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斋记(教师版)(共6页).docx
6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苦斋记》导学案【教学目标】1、疏通文字,理解文意及重点文言字词2、联系生活,体会本文的苦乐观教学重难点】1、着眼一个“苦”字,理解文章深刻的思辩性2、本文如何体现“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1.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谥曰文成,浙江青田人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而驰名天下,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他博通经史,诗歌雄浑而富于想象,散文风格古朴,笔意奔放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及其他著述多种,他的代表作《郁离子》,全书二卷,凡十八篇,一百九十五条,每条多则千言,少则百字,主要是针砭时政的寓言或故事其文构思精巧,文笔犀利,富于情趣,发人深省作者借假托人物郁离子之口,发表对社会、世态人情的看法有些见解,至今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他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2.斋,屋舍,一般指书房、学舍古代士大夫阶层一般生活比较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辟一些房舍,作为闲居读书之所,就是通常说的书斋记,记载事物的文章记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写记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布置;一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
苦斋记”, “苦斋”是浙江龙泉人章溢的书室名这篇文章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附:斋名拾趣学老庵——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晚年取“老而学犹秉烛夜行”,把书斋命名为“学老庵”,寓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七录斋——明代著名文学家张溥,他小时候并不聪颖,看到别人看书过目成诵,常常气得捶自己的脑袋,骂自己愚笨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每读一遍文章,就整整齐齐地抄录一遍,边抄边诵边记,然后投于炉火之中,重抄一遍,这样反复六七次,烂熟于心天长日久,他握笔的右手长出了老茧为了勉励自己,他就把自己读书的屋子取名为“七录斋”惜字庵——清代史学家黄宗羲一生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地理、律历、数学等,作文时惜字如金,力求简洁,因此,他把自己的书斋名取名为“惜字庵”人境庐——清代学者黄遵宪的书斋名陶渊明诗歌语言质朴自然、精炼,颇受黄遵宪推崇,进而提出“我手写我口”的主张黄遵宪尤其喜欢陶渊明诗中《饮酒结庐在人境》一首,故以“人境庐”命名书斋绿林书屋——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支持学生运动,被反动文人评为“学匪”学匪”住的房子,当然是强盗所在因此,鲁迅先生把其寓所居住处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书房,起名为“绿林书屋”,以此来讽刺反动文人的诬蔑。
二月庐——我国近代著名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青年时求学于外,暑假返故里,依然苦读不辍每年暑假约两个月,他都在家里读书他风趣地把自己的书房称为“二月庐”待漏斋——著名作家张恨水的书斋每逢阴雨四合之际,全家人将盆盆罐罐各就各位等待漏雨,故称“待漏斋”二、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楹(yng) 粟菽(shū) 茹啖(r dn) 清泠( lng ) 岩崿() 荼蓼(t liǎo) 重褥(chng r) 饫肥( y ) 疏粝( l )榛莽(zhēn)汩汩(gǔgǔ) 黄蘗(b) 拊石(fǔ) 荑草(t) 跼跳窜伏(j)(cun)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1)籍柔覆温之躯(“籍”通“藉”,垫)(2)覆之以茆(“茆”通“茅”,茅草) (3)其中多斑文小鱼(“文”通“纹”,花纹 )(4)燕坐于华堂之上(“燕”通“宴”,安闲) 3.请找出句中词类活用,并解释: (1)野蜂巢其间 (名词作动词,筑巢)(2)名其室曰苦斋 (名词作动词,命名) (3)故择其窊而室焉 (名作动 建屋) (4)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晨昏之往来 (以……为乐/ 以……为艰辛) (5)食必珍美 (形作名 珍贵美味的食品) (6)能已积热 (使动 使……停止) (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受苦/劳累/挨饿)4、请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①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 判断句 )②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定语后置)③燕坐于华堂之上 (状语后置)【检测验学】请翻译下列句子:(1)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
人莫知其乐也 樵夫的歌声传出树林,就击打着石头随着唱世人不理解其中的快乐2)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能相去几何哉 苦与乐是相互依托的,世人只知道快乐的事是快乐的,却不知道苦能变为快乐,人们只知道以快乐的事为快乐,却不知道痛苦从快乐中产生,快乐与痛苦相距能有多远呢?(3)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夫差因为沉湎酒色而灭亡,勾践因为卧薪尝胆而振兴,不也像是这样吗?第二课时【合作互学】与【展示竞学】1、概括每一段的内容以及在文中的作用书斋主人以“苦”名斋,苦斋之“苦”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明确】(1)第一段:起笔交代苦斋之所属,并从其环境、气候与植物特性的简略介绍中,说明“苦”的由来第二段:具体写乐生于此地的“物性之苦者”——木、草、菜、果、蜜、茶、鱼等物之苦,从实物方面说明苦斋命名之来 第三段:承前段补述建苦斋的由来和记述苦斋生活的概况与乐趣前段写“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此段就有点“人性之苦者亦乐生焉”的意味了 第四段:深入一层,在前面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从事理方面阐明苦与乐的相为倚伏,互为转化的辩证关系。
此为全文的重点之所在 最后一段收结全文,说明作记原因2)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境苦 (可炼品性) 乐生 物苦 (可利世人) 乐食 人苦 (可悦身心) 乐居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2、思考文章阐发了怎样的苦乐观 本文记述了苦斋的地理环境和物产,以及其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言谈,从而说明苦斋命名的由来与意义,阐发了苦与乐的相为倚伏——苦生于乐,乐由苦来——的辩证关系与生活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匿安逸享乐的思想,表现了苦斋主人甘于苦中求乐的宽敞襟怀检测验学】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习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岸外而臼中 岸:水边的陆地B.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罗:排列C.启陨箨以艺粟菽 艺:种植D.一旦运穷福艾 艾:止息A (岸:高)2.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剑溪之水出焉 得其尤绝者家焉B.其槚茶亦苦于常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D.刘子闻而悟之 父母者,人之本也 A (A焉:兼词,“于此”。
B于:介词,比;介词,到 C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连词,表假设 D之:代词,“这道理”;结构助词,“的”3.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苦乐相生”的一项是( )①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②其槚茶亦苦于常茶 ③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④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⑤彼之苦,吾之乐 ⑥彼之乐,吾之苦也A ①③⑥ B ④⑤⑥ C ①②④ D ②④⑤B 排除①②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斋,一般指书房、学舍记,一种文体,往往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抒发情理本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知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B.本文重点阐发了“苦乐相倚,互为转化”的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图安逸享乐的思想,赞扬了苦斋主人苦中求乐、恬然自安的宽敞襟怀C.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D.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因为这里环境是苦,物产是苦,往来艰苦,人甘于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真是目之所见,口之所食,足之所至,心之所想,无一不“苦”。
D.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刘基命名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
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 陈丞相世家》)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分割 B. 陈涉起而王陈 王:称王 C. 久之,汉王患之 患:担忧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捐:拿出A(宰:治理)7.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 ②太子丹恐惧,乃私见樊於期B.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 ①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 ①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D(用作介词,表原因,因为;用作连词,来A项:连词,就B项: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用作副词,可译为“趁机”8.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 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 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 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 范曾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
