40% 以上,犬棘球绦虫感染率下降50% 以上;到 2015 年底,10 岁以下儿童包虫病感染率下降60% 以 上;犬棘球绦虫感染率下降70% 以上3.肝吸虫病吉林、黑龙江、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在2004 年的基础上,到 2010 年底,肝吸虫感染率下降30% 以上,到 2015 年底下降 50% 以上。
三)工作指标1.人群规范药物驱虫覆盖率(简称人群驱虫覆盖率)1)到 2010 年底,以县为单位,按照有关技术方案的要求,人群驱虫覆盖率达到60% 以上2)到 2015 年底,以县为单位,按照有关技术方案的要求,人群驱虫覆盖率达到80% 以上2.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1)到 2010年底,居民和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70% 和 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60% 以上2)到 2015年底,居民和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0% 和 9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0% 以上3.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1)到 2010 年底,以县为单位,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60%以上2)到 2015 年底,以县为单位,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80%以上4.包虫病流行区犬规范驱虫覆盖率(简称犬驱虫覆盖率)1)到 2010 年底,以乡(镇)为单位,按照有关技术方案的要求,犬驱虫覆盖率达到70% 以上2)到 2015 年底,以乡(镇)为单位,按照有关技术方案的要求,犬驱虫覆盖率达到80% 以上5.乡(镇)、村相关医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合格率1)到 2010 年底,对流行区乡(镇)和村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合格率达到80% 以上。
2)到 2015 年底,对流行区乡(镇)和村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合格率达到95% 以上四、策略和措施(一)土源性线虫病采取药物驱虫、健康教育、改厕等综合防治策略按照有关寄生虫病防治技术方案的要求和知情自愿的原则,在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大于 50% 的地区,对 3 岁以上居民进行规范药物驱虫治疗;在感染率为 10% ~50% 的地区,对农民和儿童等重点人群进行规范药物驱虫治疗;在感染率低于10% 的地区,通过健康教育鼓励群众自愿检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有效控制传染源结合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以“饭前便后要洗手、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避免赤足下田耕作”为重点,广泛宣传寄生虫病防治知识,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积极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建工作, 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减 少寄生虫卵对环境的污染二)包虫病采取健康教育、病人治疗、对犬进行药物驱虫、加强牲畜屠宰管理等综合防治策略以提倡“勤洗手、不喝生水”为重点, 广泛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不用未经有效处理的染病动物内脏喂犬的习惯积极开展病人筛查和治疗工作,减轻病人的痛苦,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加强与农业、畜牧、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在包虫病重点流行地区加强对犬的管理,定期给犬驱虫,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无主犬,控制犬的数量加强对牛、羊等家畜屠宰的管理,提倡集中屠宰,加强卫生检疫,对染病动物内脏进行无害化处理三)肝吸虫病采取药物驱虫、健康教育、改厕等综合防治策略在肝吸虫感染率高于 40%的重点流行地区,对3 岁以上居民进行规范药物驱虫治疗;在感染率为10%~40% 的流行区,可根据情况对青壮年等重点人群进行选择性驱虫治疗;在感染率低于10% 的地区,通过健康教育鼓励群众自愿检查,对感染者进行驱虫治疗,有效控制传染源以提倡不食“鱼生”为重点,广泛宣传肝吸虫病防治知识, 教育群众逐步养成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的饮食习惯与有关部门配合, 进一步规范餐饮加工,减少餐桌污染,确保饮食卫生和安全积极推进农村改厕工作,防止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进入鱼塘四)带绦虫病和囊虫病采取药物驱虫、健康教育、改厕、加强肉产品检疫等综合防治策略在流行区, 对有生食、半生食肉类食品习惯的重点人群进行选择性驱绦虫治疗,及时查治囊虫病人,对从事食品或餐饮加工业的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以提倡“不生食、半生食肉类食品和不食病猪肉”为重点,广泛宣传防治知识,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加强肉产品检疫,杜绝病畜肉上市大力推广农村卫生改厕,提倡“生猪圈养”,加强人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五)黑热病采取传播媒介和传染源控制、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策略 以加强个人防护为重点,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在重点流行乡(镇)每年对15 岁以下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人,在传播季节前开展药物喷洒灭蛉 在其他流行区要加强监测, 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人,并对发现病例的村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必要时采取灭蛉措施犬源性流行区还应积极推广药浸犬项圈,及时发现和消灭病犬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要将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确定需要优先防治的重点寄生虫病,制定本地区防治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有计划地开展防治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加强配合,做好相关防治管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二)经费保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防治规划的要求和各地防治工作的需要,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 由同级财政根据需要合理安排防治工作经费各级财政应切实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和审计,保证专款专用, 提高使用效益 同时,广泛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
积极争取国际资金,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三)技术保障依靠科技进步,研究和改进寄生虫病预防、诊断、治疗技术和方法,提高寄生虫病防治水平研究制定防治标准和技术规范,研制开发快速、方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包虫病、黑热病、囊虫病、肝吸虫病诊断工具, 开发和研制安全、 有效、价廉的包虫病、 囊虫病、肝吸虫病治疗药物和犬包虫病疫苗加强寄生虫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逐步改善寄生虫病防治专业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六、考核与评价(一)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健全防治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将防治工作纳入流行区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流行区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防治工作的需要, 将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签订目标责任书对没有实现防治工作目标的,要查清原因,必要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二)监督检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科学、定量、随机”的原则,制订详细的监督检查方案,通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自查、抽查,对工作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并予以通报三)执行评估卫生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分别于2011年和 2016年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相应的阶段目标和策略措施进行必要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